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唐卡界的傳奇:父子二人合作創作9幅30米長唐卡

更登達吉現場演示繪製唐卡(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徐上傑)

夏吾才郎唐卡手稿局部(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徐上傑)

更登達吉唐卡作品局部(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徐上傑)

2017年8月9日(星期三)上午10時,由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學院、國醫健康聯盟(北京)醫學研究中心聯合在國家博物館舉辦「相由心生——唐卡藝術精品展」開幕式。在開幕式之前,我專程採訪了精品展的總策劃人解加馨於女士。她將辦展的緣由、內容、意義以及唐卡的基本知識等向我娓娓道來。為了讓大家對這次活動有更深入的了解,我開門見山便從唐卡的概念談起了。

問:這次在國家博物館「相由心生」活動展出的是唐卡,那麼,究竟什麼是唐卡?或者說如何給唐卡下一個定義?

答:應該說,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其題材內容涉及藏族社會生活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傳世的唐卡大都是藏傳佛教和苯教作品。藏傳佛教是佛教三傳(南傳、北傳、西傳)中的一支,「西傳」即藏傳佛教。對於一般熱衷於藏族神秘文化而又不太了解藏族歷史淵源的人來說,只知道雪域藏族人普遍信奉由印度傳入的由釋迦牟尼創建的佛教,以及由此衍化形成的藏傳佛教。但對於在佛教傳入前至少有近千餘年發展強盛時期的藏族本土特有的宗教文化的源頭——苯教卻知之甚少。有的則把苯教與藏傳佛教其它教派相提並論,錯誤地將其列為藏傳佛教中之一派;甚而至於也有人認為藏區的苯教已經消失了,那就更有失史實了。苯教相傳約於公元前五世紀由古象雄王子辛饒·米沃且創建,是植根於蕃域高原原始公社時期的一種「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信仰,有的亦稱之為原始苯教。它起源於藏區原始初民對於天地、山川、日月、星辰等大自然的神秘感和對於天災、瘟疫、風雨、雷電等等現象的不可理解,於是對天地自然萬物產生了敬畏和崇拜心理,逐漸衍化成為苯教。

問:您的解釋澄清了一般認為唐卡只與藏傳佛教有關的片面理解。其實,唐卡是包括了兩部分的內容,既有藏傳佛教的作品,也有苯教的作品。不過,唐卡更多的內容是與藏傳佛教相關的。那麼,唐卡作為藏傳佛教的繪畫作品,與漢傳佛教的繪畫作品最顯著的不同之處是什麼呢?

答: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的音譯,是指用彩緞裝裱后懸挂供奉的宗教捲軸畫;其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濃郁的宗教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它是用明亮的色彩描繪出神聖的佛菩薩的世界。所以,藏傳佛教的發展與唐卡息息相關。唐卡不同於漢族地區的佛教繪畫作品,其不同的最顯著表現是顏料上的獨具特色。唐卡的顏料傳統上是全部採用金、銀、珍珠、瑪瑙、珊瑚、松石、孔雀石、硃砂等珍貴的自然礦物寶石和藏紅花、大黃、藍靛等自然植物為顏料,表現出唐卡色澤的鮮艷,看上去璀璨奪目,耳目為之一新;即使經過了幾百年的歲月,仍不失其色澤的明亮艷麗,引人產生無限遐想。所以,唐卡藝術是藏族文化中「一顆璀璨耀眼的明珠」。

問:原來唐卡有那麼多與漢傳佛教繪畫的不同之處。那麼,請您談一下今天辦這樣一次唐卡藝術展的原因是什麼?或者說辦展的緣起是什麼?

答:這次辦展的緣起是比較多的,可謂眾因緣合和的結果。一是這次辦展符合黨中央的發展民族文化、增強民族自信的精神。習總書記提出四個自信,即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文化自信,其中的「文化自信」就是要大力弘揚民族文化,加強民族發展的軟實力建設。那麼,唐卡作為藏族文化的重要載體,自然需要發揚光大,將其傳承下去。這是辦展的最重要的精神動力和源泉。二是唐卡作為藏族文化的智慧結晶,需要有人繼承和發揚,不能中斷;這是民族文化發展的需要,也是佛教藝術發展的需要。三是各級政府對這次辦展的大力支持,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學院、國醫健康聯盟(北京)醫學研究中心都是這次辦展的主辦方;另外,這次辦展還得到了全國政協民族宗教委員會的大力支持,民宗委主任朱維群先生親自參加了辦展大會;佛教界也大力支持這次展覽,北京大學教授、佛學界「泰斗」樓宇烈先生也親自到場發言,這些都說明了這次展覽得到了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鼎力相助。四是我和更登達吉師傅的緣分。我跟從師傅學習唐卡藝術多年,漸漸迷戀上了唐卡藝術且陶醉其中。在學習中我萌發了一個想法,就是不能讓師傅的唐卡技藝失傳,讓更多的人了解唐卡,知道唐卡是民族藝術文化苑中的一朵奇葩。再者,更登達吉師傅已經創作了很多作品,辦一個展覽已經不成問題;更激發我辦展的另一個原因是師傅的父親夏吾才郎也是著名的唐卡藝術家,也有很多作品珍藏在寺廟和家中。這兩位藝術家的作品能公諸於世,那將是對民族文化的一個最好的詮釋和弘揚。在種種的因緣下,就促成了舉辦一場全國規模的唐卡藝術展的活動。

問:聽了您的介紹,真可謂因緣殊勝、功德無量啊!更登達吉和夏吾才郎兩位唐卡藝術大師為唐卡藝術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所以採訪的標題用了「一門二賢」的說法。下面您能否將兩位藝術大師介紹給大家呢?

答:好的。「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大學》)我還是先介紹我師傅的父親夏吾才郎吧。夏吾才郎是藏族,1922年出生於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吾屯上庄的一個畫匠世家,其祖父是當地有名的畫匠,父親完瑪才旦和伯父索南丹巴均為吾屯上庄有名的畫匠。也就是說,我師傅世家以唐卡藝術為業,有濃厚的家傳淵源關係。

夏吾才郎七歲在吾屯上寺出家,取法名為久美茸巴,開始跟隨伯父索南丹巴住進寺院,學習經文和唐卡繪畫。1937年至1942年初,夏吾才郎跟隨師父先後為塔爾寺的大經堂、大金瓦殿、小金瓦殿等殿宇繪製了《釋迦牟尼傳》等眾多作品,這些作品如今還完整的保留在塔爾寺。1942年,國畫大師張大千來到塔爾寺,邀請夏吾才郎師兄弟到敦煌莫高窟助其臨摹敦煌壁畫。1985年,「熱貢藝術館」成立,邀請夏吾才郎從事唐卡的創作與研究工作,此後的三十年間,夏吾才郎一直是該館唐卡創作的骨幹人員。1981年熱貢藝術作品在北京、上海、深圳的地巡迴展出,夏吾才郎的代表作《無量光佛》《八馬財神》等多幅作品參展,作品得到專家認可,在美術界產生廣泛的影響。1982年,十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到訪黃南州,併到當時「熱貢藝術研究籌備小組」參觀,夏吾才郎創作的唐卡《白度母》被十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收藏,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親切接見了夏吾才郎,併合影留念。與此同時,夏吾才郎還為自己家鄉吾屯上寺的大經堂里繪製了包括《二十一度母》、《夏日倉活佛轉世》、《馬頭明王》、《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等作品。這一時期,夏吾才郎還在青海省循化縣文都寺作畫兩年,先後創作了《大白傘蓋佛母》、《釋迦牟尼轉世》、《瑪哈嘎拉》、《班禪大師轉世》等二十多幅作品。1986年,夏吾才郎被美術家協會青海分會聘請為藝術委員會委員。1988年4月,夏吾才郎應邀參加在北京舉辦的第三屆「全國工藝美術藝人、專業技術人員代表大會」,更被輕工業部授予「工藝美術大師」稱號,成為第一位被評為工藝美術大師的藏族藝人。20世紀80年代末,夏吾才郎仍舊帶領兒子更登達吉和其他徒弟到甘肅拉卜楞寺、青海塔爾寺等地作畫,繪製了《四大天王》、《釋迦牟尼千佛圖》、《嘉木樣活佛本生傳》等壁畫和《十八羅漢》、《宗喀巴大師本生傳》等唐卡作品。進入20世紀90年代,隨著更多的人對唐卡的了解,夏吾才郎把主要的精力轉移到在家接收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和教授學生上。夏吾才郎從23歲起便開始帶徒,至今經他帶過的徒弟已有四十多位,其中兒子更登達吉、索南等人都已經開始學成帶徒,成為熱貢唐卡的新生力量。更登達吉2006年被國家發改委評為「工藝美術大師」,成就了一門兩代工藝美術大師的傳奇。這一時期,夏吾才郎的作品層出不窮,他為青海省內及熱貢地區的眾多寺院繪製了《白度母》、《文殊菩薩》、《四大天王》、《千手千眼觀音》、《八種觀音》、《蓮花生大師》、《大威德金剛》、《四臂觀音》、《五部文殊菩薩》、《彌勒佛》等眾多的唐卡作品。並接受新加坡、法國、英國、澳大利亞、美國和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以及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一些機構和私人訂製為他們創作了眾多唐卡作品。夏吾才郎從七歲起學習唐卡,到八十二歲生命的逝去,把一生的年華奉獻給唐卡,正是因為有像他這般精湛技藝的熱貢「拉索」的堅持不懈,才使得熱貢藝術得以傳承和發揚,更蜚聲國際藝壇。

問:夏吾才郎確實是了不起的唐卡藝術大師,其作品還曾得到張大千和十世班禪的青睞,說明其藝術造詣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那麼,請您介紹一下這次展出的夏吾才郎的作品吧

答:好的。這次展出的有兩位大師的上百幅作品。其中比較突出的如《十八羅漢系列線稿與十八羅漢系列唐卡》,這系列作品是夏吾才郎在其七十多年的繪畫生涯中繪製大量作品,也是其代表作品,多存留於寺院中,僅有少量被個人收藏。此次展出的十八羅漢系列線稿共11幅,創作於上世紀40年代。夏吾才郎共創作了三套十八羅漢系列唐卡,其中70年代末為青海隆吾寺創作一套,隨後創作的十八羅漢系列唐卡被印度供奉,最後一套創作於80年代末90年代初,為其子更登達吉珍藏,即此次展出的十一幅彩唐作品。此次展覽將線稿與唐卡同時呈現,較為全面的體現了夏吾才郎唐卡藝術的傳承與創新,在繼承了熱貢地區傳統唐卡繪製技法的基礎上,將早年隨張大千研習畫的技法及表現形式運用到自己的創作中,並將敦煌莫高窟臨摹壁畫的著色技法引入唐卡繪畫實踐。夏吾才郎的唐卡作品構圖嚴謹,色調明亮、安靜,線條飄逸、靈動,畫面素凈、淡雅而又不失生動。

問:夏吾才郎的唐卡藝術作品有哪些特色呢?

答:夏吾才讓作品在吸收前人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其作品的第一個風格特點是融合了印度以及國內敦煌、西藏的繪畫特點,立體感強烈。正如有人評價說:「夏吾才讓大師廣泛吸取各地佛教繪畫藝術之精華,苦心磨鍊,博採眾長,推陳出新,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藝術風格。他的作品採用天然顏料,在線條勾勒、結構比例、色彩調配、人物造型等方面將印度以及國內西藏、敦煌的繪畫藝融為一體,並獨創了畫麵線條的突出狀,增強了繪畫作品的立體感。他所繪製的唐卡在用線用色用金上技藝非凡,一生所繪精品甚多,許多作品被收藏於西藏布達拉宮、塔爾寺、美術館及美國、日本、印度、尼泊爾等國家的美術館、博物館和宗教寺院。他在繼承傳統繪畫技藝基礎上,大膽創新,創作了《格薩爾》和《文成公主進藏》等作品,突破了宗教繪畫藝術只能照本臨摹定規的程式規格,為熱貢藝術的發展做出了突破性貢獻,至今被認為是當代熱貢唐卡無法攀越的高峰」(《青海日報》,2008年6月13日第8版《夏吾才讓》一文)。夏吾才讓作品的第二個特點是糅合了漢藏繪畫的優勢而獨成一體,這與其所受張大千的影響是分不開的。正如《中廣網·青海分網》2003年11月6日《工藝美術大師——夏吾才讓》一文所說:「1941年夏吾才郎跟隨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在甘肅敦煌作畫兩年,在這兩年的時間裡,他協助臨摹壁畫,收益匪淺,在浩瀚的敦煌藝術之海中,開闊了眼界,提高了繪畫技藝水平和繪畫鑒賞能力,吸吮了傳統佛教繪畫藝術和藏傳佛教繪畫藝術的表現形式、構圖及設色技巧。從張大千高超的繪畫技法中,他得到了莫大的啟示。從而使他對藏漢佛教繪畫藝術有了新的認識,並在繪畫實踐中將藏漢佛教繪畫藝術有機的結合起來,對他的藝術創作和藝術風格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他藝術道路上取得成功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美國西北大學藝術史系副教授胡素馨撰文《尋找敦煌藝術的中古源泉:從張大千與熱貢藝術家的合作來審視藝術的傳承》說:「透過夏吾才郎和張大千的創作,敦煌佛教繪畫得以被20世紀中期的人理解,這些藝術家創造的繪畫明確地表達出,12世紀敦煌藝術只有在熱貢藝術的視野中解釋才更為合理,他們似乎互相感覺到,他們正在進行某種創新,跨越了圖像與風格兩者的界限,不僅了解過去並且將其置於現代情境中。」夏吾才讓作品的第三個特點是題材廣泛。其作品不限於佛教題材的作品,還有現代題材的繪畫,其將佛教繪畫藝術手法應用於藏族民間史詩《格薩爾王傳》、《文成公主進藏》等許多歷史題材、藏族民俗及反映現實生活的創作上,努力使熱貢藝術表現現代社會生活,為熱貢藝術的創新和發展邁出了新的一步。我們從他的代表作《釋迦牟尼生平故事》(局部)中,可看出他的繪畫特點是技藝純熟、線條流暢、畫面構圖嚴謹、每個局部處理得惟妙惟肖,人物造型生動準確、色彩對比強烈、畫面鮮亮,加上用金料使效果更加富麗堂皇,富有民族特色,代表了後期熱貢繪畫藝術的風格。由同仁縣城往北走三公里就到了夏吾才郎大師的家鄉-------隆務鎮吾屯上村,吾屯村是個寶地,是熱貢藝術的發祥地和遠近聞名的「畫家之鄉」。全村300多戶藏族、土族人家,90%的男子都從事熱貢藝術,其中能自己獨立作畫的畫師有100多名。夏吾才郎是這裡資歷最深,技藝最高的畫師。

問:請您再介紹一下夏吾才讓的兒子更登達吉的情況吧。

答:好的。更登達吉,男,1964年8月生於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吾屯上庄,6歲即隨父親學習唐卡繪畫,16歲在吾屯上寺出家,白天在家學畫,晚上到寺廟學習經文;22歲(1986年)跟隨當地的泥塑師傅桑傑學習泥塑佛像的製作,系統地學習藏傳佛教的藝術;28歲(1992年)從父親處學成出師並開始帶徒弟。出師后,他遠赴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紅原縣萬象大寺畫畫,創作了三十多幅作品;1992年至1994年在拉卜愣寺為大經堂創作《十八羅漢》20多幅,《宗喀巴大師本生傳》20多幅;並為同仁縣隆務寺文殊殿創作了《彌勒佛極樂世界》,這幅作品中有200多個人物由更登達吉打稿完成。1995年更登達吉為青海省循化縣文都寺繪製了《六道輪迴圖》、《千手觀音》等30多幅作品。1997年,更登達吉的作品《文成公主進藏》在美術家協會舉辦的「民族百花——第三屆少數民族美術作品展覽」中榮獲銅獎。1999年,更登達吉創作的《吾屯族源說》供奉於吾屯上寺彌勒殿門庭右側。2000年,央視《東方時空》欄目做專題採訪——《吾屯族源說》。2003年,其作品《十八羅漢》在「青海民族民間工藝美術品展」中榮獲二等獎。2005年更登達吉遊歷尼泊爾、印度等地,學習國外佛教藝術,其間創作了《阿彌托佛凈土》,獲「第三屆青海民族民間工藝美術品展」一等獎。2006年更登達吉被評為「工藝美術大師」並參加優秀作品展,其作品《千手千眼觀音菩薩》獲第四屆青海民族民間工藝美術一等獎。2013年更登達吉參加在北京798連生妙相唐卡藝術中心舉辦的「唐卡美術大師作品聯展」。2016年擔任熱貢藝術協會副會長,組織舉辦「熱貢唐卡傳統技藝培訓班」並多次接受海內外媒體採訪報道。2017年3月創作《星算學》唐卡作品。

問:從以上介紹可知,父子兩人都曾獲得「工藝美術大師」的稱號,都為熱貢唐卡藝術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那麼,這次展出中有沒有父子聯手創作的藝術作品呢?

答:有啊!比如展出的《宗喀巴大師生平與八十成就者》這幅作品,就是更登達吉、夏吾才郎父子聯手創作的,尺寸:1.1米×30米,創作於20世紀90年代。這幅長卷是夏吾才郎與更登達吉父子共同策劃並繪製的九幅三十米長卷之一,其他八幅分別為《釋加牟尼本生傳》、《釋加牟尼生平圖》(金唐)、《米拉日巴尊者生平圖》、《壇城》、《四部醫典》(四卷),九幅合起來共二百七十米,富麗堂皇,氣勢恢宏。這一長卷系列唐卡是當代唐卡藝術創作的重要作品之一。佛祖及高僧大德生平圖是唐卡較多表現的內容之一,此幅長卷很好地將宗喀巴大師從出生到入藏學習,進而創立格魯教派等一生的主要故事串接起來,充分展現了宗喀巴大師為藏民族宗教文化傳播作出的貢獻。畫面中央為十五幅宗喀巴主尊,每個主尊周圍分佈有十餘人,唐卡周邊又環繞有印度的八十成就者,整幅作品人物多達二百餘人,而且個個刻畫得細緻入微。每個主尊畫面既獨立成幅,又關照全局,布局合理,過渡自然,人、景、物、象絲絲入扣,將唐卡藝術精微細膩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

問:更登達吉創作的作品是不是佔大多數啊?

答:是的。更登達吉的作品居多數。更登達吉2010年創作的《釋迦摩尼平生圖》,畫面中央為一印式建築,錯落為幾層,外圍有院牆,建築頂上金光閃閃,二層和院牆上方有琉璃瓦左裝飾。最上面一層為佛母莫耶夫人受孕,左上祥雲中有白象顯現,此為佛母夢象受孕的故事。左下方描繪的是莫耶夫人在藍毗尼園誕下佛子的場景。中間居中為釋迦牟尼在宮中做王子舒適的生活,少年釋迦學習經文、射箭,與同伴一起游泳嬉戲,非常有生活意趣,且宮殿的樣式多有漢地建築的風格。右上方描繪的是釋迦牟尼出家和成佛的故事。整幅作品描繪了佛母受孕到佛祖降生、成長、出家、學經、修行、成佛的故事,有複雜場景的描繪,也有簡單故事性的表述,佛祖的母親、弟子、侍從、護衛、玩伴兒等人物都表情豐富,形態各異。這幅釋迦牟尼生平唐卡向觀者較完整的展示了佛祖的一生,故事之間的穿插自然環境過渡,且在繪畫技法上吸收畫中山、水、雲、植物的畫法。整體畫面布局疏密有序,以青綠色背景為主色調,妙用金線,立體化展示佛陀的生平故事。

又如其在2011年創作的《釋迦摩尼修行圖》,圖中的釋迦牟尼佛居中間位置。釋迦牟尼佛原名喬達摩·悉達多,是佛教的創始人,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的太子。此唐卡所繪內容為悉達多在菩提迦耶的一棵畢波羅樹下,他當時發下誓願「我如果不圓成正等正覺的佛果,寧可碎此身,終不起此座!」他端身正意在菩提樹下結跏趺坐,靜思默想。他的思維追憶著過去的經歷,用大智慧觀照宇宙人生的緣起本心,經過長時間的思索,終於獲得了徹底的覺悟,立身成佛。釋迦牟尼佛左側慈悲像為白度母,藏音譯卓瑪嘎爾姆,又稱為增壽救度佛母,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其身色潔白,穿麗質天衣,袒胸露腹,頸掛珠寶瓔珞,頭戴花蔓冠,烏髮綰髻,面目端莊慈和,右手膝前施接引印,左手當胸以三寶印捻烏巴拉花,花莖曲蔓至耳際。在藏傳佛教中,白度母是能夠為一切眾生賜予長壽的度母,是一位賜予眾生長壽的本尊,與長壽佛、及尊勝佛母等三尊合稱為「長壽三尊」。 釋迦牟尼佛右側黃財神,其形象為上身袒露,下身著裙,右手持摩尼寶,象徵寶光普照十方,增添眾生的福報;左手抱一隻大貓鼬(吐寶鼠),鼬的嘴裡含著珠寶,象徵財寶。左腳踏一隻白色海螺,象徵著他能入海取寶。

再如其在1999年創作的《釋迦摩尼辯經圖》, 主尊為釋迦牟尼;畫面最上方的三尊佛像,中間為阿彌陀佛,又名無量佛、無量光佛、無量壽佛等。兩邊分別為燃燈佛、彌勒佛,與主尊釋迦牟尼佛一起為「三世諸佛」。三世諸佛以燃燈佛代表過去諸佛,釋迦牟尼佛代表現在諸佛,彌勒尊佛代表未來諸佛。左下角為吉祥天母,呈現的是憤怒像,外表醜陋凶恨,異常嚇人;其憤怒像有五種,形貌大體相同,最常見的一種形象是身體藍色,頭戴五骷髏冠,頭頂為桔紅色頭髮豎立,表示憤怒,發上面有半月,表明她的方法是無上的;面部三目睜得圓而鼓,大嘴如盆,露出兩顆虎牙。兩耳以動物作耳環,右邊耳環為獅子,象徵聽佛道;左耳環是蛇,是憤怒的記號。 釋迦牟尼佛的正下方為黃財神,其形象為上身袒露,下身著裙,右手持摩尼寶,象徵寶光普照十方,增添眾生的福報;左手抱一隻大貓鼬(吐寶鼠),鼬的嘴裡含著珠寶,象徵財寶;左腳踏一隻白色海螺,象徵著其能入海取寶;右下角為妙用天女,是印度教與佛教共通的一位本尊。

問:除了繪畫佛祖方面唐卡,能不能在介紹一些更登達吉的其他方面的作品?

答:好的。更登達吉還創作了有關菩薩的作品,比如他2011年創作的《三大菩薩》描繪的是三大菩薩,菩薩是指發大心愿的人。菩薩立誓「以智上求佛道,以悲下化眾生。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救世慈悲者。菩薩的地位僅次於佛,而高於羅漢。三大菩薩的藏語稱「日松貢布」,即四臂觀音與文殊菩薩和金剛手菩薩,分別代表「慈悲、智慧、伏惡」三種特質。左側文殊菩薩在佛教中被視為智慧之神,能開發智慧,提高悟性,尤其能幫助學生學業有成、官人福祿雙增、商人增財增福。文殊菩薩是如來佛祖護恃之一。文殊菩薩又稱法王子,為智慧之象徵,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項,右手持金剛寶劍(表示智能之利),能斬群魔,斷一切煩惱,左手持青蓮花,花上有金剛般若經卷寶,象徵所具無上智慧。文殊菩薩應化道場為山西五台山。四臂觀音是雪域藏區的守護神,四臂觀音的造型每一莊嚴皆有所表,一頭表通達法性,四臂表四無量心,身白色表清潔無垢,不為煩惱、所知二障所障;頭戴五佛冠表五智,發黑色表不染,五色天衣表五方佛,雙跏趺表不住生死,手印表不住涅;又中央二手合十表智慧與方便合一雙運,另右手水晶念珠,表每撥一珠即救度一眾生出脫輪迴,左手持白蓮花,表清靜無惱。金剛手菩薩,藏語稱「恰那多吉」,菩薩以手持金剛杵而得名,為大勢至菩薩的憤怒化身,也被成為「大力尊」。金剛杵本是古印度兵器,在佛教中則用以表示堅利之智,成為斷除煩惱、降服惡魔的法器。金剛手代表諸佛神通大能,能制服諸妖魔鬼,消滅災難。在西藏地區,金剛手菩薩還被尊為雨神,此幅唐卡中的金剛手為一頭二臂三目,身藍色,頭戴紅綠相間的五個珠寶而不是常見的五個骷髏冠,頭髮上揚,獠牙露齒,三隻紅目圓睜;右手持金剛杵,左手憤怒拳印,當胸持金剛鉤繩,以虎皮為裙;金剛手極具威勢,右腿屈、左腿伸,威立在紅色的蓮花日輪座上,身後為紅色勾邊的黃色般若烈焰。

問:更登達吉在藏傳佛教具有地方特色的作品有哪些?

答:其關於藏傳佛教具有地方特色的作品也很多,比如他在2013年創作的《蓮花生大師》。蓮花生大士,印度佛教史上最偉大的大成就者之一,藏傳佛教的主要奠基者,也是寧瑪派(紅教)的傳承祖師。公元八世紀,應藏王赤松德贊迎請入藏弘法,成功創立了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寶齊全的佛教寺院——桑耶寺。他教導藏族弟子學習譯經,從印度迎請無垢友等大德入藏,將重要顯密經論譯成藏文,創建顯密經院及密宗道場,開創了在家出家的兩種聖者應供軌範,如是等等,奠定了西藏佛教的基礎。 蓮花生大師屬於人格神,是由後人神化而形成的具有神的色彩和屬性的歷史人物。他出生於印度西方鄔丈那國(今巴其斯坦),因其生於湖中蓮花,故名「蓮花生」,長大后出家,號「釋迦獅子」。此幅唐卡的蓮花生,一頭戴紅色尖頂帽,抱骷髏杖,左手端著供髏碗,右手持著金剛杵,白色身,外穿法衣,結跏趺坐在蓮花座上;金剛杵象徵能破除幻境,左手持顱器象徵大樂智慧;左肘挾天杖,刺穿三個人頭的三叉戟代表對貪、嗔、痴三毒的破除。

又如其在2012年創作的《米勒日巴》,此唐卡的米勒日巴(1040-1123)是西藏「實踐佛法」的代表人物。米勒日巴是一個徹底的出世主義者。他從維護佛教的立場出發,反對和抨擊那些借佛教之名以圖富貴、貪鄙虛偽、欺世盜名的宗教上層人物;終身堅守佛教的清規戒律,遁跡山林,潛心苦修,在佛學上獲得相當高的成就,成為噶舉派的創始人之一;生於貢塘(今西藏吉隆以北),米勒家族,幼時喪父,家產被伯父霸佔,隨母過貧困生活;成年後,為報仇雪恥,習苯教咒術,據傳曾咒殺伯父及其眷屬、親友30餘人,並毀壞全村莊稼;后因懺悔殺人毀稼之「罪孽」而改宗佛教,拜噶舉派始祖瑪爾巴為師,矢志習受密法,注重實際修持,以苦修著稱,故人稱他為「米勒日巴」,意為米勒家族中穿布衣者。據說他從瑪爾巴學到「拙火定」法,冬季只穿單布衣即能抵禦嚴寒,一生為傳教遍游西藏各地,門徒眾多。晚年聲望很高,施主與追隨弟子更多。84歲時被人毒死。他的傳教方法獨特,常以歌唱教授門徒。後由其弟了收藏整理成《米勒日巴道歌集》,在藏族中廣為流傳。「道歌」雖屬佛教內容,但寫人敘事多採取比喻手法,文字清新流暢,對話生動雋永,對後世藏族詩歌發展產生過影響,在文學史上也佔有一定地位。問:聽了您對兩位藝術大師作品的介紹,感覺唐卡不單純是藝術作品,更有著豐富的社會內涵。那麼,您能否談一下唐卡的社會價值?

答:唐卡具有永久的魅力,其魅力體現在其藝術、歷史、宗教和市場價值上面。

一、從藝術價值上看,唐卡吸收了印度、尼泊爾、藏地和漢地的繪畫藝術風格,具有兼容並蓄的藝術特色。唐卡在顏料的使用上,也注重吸取大自然的原生態的東西,形成了其艷麗、光彩照人的風格特點,且易於保存和流傳。唐卡的製作也表現了其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其製作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包括繪前儀式、製作畫布、構圖起稿、著色染色、勾線定型、鋪金描銀、開眼、縫裱開光等一整套工藝程序;製作一幅唐卡用時較長,短則半年完成,長則需要十餘年的時間,這也顯出唐卡藝術作品的精雕細琢和彌足珍貴。俗話說,「精工出細活」、「學問是從功夫中來的」。唐卡的藝術價值來自於藝術家們勤奮好學的精神和兼采眾長的藝術品格。

二、從歷史價值上看,有的唐卡以史實為依據而著重表現歷史上重大的政治事件和活動。如歷史上的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都是唐卡表現的主要人物,在表現松贊干布生平業績的歷史題材中就謳歌了藏漢民族的友誼和漢藏一家親的歷史場景;《文成公主進藏》的歷史故事會繪在寺廟醒目的位置,畫面通過西藏大使到唐朝求婚、五次刁難婚使、公主進藏等情景描繪了唐朝貞觀15年唐蕃聯姻的歷史事件,再現了那段漢藏和親的珍貴歷史畫面。我們到大昭寺、布達拉宮參觀,會被牆壁上的繪畫所吸引;畫面再現了文成公主駕抵拉薩時,吐蕃人民歡天喜地,穿上節日盛裝,載歌載舞的歡迎場面。因此,唐卡被譽為「民族繪畫藝術的珍品」;被稱為藏族的「百科全書」,反映了藏族文化的政治、經濟、文化的方方面面;也是中華民族民間藝術中彌足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從宗教價值上看唐卡的起源和發展興衰都與藏傳佛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隨著印度佛教傳入西藏,這門藝術在茁壯成長。當時的游牧生活是藏區的主要生產方式,僅靠固定的寺廟是是不能滿足游牧民族的宗教需求的。在這種情況下,唐卡以捲軸畫的形式出現,便於隨時變換場所,滿足了信徒的宗教生活需要且成為他們可以隨身攜帶的崇拜物。由此,唐卡這門繪畫藝術得以蓬勃發展起來。有人就針對唐卡便於攜帶的特點將之稱為可以「流動的壁畫」,而最終形成了藏族寺院是佛畫藝術的殿堂的這種宗教與繪畫藝術一體的局面。可見,唐卡的繁榮有賴於藏傳佛教的興盛。多數的唐卡主要聚積在寺院之中供信徒們頂禮膜拜,民間留存的唐卡也主要是用於佛教教徒布置自己的經堂和佛龕。所以唐卡的宗教功能是顯而易見的。

四、市場價值上看,唐卡現在已經成為收藏家關注的對象,但其真正進入收藏市場的時間並不長。上世紀80年代初期,藝術品收藏市場剛剛興起時,唐卡的價格一般也就兩三百元。從20世紀90年代起,唐卡收藏市場開始升溫,很多唐卡的價格突破了千元。2006年起唐卡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收藏每年價格翻倍。明清時期的唐卡,在2000年左右才開始出現在的拍賣市場,當時的拍賣成交價一般在1萬元左右;到了2008年時唐卡的市場價出現了飛漲,一件明代正德年間的「藥師佛像圖」唐卡以1540萬元的價格創下唐卡拍賣紀錄之最。2014年11月26日,上海龍美術館館主劉益謙以3.48億港元(約合人民幣2.8億元)的價格,從香港佳士得拍下一件明代永樂年間的御制刺繡唐卡,這是目前拍賣市場上最貴的「唐卡之王」。可見,儲存唐卡具有很大的升值空間,善於投資的人都瞄準了唐卡市場。唐卡正在以嶄新的姿態出現在世人面前。這與唐卡的藝術、歷史、宗教、經濟價值是分不開的。所以,我們這次展覽為唐卡進入新的發展時期拉開了序幕!我們翹首以待唐卡藝術發展的新的高峰的到來!我們期盼民族文化以新的高度引起舉世矚目。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