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七七事變"80年:紀念戰爭更要珍惜和平

文丨鳳凰網評論部

80年前,一個漆黑雨夜,日本侵略者突襲了盧溝橋邊的宛平城。

當時駐防之國民革命軍第29軍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線官兵奮起反擊:「確保盧溝橋和宛平城」,「盧溝橋即爾等之墳墓,應與橋共存亡,不得後退。」至此,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發生。日本帝國主義開始全面侵華戰爭,中華民族全面抗戰亦由此開啟。

事變次日,中共中央委員會即通電全國,呼籲「全的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7月17日,蔣介石發表廬山講話,指出「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皆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彼時的人們很難想象,此戰要走過8個漫長的年頭、付出了數千萬人的慘烈犧牲。從最初國土大半淪喪,城池多半陷落敵手,國民哀哀輾轉溝壑;到四萬萬同胞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抗戰到底,直至1945年「收恢復之全功」,這場中華民族偉大的衛國戰爭終於取得了勝利。期間之艱苦卓絕、慷慨赴死,已成為人的集體記憶。

拂去塵沙、穿越迷障,諸多歷史真實閃現出堅硬的質感。80年前的那場衛國戰爭,將全國各民族、各階級、各黨派、各社會團體、各界愛國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一體捲入,略無闕遺。抵抗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犧牲沒有畛域,不分階級。正如馮友蘭所言,「曠代之偉業,八年之抗戰已開其規模,立其基礎」。

軍旅作家余戈在《1944:騰衝之圍》中寫道,騰衝攻克后,時為美陸軍航空隊中校的Burwell Lewie寫道:「每天我從空中可以真真切切、清清楚楚地看到腐物在騰衝城這個巨大的屍體上蠕動蔓延。每一幢建築、每一個生物都遭到了空前徹底的毀滅。」他還看到,「三株粉紅色的牽牛花」,在日軍屍體「腐爛發臭的胸口上發芽開花」。

牽牛花向死而生,昭示出一個偉大民族貞下起元、舊邦新命、絕境復興的強大生命力。事實上,經歷過一場漫長鐵血抗戰的中華民族,其於現代國家、民族共識的認同從來沒有這麼強烈。

八十年過去了,經由艱難的爬梳清理,歷史的脈絡紋路漸次清晰,人關於抗戰的記憶也日漸豐滿。除了我們耳熟能詳的身影,那些陌生身影也呈現出歷史的真實。儘管他們曾經屬於別一序列,並因此默默無聞了數十載春秋,一任白骨拋擲,碑石破損。然歷史可能有些遮蔽,而記憶卻不會長久忘卻。大歷史語境下,英雄寂寞不過是暫時的沉潛。

這是因為,記憶本身有修復功能,紀念不該區分差等。歷史的祛魅往往從一個個鮮活的個案,到一隊隊勇敢的戰士,再到一段段壯懷激烈的歷史圖景,從點到面,從陌生到熟悉,從民間到政府層面,漸次充盈在全體公眾眼前。而經由這樣一個「打撈沉沒聲音」的過程,抗戰老兵已經進入了當下的知識譜系,成為社會的共識。

2013年,陝西省政府在官方網站發布公告,追認原國民黨騎兵四師十二團上校團長孫蔭芝,以及原國民黨陸軍第四集團軍96軍177師530旅1059團3營一等兵徐治幫、郝興泗、任丙楊、吳宗樹、汪家強等為烈士。2015年,國家民政部、財政部也下發通知,向部分健在的抗戰老戰士發放一次性生活補助金5000元。補助範圍涵蓋參加過抗日戰爭后回鄉務農的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等四類抗戰老兵。

這一來自國家層面的認可與褒揚,顯然是一種和解、放下、攜手向前的姿勢。所有的為國犧牲者,都應該受到紀念與照拂。這不僅僅意味著對抗戰老兵價值的肯定,也不僅僅意味著對戰士後人的勖勉,更應該是對歷史正道應有的尊重。

同樣的「放下」,具體到戰後的中日關係處理上,則顯然要沉重得多、也難解得多。這不難理解,一方面,歷史的死結並未完全解開,那段侵華史還沒有得到清算,在日本方面總有聲音淡化乃至否認侵略史實的前提下,討論和解,顯然超前了。與德國的深刻懺悔不同,日本方面多年來對於人民慘痛記憶的無視乃至踐踏,一再刺痛人。

另一方面,現實的中日之間越來越激烈的競爭關係,也使得雙方的歷史恩怨每每都被拿來作為現實的對抗工具。特別是,隨著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對於的敵對情緒也日漸強烈,這也在客觀上加劇了民間的對立。這也使得,幾乎每一顆哪怕極小的石子都會漾起層層波瀾。

其實,共識並非沒有。前不久,日本前駐大使宮本雄二在「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談到,「日本有必要正視的影響力越來越強、話語權越來大的現實,在此基礎上構建日本的對華政策;而也有必要繼續正確地認識日本的重要性並制定對日政策。中日兩國都不要因排名次序發生變化,而感情用事地推行對外政策。」他認為,「最根本的是要對對方國家、社會和國民抱有敬意。」

由是,構建一個正常化的國家關係,並在此基礎上實現互信互諒、共同發展,應該是雙方的共同利益所在。走不出歷史,就不可能奔向未來。

沒有走不出的歷史峽谷,也沒有永不和解的民族仇恨。80年過去了,沒有人願意總是背負著沉重的歷史包袱,也不應該總是在過往的事件中撕扯。

當然,放下也好,和解也罷,走出歷史迷障的前提是正視歷史、坦誠相待,避免任何形式、任何理由、任何話語體系下的扭曲與抵賴、對抗與仇恨。

責任編輯:王川01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