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測試你是不是火鍋腦殘粉的時候到了,這些火鍋你吃過幾種?

老北京涮羊肉

涮羊肉相傳是成吉思汗發明的,一次行軍之時,因為時間緊迫,造飯不及,匆忙之間,成吉思汗便命人將原本煮食的整塊羊肉,片成片兒,在原本煮肉的鍋里涮著吃,因為味道極好,又方便,便流傳開來。

但這個故事在很大成分上應該是靠不住的。蒙古草原上的手把羊肉,講究15分鐘斷生即食,時間並不長。而對於不善廚藝刀工的蒙古騎兵來說,恐怕切出能涮的羊肉片來要比這15分鐘費勁多了。

咱北京人把吃火鍋稱為"涮鍋子",那"涮羊肉"也早已與北京烤鴨、烤肉並列齊名,成為北京著名的風味佳肴。吃涮羊肉銅鍋兒、清湯、干盤兒這三樣是毋庸置疑的。

過去北京人吃涮羊肉鍋子講究用"紅銅掛錫"的,羊肉講究肉質細且無膻味,鮮嫩無比,待用炭火將一鍋清水燒沸后,夥計給端上桌,邊飲著美酒邊品嘗涮肉,有滋有味,極有愜意。吃涮羊肉不要喝啤酒 喝白酒為最佳,但清真涮羊肉是絕對不喝酒的

涮肉的肉片,不能現切現吃,要有一個排酸的過程。在晚清民國時期,老北京的涮肉館就掌握了這一技術,他們會把選購的羊肉碼放到中式傳統的冰箱里,並用大石頭壓緊,經一夜的時間,再切,這樣的羊肉鮮嫩以極。切肉時,不僅要切薄片,還講究斷絲切,這樣的羊肉片,可以入口即化,不會塞牙。

所謂涮而不是煮,筷子夾住羊肉不放,在鍋里來回反覆晃悠幾次肉色成粉嫩,局部淡粉,口感為最佳。刷到最後清湯鍋底應該和雪碧一樣晶晶亮,這就證明羊是活著殺的,肉沒問題,不出血沫兒。

重慶老灶火鍋

重慶火鍋出現較晚,大約是在清代道光年間,重慶的筵席上才開始有了水鍋。現在認識比較趨同,認為重慶火鍋乃是起源於舊時長江嘉陵江上的船工縴夫的餐飲方式,當時的屠宰場多在江邊,這也為他們獲取這類東西提供了方便。

下鍋的底料不可能講究,但為了去除或壓住下鍋之物的腥臭味,辣椒花椒是不可或缺的,而且要放得很重,有條件時還要加入黃酒醪糟等用以提味。同時,這種吃法對於成年累月地與水打交道的船工縴夫們來說,也起到了一種驅寒除濕的效用。直到民國二十三年重慶城內才有一家小飯店將它高尚化了,從擔頭移到桌上。

重慶火鍋一般分為牛油和清油兩種鍋底,當地人更中意牛油湯底。以前的老灶火鍋都是換桌不換湯,每次濾掉所有渣,只把油留下來。

一家好的火鍋店,用的都是陳年老油,隔著一條街都能聞到香味!但現在講究乾淨衛生每一桌都會用上新的鍋底。重慶火鍋在吃法上獨樹一幟。

昔日的老火鍋館內,特製高大的桌凳,鐵銅質的鍋下,炭火熊熊,鍋里湯汁翻滾,食客居高臨下,虎視眈眈盯著鍋中的菜品,舉杯揮箸。尤其盛夏臨鍋,在爐火熏烤中汗流浹背,吃得起勁時脫掉上衣赤膊上陣。

重慶人吃火鍋的豪放與氣吞山河之勢是其他地區無法相比的,這正是巴渝飲食文化的體現,是古老巴民族勇武豪放性格和飲食文化心理的表現。

在吃法上講究先葷后素,而這裡面指的葷菜,有兩樣是重慶火鍋必不可少的那就是"鮮毛肚"和"鮮鴨腸"。毛肚和鴨腸的燙法的訣竅是"七上八下"即鍋里大概15秒左右。太久則嚼不動,影響脆度。

另外就是含澱粉較高的菜,後下鍋,否則容易渾湯。吃九宮格火鍋講究的地方:中間格火力旺,不適合久煮,適合放一些鴨腸、毛肚之類即燙即熟的菜品;旁邊格火力稍弱,但是均勻,適合放鮮肉、牛蛙等需要煮熟才能吃的菜品;格子的角上火力最小,比較適合燉煮時間長的菜品,例如黃辣丁、骨頭、鴨血、魷魚等菜品。

泰式南洋火鍋

泰國人和人有著相似的飲食習慣——都喜歡吃火鍋。特別是天氣冷的時候,口味酸辣的泰式火鍋能帶來溫熱,還有健胃暖胃的功效

泰式火鍋可說是南洋風味火鍋代表,最著名的特點便是添加了天然植物香料,有相當於泰國菜酸辣口味為主的濃郁湯底,也有改良式的以特殊香料沾醬為主的清淡口味。紅紅白白的湯底看起來頗為誘人。吃完后喝一杯的青檸水,清一清嘴巴,非常痛快。

以湯底或沾醬為主要味道的泰式鍋,使得不論選擇任何食料都可以搭配,尤其是濃郁的酸辣湯底,以海鮮或牛肉為主材料都不突出。

吃泰國酸辣鍋比較像是吃大碗酸辣海鮮湯的感覺,是整鍋煮好才端上桌的。酸辣的口味泰式火鍋在夏天吃起來開胃,冬天吃起來暖和,吃完后喝一杯清涼退火的椰子汁,或是一碗色彩鮮艷的摩摩喳喳,甜一甜嘴巴都能抵消剛才口裡的酸辣滋味,好爽,好爽。

由於泰國菜向來以用天然的香料烹調手藝聞名於世,所以充滿泰國風味的火鍋,用料很是講究。

對於喜歡吃火鍋的人來說,要改變喜吃辣的口味習慣是件比較難的事,而這種泰式火鍋,不僅可以滿足你愛辣的飲食口味,而且其本身那種酸酸辣辣的感覺會讓你口味大開、欲罷不能。但不善於吃辣但又喜歡南洋口味的朋友,可以選擇不辣的咖喱等鍋底,香醇的咖喱火鍋里有濃濃的椰奶香,那是椰漿、咖喱等各種香料絕妙地運用搭配。

當然,泰式火鍋中,也有改良式的以特殊香料沾醬為主的清淡口味。

港澳豆撈火鍋

"豆撈"起源於港澳,有人說豆撈為"都撈"的諧音,又有撈福、撈財、撈運氣;親情、友情、愛情盡在一撈之中之說;

還有另外一種解釋,美元的英文是dollar,讀音接近豆撈,有人說也許是澳門人愛錢出了名,所以取了這個懸念叢生的怪名,沒想到當地人都能接受。豆撈在澳門是很時尚的休閑美食,吃法類似於我們傳統吃的火鍋,沿襲涮、撈吃法。

豆撈有兩大特點,一是它的湯底,製作雖簡單,卻相當講究。正宗的澳門豆撈,只有海鮮湯底和沙嗲湯底。海鮮鍋底,以深海魚骨熬制而成,不添加味精等調料,卻沒有絲毫的腥味,入口甘甜;沙嗲湯底,則由十多種新鮮蔬菜、牛骨與沙嗲醬熬制而成,清香鮮美。

而且,這兩種湯底,不肥膩,吃了不上火,很適合現代人的要求。二是它的吃法,講究吃食材的原味,蘸料主要是醬油,而絕對不會用辣椒醬之類的,味道很濃烈的醬料。

因此,它的食材——魚、蝦、肉、青菜等,都必須選擇優質、上等、新鮮的,而加工過程,也不會加任何防腐劑,也不會加辛香調料,最大限度地保證了食材的原味。

豆撈以清淡湯料、海鮮和豆撈醬油為主,更符合當今我們對養生的追求。有食客笑稱,豆撈的意思貌似也不太準確,應該叫"各撈",因為每人都各自擁有一個火鍋,各撈各的,這就凸顯出了比火鍋更大的優勢:一是衛生,沒有交叉感染的嫌疑;二是滿足個性,"豆撈"鍋底有十種,極大程度的解決了眾口難調的問題。

韓式部隊火鍋

去韓國餐廳就餐,你就會發現菜單上有一道名字很特別的菜,漢語叫做部隊火鍋或部隊湯,它的名字有著不平凡的來歷。

二戰結束后,韓國從日本的殖民統治下解放出來,但並未取得真正的獨立,大批美軍隨即進駐朝鮮半島南部,蘇軍則佔領了半島北部。不久朝鮮戰爭爆發,韓國老百姓的生活物資極度匱乏,甚至出現了吃樹葉充饑的事情。

而駐韓美軍的物資供給卻十分富足,一部分美軍吃剩的食品不知通過什麼途徑流落到了民間,當地人將其帶回家,再加上自己自製的泡菜,豆腐,豆芽等煮到一起。

當時人們還給它起了個洋名字叫約翰遜湯。後來,這道菜慢慢傳遍了韓國,名字也逐漸本土化,變成了部隊火鍋。

當然不吃辣的人和不吃泡菜的人真是沒辦法在韓國待。韓國的料理總的來說仍有很濃的古意,除了應用五穀雜糧之外,主食仍佔據餐桌上的主要地位,其他料理主要是用來送飯用

對於農耕時代的古人,用糧食果腹恐怕才是最重要的,這種樸素的餐飲方式仍很大程度的保留著。同樣也在部隊鍋的改良進程上得到了體現,必須提到的一點,許多人都不知道,以前的舊時部隊鍋中,是沒有速食麵的

速食麵已經成了部隊鍋的主角,沒有了爽口勁道的麵條,部隊鍋就不能稱為正宗的部隊鍋了。

部隊火鍋是可以在家中自製的韓式火鍋,一般情況下部隊湯中都不會缺少這些食材:速食麵、泡菜、年糕、香腸、乳酪、豆腐,蔬菜。

但正因為這是一道最方便快捷隨意的食物,所以可根據個人喜好或家中現有材料選擇,沒有的話不放也行。韓國人在吃部隊火鍋的時候,一般是等鍋差不多熟了,先吃火腿。等泡麵剛剛熟,就馬上吃泡麵和冬粉等易泡開的食物,面吃完了,就開始吃其他各種美味。

把鍋里的乾貨都吃完以後,可以吃米飯配著小菜喝火鍋湯或者泡飯,這也是另一種部隊火鍋的吃法。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