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林志玲身穿漢服,霸屏紐約時代廣場!中斷400年的民族符號,也許被這個80后香港仔復興了

唯有不辜負,

方能歸初心。

……

漢 服

素凈的豆青色,

繁複的花紋,

襯著林志玲溫婉的東方面孔,

精緻典雅,高貴大氣。

2017年5月16日,

當身穿漢服的林志玲,

出現在紐約時代廣場的大屏幕上,

全世界都為之驚艷。

作為紐約的地標,時代廣場年均客流量近1億人次

她向全世界證明了,

漢服可以出現在當下這個摩登的時代,

用以詮釋最高等級的東方美。

而為林志玲量身裁衣,

手工製作這件漢服的,

竟是一個80后「香港仔」。

他叫鍾毅,

是一位致力於,

將漢服演化為現代禮服的匠人。

被他妻子笑稱為

「生活在現代社會裡的理想主義者」。

漢服始於黃帝,定型於周朝,

並通過漢朝依據四書五經

形成完備的冠服體系,

而後一路發展演變至明朝。

之後清朝滿人入關,大舉剃髮易服,

一直沿襲數千年的服飾傳統就此斷裂。

在歷史書上看見這段記載的時候,

鍾毅感受到了一種文化缺失的遺憾。

幾千年的傳統被拋棄的如此輕易,

讓這個少年扼腕嘆息。

漢服之美攝人心魄,

他不由的想把這份美感傳承下去。

一切改變,從我做起。

最初的鐘毅帶著這樣莽撞的天真和執著,

整整一年的時間裡,

他每天穿著漢服出行,

想以身體力行,感染周圍人。

甚至是第一次去女友家裡拜訪。

那天,他穿著一身自己製作的交領漢服。

岳父岳母和善寬容,當面並沒有過多微詞,

背後卻實在忍不住詢問女兒:

「你男朋友好像有點奇怪,他是做什麼的?

為什麼要穿成這個樣子?」

相較於岳父母,

路人的眼光則更為苛刻。

比起他們好奇或是取笑的凝視,

鍾毅更為介意的,

是當今太多人,

看見交領、封腰,寬袖時,

總是錯把傳統漢服,

認作日本和服或是韓國韓服。

於是後來,

他和女友一同穿著漢服逛街時,

還特地寫了一張紙條說:

「這不是和服,是漢服。」

但是,

通過日常活動來促使

人們了解漢服的計劃,

並不是很成功。

身穿漢服確實能吸人眼球,

卻並不能激發人們了解漢服的慾望。

這樣的堅持,

並不能改變人們對漢服的認知,

更別說體現漢服的價值了。

鍾毅開始回頭反思,

漢服在現代生活里,

究竟該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研究和復原文物是博物館的工作,

鍾毅想做的,

是把漢服用到生活里。

他認為,民族服飾的傳承

是在明代出現了斷層,

而他需要做的,

就是把漢服從這裡銜接下去。

身著漢服不代表了解漢服,

一開始,鍾毅對漢服的熱忱

僅僅來源於喜歡,

空有熱情卻並非精通,

而不精通則無法實幹。

這樣的喜歡距離將漢服發揚光大,

道路長遠且多重阻礙。

翻閱明清服飾染織資料

是鍾毅深入了解漢服的第一步。

這時他才對漢服有了系統而清晰的概念。

也堅定了他要把製作漢服,

當做自己職業的決心。

最初著手做漢服的時候,

鍾毅頗有些「任性」,

他在布料市場憑感覺挑選,

看見好看的顏色便購買回家

著手進行製作。

幾件成衣之後,

他發現這樣的漢服

徒有形而沒有神,

與歷史資料里記載的漢服相差甚遠。

一番思量之後,

鍾毅開始依照資料定製復原布料。

因為喜愛,

才有堅持,

也越是喜愛,

越不能容忍瑕疵。

此後,漢服的設計、剪裁、打版等,

都由鍾毅一手把控。

不同於西方服裝的立體貼身,

漢服以平面剪裁與東方的

含蓄美學一脈相承。

將身材隱於寬袍大袖之中,

有大氣威嚴之姿,

更能自在而行。

鍾毅堅持不改動漢服的基本款式:

「圓領、交領、豎領,這些基本款式

里的一些細節以及平面的裁剪,

這些都是漢服的核心,

如果失去了這些特點,

它就不是漢服了。」

而在此之外的元素,

鍾毅都根據客戶的要求定製。

這樣的衣服對客戶來說,

是獨一無二的專屬品。

它是活生生的衣服,

而不是一件活在過去的文物。

敬畏文化積澱又不拘泥,

緊跟時代步伐又不放縱,

這樣既不耽誤對文化的傳承,

又能在當下讓更多人了解、接受和喜愛。

當然,精妙的手藝也是

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由於剪裁以直線為主,

輔以轉向比較陡的弧度,

平裁對面料和剪裁的要求都尤為苛刻,

所有瑕疵無法避開,

也就要求操刀人有豐富的經驗

和熟練的技巧。

薛師傅是鍾毅工作室的一員,

是一位有著多年經驗的老裁縫。

最初看到漢服的時候,

他也覺得奇怪,

一切都和現代的東西透著不一樣。

慢慢的,他在和鍾毅的合作中

也喜歡上了這種「仿若穿越」的感覺。

「原來過去的衣服是這樣的。」

現在他和妻子一同在工作室工作,

把孩子也帶在身邊。

被業內人嘲笑「布料複雜又不實用」,

被工廠嫌棄定製數量不夠,

縱然一切達到了鍾毅心中最高的門檻,

設計圖到實物的實現還是舉步維艱。

一件漢服往往要做幾個月,

有時候甚至要花上大半年,

而一件漢服的成衣過程,

複雜且艱辛。

即使到了現在,

鍾毅正在製作的一款

「雲錦實地紗龍袍料」,

一年裡已經經歷了六次打版失敗。

第一次覺得質感不對,

第二次發現經線易斷,

第三次把斷線夾出來也不行,

第四次經緯線變調后仍舊失敗,

第五次各方面合格但容易崩裂,

第六次......

這樣往複多次的繁瑣,

是鍾毅的日常。

按照明代習俗,

平民迎娶妻子被稱為「小登科」,

可以穿九品官服。

鍾毅認為,在現代,

漢服出現的最重要

也最容易被人接受的場合就是婚禮。

鍾毅以此為切入點,

汲取宋代官服元素,

將宋代鳳凰緙絲設計到漢服的雲肩上,

做出了這件鳳鸞雲肩通袖圓領袍。

將漢服熨燙平整后,

鍾毅將它懸挂在衣架上,

充滿儀式感地在腰帶打個結,

這樣,一件漢服才算完工。

2013年鍾毅和女友結婚,

他要做這件鳳袍給女友婚禮上穿。

當時已經懷孕的女友,

不惜為此延遲了婚期,

2014年他們為婚禮準備頭飾,

一件一件的湊著婚禮必需的物件,

但湊到現在也沒有湊齊。

可女友還是義無反顧的嫁給了他,

理解他對漢服的喜愛,

支持他對漢服的執著。

在鍾毅的客戶里,

有一個特殊的群體,

他們都是來自海外的華人。

身處異國,

漢服的符號意味似乎更加強烈。

對他們來說,

身穿漢服不僅是一種身份的認知,

更是家國情懷的驕傲。

鍾毅認為,

遙不可及的漢服是博物館的文物,

而自己復活的漢服與之有不同的價值,

它需要觸手可及,

隨時有人能穿著走出來。

幾年前有一對新加坡夫婦,

在鍾毅這裡定製了許多套漢服,

來記錄自己的婚禮全程。

一切都按照的傳統習俗,

儀式感十足有條有理的進行著。

在鍾毅心中,他的漢服這樣算是「活了。」

《史記》載,

華夏衣裳為黃帝所制:

「黃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

及黃帝造屋宇,制衣服,營殯葬,

萬民故免存亡之難」。

漢服通過華夏法系,

影響了整個漢文化圈。

亞洲各國的部分民族,

如日本、朝鮮、越南、蒙古、

不丹等國的民族服飾,

均具有或借鑒漢服特徵。

而如今,很多人看見漢服,

第一反應卻是「好像和服!」

「很像朝鮮韓國的服飾!」

這不僅僅是服飾傳承的斷層,

更是一種文化的斷層。

鍾毅很氣憤的感慨:

「我們常常誇在嘴邊,

有五千年文明,

然而跟其他的國家相比,

為什麼我們連一件衣服都做不好?」

在明代的時候,

朝鮮是的屬國,歸朝廷管制。

而如今,我們在服飾的,

形制復原、質感上,

連一衣帶水的附屬之國都不如。

漢服之外,圍棋、抹茶、柔道...

都是起源於中華的瑰寶,

卻又都在日本人手裡,

經過改良之後發揚光大。

那我們的文化傳承,

又該何去何從呢?

鍾毅說,

過去的九年,

他僅僅是開了一個頭,

但他相信,

自己已在正確的路上。

「漢服在今天,仍然是死的

我希望讓他活過來。」

文化傳承有人在做,

文化瑰寶正在蘇醒,

我們每個人,

都應該對此多一分敬畏和了解。

如果某一天,

大街上,捷運里,

會有那麼一個或是一群年輕人,

穿著漢服趕赴一場正式的宴會,

美人 美物 美心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