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退休6載,他帶著老伴,開著「改裝車」窮游全國,感動百萬人!

本期嘉賓:

瀋陽老萬 瀋陽老萬,1952年1月出生,今年66歲,退休前為瀋陽市某中學後勤人員。2011年退休當年學考駕照,拿到駕照的當天購買了威志V2小車。2012年4月正式開始自駕游,隨後自改床車,2012年9月開始了床車全國自駕游。至今游遍江南塞北,貫穿大地東西,6年自駕出遊行駛9萬公里,寫下近30篇遊記。被眾多網友奉為「開創床車出遊的先驅」「窮游的典範」「床車出遊的榜樣」「最佳搭檔的出遊標兵」等業餘稱號。

安琪:萬老師您好,很高興認識您,拜讀了您在網上的自駕遊記后更是被您深深折服,論壇的網友都稱您萬叔,我也這麼稱呼您可好?

老萬:能認識才女安琪我也很高興,現在一看,還是一位大美女。美女加才女稱呼我萬叔,那是再好不過了,咱也借光跟著美一下嘛。

在網上各個論壇中,除了幾位稱兄道弟之外,絕大多數的網友都叫我萬叔,看出了帥哥美女們的自身修養和對我的尊重,我是存心讚揚和感激的。

但偶爾也因為對我的稱呼發生過「鬥嘴」:一位中年帥哥和一位美女都稱呼我萬哥,那帥哥就「批評」她:「萬叔這個年齡你應該叫萬叔」。那美女回答:「咱明白你的意思,隨後讓我也叫你叔唄」。這時候我只能和稀泥了:「別看她年齡小,輩分可大了,可比肩論兄,就各論各叫吧」。

有時也出現過這種情況,有網友這樣說:「祝萬哥萬嬸身體健康」;「萬叔,不許再欺負萬嫂哇」,這可真是「各論各叫」了。其實我說這些事兒,主要就是想表達網上不管咋稱呼咱都沒啥關係,主要大家開心就行。

安琪:萬叔是從哪一年開始喜歡自駕游呢?是從一開始就想著做「床車」一族嗎?

老萬:從2011年3月20日車提到家后,第二天我就自己開出去練車了,三個月後第一跑高速,往返300多公里,感覺真不錯。只是下高速上國道后,興奮勁一時還沒緩過來,仍然開到將近120邁,結果超速違章被扣分罰款了。老伴不在乎扣分,心疼錢,於是就勸我:老萬呀,以後咱們在國道上練車,你就別跑120了,我看跑110就行了,這應該是自駕游的預習了。

而真正的自駕游應該是一年後的2012年4月份開始,我們從瀋陽經大連到丹東回瀋陽,畫了個三角形,用4天跑了1500多公里,走了一些景點,住旅店,吃飯店,覺得挺開心的。只不過在大連出現了一個小插曲:那時我半坡起步不過關,在早高峰時上一個大長坡,緩慢跟車,一啟動就熄火,一熄火就溜車,真走起來還竄車,好幾次還差點追尾。

老伴急的就說:要不我下車找個磚頭幫你掩下車吧,我說拉倒,可別丟人現眼了。這個時候有輛警車插進我車前邊,後面也緊跟著一輛警車,為啥出現這種情況,到現在我也不清楚,反正是在兩輛警車先後的護送下我才走出這個「困境」。那會下車后,我的襯衫就好像是剛洗完就穿上了。

儘管這個時候已經從練車向自駕游轉換了,但練車的成分還是很大的,所以最多想的是踏踏實實開車。

安琪:那是什麼讓您動了將車改造,然後產生自駕游天下的念頭呢?

老萬:由於自駕出遊時住店吃飯要花錢,我和老伴都比較心疼,有錢不如走更多的地方,於是決定出遊時就帶個帳篷,同時也帶個小鍋,三石磊灶自己做飯。

不巧的是,第一次帶帳篷出遊,一連三天都這樣:白天大晴天,晚上下大雨。隨著雨水把帳篷泡起來,我們的計劃也就泡湯了。沒辦法了,只能退守車裡,在前座上半坐半躺的,睡不著覺就閑聊天,聊天時老伴說了句:要是車裡有張床就好了。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回家后我就開始琢磨給車裡加個床,幾天後,這個床就改出來了。幾次試睡后很成功,同時還做了個柴爐,感覺準備的都差不多了,就想遠遊一次,目標奔向北京。

目的就想開著咱這小車通過一次天安門,應該算成功了,只是我放慢車速拍天安門時,警察叔叔既友好地又狠狠地瞪了我幾眼,咱也知趣的踩下油門。從這以後,我們就開始了「床車」游天下的念頭了。

安琪:可能汽車論壇里的網友都非常了解您了,但走吧網的吧粉們也許對您的事迹還不大清楚,對您的「床車游」也還不太了解,能跟我們詳細介紹一下您與眾不同又別具特色的改裝嗎?

老萬:哈哈,安琪美女這話太給面了,我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玩,這床車游是自己給取的名兒。我的車是天津一汽威志V2,兩廂小車,1.3排量。車的大小接近奇瑞QQ,跟比亞迪F0、奧拓也差不多。這樣小的車要改成床車,我當時信心也不大,輕易沒敢動手。可我又認為: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了,咱改不成大床,搭個小床,出遊時能讓老伴睡覺就行唄。

於是,在沒有先例的情況下,我開始「閉門造床」了。具體步驟是這樣的:

一、先把後座的靠背拆下來,放家裡不用了,搭床時要利用後座。

二、然後在後備箱的位置上搭一塊合適的木板,基本和後座一個平面,這塊木板從一而終,到現在都沒換過。

三、再做兩個小木箱,兩個前座前移到最大限度后,把這兩個小木箱放在前後座之間,木箱上搭放兩塊小木板,也和後座保持一個平面。

四、床面搭出來后,鋪上適當的地毯之類的東西。

為了增添新鮮感,平時經常換換床單。這張床:長1.74米,最寬1.3米,最窄1.1米,至高點0.92米。睡兩人是妥妥的,曾經還試過四個成年人坐車裡吃飯都挺寬鬆的。

可能我介紹切來挺麻煩,但其實使用起來就簡單多了,平時百分之七十的床位不用動,搭床拆床只需要動前邊的座位就行了。強調一點,這改床車都是「綠色工程」,家裡舊物重新利用,沒花一分錢,而且全部手工打造。

安琪:現在車上的設備應該已經是經過多次考驗和磨合升級的吧,覺得是不是越來像個移動的家了呢?

老萬:這是我初次改床車,做不到面面俱到,所以即使到現在都還是在不斷改進升級中。床車出遊,主要是滿足「吃、睡、用、電」幾方面,有一個環節沒做到,使用不方便了,這就是要升級的點,每次出遊回來,我都記下哪方面需要改進。

一,睡:比如我的小車,床基本一步改到位了,不多說了。

二,吃:為了自己做飯,我先做的柴爐,用了一年,雖然挺省錢,但準備燒柴是很費事的,這個爐子在野外用還沒啥說的,綠草茵茵,炊煙裊裊,挺有情趣的。但在人多的地方那就不方便的,狼煙四起,熏天繚地,特遭人煩。尤其在林區,在禁火的地方,更顯得不實用了,畢竟防火是頭等大事呀。

2014年我改用酒精爐做飯了,自己用易拉罐做的酒精爐,經過多次調試,完全可以煎炒煮燉的,而且,二元一瓶500毫升的酒精,使勁的用,一天三頓飯也足夠用了。因為使用酒精爐比較便宜,所以一直使用到今天。當然,搭配12伏100瓦一升的車載電飯鍋,那就更好了。

三,用:床車出遊,其實就是把日子過在路上,要想日子過的方便舒適,那準備的就盡量全面些。為了擺脫「地攤」做飯的局面,老伴先後縫製了幾個帳篷,在帳篷里做飯,不僅雅觀,還省酒精呢。帳篷還可以做衛生間,浴房,倉庫等使用。可能自己粗針長線做的帳篷不好看,有人以此評定我們的出遊是逃荒似的,嚴重影響了出遊的質量。

女兒看到這條消息后,沒說啥,只是在手機上點了幾下,兩天後,一個1.5米x乘1.5米的自動開關的淋浴帳篷快遞來了。以後,我們就一直使用這個帳篷了,我感覺挺美觀實用,但老伴說花70元錢買的,還不如她做的帳篷好呢。

這可咋整,我覺得世界上最小氣的就是她了,但還不敢當面說。出遊自己做飯,炊具餐具肯定不能少帶,開始用那兩個小木箱子裝,後來改用三個周轉箱裝,但都不方便。最後,我乾脆做了個小櫥櫃,所有鍋碗瓢盆碟勺筷部分佐料都統統放了進去。

總重量大約十五公斤的櫥櫃,一搬下來,配上帳篷,「移動廚房」就出來了。出遊時做飯要是有個穩定的「廚房」,那就不擔心晴雨風塵了。而製作的簡易保溫箱,可以保證十天之內天天吃到新鮮的肉。至於路上的縫縫補補,洗洗算算,頭疼腦熱的之類的事,想到了,準備到了,都不是事了。

四, 電:開始出遊時手機相機的電池用完了,一停車就先找地方去充電,很不接洽的。後來帶個150瓦的逆變器,這樣出遊時手機,相機,剃鬚刀,手電筒,充電寶等家用小電器都能隨時充電了。

電飯鍋做飯,是單獨從電瓶上走的線,專線專用了。事實也真是這樣,經過幾年的不斷改進,咱的小床車再出遊時,多少還真像個流動的家了,至少吃睡用都不是問題了。

安琪:這裡我想您要跟我們介紹您的幕後英雄了,其實應該也不算是幕後,因為從您的遊記中我們也已經非常了解和喜愛您的旅伴——萬嬸~

老萬:在網上大家都稱呼她萬嬸,聽得多了看得多了,我有時走嘴也喊她萬嬸。她拿自己不當外人,還真答應,後來我就改口喊「他萬嬸」了。

安琪:萬嬸從一開始就沒反對過這樣的自駕方式嗎?萬嬸能幹、賢惠、配合度極高,跟您在一起真的可稱謂珠聯璧合神鵰俠侶,令很多車友很是羨慕呢~

老萬:我和老伴雖然不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但中學時卻是「同桌的你」,當知青時還是一個青年,懵懵懂懂,當時也不懂啥愛情的,有情有義但還相互迴避,回城后,我們很不幸的湊合到一起了。

這麼多年了,應該是相互了解的和掌握的,有時不說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能知道對方想的是啥。 咱們平常百姓,普通人家,在進入老年隊伍時能買輛小車開著玩,大家自然都很高興了。

當初我自己練車時,誰都沒說啥,但她從不要求跟車,因為彼此心照不宣:我是新手,萬一出點啥意外,那就是賣一個搭一個了。其實我很清楚,我自己在外邊練多長時間的車,她就在家裡擔心挂念多長時間。大概過一個多月吧,她通過觀察我那幾天的神情后就說:別一天總你一個人兜風玩,就不興帶上我呀,我幫你押車去。

從那以後,只要我一動車,副駕上坐的就是她,我也自然的升級為「車夫」了。其實我那時還沒想讓她跟車,駕駛技術還不成熟是一方面,關鍵是她「壓」車油耗明顯上升。

讓我沒想到的是,發現老伴特別愛坐車,每當她往車上一坐,那高興得像小孩似的,即使在市內轉,也是看哪都好,有時突然喊一聲「老萬你看,這不是太原街嗎」,簡直把我當外地人了。不過,當她一看到我總舔手指頭時(我以前做過出納員,點鈔時習慣舔手指),立馬就消停了,知道我看到複雜路況又緊張了。

後來的練車,都是她勸我往遠跑,說這樣練效果能好些。從這個意義看,自駕游也是她「誘惑」出來的。所以,她壓根就沒反對過這種自駕方式,而且,我幾天不動車,她顯得坐卧不安的,總攢攏我出去練車。

安琪:那麼其他家人、親戚是否有過反對意見呢?

老萬:除了女兒一家和幾位摯友支持我們之外,其他親朋好友絕大多數都是「差評」。在他們看來,都這把年齡了,應該在家穩穩噹噹呆著,哪怕唱歌跳舞,打麻將釣釣魚都挺好。開車花錢找罪受,還又很危險,何苦的呢。

我去三亞回來后,有位朋友用不相信的口氣問:你真回來了。我說你啥意思呀?他說「人都說你這車根本就不能去三亞,去了就回不來」,我回他一句,你可拉倒吧,別一驚一詐怪嚇人的。

當我們去西藏回來后,一位同齡鄰居很鄭重地對我說:「你簡直就是瀋陽第一大虎逼。你不為自己負責,還不為家人負責嗎,真是太虎了」。我嘴沒說啥,心裡在想:不明白咋個情況就拉倒,咱也不解釋。但你這麼說,那簡直就是喝醬油耍酒瘋,咸(閑)的。

不過後來也有人從不同渠道了解了咱們的出遊情況了,有位鄰居那天看到我,非常興奮地說:「老萬,前兩天在辦公室有位同事邊看電腦邊喊我,讓我過來看看,瀋陽有老兩口開個小車就去三亞了,太厲害了。然後我接著一看,哎呦,我說這不是老萬嗎!我趕緊告訴同事說我認識這老頭,他是我鄰居。」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出遊次數的增加,大家對咱們的出遊方式多少改變了看法,在各自的圈子內一聽到有關瀋陽老萬出遊的事,他們還以認識我為自豪呢。

安琪:著實是以您為榮啊,那您和萬嬸一起自駕過哪些地方呢?有哪裡是你們倆都共同喜歡的嗎?

老萬:按行政區看,全國的省,直轄市(上海除外),自治區,港澳特區都跑到了。從方位上看,北極村,東極,三亞,最西點(伊爾克什坦口岸),西北第一村,也就是說,的東南西北的極點都走到了。

在床車自駕游六年的時間裡,我們遊覽的景(點)區也是太多了,比如先後游過八達嶺,居庸關,嘉峪關,山海關,錐子山長城等;呼倫貝爾大草原,北極村,西北的胡楊林,酒泉發射中心,幾大名窟,幾大名山,幾大名樓,幾大古城,韶山延安井岡山,婺源的小橋流水,福建的東倒西歪土樓,香港澳門等等。

因為老伴是滿族正白旗,但一直不清楚是誰的後代,為了尋根祭祖,還特意搞了一次專題出遊:《清·史前文化初探》。我們開著床車,從努爾哈赤出生地開始,幾次建都,幾次遷都,最後到清東陵清西陵。利用十四天的時間,行程三千多公里,最後也沒整清楚她的祖先到底是哪支的。

不過暢遊祖國的大好河山,其實到哪都非常喜歡。與其說我們共同喜歡,不如說是我們共同好奇,那就是先把床車存放深圳某小區內,然後帶著帳篷去香港露營。那裡有「五星級」的貝奧營地,在海邊住上一周,白天逛逛香港的市區,晚上睡帳篷,自己做飯,感到挺新鮮挺逍閑的。到澳門露營主要是看看幾個大賭場,我也可以參賭的,但老萬也怕老千呀,所以一直沒敢下賭注。

安琪:看到您也帶著萬嬸自駕西藏,而那段描述也特別生動有趣,跟吧粉們分享一下作為您們這個年齡段自駕進藏的心得和故事吧~

老萬:我們是2014年去的西藏,當時雖然是有點冒險,但現在回憶起來感覺還是挺值得的。那年咱們都63歲了,我身體還不錯,但老伴不行,別看她五大三粗的,但渾身是毛病。老伴體重180,血壓180,就是個頭沒達到180 ,只有158。

這「三八婦女」關鍵是心臟還不好,先天哮喘,所以救心丹降壓藥氨茶鹼等藥品常年都得備著,說不定啥時候認可不吃飯也得吃藥。就這體格,我還把她領西藏去了,難怪鄰居說我真虎哇。

其實我一直認為問題並不是那麼嚴重,那麼多人幾次去西藏,那麼多人生活在西藏,我們咋就不能去一次呢,別人能去的地方,我們也一定能去。不就是容易高反嗎,沒事,咱們不著急,一點一點的往高走,慢慢適應,實在適應不了調頭往回跑唄。再說了,高原反應到底咋回事,咱們也沒有體驗,說不定咱們還天生的就適應高原生活呢。

我是連吹帶哄的做老伴思想工作,她說你就蒙我吧,但還真同意去了嗎,看來比我還虎。在我們所有的準備中,有一條是重要的:快樂出遊,安全第一,發現不好,隨時撤離。

利用清明節高速免費的機會我們就出發了,在青海湖露營時我們就出現高反現象,比如老伴總需要長出氣,我的嘴唇乾裂,做飯夾生,只是當時我們沒往高反上想,認為都是很正常的「偶發」事件。這就是說,你不去想高反,那就沒有高反。儘管這樣,在格爾木露營時我們還是買了兩個枕頭那樣的氧氣袋,以便急用。

本來一切都很順利,但在昆崙山的路標牌下遇到好多車友,大家開始拍照,老伴一會過來和美女合影,一會過去和帥哥留念,幾個回合就喘不上氣了,那臉憋得都發紫了,我一看不好,趕緊扶她上車,坐下吸氧,一會就緩過來了。這回她明白了:在高原上咋興奮也別快動作,就是和帥哥留念也不能著急。當然了,我也感覺也需要吸氧了。到了唐古拉山路標下,已經沒有退路,只能往前闖了。而這時我們就剩一袋氧氣了,我讓老伴吸,她說吸氧嗓子發乾不想吸,反倒讓我吸,我說我一吸氧就頭疼,也不想吸。

其實我們心裡都明白:這袋氧氣之所以都不想去動,就是想關鍵時刻留給對方急用的。到了那曲,還真的用上了。 在高原上坐車裡不動可以緩解高反,但人體的機能還是受影響的。那天晚上我們在那曲露營,這裡海拔4500米,稍微不注意,很容易加重高反的。

當時老伴就是不愛動彈,說想吃雞蛋,喝點湯。我在家都不會做飯,但這可是表現的機會呀,於是自報奮勇:你別動,好好休息,我給你做。卸完車就開始做雞蛋湯,我先把雞蛋煎好攪拌碎了,然後加水燒開,盛在碗里給老伴端上來。

老伴看了苦笑一下問:老萬呀,你做的是啥呀?原來老伴想吃荷包蛋,我沒聽清楚,結果做成這樣了。因為失職而感到內疚,我就借高反「耍賴」往床上一躺說:我不行了。你自己先吃吧。沒想到這個「假動作」差點惹禍,老伴一看我這樣嚇得心跳加速,胸悶氣短,突然就喊;:老萬呀,不好了,我咋感覺心跳到嗓子眼那了呢。我本能的感覺老伴不是在嚇唬我的,趕緊起身,拿出一瓶葡萄糖給她喝下去,又服了救心丹,緊接著就把氧氣管塞到她嘴裡,隨後就想啟動車,準備送她去醫院。可老伴卻說:先不用,我感覺心臟歸位了,等會再看看吧。

這時候我似乎明白:在高原上緊張情緒和受到恐嚇將要加重高反的。所以接下來我就趕快安撫老伴了,唯一的方式也就是陪老伴聊天,那情景我都如實寫在帖子里,至今記憶猶新,現在摘錄如下:

老伴說:老萬呀,你可別出啥事,我不行了你能處理好,你不行了咱們倆就都完了。說著說著老伴就哭了,她擔心她堅持不住回不去了,那就看不到外孫女了,她擔心她高反嚴重影響了我的進藏計劃,她擔心她病倒了給我造成麻煩,她還怕...........

我一聽真受不了,這哪是快樂出遊呀,簡直是花錢來傷害老伴呢,所以我趕緊勸老伴:可別想的那麼多,都是些不搭邊的事,我保證有能力有辦法平安順利地和你一起回家,只要你振奮起來,再挺一下,難關馬上就要過去了,明天,肯定是個艷陽天!

整個一夜,我們是在相互安撫和鼓勵之下度過,這樣一來高反帶來的難受感覺減輕了好多。 從青海湖算起,我們是經過四天適應過程到的拉薩,拉薩海拔3600米,儘管基本適應了,但還盡量緩步慢行,我們住了三夜四天,沒再出現高反現象。

我們這個年齡的人,去了一次西藏最大的收穫是:一是體驗到了高反的滋味,二是認識到,在任何艱難困苦的環境下,首先想到關心照顧你的是你的另一半。

所以又開始忽悠老伴:聽說西藏多去幾次,心靈可以得到凈化,人生可以得到升華,咱們再去一次唄。老伴回答:我沒那麼深的感悟,去西藏就知道心臟難受。告訴你呀,以後一不出國門,二不上高原,其他哪都可以去,這政策三十年不變。 這老太婆挺能整詞的,不過,以後我們還真的都是在國內出遊的了。

安琪:老萬叔,您兩口子實在讓我太感動了,明明現實如此困難,但您的遊記還特別詼諧幽默,細節處點點滴滴又無一不在感動著讀者,您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在網上用遊記的形式記錄你們的出行呢?

老萬:確切的說,是從2011年6月份開始,也就是說,當車買到手后兩個多月吧,為了進一步了解車的知識和掌握駕駛技術,我就上網查問一下有關事項,無意中發現了一個汽車論壇,在這裡有些問題能得到解決,同時還能發帖子相互學習。於是我就把自己每次練車的情況,出遊的情況都寫成帖子發在那裡了。當然了,也是通過學習和練習階段后,才會發帖子的。

安琪:您的每個帖子都跟帖無數,冬粉眾多,每位網友的留言您都會觀看和回復嗎?

老萬:由於年齡比較大,寫個帖子也不容易,所以大家都比較理解,支持,鼓勵和尊重我,我也不能倚老賣老呀,所以我都是這樣做的: 一般的情況下,我對網友的留言都要看的,針對不同的內容,做出適當的回復,以表示對網友的尊敬和感謝。而對提出問題的留言,我仔細看完后,都盡量做到詳細的回答,必要時還要補充回復。哪怕同一個問題已經回復多次了,但只要有人再提問,我也都能耐心的重複的回答。

尊重網友不但要熱情,還要有耐心,人家看得起咱,咱就得對得起人家嗎。 特殊情況下,比如電腦出毛病了,忘了賬號不能登錄了,有事長時間不能上網了,這時的留言不能及時看到和及時回復,我都會在下一篇帖子中統一道歉回復的。

至於一年前的老帖子中的留言,為避免有自我灌水之嫌,我盡量都在私聊里回復。對於語言偏激的留言,以前我也反唇相譏,後來覺得這樣做不妥,再出現這樣的留言我就呵呵一笑。也沒啥原則問題,網上相遇是緣分,不爭不吵和為貴。 雖然我努力去做了,但也難免疏漏,藉此機會再一次對沒能按時給網友回復的網友,表示深深地歉意。

安琪:都說寫遊記比出行更累人,但又是一個甜蜜並痛苦的事情,您是怎麼看的呢?

老萬:對於文字底功很深,電腦操作嫻熟的人來講,發個帖子舉手之勞,輕而易舉的事。可對於我的情況來講,寫帖子真比出遊要累多了。電腦學的晚,至今打字「一指禪」,總是低頭看鍵盤,打出十個字,八個需要改,發個帖子確實不容易呀。

儘管如此,但凡於車有關的活動,我都堅持用發帖子的方式做個記錄,寫遊記更是如此了。 手法不行難免費點勁,受點累,但這都無所謂。至少,遊記寫出來,以後自己看看也方便嘛,縱使瀏覽滿牆照片,不如閱讀一篇遊記。事實真實那樣,如果要問我們每次出遊都去哪裡了,對不起,我得找出遊記才能說出來。

老伴有時更發懵,有一次閑聊我們出遊的事,她說:上次我們去西藏,回來在阿爾山多呆兩天就好了。我腦子使勁的轉悠:去西藏回來怎麼能經過阿爾山呢?老伴一口咬定,就是阿爾山,有啥不對的呢。沒辦法,我們只好把遊記打開,還參照地圖,結果她想說的是鄂爾多斯。可在鐵證面前她還不強詞奪理:都是內蒙古的,都有個爾字,還都有大草原,也都出羊毛,差不多少就行唄,幹嘛這麼較真呢。

如果問她月牙泉是那年去的,她都可能說出1894年來。 更主要的是,遊記寫完發到網上,分享與廣大車友,通過相互交流經驗和吸取教訓,以利於大家今後的出遊,比如說,我把在拉薩露營的位置寫在帖子里,後來好多車去拉薩也都住這裡了。

再比如,有車友半路做飯的汽油爐子不能用了,正一籌莫展的時候,突然想起我在帖子介紹的酒精爐,很快就做成了,在當地買點酒精,解決了一路做飯的問題。當看到自己的帖子起到作用時,再累點也感覺值得。

我總認為:自駕出遊是愉快,寫遊記也同樣是愉快。放鬆心情才能寫出輕鬆的帖子,也是大家捧場,有的帖子一發出,留言可謂五彩繽紛:誇萬嬸的多,「指責」的我也不少,但更多的是「中毒」后馬上改床車出遊。一篇帖子能出現這樣的效果,寫的時候累點也認可了。

安琪:我們看到您的遊記都是輕鬆的,讓人看得不禁會心一笑的,那麼途中是否有遇到過困難或者不是很好處理的問題呢?

老萬:好像在途中沒遇到啥值得記憶的困難,見招拆招,遇到困難就克服,能克服的就不是困難。比如說到晚上還沒找到合適的露營地,看到炊煙四起時,老伴就流漏出「無家可歸」的感嘆。這時候我就說:車是咱們流動的家,只有流動才是家,不用著急,馬上就安新家了。

要說問題嗎,還真的遇到過幾回。有一次露營低洼處,半夜一場大雨下到第二天中午,車被困在泥濘之中40個小時,請求救援還要花錢,最後還是自己想辦法把車開出來了。再有就是去新疆回程途中離合燒了,還是打電話求援,這次不花錢不行了,還得花大錢呢,雖然一波三折,但也都順利解決了。

一般情況下,每當困難和問題出現的時候我怕並不太著急,辦法總比問題多嗎。我首先先把老伴安撫好,不想讓她為此著急上火。我要讓她相信,只要老萬在,什麼困難和問題都能克服解決的。把老伴安頓好后,我才著手去解決問題的。

安琪:從出發開始就沒有擔心過萬一途中遇到危險的時候嗎?

老萬:平時還真經常有人問我:你們這樣出遊不怕有危險嗎?我就反問:能有啥危險呢?他說:比如遇到野獸了,遇到壞人了。我就又給他加上幾條:還有交通事故呢,還有地震滑坡發水呢。他趕緊說:我可沒那個意思呀。我就哈哈笑了起來。

其實,出遊前要說不擔心遇到危險那是假話,但是又不能因為這種擔心而放棄出遊哇。擔心是對危險的提前認識,注意是預防危險的前提,做啥事「往壞處著想,往好處努力」是我們常規的傳統做法,自駕出遊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現在社會穩定,治安良好,人為的危險輕易遇不到。但遇到一次也真夠嗆,我在珠海免費停車場露營,車上睡覺不關門,單發相機和部分現金被人「借」走了,還能說啥呀,舉一反三,以後注意點唄。

自然災害造成的危險,一半憑天由命,一半自己主動迴避。比如說,雨天盡量不要通過山體下的路。交通安全那必須時刻注意,出遊前保證車況良好,行車時精神一定要集中,是快是慢,適度掌握,或躲或讓,當機立斷,防人護己,都要顧及。總之,小心無大錯,細心少麻煩。

安琪:有些人的旅行觀念是去了外面就要體驗跟家裡不一樣的感覺,吃跟家裡不一樣的菜,而您們是到哪兒都跟在家一樣,一日三餐自給自足,你們也特別享受這樣的旅行生活。而現在的年輕人真的對動手下廚這件事接觸得越來越少了,更別提在路上了,也想採訪萬嬸這樣會不會累呢?有沒有想過今兒不做飯了,歇一歇。

老萬:每個人的出遊理念不一樣,其過程的內容也不盡相同。多數人遵循「窮家富路」的方式,不吝消費,吃住都選擇「於家不同」的,實際就是比家好的,這都可以理解的。至於年輕人做飯的事,也有各人喜好的成分, 據我了解,這位萬嬸不管在家還是出遊,都非常的愛做飯。

她經常說:做飯是一種職業,也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樂趣,我天生的就愛做飯。事實也真是這樣,平時一日三餐,從不斷頓,即使粗茶淡飯,也總花樣翻新。而對她最大的褒獎,那就是她做啥你就都說好吃,愛吃多吃,吃光碟了她才高興呢。

出遊時她也保持這優良傳統作風,做飯從不覺得累,有時讓她歇歇少做一頓,她就這樣說:咱倆在一起那就是個家,只要有家在,必須要做飯,不管吃多少,一頓都不斷。 既然她有這麼高的覺悟,咱也別打消人家的積極性了:她能做,咱就能吃。

安琪:車上除了柴米油鹽醬醋茶,還有哪些裝備是每次出行必帶的呢?

老萬:我們隨車所帶的裝備具有普遍性,誰都可以做到。而有個特殊裝備我開始不想說,既然提出來了,那我就多說兩句吧。 近兩年出遊必須帶的有兩個,一個是輪椅。好像是東北老太太的「專利」似的,俺老伴的腿也說不清是滑囊炎還是滑膜炎,走路一多就疼,醫生沒少看,葯也沒少吃,時輕時重的,但一直沒有痊癒。這種情況每到一處景區她都很難走全,甚至都不進景區,比如黃果樹瀑布,石林等,她都沒遊覽,想起來都覺得對不起老伴。

而我自己單獨游還覺得沒意思,同時還惦記她,也都是快去快回的,這樣很大程度的影響了我們的出遊。後來在景點內看到有人坐輪椅,就受到了啟發:回家后也沒徵得她的意見,我就武斷的把輪椅買回來了。老伴看到后開始表示出不滿,認為我在賭咒她呢,等我嬉皮笑臉的一解釋,她也就同意了。可我的超常消費在熟人中引起了很大的負面作用,他們當面不好意思問,背後都在猜測和議論:老萬腦血栓後遺症了?不像呀,是不是他老伴腿殘了?不對吧,今天早上還看她去市場買菜呢。

等我有解釋的機會時,還是有人半疑半信的,那就隨他們去吧。而正面作用是,用輪椅推著老伴,不但總走綠色通道,優先上車,有的景點還免票呢。有時把我們關照的心裡直發愧,總有點欺騙人的內疚。

不過,這個輪椅使我們的旅遊方便多了,至少,老伴感覺累了隨時都能坐著休息,遇到下坡路,她還經常推我呢。 另一個裝備是用朔料桶自做的坐便器。人上了年齡,難免要有「三急」,在沒有衛生間的情況下,那就更急了。帶個坐便器,配合帳篷使用,不管在那裡,都能很從容的解決「三急」的。儘管經常沖洗,但由於不雅觀,太具體的就不細說了。

安琪:每次的出行都會有周詳的計劃嗎,比如說每天多少公里,當天必須要到達哪個景點什麼地方住宿這類的,或者是只有個大概方向,隨走隨停呢?

老萬:說了不怕大家見笑,到現在我都不清楚啥是「路書」啥是「攻略」,我們每次出遊也從來不做周密的計劃。至於每天走多遠那就隨心情,而露營更是隨遇而安了。每次出遊基本定個最遠的目標,去的時候途中設幾個準備要游的景點。而返程幾乎都是看到哪裡好就臨時決定游哪了。

幾次出遊所定的目標:2012年北京,2013年春三亞,2913年秋北極村,2014年拉薩,2015年港澳,2016年春三大名樓,2016年秋第一隕石坑,2017年新疆伊爾克什坦口岸。

這樣安排出遊有個最大的弊病:那就是附近有好多景點,但當時不知道,就沒去,回家以後發現了,就常吃「後悔葯」了。比如在張家界時,離鳳凰古城不太遠,可不知道就繞過了,新疆的賽里木湖也是這樣錯過的。

安琪:您的愛車跟你們走過大江南北,有想過要換一輛更大功能更全的車嗎?

老萬:有過換車的想法,但不太堅定,所以也就很難落實了。從改床車的角度看,大車有足夠的空間,改裝以後,其功能和舒適度絕不亞於房車的。每個人改床車的用途不一樣,他們或為旅居,或為露營,也不排除商業廣告,所以都盡量選擇或者換成能滿足自己需求的車型。很多車友用新世代,依維柯,大通以及各類麵包車改成的床車,那效果真的很漂亮。而我的小床車基本能滿足我們的需求,所以換車的願望也就不太強烈了。

好多車友建議我也該換換車了,主要是看我們的車實在太小,住在裡邊肯定要憋屈的。其實不然,他們是外觀視覺,看的是大概,我們是親身體驗,感受的是細節。繁簡要看細節,細節決定成敗,雖然咱的小床車很難「抵抗」他們的大床車,但從使用功能的細節來看,也絕不輸於他們。為了避免「嫉妒」之嫌,咱就只能說說自己的小床車了。

出遊時,咱的車小省油,停車方便,同時,小床車還具備「卧室」和「廚房」兩大功能,這個「卧室」,一扭屁股就上床,兩腿一騙就下地,躺著睡覺能伸開腿,坐著吃飯頭不碰頂,這就足夠我們用的了。櫥櫃和帳篷組合的「移動廚房」,再配上經濟適用的酒精爐,更能讓老伴的廚藝得到淋漓致盡的發揮。

不足的是,每次露營必須先卸車,好在十幾分鐘的「喬遷之喜」也同樣是旅途中的一種樂趣。而最最最重要的是:換車,改裝,那需要一大筆資金呀,只買對的,不買貴的,還是省省吧。 對比,能找出差距,可以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優勢; 攀比,能讓人氣餒,原本的正常功,使用時都打折扣。 我不想攀比,所以,暫時就不想換車了。

為了自勉,模仿胡謅一首:

《陋車銘》

車不在豪,實用則名。人不懼老,體健則靈。斯是陋車,惟吾趣情。霓裳於外紅,帳藍入車青。出行有伴侶,往返遊記成。可以搭睡床,自做餐。有景色之入眼,有風情之益神。北觀游牧包,南賞竹樓亭。老萬曰:「陋車可行。」

安琪:對於您而言,自駕現在於您的意義是什麼呢?

老萬:當初買小車就是為了兜風遛彎玩玩而已,後來順其自然的轉型成為自駕遊了,主要是增加了退休后的生活樂趣。而老伴的認識好像比我深點,她先誇我后誇自己說:出遊能體現你的動手能力,要不你一天凈勾扯的不務正業;另外自駕游可以挑戰咱們的野外生存能力,包餃子烙餅咱都能做,西藏都能去,說明咱體格還行。

而且我認為,生命在於運動,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坐車本身就是一種運動,也很消耗體力的,要不咋有「舟車勞頓」一詞呢。但我覺得最重要的現實意義是:在家呆著,老伴不是這疼去醫院,就是那難受吃點葯,等開車一出遊,她白天一路觀景,晚上露營掂對菜譜做飯,忙的都沒工夫犯病了。除了去西藏之外,其他旅程所帶的日常小葯,幾乎都原封不動的帶回來了。按她的話來說:剩下看病錢買汽油,值個了。

當然了,出遊前的準備,途中的遊玩,回來后寫遊記,這些不但是一種樂趣,同時也充實了我們的晚年生活,何樂而不為呢。

安琪:那麼萬叔會考慮團隊或者約伴出行嗎?或者更享受這樣兩個人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在路上的感覺呢?

老萬:從個人的性格看,年輕時愛往人群里扎堆,喜歡熱鬧;年齡一大,性格有點孤僻了,孤僻的都不願意搭理老伴了,要不是為了路上有人做飯,出遊時連老伴都不想帶了。 從條件來看,咱們人老,車小,手新,如果約伴出行,唯恐給別人添麻煩。

從實際情況來看,各人性格喜好不同,途中難免有分歧意見,處理不好,高興同出,生氣分手,傷了感情,得不償失。即使和老伴同車出遊,也經常意見不統一,更何況外人了。 綜上所述,我們從沒約伴出行。不過,以後「走吧網」組織的出遊,我倒喜歡參與,這畢竟不同於個人的約伴。

安琪:您的遊記里對萬嬸的描述都是打趣和調侃型的,有這樣一位人生旅伴在身邊一定是非常幸福的事情呢,不過也好奇的問一下在路上是否有意見分歧的時候呢?這時候聽誰的呢?

老萬:老話說,情人偶生氣,夫妻常拌嘴。我和老伴在家總拌嘴,在路上出現意見分歧也是常事了。不過,每當意見不同的時候,咱們也是擺事實講道理的,誰主張,誰舉證,不許玩賴。

我口輕,她口重,每次做菜我吃覺得很咸,她卻說沒味道。大概在一個服務區吧,那菜炒的比咸鹽都咸,我說話的口氣就有點變味了,問咋整的?她一吃感覺是挺鹹的,想了想,然後說:壞了,我把味精當咸鹽了,我的錯我的錯,要不重新再炒一個菜吧。殺人不過頭點地,算了吧。

開始出遊時有些事不太明白,有一次傍晚,看到路旁有一條大上坡的岔道,岔道下邊挺寬敞,就準備在這裡露營。停車后我開始卸車,老伴總覺得不對勁,先沒說啥,四處望望,然後問我路邊牌子上寫的「避險通道」是啥意思,我解釋說可能剎車失靈后往這裡開的吧。老伴試探問:如果半夜有剎車失靈的車要上來,那咱不影響人家嗎?我突然明白了,趕緊裝車撤離,這時候真有剎車失靈的上來那咱們可就成「幽靈」了。以後但凡選擇露營地的時候,都先徵求一下老伴的意見,她一皺眉頭,咱立馬就走,直到她點頭了,咱才住下。

不過她也有失誤的時候,有一次我覺得挺好的露營地,可她就不同意,咱只好繼續往前走。遠遠地看到路旁有個挺漂亮的大院,開到院前放慢車速,大門敞開,院中間大花壇鮮花怒放,茂密的樹林中延伸著林蔭小路,環境優雅肅靜,老伴顯得很有遠見的指揮我:今晚就住這裡了。當我把車開進去,剛饒過花壇首先到的是「第一祭祀廳」,我沒等老伴下令趕快開出來。

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那天晚上我們是在有圍牆的空場里露營的,半夜我起來解手,跨過牆豁子到那邊,低頭進行中,就聽到響聲,抬頭一看,我的媽呀,身後是一大片墓地,風吹輓聯招幡嘩嘩作響,月光下花圈上的亮片閃閃發光,這情景,即使膽再大人,恐怕也得汗毛豎起。褲子尿濕我都沒發覺,幾乎連滾帶爬的回到車內,眼睜睜的等到天發亮,還做啥做飯呀,趕緊跑吧。油門踩下都沒抬過,也不知道跑多遠了,老伴才說話:其實,我半夜也發現牆那邊是墳地,但沒敢和你說,怕嚇著你。

總的來講,出遊時大的目標都聽我的,小來小去的聽她的,有點分歧意見很快就同統一了。感到對不起老伴的是:兩次經過雲南,老伴提出去西雙版納,我都沒同意,主要是當時看她被蚊子咬得渾身是包,不能再南下了。不過,以後我肯定會找機給補上的。

安琪:「把日子過在路上,床車出遊平安為主,家常飯菜平淡是真,兩人總相隨,拌嘴也是樂,兩人常相伴,在哪都是家」文章里這段樸實的話感動了我,覺得這才是人生這才是愛情,您能跟我們的年輕吧粉們分享一下兩個人攜手走了這麼多年依然能夠如此和諧默契的秘訣么~

老萬:和年輕人談這個問題也是「代溝」。其實路子大致是相同的:燃燒的歲月分不清你我,平淡的生活檢驗出恩愛。既然兩個人走到一起了,那首先就得有個「執子之手與子皆老」的態度,千萬別去套用什麼「三年之痛七年之癢」的陳詞濫調,那要誤人誤己的。

人到中年,就要對家庭負起責任,更要對另一半負責,最後是「一聲老伴,陪伴到老」。 我經常說老伴難看,她也反擊我長得磕磣,這很大程度表明我們真實的長相。但換個角度看,磕磣找個看難看的,那不正般配嗎,倆胖子到一起,誰也別說肥。我們之所以經常相互調侃,主要是平時我們都能把對方裝在心裡。當然了,偶爾浪漫一下,更能增加老夫老妻之間的感情。

有一次情人節,我在馬路邊買了一束處理的玫瑰花送老伴,別看她嘴上埋怨你:真能扯,買這玩意還不如買捆大蔥呢,但心裡高興著呢。事實上也真是那樣:你心裡有她,買個發卡她心裡有暖呼呼的,心裡老惦記別人,買個大項鏈套她脖子上,她心裡也是拔涼拔涼的。

夫妻之間對感情是最敏感的,誰也唬不了誰。 平時我們也基本都能夠做到「通情達理」,就是說,感情溝通了,相互說啥對方都能聽進去,認為對,認為有道理,就是說她難看她不同意。兩人吵架時,你蹦高的使勁大聲的喊,對方也聽不進去,因為這時兩個人的心隔的太遠了;談戀愛時,你悄悄說聲「我愛你」,她甜蜜蜜的問:沒聽清,再說一遍,這時候兩個人的心已經貼近了。兩人平時過日子,不也是這樣嘛,心,一定要時刻貼近。

我脾氣不好,老伴身體不好,但我的脾氣必須給她的身體讓路,因為她一生氣,新病老病一起發作,這時候遭罪的可是咱呀。所以我平對老伴言聽計從,不惹她生氣,也就是說,她說啥做啥咱必需絕對的順從。

順從就是謙讓,謙讓也是寬容,寬容就是照顧,照顧好老伴實際也是照顧好自己了。我要想「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那就得委曲求全了。

感情世界,一人一世界。我和老伴能混到現在的方式方法,只適合我們,不見得適合別人。前天老伴買件衣服對照鏡子反覆的試穿,咱得讚揚一句呀:我看你活得咋勁勁的呢。得,翻臉了:咋地,盼我死呀,告訴你沒門,只要你在我就得活著。 我們的日子就是這樣過下去的。

安琪:近期還會有什麼出行計劃呢?提前預約下回來寫遊記是否也可以在走吧網微信公眾號或者社區分享給我們的吧粉呢?

老萬:一般每年九月份都有個十幾天的出遊,具體去哪還沒最後定。如果出遊寫遊記,我必須在咱們的走吧網發了。至少,咱要回報美女的訪談,回報走吧網的廣大吧粉。

安琪:非常感謝萬叔本次的訪談,讓我們感受到另一種不一樣的自駕旅行體驗。最後,您有什麼想對我們吧粉們說的呢?

老萬:2017年8月26日,有位網友轉發一個帖子,我打開一看,帖子所介紹的自改房車的花甲老頭「瀋陽老於」是我的朋友哇,所以我就反覆的看了幾遍。雖然帖子的字體很小,但我還是看到了走吧網的公眾號和加入走吧網群的暗號,於是毫不猶豫的添加了,第二天我就成了走吧網群的一吧粉了。

別看咱年齡大,但吧粉的資歷卻最淺了,所以,還得請各位老吧粉多多關照了,老萬不勝感激。 由於咱是新生,必須抓緊補課,還別說,收穫不小哇。在走吧網的公眾號里,不僅有經典路線,也有為人鮮知的景點,還有定期組織的自駕活動。這一切正是我的傾心所向呀。

也許,我下一個出遊路線就要在走吧網的公眾號里選了。 同時,我還積极參加群里的互動,發現這個走吧群既正規,又活躍,感覺非常適合吧粉的交流,於是我就斗膽的發了個我自駕游的帖子。沒想到這裡的主編和群主個個都是伯樂,當天就「盯」上我了,慧眼識珠的發現,使我這匹伏櫪的老驥又要奮起四蹄了。

啥也不說了,我要實際行動來感謝走吧網的關愛,感謝安琪美女的訪談,感謝諸位吧粉。夢,走吧夢,走吧網勢必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走向未來。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