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什麼樣的書才是好書?

「每一本書都像是一台機器……只有閱讀過後,你才能知道它是怎樣運轉的。」

經典作品是這樣一部作品,它能不斷在周圍造就批評與爭議的雲霧,卻總能抖落其中的塵埃。伊泰洛·卡爾維諾

在1991年著作《為什麼讀經典》(Why Read the Classics?)中提出了14個經典作品的定義,這便是其中之一。

麗貝卡·索爾尼特在《好遠又好近》(The Nearby Faraway,2013)中寫道:「一本書就是一顆心,只在另一個胸膛里跳動。」然而,不同的胸膛究竟能夠——或是想要——承載多少,恐怕也不盡相同。

什麼樣的書才是好書?這個問題著實難以回答,即便是我們這個時代最著名的作家們,也無法就此達成共識。安迪·米勒在他的作品《危險閱讀那一年》(The Year of Reading Dangerously)中,也時而含糊時而明確地提出過這個問題。

《危險閱讀那一年》

這本自傳記述了一段發人深省、生動有趣的閱讀體驗——用12個月的時間閱讀「一些最偉大最有名的書籍」。安迪·米勒的這本書與亨利·米勒的《我一生中的書》(The Books in My Life,1969)在某些層面上不謀而合。最初,他只是為了償還自己欠下的「閱讀債務」,他稱這本傳記「是一本日記,而非宣言;是一本賬簿,而非日程表」。

不過,或許安迪·米勒這本書最有價值的地方就是他為自己的書單寫的前言。在前言里,他給出了我所見過的對經典好書的最佳定義。

米勒節選了作家馬可姆·勞里寫給出版商的一封45頁的信。當時,出版商邀請勞里為他自己的著作《火山之下》(Under the Volcano,1947)寫一段推薦,勞里寫道:

你可以把它當成故事來讀,如果你願意的話也可以跳讀。不過如果不跳讀,你從中得到的會更多。你可以把它當做一曲交響樂,或是一出歌劇,甚至是一部西部牛仔片。它也可以是熱門歌曲,是詩,是悲劇,是喜劇,是鬧劇。有人會覺得它淺薄無物,有人卻覺得它意義深遠;有人覺得有趣,也有人覺得無聊。它可以是預言,是政治預警,是密碼文件,是荒誕不經的電影,是牆上的塗鴉。甚至它就像是一部機器:真的。相信我。

米勒在勞里令人著迷的隱喻的基礎之上,發現了機器運轉的秘密:

每一本書都像是一台機器,這一本也不例外。只有閱讀過後,你才能知道它是怎樣運轉的。

什麼樣的書才是好書呢?這取決於書本身,以及讀者……我們必須承認,偉大經典也是因人而異、因書而異的。對某個讀者來說,經典可能指文化上的卓越,例如托爾斯泰和福樓拜;但對另一讀者而言,經典則是指閱讀的愉悅,例如大衛·尼克爾森的《一天》(One Day)。或許,我們所說的經典書籍,指的是西方經典之經典,換句話說就是名著。這類經典可能意義重大,但一般晦澀難懂。比如《火山之下》和《尤利西斯》(Ulysses),可能需要藉助其他經典書籍才能理解。讀這些艱深難懂的書籍,對有些人來說像是受虐,絲毫沒有吸引力,而對另一些人來說卻是衡量藝術天分的方式。不管怎麼樣,經典不需要易懂才能成為經典。有些書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絕大部分人都喜歡;還有一些儘管不受大眾喜愛,卻因它們的重要意義而成為經典。

而對於自己的書,米勒也給出了這樣的免責聲明:

這本書偉大與否取決於當你翻動書頁時,這台機器有沒有嗡嗡運轉起來;取決於它是否向你娓娓道來。

米勒的這本書,偉大之處並不在於他對其他書籍的評價,而在於他抓住了讀書的要素:

我認為,只是出於新奇、時尚、流行、刺激而讀書是非常危險的。閱讀最重要的兩大要素是:耐心和獨處。所以,當你閱讀這本書的時候,請把它看作這是我為這兩大要素所作的熱情洋溢的辯護。

當今時代,我們已經不知該如何獨處,但享受孤獨的能力對我們的精神世界和創造力而言卻尤為必要。一本好書,正是我們無處安放的孤獨的臨時避難所。

原文選自:Brainpickings(點擊閱讀原文查看)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