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從「春分豎蛋」到「立夏斗蛋」:人為何熱衷玩蛋遊戲?

今日立夏。

華東師範大學民俗學研究所消息,江南的初夏,可愛溫婉,梅子青,麥子黃,天氣不冷不熱正正好,日長睡起,一抬頭,能看見「芭蕉分綠與窗紗」。

關於立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釋為:「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這裡的「假」即「大」之意,是說春天的植物到這時已經長大了。所以,江南的立夏習俗里有所謂的「見三新」,就是吃些這個時節長出來的鮮嫩物兒,如典型的「三新」有:櫻桃、蠶豆和竹筍,或者因地制宜地替換為青梅、麥子、豌豆之類。

除了吃,當然還有玩,甚至還是連吃帶玩,那便是立夏日裡最著名的遊戲:斗蛋。

立夏:斗蛋與吃蛋

「立夏蛋,滿街甩」,斗蛋通常是小孩子們的遊戲。要用熟雞蛋,一般是用白水帶殼煮的囫圇蛋(蛋殼不能破損),經冷水浸過,然後裝在用彩色絲線或絨線編成的網兜里,讓孩子掛在脖子上。斗蛋的規則挺簡單,說白了就是「比比誰的蛋殼硬」:大家各自手持雞蛋,尖者為頭,圓處為尾,蛋頭撞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斗過去,斗破了殼的,認輸,然後把蛋吃掉,而最後留下的那個斗不破的小強,被尊為「蛋王」。

立夏蛋。

為什麼要斗蛋?民間的說法是:「立夏胸掛蛋,小人疰(zhù)夏難」。進入夏天後,因感暑熱之氣,有些人,尤其是老幼體弱者,容易出現食欲不振、乏力倦怠、心煩氣虛之類的癥狀,稱為「疰夏」。雞蛋作為一種簡單易得的營養品,用來為預防疰夏提前「進補」,是個不錯的選擇。而配合孩子們的心性,將吃與玩結合在一起,那就更好了。

當然,作為一種節令習俗,「立夏蛋」有它的巫術/儀式意義所在。根據傳統醫學理論,夏季宜養心,人們認為「心如宿卵」,所以在夏天到來的時候吃蛋,作用是「拄心」。而「吃蛋拄心」,配合上立夏的其他習俗——吃筍,拄腿;吃豆,拄眼——人們因面對著即將到來的酷暑苦夏、身體虧損而生的不安全感,終於在這一整套「以形補形」、支撐體魄康健的儀式中找到了消解之處。

所以,過去的民間俗諺會這樣說:「立夏吃了蛋,力氣大一萬。」儘管,到了不愁營養、唯獨怕胖的當下,那些恨不得抖一抖就瘦三斤的人兒們,會把這句話改成「立夏不吃蛋,瘦得不好看」,也真是沒準兒。

順便介紹一個立夏習俗,也和應對可能發生的「疰夏」和身體消瘦有關——稱人,即立夏時稱體重,到夏季過完的立秋之日再稱一次,若是體重輕減了,那就多吃點肉「貼秋膘」來補一補。這樣的習俗,對於現代「健身教」那些恐懼電子秤的減肥瘦身一族來說,可能內心是會抗拒的。

「玩蛋」遊戲,何止立夏

立夏蛋好玩,但「玩蛋」的遊戲,不止發生在立夏。仔細梳理的話,會發現和蛋有關的民間遊戲,以在春夏之交較為集中。

春分節氣的著名遊戲是:豎蛋。一般選擇一顆生下來不久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據說春分這一天,因為是晝夜等分的日子,地球磁場相對平衡,所以蛋特別容易豎起。但也有科學家指出,蛋能不能立起,跟磁場幾乎沒什麼關係,只要你有足夠的技巧和耐心,任何一天、任意地點都可以把蛋豎起來。有經驗的玩家會告訴你,豎蛋遊戲要用生雞蛋,把雞蛋立起來靜置一會兒,或者甩一甩,讓蛋黃下沉,重心下降,豎蛋目標更易達成。因此,春分豎蛋,與其說探究其跟地球磁場之間的神秘聯繫,倒不如將其視為人們通過遊戲的方式,在這個「平衡均分」的日子裡,向自然界的哲學尋求和諧與順應。這是一種象徵性的儀式行為。

「清明節日群」(清明、上巳、寒食)里有更多的「玩蛋」遊戲。三月三上巳節在上古是個求子的日子,所以,婦女們會玩一個叫做「臨水浮卵」的遊戲,也就是在進行上巳祓禊的水中,爭相撿食浮在水中的雞蛋。此處的雞蛋是生殖的象徵物,吞食雞蛋是為了祈願「得子」。這個古老的遊戲在現代已經式微,但不少地方仍保留有三月三吃薺菜煮雞蛋的習俗。

野菜煮雞蛋。

而在清明之前一兩日的寒食節,《荊楚歲時記》中關於「蛋」有這樣一段記述:

鬥雞,鏤雞子,鬥雞子。按:《玉燭寶典》曰:「此節城市尤多鬥雞卵之戲。」《左傳》有季郈鬥雞。其來遠矣。古之豪家,食稱畫卵。今代猶染藍茜雜色,仍加雕鏤。遞相餉遺,或置盤俎。《管子》曰:「雕卵然後瀹之,所以發積藏,散萬物。」張衡《南都賦》曰:「春卵夏筍,秋韭冬菁。」便是補益滋味。

從這段記述可以看出,吃蛋,是因為它有營養,「補益滋味」;而吃之前卻要雕琢刻畫一番,「鏤蛋」或者「畫蛋」,也可以視為一種藝術遊戲。這種遊戲直到寒食節依然盛行的唐代,仍舊十分流行,乃至對其精美奇巧程度的追求蔚然成風。白居易詩歌《和春深二十首》之十六中就寫到了這項風俗:「何處春深好,春深寒食家;玲瓏鏤雞子,宛轉綵球花。」

唐代之後,寒食逐漸為清明節兼并,鏤刻、染畫雞蛋作為一項民間藝術依然存在。而普通百姓家沒有那麼高超的技藝,未必能把雞蛋做成藝術品,但普通人生活中的「紅蛋」、「茶葉蛋」之類,或可視為「古之豪家,食稱畫卵」的簡約化與平民化。至於「斗蛋」,《荊楚歲時記》提到在當時(南朝梁)盛行於寒食。現在已無寒食節,而以立夏玩斗蛋最為突出,但寒食與立夏相去不遠,習俗在相近的時間段內遷延,或者它本就靈活存在於春夏之交這個時間段內,都是有可能的。

「玩蛋」遊戲的意義

蛋,最重要的文化意義是象徵生命,這或許就是眾多「玩蛋」遊戲的終極內涵。

的創世與祖先神話里有「宇宙蛋」和「卵生人」的母題。上古開天闢地的神話中,天地一片混沌的時候狀如雞子,盤古生其中。天地開闢,是這個「宇宙蛋」的「陽清」(蛋白)變成了天、「陰濁」(蛋黃)變成了地,人類世界的一切都是由一個「蛋」而來的。「卵生人」神話的典型則當推殷商族祖先契的誕生,《史記·殷本紀》中說簡狄在行浴時「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吞之,因孕生契」。

雞生蛋,蛋再孵出小雞,自然界中生命誕生的現象如此,那麼,初民將「蛋」(或「雞」)視為生殖繁衍的巫術符號,與婦女孕育子嗣聯繫在一起,這樣的思維便也順理成章。因此,對新生命的渴望與對人類自身生存的焦慮,讓雞蛋進入了人類的許多人生儀式中,尤其是與「新生」相關的,比如婚禮喜慶,嬰兒出生。而當雞蛋進入遊戲,其神秘性、巫術性在遊戲過程中淡化了,而巫術中本就包含的娛樂、教育成分卻在遊戲過程中凸顯了。無論這個蛋怎麼玩,是雕、是畫、是斗還是吃,人們首先得到了娛樂或審美的滿足,同時,又在此過程中自覺完成了對原始思維的呼應——手中這枚神聖的蛋,能讓你求仁得仁,求子得子,維護生命的圓滿,支撐身體的康健。

白宮的復活節滾彩蛋活動。

有趣的是,這種思維邏輯並非獨有。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地區,春天裡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復活節(時間為春分月圓之後的首個周日)——也有關於蛋的遊戲:畫彩蛋、雕彩蛋、互贈彩蛋,還有藏/找彩蛋,以及滾彩蛋。比如在美國,復活節滾彩蛋是個一年一度的大事,白宮的草坪上,總統或總統夫人親自主持,每年都有一場為兒童們舉行的盛大遊戲活動。雞蛋在西方文化中同樣是生命的象徵符號,意味著生命的開始和延續,十分貼合復活節「重生」和春季「新生」的內涵。此外,西方復活節與寒食節不僅節期相近,還都有熄滅舊火種、「改換新火」的儀式,這就不得不讓人信服,儘管不同文化之間有著種種差異,但同樣居於北半球的人們,對於季節時間的文化感受是會接近的,關於「蛋」的拜物主義也可以是相通的。在這些相似的「玩蛋」遊戲中,人們反覆展演、肯定、確認著這種古老的象徵思維和生命意識,並通過令人愉悅的方式使之傳承下去。

所以,儘管「遊戲」可能看似微不足道,但荷蘭史學家赫伊津哈在其名作《遊戲的人:文化中遊戲成分的研究》中充分發現並肯定了「遊戲」之於人類文明演進的「酵母」作用。他認為,人類社會通過遊戲表達出對生命和世界的闡釋,文化在遊戲的形態和氛圍中推進展開,「在遊戲與文化的雙生聯合體中,遊戲是第一位的,它是一種可以被客觀認識和具體定義的事實,然而文化只是一個我們的歷史判斷力加給特定情形的術語」。若從「玩蛋」民間遊戲的具象事實去探究相關的文化表徵,那麼遊戲與文化的關係,的確如此。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