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瞄準萬億「藍海」:資本圍獵航運電商平台

繼鋼鐵、有色等大宗商品之後,傳統的航運業也開始「觸網」了。

近日,交通部科學研究院等機構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目前國內包括航運電商在內的各類航運互聯網平台已超過200家,並逐步得到各路資本的青睞。

意圖顛覆傳統貨運代理的航運電商較早發源於歐美。除了早年出現的INTTRA、GT Nexus等平台,近年來,Flexport、FreightOS、Xeneta等一系列新興平台也開始逐漸滲透到行業。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目前Flexport已獲得共計9400萬美元的融資,FreightOS和Xeneta也分別獲得至少3900萬、1730萬美元的融資。

國內,多家航運電商企業也已獲得外部融資。報告發布當天,一站式物流服務平台「運去哪」便宣布完成5000萬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 由DCM領投,星河、春曉資本跟投。

不過,也有不少航運電商本身就「不差錢」,例如背靠於外運、但定位於第三方交易平台的海運訂艙網,以及阿里巴巴旗下的「一達通」等。

遠方的「藍海」

「貨代」這個行業拿到融資不容易。一位傳統貨代人士對記者表示,他們解決資金問題主要是靠銀行貸款或者同行之間的短期拆借。

而因為乘上了「互聯網+」的「東風」,貨代行業似乎煥發出了新的光彩。

以Flexport為例,客戶可以通過其平台在短時間內得到準確的貨物報價,追溯貨物的實時位置及狀態,同時Flexport還提供供應鏈的大數據分析,便於客戶規劃出貨安排。

快遞物流諮詢網首席顧問徐勇對記者總結,貨代的互聯網化主要有三個好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便於形成規模。

Flexport的CEO Ryan Petersen在接受專訪時透露,儘管在整個流程中,仍有相當一部分工作需要人工完成,但技術和軟體的應用已經大幅提升了效率,例如「甩」去了繁瑣的紙張和郵件處理。

而在降低成本方面,他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相對於傳統貨代,航運電商將節省運輸環節20%的成本費用,包括人力成本。

對這個數據,上述傳統貨代人士表示了「懷疑」。他指出,貨代行業本身利潤率就不高,即使省去了一些中間環節,成本節約也是有限的。「目前在電商推廣期間,客戶成本可能會降低,但一旦進入盈利模式,恐怕價格上差距不大。」

事實上,因為要拓展市場,並進行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大部分航運電商仍未盈利。Flexport預計今年11月份將實現首次盈利,而運去哪目前則勉強「盈虧平衡」。

但資本都是逐利的。對於投資方而言,往往看重的就是一個「未來」。

領投「運去哪」的DCM投資副總裁趙磊對記者表示,目前海運市場的運費規模每年達2萬億元,而航運電商才剛剛進入這塊市場,滲透率還相當低。

在他看來,運去哪這樣的航運電商平台,是為解決航運業「痛點」應運而生的。「市場上的貨代企業雖然數量龐大,但規模實力和服務水平參差不齊,中小貨主無法得到標準化服務。」在運去哪上,貨主被收的是「服務費」,明碼標價,一視同仁,且能及時獲悉貨物動態。

趙磊認為,這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行業的發展方向,因此看好這塊市場的發展。徐勇也表示,航運電商的確迎合了市場,特別是對於「小B」級貨主而言,他們的業務未形成規模,「就像散戶一樣」,亟需相對透明的價格及服務體系。

不過,貨代行業本身大而分散,目前世界最大的貨代公司市場份額也僅為2%,即使藉助互聯網技術,也很難改變這一現狀。

Ryan Petersen對記者解釋,貨代行業本身就重人力,最大的那家公司目前有6.3萬員工,如果其市場份額要增加至20%,員工至少要增長到63萬。「這太有挑戰性了。」因此,他認為,技術會是打開市場規模的那把「鑰匙」。

運去哪CEO周詩豪也坦言,物流行業最關鍵的兩個因素就是「效率」與「規模」,只有規模達到一定層級,才能具備議價能力並實現盈利。

幾乎所有的航運電商都在忙著「跑馬圈地」,運去哪此次融資將主要投入在海外市場,以尋找優質的供應商、資源;Flexport也在加速亞洲及市場的拓展,目前已在香港、深圳設立辦事處,現計劃在華南招聘員工,並設立上海辦事處。

倒逼傳統貨代升級

傳統貨代會擁抱互聯網嗎?答案是肯定的。

上海一位傳統貨代公司人士告訴記者,傳統行業和互聯網的結合,會更看重於技術上的對接。「我們需要升級系統,更強調類似於人工智慧方面的功能,需要什麼就來什麼,而不是進到系統裡面一條一條看。」

但是,技術不可能一下子實現突破。他透露,目前的系統只完善到內部操作流程,外部系統還不能完全打通。例如,費用信息是不能由貨代公司平台傳遞給客人的,因為碼頭信息一般只對個人客戶免費開放,而代理公司平台查詢信息則需要支付一定費用。

對於航運電商的出現,多家傳統貨代公司人士均對記者表示,暫時影響不大,雙方做的事情很大程度上是重疊的,而航運電商的業務暫時也未形成規模。

投資人也認為,雙方不是單純的競爭關係,而是「競爭與合作並存」。

實際業務中,合作體現得很明顯。以運去哪為例,其供應商除了船公司,也有傳統貨代公司。而Ryan Petersen也坦言,進入市場時,需要與本土的貨代企業合作。

前述貨代行業人士解釋道,與船公司、傳統貨代出身的航運電商不同,純電商「血統」的公司在獲客能力上並不具備優勢,因為很多船公司的航線都已經被傳統貨代「承包」,船公司也沒有動力打破與老客戶的合作,所以,航運電商往往會將傳統貨代作為「備選服務商」。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航運電商之於入駐的傳統貨代公司,就是個「代收代付」平台,一旦出現糾紛,還要進行協調。不過,這些業務也會算入電商的成交量,成為衡量其規模的重要指標。

事實上,貨代是一段龐雜的鏈條,傳統貨代處理的事情也有不盡相同。

一般貨代的流程是,船企下放給「一代」,再下放給「二代」,甚至還有「三代」「四代」,最後才對接到外貿公司。外貿公司會接到很多貨代公司的推銷,按照價格最終確定。

前述傳統貨代行業人士認為,儘管互聯網平台目前對傳統貨代衝擊不大,但三五年後,可能會有一批貨代受到影響,首當其衝的,就是這些既不對接外貿公司,也不對接船公司的「二三級」貨代。

趙磊也表示,在「去中間化」逐步推進的過程中,那些僅靠信息不對稱賺取差價、不能提供任何附加價值的代理們,會首先被「淘汰」。

而對傳統貨代們而言,互聯網平台的介入,無疑將他們的競爭焦點從價格轉向了服務。「互聯網的介入會提高整個行業的專業化程度,儘管規模不見得能做起來,但服務水平會得到質的提升。」該貨代人士說道。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