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我們為什麼要保護文物

保護文物工作是一項功德無量的事業。雖然我並不確定這篇文章以及我們目前所做的工作能否說服那位「樓主」和他的支持者們,但我相信,只要博物館人努力「讓文物活起來」,社會大眾就一定會在習總書記說的「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這句話的感召下,共同致力於功德無量的文物保護工作

文化遺產,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人類文明的瑰寶,更是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中華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留下了無數身貴的文化遺產。

保護文化遺產,保持民族文化的傳承,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是我們每個中華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

2005年12月,國務院決定從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的「文化遺產日」,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保護文化遺產的高度重視和戰略遠見,今年該節日調整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在6月10號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即將到來之際,小編想和大家分享一篇廈門市博物館館長張仲淳的文章,文章從一篇網路帖子說起,回答了「我們為什麼要保護文物?」這一問題,很值得一讀,全文如下:

廈門市博物館館長張仲淳

保護文物功德無量

作者 | 張仲淳

前些日子,我在網上看到一張標題為「保護古建築遺迹與古文物意義何在」的帖子。發帖的網友質疑保護文物的必要性。他寫道:「我不能理解為什麼要花那麼多錢保護古建築遺迹和古文物?現在的全息投影技術那麼先進,為什麼不能把這些東西記錄成影像供人們觀看,這樣不僅節省空間,還能節約其他成本。」這張帖子引起網友的熱烈討論,儘管有不少人從不同角度闡述了保護文物的意義,但仍有一部分網友支持「樓主」的觀點,不可否認的是,這位「樓主」道出了當下許多人的心聲。

面對這樣的現實,作為一名有著30多年博物館工作經歷的老文物工作者,我感到十分遺憾,遺憾之餘,又有反思,這件事說明我們的文博科普工作還做得不太到位,其實,博物館人不僅肩負著管理文物、研究文物、展示文物的重任,還有義務向社會大眾解釋為什麼要保護文物。

我們為什麼要保護文物?在這兒,我不想講那些大道理,只想讓大家看兩張照片——紐約賓夕法尼亞車站(簡稱「賓州車站」)改建前後的對比照。

紐約賓夕法尼亞車站現狀

紐約賓夕法尼亞車站原建築

賓州車站原建築佔地2.8公頃,規模近似羅馬聖彼得大教堂中殿。車站的候車大廳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室內公共場所之一,建築四周由眾多巨大醒目的多利安式石柱圍繞,透著古羅馬式的典雅和精緻。賓州車站原建築建成於1910年,若能逃過被拆毀的厄運,到現在也有100多年的歷史了,是貨真價實的「文物古迹」。可是很不幸,1963年,由於鐵路客運蕭條,企業主為了減少龐大的車站維護開支,企圖利用車站的土地開發房地產項目,竟然拆毀了這座被歷史學家Jill·Jonnes譽為「運輸史上的多利安神廟」的建築瑰寶,並在原址的地下重新建成一座毫無特點、泛善可陳的新賓州車站。這次拆除震驚了整個美國,當人們面對著舊車站大樓的神柱殘骸以及新車站糟糕的採光和通風環境時,感到無比惋惜和憤慨。一位建築學家曾經憤怒地說:「舊車站就像出自上帝之手的傑作,而新車站卻像醜陋的老鼠。」賓州車站的拆除確實為某些人和機構「省了一些錢」,可卻給紐約這座城市,給紐約市民甚至全美國人民帶來了巨大而持久的傷痛。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這個事件及引發的爭議最終導致了《紐約地標建築保護法》的通過,從此美國都市復興計劃開展以來的現代主義思想受到打擊,而文化保護主義開始抬頭。如今,我們國家就像當年的美國一樣進入了城市飛速發展的階段,而我們的部分民眾也像那些美國企業主一樣認為「在古建築和古文物上花錢是不值得的」。可是,這裡我想問:「美國人在半個世紀以前犯過的錯誤,受到的教訓,難道不能給我們一些啟示?難道我們還要重蹈他們的覆轍么?」賓州車站被拆之後,美國人追悔莫及,於是有人提議按照舊車站的原型重建該火車站,並利用3D列印技術還原了設計細節。這個提議倒是跟那位「樓主」提出的「採用全息投影技術紀錄文物」的想法有點「異曲同工」,卻不禁讓人啼笑皆非!即使是利用科技手段「克隆」出來的東西,永遠只屬山寨品,難以承載歷史、文化和人們的情感。

現在,大家或許能夠理解保護文物的必要性了。值得高興的是,近年來黨和政府越來越重視文物保護工作了,就連習近平總書記都曾屢次強調保護文物的重要性。2016年4月12日,在京召開的全國文物工作會議上,習總書記明確指出文物的價值所在——「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可以說「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這八個字凝結了習總書記對文物保護工作意義的認知,也體現了他對這項工作的高度重視。不僅如此,他還對文保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即要把文物研究好,利用好,「讓文物活起來」。他在各地考察,出國訪問時不止一次地發出倡議,比如,2014年3月,他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演講時說:「要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2015年2月,他到陝西省西安市調研時又說:「一個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校。要把凝結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文物保護好、管理好,同時加強研究和利用,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傳承祖先的成就和光榮,增強民族自尊和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在首都博物館參觀北京歷史文化展覽

習總書記所言極是!唯有想方設法「讓文物活起來」才是保護文物的最佳方式,這已經成為目前國內博物館界的共識,而努力「讓文物活起來」也變成博物館界同仁奮鬥的目標,我們廈門市博物館人當然也不例外。近些年來,我們通過舉辦展覽、修復文物、考古調查、出版文物科普書籍、開通博物館微信公眾號等舉措,竭盡所能地「讓文物說話」,拉近文物與公眾之間的距離。2016年,我們一共引進了24場臨時展覽,其中以《陶煙五色永樂瓷——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永樂官窯瓷展》《範金琢玉——耀州窯陶瓷精品展》《釉光溢彩——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唐三彩特展》《廈門市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成果展》為代表的文物特展特別受公眾歡迎。在此我要特別指出《陶煙五色永樂瓷——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永樂官窯瓷展》,為了讓明代永樂官窯瓷器「活起來」,我們利用微信公眾號連續推送與永樂瓷相關的小知識、小故事,製作《陶煙五色永樂瓷》精品圖錄,邀請景德鎮御窯博物館專家現場解說,等等。這一系列配套活動切實打響了展覽的知名度,吸引了大量觀眾前來參觀,讓他們真正了解了永樂官窯瓷器。在普及文物知識方面我們也做了一些工作。去年,我們決定出版一套介紹廈門不可移動文物的文化叢書——《文物·廈門》,選取一部分典型文物進行展示剖析,幫助讀者揭開蒙在文物表層的面紗,識其真容,悟其妙諦,讓大家得以讀懂文物,親近文物。經過一年多的精心編撰,今年11月,《文物·廈門》(第一輯)已經正式與讀者見面了!還有一項工作值得一提——修復清代聖旨。最近,一部叫做《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紀錄片十分火爆,在國內潮流網站「bilibili」上擁有超百萬的點擊量,片中那些智慧與匠心並存的故宮文物修復師們竟成為90后心中的新晉「男神」。在此我不禁要蹭一下熱點,其實廈門市博物館也一直默默地進行著文物修復工作,今年我們還與蘇州絲綢博物館合作,正式啟動了四件清代聖旨修復工程,相信憑藉修復師的巧手定能讓殘破損毀的珍貴聖旨重新煥發生機。

保護文物工作是一項功德無量的事業。雖然我並不確定這篇文章以及我們目前所做的工作能否說服那位「樓主」和他的支持者們,但我相信,只要博物館人努力「讓文物活起來」,社會大眾就一定會在習總書記說的「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這句話的感召下,共同致力於功德無量的文物保護工作!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