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金融》|周月秋:中國銀行業五年發展成就

作者|周月秋「工商銀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長」文章|《金融》2017年第17期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銀行業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面對錯綜複雜的經營形勢與機遇挑戰,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銳意進取、主動變革,按照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要求,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己任,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保持了盈利的穩定增長和風險的可防可控,改革發展各項工作取得新成就。

黨的十八大為銀行業發展布局新環境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歷史高度,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提出了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個支撐帶」戰略、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進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化金融改革等一系列重大舉措,為轉型中的經濟提供了強勁的「混合動力」,為發展中的銀行業創造了嶄新的發展環境和歷史機遇。

  •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銀行業轉型發展創造了有利的市場環境

2015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首次提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本質是用改革的辦法矯正供需結構錯配和要素配置扭曲,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使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實現新的平衡,為經濟增長提供持續動力。

與傳統需求側刺激的投資、消費、凈出口「三駕馬車」相比,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經濟發展將產生更深刻、更持久的撬動作用,也從根本上為銀行業創造了一個更有利的市場環境。一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所強調的「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將促使經濟增長更多依靠內生動力和結構調整,這將為銀行業帶來一個更高效、更健康的宏觀經濟環境。二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所強調的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推進財稅改革以及市場化債轉股等,釋放了市場活力和創新動力,為銀行業務轉型和創新創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和機遇。三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所強調的去產能,即化解鋼鐵、煤炭、水泥等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矛盾和處置「殭屍企業」等,為銀行改善資產質量、優化信貸資源配置提供了契機。

  • 「三個支撐帶」戰略為銀行業帶來豐富的項目儲備和業務機會

阡陌交通,天涯比鄰。縱橫捭闔之間,盡顯博大胸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經濟和世界經濟發展變化的大勢,以宏闊的全球視野和卓越的戰略遠見,相繼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戰略。這不僅為調速換擋中的經濟提供了廣闊空間和澎湃動能,同時也為銀行業拓展境內外業務帶來了空前的機遇。

在「一帶一路」重大合作倡議下,「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金融作為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牛鼻子」,不僅是建設資金的重要提供者,還將通過提供融資顧問、投行財務顧問、股權債權產品、租賃、風險管理等各類服務,並通過這些服務引導「一帶一路」建設向縱深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撬動的資本量巨大。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千年大計的河北雄安新區建設,推進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產業升級轉移等,都將為銀行業帶來大量的業務機會,甚至可能成為銀行改寫區域發展格局的歷史性契機。新的長江經濟帶戰略所覆蓋的區域由原來的七省二市擴大至九省二市,長江黃金水道建設、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建設、全面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等,都為銀行業提供了豐富的項目儲備。

  • 國家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為銀行業信貸布局開闢了更大的騰挪空間

黨的十八大后,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加快,為銀行業優化傳統業務布局和加快新興業務創新發展、形成多點支撐和多源動力的盈利增長格局提供了重要機遇。「製造2025」、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文化產業、現代農業等多個領域的加快發展,為銀行的信貸布局和業務轉型帶來了較大的騰挪空間。比如,銀行業可以積極介入過剩產能的消化、轉移、整合過程,在去產能中發揮關鍵作用。對於鋼鐵、水泥、造船等行業龍頭企業主導的強強聯合、兼并重組、境外併購,銀行可以充分發揮信息、資金等優勢,以「商行+投行+其他金融資產服務」創新的金融工具和組合方式,幫助企業形成更有效率的組織架構和生產經營規模,金融服務由融資向融智升級。

  • 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為銀行業提升跨境跨市場服務能力提供了歷史性機遇

隨著國家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實施,企業「走出去」和人民幣國際化步伐不斷加快,各類跨境貿易、跨境投資活動更趨活躍,海量的商品、服務、信息、資金及各類金融資產在與全球間轉移和配置,蘊含大量的金融服務需求。一方面,企業需要擁有全球資源配置和服務能力的銀行相伴相隨,銀行跟隨和引領客戶「走出去」,既可以為企業海外經營提供融資、投行、資產管理等金融服務,支持企業發展壯大;又能夠廣泛接觸全球的資金、信息、科技和人才等資源,提高自身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另一方面,人民幣國際化與銀行國際化相輔相成,互為促進。中資銀行在人民幣業務方面擁有天然的資金、客戶、產品和定價優勢,在服務全球客戶的同時,既可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加快,又能夠實現自身在跨境結算、貿易融資、人民幣發債等多項業務上的快速發展。

  • 金融改革深化為銀行業優化資源配置、改善經營質態創造了新的契機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市場化配置資源為導向的金融改革持續深入,為銀行業優化資源配置、改善經營質態提供了契機。利率管制的全面放開,使利率的價格發現和槓桿功能進一步增強,推動金融資源向真正有資金需求和發展前景的行業、企業配置,提高了金融市場的運行效率,為銀行業進一步增強市場化定價能力和自主經營能力提供了重要基礎。隨著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的不斷完善,匯率向合理均衡水平回歸,為銀行業多維度加快外匯業務創新帶來了機遇。上海自貿區、深圳前海合作區、天津濱海新區等地各有側重的資本賬戶開放試驗試點,提升了企業和居民參與境外金融市場的活躍度,創造出更多的金融服務需求。

銀行業發展取得新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銀行業以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宗旨,深層次調整經營結構、轉變增長模式、改革體制機制、創新發展動力,實現了治理水平與服務能力的顯著增強、行業規模與盈利水平的穩步增長、綜合實力與國際影響力的持續提升。

  • 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持續提升

銀行業一直以來承擔著實體經濟資金需求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水龍頭」角色。十八大以來,銀行業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優化信貸投向,著力加大對「三農」、小微企業、國家重點戰略、重點領域、重點工程和民生領域的支持力度,服務實體經濟成效卓著。一是積極支持「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截至目前,共有9家中資銀行在26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了62家一級機構。中資銀行通過銀團貸款、產業基金、對外承包工程貸款、互惠貸款等金融工具,有效開展信貸投放,一大批標誌性工程相繼開工。二是持續提升服務「三農」能力,大力支持農業現代化建設,確保農業信貸總量持續增加、涉農貸款比例不降低。2017年第一季度末,銀行業涉農貸款(不含票據融資)餘額29.2萬億元,同比增長8.9%。三是不斷加強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2017年第一季度末,用於小微企業的貸款餘額27.8萬億元,同比增長14.4%,連續多年實現「三個不低於」,即小微企業貸款增速不低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速、小微企業貸款戶數不低於上年同期戶數、小微企業申貸獲得率不低於上年同期水平。

  • 普惠金融服務能力大幅增強

銀行業服務體系日益健全,服務方式不斷豐富,服務的便捷性、及時性和可獲得性大為提高。銀行業順應客戶需求變化,持續改進業務流程,創新服務模式,構建了線上線下融合服務平台。目前共有營業網點22.8萬個;網上銀行年交易金額1299萬億元,交易筆數850億筆;客服中心人工電話接通率91.6%;銀行業客戶滿意度98.5%,連續五年穩步提高。商業銀行通過開設便民服務點和流動服務車,創新「馬背銀行」「拎包銀行」與「夜市銀行」等做法,打通和解決了邊遠地區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和「最後一步路」問題,讓老少邊窮地區及弱勢群體均等享受優質銀行服務。銀行業主動適應金融科技發展趨勢,豐富渠道入口,創新服務模式。目前銀行業離櫃交易率達84%,同比提高6.6個百分點。

  • 經營規模與盈利水平穩定增長

隨著經濟總量的持續增長和金融市場的蓬勃發展,銀行業經營規模不斷擴大。2012年初,銀行業總資產規模113萬億元,繼2016年2月突破200萬億元后,至2017年第一季度末,銀行業資產總額達到238.5萬億元。2012~2016年,銀行業總資產規模年均增速15.5%,存貸款年均增速分別達13.5%和14.1%。在資產負債規模近乎翻番的同時,銀行業的盈利水平也持續攀升。2012~2016年,銀行業凈利潤由1.5萬億元增至2萬億元,年均增速5.9%。在宏觀經濟處於下行周期、利率市場化全面實現的客觀環境下,銀行業盈利依然穩定增長,實屬不易。特別是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利潤總量不僅保持全球領先水平,而且通過股權增值、分紅、稅收等形式,為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推動國家經濟發展作出了直接貢獻。

  • 國際競爭力與影響力顯著增強

近年來,銀行業國際化程度和全球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國際競爭力與影響力不斷增強。四家大型商業銀行相繼進入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標誌著銀行業的國際地位及對全球金融穩定的作用日益凸顯。根據英國《銀行家》「2016年度全球千家銀行排名」,共有119家銀行上榜,數量再創新高;上榜銀行一級資本總計達1.63萬億美元,佔全球千家銀行一級資本總額的23%,是上榜銀行一級資本最大的單一市場。四家大型商業銀行均躋身前十行列,工商銀行更是連續四年雄踞一級資本全球第一的寶座。上榜銀行稅前盈利3080億美元,佔千家銀行盈利總和的32%,是美國上榜銀行的兩倍。

  • 公司治理與經營管理日趨完善

銀行業的「三會一層」公司治理架構不斷健全,業務管理、風險治理機制日趨完善。一是特色商業銀行公司治理體制機制日漸成型,銀行經營決策領導權牢牢把握在忠實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董事會和經營層手裡。二是大型商業銀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破冰,在繼承股份制改革成果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優化股權結構、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實現新一輪銀行業公司治理改革向縱深推進。三是銀行業實現了由僅依靠規模擴張的粗放型經營模式,向注重平衡資產與資本、規模與效率、速度與質量、收益與風險的集約型發展模式轉變。四是持續以客戶為中心再造業務流程、管理流程,經營範圍拓展到投行、保險、基金、金融租賃、信託等多個領域,業務發展的協調性、可持續性顯著增強。五是風險管理能力不斷提升,2017年第一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74%,不僅與全球主要經濟體相比屬較低水平,而且銀行業全行業撥備覆蓋率178.8%,遠高於國際平均水平。

商業銀行轉型發展的工商銀行視角

作為銀行業的「領頭羊」,工商銀行牢牢把握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的發展環境和歷史機遇,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推動國家經濟、社會、環境和自身可持續發展中,在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實體經濟振興、堅持依法合規穩健經營、建設客戶滿意銀行、履行社會責任中,充分發揮國有大行的責任擔當,為銀行業發展成就的取得作出了應有貢獻。

  • 堅持以黨建工作引領全行轉型發展

十八大以來,工商銀行堅持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堅持以黨建工作引領和促進全行轉型發展。堅持把經營發展放到全國經濟金融工作大局中去謀划和推動,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全面貫徹落實。堅持把黨的領導融入現代公司治理各個環節。嚴格落實黨管幹部原則。一批忠誠於黨、敢於擔當、在金融市場一線經過磨鍊、實績突出的幹部脫穎而出,營造出了風清氣正的良好氛圍。

  • 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原則和方向

工商銀行始終關注實體經濟發展變化的方向,挖掘市場中蘊含的真實業務機遇和客戶有效需求,主動對接國家「十三五」規劃、「四大板塊」「三大支撐帶」「製造2025」,積極服務重大戰略和重點工程,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實體經濟振興。例如,工商銀行已累計支持「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項目212個,業務遍及亞洲、非洲、歐洲30多個國家和地區,基本實現了對電力、交通、油氣、礦產、電信、農業等重點行業的全覆蓋,成為「一帶一路」金融服務的主力軍。

  • 堅持穩健理性的經營發展方針

五年來,工商銀行堅持依法合規、穩健經營,堅守風險底線,發揮大型銀行在國家經濟金融安全穩定中的壓艙石作用。工商銀行作為一家以穩健、理性為經營靈魂的銀行,合規穩健的經營理念和腳踏實地的務實精神已經內化和貫穿於各項發展實踐之中。工商銀行的公司治理、風險管控、資本管理經受住了經濟周期的考驗。資產管理業務創新方面保持了較好的風險管控能力,對期限錯配、槓桿、鏈條管理得當,體現了一貫的穩健經營作風。工商銀行注重風險成本、管理成本在內的精細化管理和有效控制,特別是在利率市場化的條件下,仍保持了在同業中優良的成本優勢。

  • 堅持提升服務品質,建設客戶滿意銀行

近年來,工商銀行牢牢把握「服務」這一立行之本,切實提升服務品質,加快推進「客戶滿意銀行」建設。在國內銀行業率先提出「客戶為尊、服務如意、員工為本、誠信如一」的服務文化核心理念。2016年,工商銀行109家網點被評選為「銀行業文明規範服務千佳示範單位」。工商銀行為客戶提供全產品、一站式的跨市場跨境金融服務,通過16429家物理網點、29385家自助銀行,以及42個國家和地區的412家境外機構,向全球578.4萬家公司客戶和5.3億個人客戶提供廣泛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積極謀划科技與金融的深度融合發展,以網路化、智能化為方向,以平台化、場景化的生態圈服務為重點,實施e-ICBC「智慧銀行」戰略,聯通工商百業,惠及千家萬戶,服務國計民生。

  • 堅持踐行社會責任與大行擔當

工商銀行十分重視社會責任的履行和大行擔當的踐行。一方面,大力倡導綠色金融理念,引導環境風險量化研究,推動綠色金融成為B20核心議題,著力推進國際領先綠色銀行建設;另一方面,積極開展普惠金融和扶貧助困、志願服務等公益事業。創新設立全國首支脫貧攻堅投資基金,全行精準扶貧貸款餘額900多億元;對暫時困難企業不抽貸、不壓貸,而是通過穩定預期和穩定服務,幫助其近期解危、遠期解困。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