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現實中也有「達康書記」式的低碳轉型!

點擊上方「中外對話訂閱號」可以訂閱哦熱播劇《人民的名義》中,wuli達康書記曾將採煤沉陷區轉變為開發新區,並受到沙書記表揚。而現實中,煤坑上建光伏電廠,是大同低碳發展和經濟轉型的一個嘗試,雖然從煤炭長長的產業鏈上釋放出來的煤炭工人,並不都能跟上轉型的步伐。(本文原載於2016年6月中外對話網站)

煤坑上建起太陽能電廠

比自己的許多同學幸運,2014年大學畢業的小閆最終在家鄉大同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在大同煤礦集團(簡稱同煤集團)塔山光伏發電廠做技術員。

光伏,是同煤集團的新業務。這個2014年啟動、計劃裝機20MW的電廠,目前有一半建成投產,於2015年1月初併網發電。以目前10MW的裝機,發電量和近在遲尺的塔山煤電廠不能比。不過有新能源補貼,電價有優勢:煤電一度電約3毛錢,光電1塊。

算上小閆,塔山光伏電廠日常技術人員有10人,分兩班倒。對小閆來說,工資不算高,但工作相對輕鬆。光伏電廠都是一次性投入,可預期使用壽命超過25年,也不用擔心失業。

附近幾乎都是圍繞煤炭產業建立的工廠。從光伏電廠管理樓頂部眺望,在路的同側,不到2公里處就有一個大型水泥廠;緊靠山邊的,是和光伏電廠直線距離約3公里的採石場——石料可用於礦道鞏固。目光所及大約十來個山峰,大多隻剩半壁,露出煞白刺眼的山石。每次放炮炸山,小閆都能感到樓在顫。

大同大規模的煤炭開採始於上世紀初。伴隨改革開放后工業大發展,作為主要一次能源的煤炭也成為「黃金十年」間大同GDP飛漲的主要動力。不過,早在2013年全國煤炭消費總量第一次下降之前,頹勢已經很明顯。以往年輕人畢業回來,大多直接進入煤企,一干就是一輩子。現在煤炭產業吸納能力大不如從前。就業機會少了,小閆的同學也開始接受銷售、美容這樣的工作。

事實上,在全國空氣污染治理和低碳發展的壓力之下,大同不得不積極尋求煤炭之外的出路,向低碳發展、清潔能源轉型。

光伏,是大同的自我突破。

同煤集團塔山光伏發電項目(1萬千瓦),2015年投產。劉禹揚攝

2014年,大同發布了"低碳創新行動計劃":到2020年,全市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比重將從2005年的1%增加到15%;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要下降45%。

對於大同而言,非化石能源主要是風能和太陽能。大同位於黃土高原北部,植被稀疏,降水稀少,但全年日照超過3000小時,日均超過8小時(當日低於6小時無利用價值),是光照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北部非礦區已經大量建設風電,而礦井式開採形成的大量采空塌陷區,諸事不宜,唯獨建設太陽能電廠特別合適。

2015年,全國第一個採煤沉陷區先進技術國家級光伏示範基地"領跑者"落戶大同。按照規劃,到2019年,大同將建成300萬千瓦的煤坑光電電站。第一輪100萬千瓦建設招標在去年6月啟動,中電投,中廣核,三峽新能源等企業紛紛中標,光伏建設風風火火開展起來。

3月31日,山西發改委已經批准了大同「領跑者」項目的電力送出計劃。其中,西北遠郊的50萬千瓦電力彙集後送往大同南京庄220千伏變電站;近郊50萬千萬電力將送到大同北郊220千伏變電站。送電距離為200-300公里,從那裡可以將電力從大同送往北京。

與此同時,在產煤大省山西其他地方的煤坑上,光伏也陸續建立起來了。截至2016年2月,山西全省裝機容量超過7000萬千瓦,仍居全國第八,煤電佔比降至88%,但光伏已經上升至1.66%。

從煤坑裡走出來的人

轉型降低煤炭依賴度,大同已經努力多年。根據省環保廳的數據,作為公認的煤都,大同去年空氣質量位居全省第一,今年第一季度仍居首位。 光伏和風電的推廣將進一步減輕煤炭造成的污染,並降低碳排放。

不過對大多數本地人來說,光伏的好處並不如煤炭來得實在——至少現在,光伏還無法提供足夠的就業機會。

三月的大同,還沉睡在冬季的灰黃中。在南郊區劉官莊村村口,上海設計院和晶澳能源合作的50萬千瓦的光伏電廠建設,已經緊鑼密鼓地開展起來。雨季不能施工,工程必須要在六月之前完成。

今年60歲的老劉,年輕的時候曾在家附近的小煤窯幹活,現在他在晶澳光伏電廠搞安裝。劉禹揚攝

光伏電廠的建設周期很短,如果進展順利,這個電廠約三個月就可以完成:先是整理土地鋪路,方便材料運輸;然後和水泥、打樁固定光伏架;隨後安裝框架和光伏板,主要工作就結束了。最後由電工完成併網工作。需要的工人也不多,河北來的吳姓包工頭帶來三四十個工人負責這個電廠的主要建設工作,外加十多個本地人。

臨時加入的本地人業務不熟,進度要慢不少。吳的工地按工作量算酬勞,這些本地工人每天平均收入超不過一百元。"那些本地人,一天平均下來五十塊也干,因為搬進了新小區,水、氣、煤電、柴米油鹽都要錢,又沒有別的事情好做。"吳說。

大同煤層厚達30-40米,總面積1800多平方公里,經過多年開採以後,採空區沉陷時有發生。從2006年開始,共有同煤礦工和煤礦附近居民數萬人,從采空塌陷區及棚戶區搬遷到大同市區通往同煤集團路上的恆安新區。今年5月,大同政府也出台採空區統一搬遷政策,近8000戶約19000萬人全部搬出。

60歲的劉就是在吳的工地上幹活的本地人。不過,他還沒有搬進新小區。他的家,在距離工地六十多公里以外的山村裡。

早在年輕的時候,劉就在家附近的小煤窯幹活: 下井、挖煤、按天拿工資。那是煤炭的好時候,只要幹活就有錢拿。到了四五十歲,年紀大了,不再下井,他就留在礦上做些地面工作,仍然可以一天收入百來塊錢,直到幾年前煤礦倒閉。

劉的村莊很偏僻,方圓十里沒有人煙。每天坐同鄉的麵包車往返工地,單程得一個多小時。回家最後十里路,是被碾得稀爛的土路,村裡沒錢修。開麵包車的師傅也住在村裡,和大家一起到工地幹活,早七點出發,晚七點回來。有孩子在外上大學的人家,大多已經搬走了,全村從以前的數百人,變成了四五十人。剩下的多是些老弱病殘,以種地為生,農閑時打打零工。

劉的兒子在大同北郊打工,正直壯年的女兒因為神經病變,八年前失明並癱瘓在床,女婿已經不管了。女兒在幾年前就已經放棄治療。"進醫院,一天的費用就是7000塊,治不起,"他說。外孫在鎮上上國小五年級,每周五劉騎40分鐘機車去接他回來,周一再送回去。

每年開春,劉和老伴就按著時節往自家20多畝地里種下小米,黍子,麥子等,然後等著老天爺下幾場好雨。年頭好的時候,一年可以賣5000多塊,去掉成本,收入3000多。

"在這個工地上幹了五六天了,一天如果賺個100來塊,就繼續干,不行就再想想別的辦法。"劉盤腿窩在自家炕上,抽著水煙袋。

繼續在煤礦公司工作的正式挖煤工人,雖然比劉多一份固定的工作,在煤炭行業減產和大規模轉崗壓力下,也很迷茫。50歲以上的人心裡大概還有些安慰,至少有退休金可以指望;不到50歲卻不再年輕的人,也不知道不挖煤了還能幹什麼。

山西大同左雲縣,老劉和妻子女兒晚飯後看電視。因為人力缺乏、交通不便,老劉一家一年的毛收入大約是5000元。劉禹揚攝低碳發展怎麼走向可持續?

大同常住人口340萬,根據同煤集團官網,僅同煤集團一家就有正式員工20萬多。煤炭牽扯著大同經濟命脈,能源轉型就是經濟轉型,所以低碳不是從煤炭走向風能太陽能這麼簡單,還要有新的經濟增長點。

既要低碳又要保增長,前市長耿彥波曾嘗試過讓大同恢復文化古城風貌,向旅遊城市全面轉型。從2008年到2012年,大同城區大拆大建,恢復了明朝時期的城牆,總長度7.4公里,城牆上每相隔一百米就有一個復古的望樓,在燈光的映襯下,真可謂"雕樑畫棟,瓊樓玉宇"。大同城區風貌為之一變。1500多年前,大同曾經是北魏都城,也是後來多個朝代的邊關守城。大同擁有雲岡石窟這樣世界級的文化遺產,以及多處國家級歷史遺存,發展旅遊的確有潛力。

不過從大同的長遠發展考慮,能源轉型仍然是關鍵——煤炭輸出減少之後,電力輸出成為山西的重要創收項目之一。減煤的同時必須要保證電力生產,因此,如何在光伏發展的同時擴大附加經濟價值,是當地發展的重點內容。

在地面能和光伏結合的,目前主要是農業。

光伏和農業,是這兩年開始流行的一對新搭檔。在山西也很受歡迎。山西壽縣,3萬千瓦的光伏農業科技大棚已經於去年7月完工併網;在山西長治,國內最大的5萬千瓦光伏農業科技大棚也於4月正式併網發電。

2016年,大同將建設集中式地面光伏電站 (包括農光互補電站)共69.2萬千瓦。未來五年之內,大同將會建設近5萬畝配備光伏電站的國家級現代設施農業園區,以產業扶貧。

也許有一天,老劉的村子里也會出光伏大棚。老劉這樣的老礦工們,可以在自家大棚里勞作,再也不用長途跋涉打零工了。

註:本文所有人物均為化名山西大同左雲縣,三峽新能源50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該項目建設在採煤沉陷區。劉禹揚攝

ID:chinadialogue2016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