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如何評價電影《敦刻爾克》(Dunkirk)?

周星馳還在TVB各種劇組跑龍套的時候,鬱郁不得志,但他經常琢磨怎麼才能演好戲。在《射鵰》中,有一個出場就被梅超風殺死的鏡頭。當時周星馳給副導演說「可不可以用手擋一下九陰白骨爪,第二掌再死?」結果被罵浪費時間。

在後來那部帶自傳性質的《喜劇之王》中,周星馳對這段舊事依然耿耿於懷。在扮演那個本該出場就被女主一槍斃命的神父時,想給自己加戲,怎麼死也死不了,被莫文蔚飾演的女主角痛斥為不專業的龍套,浪費大家的時間金錢。其實就是在影射往事。

《喜劇之王》周星馳神父片段 (圖截自電影)

大多數時候,我們總是關心一個故事的主角,而沒有人關心那些出場就掛掉的「死跑龍套的」。龍套就該有龍套的覺悟。知乎有個問題很有趣,問的是「電影、遊戲里被主角隨手幹掉的守衛、保鏢、小弟,他們的人生是怎樣的?」

我們看過很多故事,故事的主角都是那麼神奇。因為沒有神奇的經歷,他不會成為主角。我們總是膜拜這些具有傳奇經歷的英雄,我們在看金庸小說的時候,我們剛剛看過的《戰狼2》中,大概都會把自己代入到主角視角,去經歷去冒險。

所以這個問題其實很心酸。因為我們大多數人,如果會出現在一個故事裡,很有可能只不過是那個被「主角隨手幹掉的龍套」而已。

故事總歸只會是故事,現實其實總是那麼平淡無奇。

所以,在談到《敦刻爾克》的時候,我首先要對諾蘭表示敬意。因為他這次用心拍了一個屬於我們平常人的故事。

1、《敦刻爾克》找到了戰爭題材電影新的切入點

世界電影史上,有太多的軍事題材電影,大多數主角不是運籌帷幄的將軍,就是具有傳奇經歷的英雄,比如去年剛剛公映的《血戰鋼鋸嶺》,主角就是一個具有傳奇經歷的平民英雄。

諾蘭在談及為何會拍攝這樣一部電影時,提及他曾採訪一個二戰老兵,這個老兵說:「在真正的戰爭中,你並不知道這次行動有什麼意義,你只是盡全力殺敵,倖存,到了最後,時常是輸是贏都不清楚。」

諾蘭為這番話觸動,因此想拍攝一部以士兵為主角的電影,用來還原這種真實的混亂和未知的恐懼。

《敦刻爾克》官方劇照,時刻處於死亡威脅的士兵神情麻木(圖/豆瓣)

所以,《敦刻爾克》被很多人認為不像是一部戰爭片,倒像是一部驚悚片。貫徹於整部電影的,是那種惶惶不可終日的死亡威脅。

或許,這才是戰爭對普通士兵的真實感受。

戰爭有很多種角度去看待,戰爭有很多個細節,很多個側面,戰爭並不總是和國家民族、榮譽榮耀這些詞聯繫在一起,有的時候戰爭帶來的就只有恐懼。

諾蘭的這部新片讓我想起了姜文的《鬼子來了》。

當然,我無意比較兩者孰優孰劣,也不想評價二者在電影史上的地位。

我只是覺得這兩部電影有很多相似之處。它們都是打破了傳統戰爭題材電影的固有思維,試圖找到一個新的角度來看待戰爭。

《鬼子來了》改編於尤鳳偉的小說《生存》,其主題在我看來,就是想表達戰爭大環境下如何努力活下去的那種本能。

《敦刻爾克》也無非是講述士兵拚命求生的故事。當然二者的表達方式有很大不同。

諾蘭拍電影向來以善於營造懸念感著稱,這次他也沒丟掉老本行。為了刻畫這種求生的不易,電影從開篇就一直在渲染那種無處不在的死亡恐懼,整部電影德軍基本就沒有正面出現過,對這部電影里的士兵而言,敵人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敵軍就是恐懼來源本身。

諾蘭想要刻意營造的,就是這種無處不在的壓迫感,再配上漢斯季默極富感染力的配樂,整部電影始終籠罩在一種緊張的節奏之中,以至於帶點驚悚片的氣質。

《敦刻爾克》官方劇照,始終處於恐懼之中的士兵(圖/豆瓣)

整個影片的節奏、配樂、畫面,很好地表現出了諾蘭想要的效果。就這部電影的技術層面來說,達到了諾蘭一向的高水準。

在故事推進方面,諾蘭也試圖拍出一些新意。畢竟敦刻爾克的結局大家早就知道了,如果你不能找出一點新鮮的講述技巧,很難吸引觀眾去看一個早已劇透的故事。

劇情有三條線,分別是海灘上逃亡的士兵,去救回士兵的民船,以及去敦刻爾克上空進行掩護的空軍編隊。三條線的時間線分別是一個星期、一天和一個小時,齊頭並進,非線性敘事,最後三條線中的人物情節在結尾交織在一起。用以表達所有人都在努力幫助士兵逃離敦刻爾克海灘的主題。雖然聽起來有點複雜,但看過電影的人應該不難理解基本劇情。

諾蘭向來喜歡用這些技巧來營造那種懸念感,之前的《盜夢空間》、《星際穿越》等片我們已經見識過多次。

《敦刻爾克》官方劇照,空軍和民船的最終相遇在一開始就有所暗示(圖/豆瓣)

2、再談談《敦刻爾克》的缺陷

上面談到了《敦刻爾克》的一些優秀之處,但它的缺陷和不足也同樣明顯。

首先,前面說了,《敦刻爾克》的意圖是通過部分士兵代表來展現陷落絕境的幾十萬英法聯軍的恐懼。雖然選取了海陸空三條線的典型人物,但沒有全景展現出真實歷史中的敦刻爾克大撤退。

參與空戰的自始至終只有3架飛機編隊;前來救援子弟兵的父老鄉親船隻也只有十幾艘;在海灘上等待回家的只有稀稀拉拉幾個縱隊。電影中的將軍說「丘吉爾希望撤出3萬人」,最終撤回了30萬人,我看電影裡面出現的士兵也就300人。

《敦刻爾克》官方劇照,在海灘上等待上船的士兵有點稀稀拉拉(圖/豆瓣)

雖然我們知道這是拍電影,但諾蘭這部新片好歹燒掉了1億美元,按說成本並不低,呈現的戰爭場面卻實在讓人難以滿意。

並非說電影全篇都要展現那種千軍萬馬的景象,但整部電影連一次大場面都沒有,這種小家子格局,如何讓人感受到真實歷史中那場大撤退的驚心動魄?

老實說,在我看到將軍因為見到家鄉父老的小船來接士兵回家,而熱淚盈眶的時候,我是覺得有點諷刺的。就這麼幾條船,用不著將軍大人如此感動。

說白了,影片的感染力明顯就不夠了啊。

此其一。

第二,既然整部影片都是從普通士兵的角度展現戰爭的殘酷和恐懼,我認為在這些士兵到達英國土地,影片就該結束了。後面士兵坐上火車,通過朗讀一段報紙上丘吉爾給敦刻爾克大撤退定性的講話,這些場景多少有點畫蛇添足。

諾蘭大概是想通過這位士兵的迷茫,來反襯他們不顧一切逃亡的偉大之處,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只是想活下去的本能,造就了二戰史上的一個經典瞬間。

但我還是覺得這段有點多餘。它有點想強行把電影主題升華的意思。就像我們國小寫作文時,在街上撿到1分錢交給警察叔叔,結尾總要提煉一下這個行為的意義。

我們經常看到國產片被諷刺太主旋律,結尾非要搞個光明尾巴,展現崇高偉大。

原來好萊塢,原來諾蘭大神也是這麼拍的嘛。

當然,諾蘭是英國人,他長了個英國屁股,自然要給自己的祖國「吹噓吹噓」。

這也就是我要說的第三點。整部電影的「屁股」太偏向英國人。

敦刻爾克大撤退是二戰中英法聯軍面對絕境共同創造的奇迹。法國軍隊在這個歷史事件中的作用並不低,為了掩護30萬人撤出,數萬法國軍隊殊死抵抗,生還者盡數被俘。

但在這部影片中,法國人的作用很少被體現。出場的法國士兵不是在哀求英軍將領在船上留點位置,就是扒了戰死英軍士兵的衣服,試圖渾水摸魚上船跑路,就沒幾個正面形象。

反過來,展現將士英勇形象的,是彈盡油絕的空軍士兵被俘,是英軍將軍自願留下去「幫助法國人」。

影片開頭在簡易工事後抵抗敵軍,是法國士兵難得的正面形象(圖/豆瓣)

據說很多法國人對這部電影非常憤怒。難怪它在北美取得1.7億美元票房,在英國也拿下創紀錄的6000萬美元,但法國人卻很不待見。

影片在國內上映,首周末取下近2億人民幣票房,和上周的《星際特工》成績相仿,下周《小蜘蛛》即將來臨。諾蘭這部新片票房應該會遠低於之前的《盜夢空間》和《星際穿越》。

一個長了英國屁股的導演,畢竟不可能照顧所有人的情緒。

總結陳詞:《敦刻爾克》作為一部電影,在技術上,在各種層面製作水準都相當高,為戰爭題材電影創造了新的角度,新穎有趣,完成度也很好。但是對主題的表達方面有所欠缺,對於價值觀方面更是有很大爭議。我相信除了英美話語體系,其它國家的人很難體會到它想表達的價值觀。

歷史總是由勝利者書寫。在70多年後,再次回顧這段歷史的時候,我們更深刻得理解了這句話。

而電影,很多時候只不過是勝利者的一種工具。《敦刻爾克》雖然在展現戰爭題材的角度上提出了一些新意,但也就是如此了。

首發於:梁鵬飛:看完《敦刻爾克》,我想起《鬼子來了》

感謝各位閱讀。

這麼晚了,估計沒幾個贊了,可惜我這番心血了。233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