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大王喊你侃木頭啦!

木頭和人類生活的休戚相關是顯而易見的。倘若沒有木頭,鑽木取火就會變成冰冷的遠古傳說,桿欄式建築就成了海市蜃樓,而一切以木頭為框架搭建起來的藝術形式都將成為水中幻影。幸運的是,大自然為我們創造了一種叫樹木的生靈,從此,人類艱澀的生活有了依附,精深的文明有了骨幹,聰穎的種族得以延續。

為了保障優質的木料供給,歷朝歷代都設有專門管理林業的官員。漢代的「少府」、「將作大將」,就是中央設定的林業管理官職。據《漢書·地理志》記載,漢中央政府還在蜀郡嚴道設有「木官」,在江夏郡的西陵縣設有「雲夢官」以管理包括林業開發在內的山澤事務;而《封泥彙編》所收集的「常山漆園司馬」、「嚴道橘壓」等印章,也進一步表明當時在地方已存在管理漆樹林和柑橘生產的職能部門。顯然,木頭是重要的戰略資源。除了建築、燃料、軍事防禦外,木材運用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墓葬。

嚴道橘壓封泥 上海博物館藏

漢代厚葬之風盛行,而在喪葬中最為重要的用具就是棺槨,它猶如墓葬的衣服,裹住墓主奢華的臆想空間,並標榜著逝者的身份。因此,漢代對棺槨的製作極為講究。西漢桓寬在《鹽鐵論》談到「今富者綉牆題湊,中者梓棺楩槨」,說明不同經濟背景的人有適合各自條件的葬具。而對於王室貴族而言,只要有一點可能,就要盡最大的力量準備最好的棺槨和最體面的葬具。

在京師的權貴皇戚製作葬具時,也有「必欲江南糯梓,豫章楩楠」的追求。其中的梓、樟、楩(pián)楠都是植物名稱,而在考古發掘的很多漢墓中也都出土了這些木材。例如,大葆台漢墓使用五棺二槨制,五層棺木就用梓、楠木為料。梓樹聽起來很生疏,但其實是很貼近生活的一種植物,現常被作為人名。

大葆台漢墓

大葆台漢墓

漢代百姓喜歡在自己的屋子周邊種植桑樹和梓樹,因為桑葉可以提供蠶食,而梓樹除了作為木料外,還能產生蠟作為生活中燃燈的原料,為貧民帶來實惠的光明。遠離故土的遊子為了寄託對家鄉的思念,常常帶上幾支桑樹或者梓樹的枝條,扦插在新居的土地上。久而久之,「桑梓」一詞便成了家鄉的代名詞,而「兄弟梓叔」則成了家族兄弟增進感情的溫暖稱謂。梓樹的木料在很多漢墓中都有出現。例如,馬王堆一號墓中的棺木也是用梓屬植物製成的,而高郵神居山二號墓的外棺木、內棺木、內槨木均為梓樹構成,反映漢代王侯對梓木的認可,梓料可謂皇家品牌。

馬王堆一號墓中的棺

高郵神居山漢墓發掘現場

漢墓的最高等級是「黃腸題湊」。黃腸題湊一般由黃色的柏木心材製成,故曰黃腸,因木頭根部皆內向,故曰題湊,「題」即「頭」的意思。如長沙象鼻嘴一號墓的題湊由908根柏木壘成,陡壁山一號墓由179根黃心柏木壘成。而同為題湊下葬,神居山二號墓則由楠木製成。

長沙象鼻嘴一號墓

有趣的是,這些楠木均塗有一層黃色顏料,這可能與用楠木代替柏木有關,反映出一定的等級差異。如同樣是楠木,江蘇金馬高速漢墓棺槨用的木料卻是材質較差的潤楠。值得一提的是,「金絲楠木」並不是一種植物,而是對分佈在潤楠屬和楨楠屬兩個大家族中植物的統稱;一些楠木之所以呈現出金色,是因為木材內部積累有代謝過程中產生的有色結晶物。

廣州秦漢時期的造船遺址

南方地區的漢代遺址中則常出現樟木和杉木,如廣州秦漢時期造船遺址出土的木材便主要由樟樹和杉木組成。雖然位於北京西郊的老山漢墓的棺槨也由樟木製成,但一般認為其木料采自江南。漢初設置的豫章郡,其中「豫章」指的就是樟樹。

豫章所在

古代江西盛產樟木,並僅限貴族使用,如南昌海昏侯墓的整個棺就由樟木製作。但廣西合浦風門嶺二十六號墓卻用望天樹為槨,別具特色。望天樹是熱帶森林中分佈的特色樹種,產廣西的那坡,巴馬,龍州等地,而在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廣泛分佈,合浦漢墓的槨木可能由外地引進,但考慮到用材量不多,也有可能是本地生產。

南昌海昏侯墓槨室

樟樹除了木材堅硬外,由於含有「樟腦」,具有天然防腐殺菌的功能,因此受到皇室的青睞。而有研究表明,不論是現代杉木還是墓室杉木,經腐朽菌感染后,它的重量損失率都不大於10 %,說明杉木是極耐腐朽的樹種。

南越王趙眜用一棺一槨下葬,可惜的是,墓室的木材已經在千年的守望中成了自然分解者的俘虜,但南越國水閘區的東漢遺址中出土了很多水松,這為我們了解當時的用材提供了窺豹的小孔。水松是廣東的土著種,它們在200萬年前逃過了第四季冰期的刺骨嚴寒,在廣袤的珠江平原上落葉生根,並為南越國的水利事業死而後已,其猶未悔。

水松

除了擁有優質的木料,在漢墓的營造過程中,工匠顯然是很了解木材屬性的,他們會合理地利用木材的材性,取長補短地製造器具。例如廣陵王劉胥墓中的御馬俑,就用材質鬆軟、適合雕刻的泡桐作為木料,而大雲山漢墓的銅矛則直接用劈開的竹子做柄,克服了整個竹竿使用容易開裂的缺點,並增加了兵器的韌性;而用柏木作為黃腸題湊也和柏木樹榦直挺、分枝少的特性有關,這在營造墓穴的時候能大大減輕解木的工作量。說明漢代工匠對於木材的認識與加工經驗已經達到了相當成熟的水平。

那麼,木頭為什麼能在墓室中保存很長的時間呢?主要有兩個關鍵因素,一是保存的環境,二是木材的材質。長期水淹或泥土覆蓋的環境能隔絕空氣,減少生物的腐敗作用。因此,在相對密封的環境中出土的木頭多數是完好的。如馬王堆墓的棺槨和海昏侯墓的棺槨都保存完好,甚至還發出悠遠的清香。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展出的棺槨複製品

而相比之下,乾濕變化的環境加劇木頭熱脹冷縮的交替頻率,又為生物分解提供可能,因此,南越文王墓中華麗的漆器在兩千年的歲月中已然凋敗,而宮殿內的木簡卻在水的保護下得以全身。另一方面,木材的耐腐很大程度與它本身所含有的樹脂、芳香油、生物鹼和單寧等內含物有關。比如一些木料含有大量的油脂類物質,填充在木料內部的隔間中,增加了對外界侵蝕的抵抗性,而杉木中含有的「杉腦」則本身具有防腐功能。

無論如何,樹木源於自然,也終將在土中再次湮沒,遵循它們無限周轉的宿命。漢墓的木頭只是被王侯開了玩笑,使它們的生命之路誤入殊途,被封存在幽深的地下陪伴著高尚的亡靈;而它們在兩千年後的再次出現,卻又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窺探它們的今宵和前世。如果有來生,它們依然是自然界最叛逆的個體,背負地球的強烈引力追逐太陽,在風搖雨盪中肆意揚發,擎向天際,永不回頭。

參考文獻:

吳達期, 徐永吉, 鄒厚本. 高郵神居山二號漢墓的木材鑒定[J].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85(3).

侯伯鑫, 程政紅, 何洪城,等. 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槨室木材的研究[J]. 湖南林業科技, 2001, 28(4).

廣東農林學院林學系木材學小組. 廣州秦漢造船工塲遺址的木材鑒定[J]. 考古, 1977(4):257-261.

樊金玲. 秦漢時期林業的發展及對社會影響考述[D]. 吉林大學, 2006.

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工作隊, 合浦縣博物館. 合浦風門嶺漢墓 : 2003〜2005年發掘報告[M]. 科學出版社, 2006.

劉德增. 也談漢代「黃腸題湊」葬制[J]. 考古, 1987(4):352-356.

已經在江西省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啦

外省路線規劃: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