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教師對青少年網路遊戲的認知、態度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摘要

隨著網路遊戲的普及,如何正確認識網路遊戲對青少年的影響,如何更好地發揮網路遊戲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正面影響,有效避免可能存在的負面影響,是當前青少年教育面臨的重要命題。本文發表於《廣告大觀(理論版)》2015年03期,從生態環境的視角,選擇了青少年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師群體為研究對象,通過整群抽樣、問卷調查的方法,研究他們對網路遊戲的認知與態度,以及影響教師認知、態度的可能性因素。研究發現:教師群體比較認可網路遊戲存在的正面影響,但對網游青少年以及網路遊戲本身評價偏負面,且在與家長態度的相互作用下,教師對青少年玩網路遊戲持更保守的反對態度。其中,教師遊戲參與、教師子女遊戲參與等因素會對教師的認知與態度產生顯著影響。本研究的結論從一定意義上描繪出了當下青少年接觸網路遊戲的學校環境,並為引導青少年合理接觸網路遊戲指出了可供思考的教育建議。

網路遊戲與青少年教育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網路遊戲作為一種新生事物,以其虛擬性、自由性、平等性、挑戰性、社交性迅速成為青少年生活的主要部分,深刻地影響著青少年的身心發展。因此,網路遊戲對青少年的影響研究成了學者們研究的熱門領域。就網路遊戲對青少年個體的影響而言,研究文獻顯示出好壞參半的結果。Steven Lewd(2005)的研究指出,網路遊戲不僅會佔據學生大量的時間,而且有一些網路遊戲會對其健康不利。諸多關於網路遊戲成癮的研究也顯示其會促使青少年犯罪行為呈現出更多的暴力性、隨意性和突發性。[3]但同時也有研究證明,網路遊戲對青少年的發展具有明顯的積極作用。尼古拉斯·依(Nicholas Yee)認為網路遊戲可以從多角度影響人們之間的關係,網路遊戲應被運用到教育領域,使教育充滿趣味性並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楊健在《網路遊戲對大學生心理發展的影響》中指出,網路遊戲可以讓大學生確立自我認知、改善自我體驗、加強自我調控,因而強化了自律、獨立傾向。[4]

一方面是錯綜複雜、浩如煙海的研究結果,另一方面是青少年的身心發展尚不成熟,好奇心強,自控能力欠缺,認知能力有限,這就要求教育主體的通力合作,引導青少年正確參與網路遊戲,減輕或者消除網路遊戲對青少年所產生的負面影響。

雖然不斷有學者提出教育主體(如教師、家長、政府、社會)引導青少年玩網路遊戲的建議,但其建議大多建立在對青少年個人遊戲行為的實證研究上,通過對青少年自身的遊戲動機、認知能力、人格特徵等方面來分析說明和提出對策,也有一些文章也開始將個體周圍環境如家庭、學校納入原因分析和對策分析,而針對教育主體進行的實證研究相對較少。

事實上,青少年個體的發展深刻嵌套在一個強大的環境系統中。網路遊戲對青少年的影響,正是個人與這個環境系統相互作用的結果。正如王迪、劉德寰在《青少年網路遊戲相關研究綜述》中指出的,網路遊戲的相關研究應涉及社會輿論與社會心理、傳播媒介和社會群體之間相互作用及影響的關係。[5]

縱觀青少年生態發展的環境系統,「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教師群體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他人,教師們淵博的知識,以及他們所處位置的權威性,使得青少年往往以教師的態度言行作為自己是非判斷的標準。CarnsMichaelR[6]、崔哲[7]等學者的研究都發現,教師態度對學生的自我評價有顯著影響。師生之間的相互理解,將有效地推進教育和引導的實施,而教師的誤解、刻板印象將加劇青少年的自我誤解,這些誤解很容易導致青少年心理失衡,使他們喪失自信,最後一撅不振,破罐破摔,阻止正常的社會化過程。[8]

綜上所述,本研究選擇教師為研究對象,以教師對網路遊戲的認知和態度為研究內容,探究教師對網路遊戲及網游青少年的認知和態度,以及影響教師認知、態度的可能性因素。冀望能夠在教師視域下,探究網路遊戲在青少年群體中的環境,以期引起業界和學界對該問題的關注和研究,為合理引導青少年接觸網路遊戲創造良好條件。

研究框架與研究假設

基於前人給予我們的一些啟示,本研究從細微、分散的變數和因素入手,嘗試通過宏觀的視角,建立教師對網路遊戲的認知、態度框架。(圖1)這也是本研究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即對教師認知、態度的描述性分析:

研究問題一:教師群體對網路遊戲的認知與態度。

圖1

在「國際理解教育」的潮流背景下,學者不斷強調教育主體的同益和情感先行,[9]羅傑斯的教師態度觀同樣認為,真實性是教師態度中最基本的態度,而同情式的理解是為學生營造一種優良學習環境的重要舉措。[10]因此,本研究將教師還原到社會人的角色中來,他們不是沒有個人生活的教育機器,而是有自己興趣愛好的活生生的人,針對這一角色,本研究將教師自身的遊戲參與作為變數,提出第二個研究問題:教師遊戲參與是否會影響以及如何影響他們對網路遊戲的認知和態度。(圖2)

圖2

該問題包括以下假設:

假設1:玩遊戲的教師與不玩遊戲的教師對網游青少年的認知不同

假設2:玩遊戲的教師與不玩遊戲的教師對網路遊戲對青少年影響的認知不同

假設3:玩遊戲的教師與不玩遊戲的教師對網路遊戲的態度不同

在以往的研究中,教師的對青少年玩網路遊戲的態度已經納入各類研究,但並不細緻,對教師自身特徵的研究成果較少,本研究嘗試將教師自身特徵操作化為常規人口統計學變數和教師特質變數,具體為: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收入、婚否、學校類型、消費水平等,由此提出了第三個研究問題:哪些自身特徵會影響教師對青少年玩網路遊戲的態度?

圖3

實證研究

基於研究框架和研究假設的提出,我們通過整群抽樣的方法展開問卷調查,調查了昆明市各大中學的教師群體對學生遊戲行為的感知、對學生玩網路遊戲的看法,以及對網路遊戲本身的看法三方面內容。調查問卷在2013年3月份完成,回收有效樣本281份。所得樣本中,男性比例佔54.1%,女性比例佔45.9%,所得數據運用SPSS-16軟體進行分析。

(一)教師對網路遊戲的認知與態度研究

1.教師對網游青少年的認知研究

(1)教師對網游青少年的整體認知偏負面

從教師對網游青少年的直觀感受來看,在教師眼中,網游青少年都是不愛學習的「壞學生」。在描述經常玩遊戲的學生形象時,選擇比例最高的一項為「成績差」,比例達到了55.1%。調皮搗蛋、不求上進也是教師們普遍認可的網游青少年形象,選擇比例分別為44.9%和44.1%。相比之下,選擇聰明、有自制力、自信等正面辭彙來描述網游青少年形象的教師比例則很低,認為網游青少年「聰明」的教師比例為24%,而認為他們「有自制力」和「自信」的比例則僅有12.9%和10.6%。

圖4 教師眼中經常玩遊戲的學生形象

數據來源:

網路遊戲對青少年發展的影響與引導研究

base=281,全體 B18

(2)教師對網游青少年的「社交能力」認知偏差大

為了更清晰地了解教師眼中網游青少年的形象,我們就網游青少年的學習成績、人際關係、課堂表現等各方面情況對教師進行了詢問。我們也對該部分題目進行了因子分析,最終提取出了三個因子,分別為「學校表現」、「思維反應」和「社交能力」。「學校表現」包括了青少年的學習成績、打架和遲到次數以及座位整潔情況等,「思維反應」指青少年的邏輯思維能力、反應速度等方面,「社交能力」則包括了朋友數量、愛好、性格各方面的情況。因子分析的結果如下表所示:

通過對因子的進一步分析發現,教師認為網游青少年在邏輯思維、反應速度等思維反應方面要略優於不玩遊戲的學生。但是,在社交能力以及學校表現上,教師普遍認為不玩遊戲的學生要更優秀。

這與網游青少年自身對於玩家和非玩家的評價有一定出入。在本研究母課題的調研中,網游青少年也測試了同樣的問題,他們除了承認自己在學校表現上要略差於不玩遊戲的同學外,在社交能力及智力水平上都要遠優於不玩遊戲者。但在教師眼中,不玩遊戲的才是好學生,他們在學校的表現更好,與同學相處與更加合群。與此同時,教師也較認同玩遊戲學生的邏輯思維、反應速度要好於不玩遊戲的學生,這與玩遊戲學生的自我評價性質是相符合的,但教師的認可程度遠遠低於遊戲玩家自己。所以,在教師們看來,網游青少年並不是「笨小孩」,而是有點小聰明的壞小孩。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和遊戲玩家在對玩遊戲學生社交能力的評價上有較大出入。遊戲玩家對自己的社交能力給出了強烈的正面評價,而教師則給出了同樣強烈的負面評價。

圖5 教師對於玩遊戲與不玩遊戲學生各項表現的評價

數據來源:

網路遊戲對青少年發展的影響與引導研究

base=281,全體A7

圖6 遊戲玩家對於玩家與非玩家各項表現的評價

數據來源:

網路遊戲對青少年發展的影響與引導研究調查

base=9367,遊戲玩家

2.教師對網路遊戲的認知研究

(1)教師認可網路遊戲對學習的正面作用

除了10.4%的教師認為網路遊戲對青少年的發展沒有任何好處,九成的教師還是認可遊戲對青少年的正面影響。其中緩解學習壓力,鍛煉反應能力和開發智力的認可度最高。也就是說,教師認為網路遊戲不僅是一種輔助學習的娛樂方式,也是一種學習的方式和途徑。

圖7 教師眼中遊戲對青少年的益處

數據來源:

網路遊戲對青少年發展的影響與引導研究

base=281,全體B9

(2)教師對網路遊戲的危害認知較理性

網路遊戲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還是顯而易見的,很少有教師認為遊戲對青少年沒有害處,從比例上看,教師最認可的網路遊戲之害前三名是「暴力傾向」、「接觸色情等不良信息」和「影響學習」,但值得注意的是「暴力傾向」、「接觸色情等不良信息」主要針對遊戲的價值取向,並非遊戲本身,即所有網路遊戲都會存在。這從一定程度上反應了教師對網路遊戲危害的認識較為理性。

圖8 教師眼中遊戲對青少年的害處

數據來源:

網路遊戲對青少年發展的影響與引導研究

base=281,全體 B10

(3)網路遊戲對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影響認知差異大

根據研究我們發現,大部分教師認為網路遊戲對學生的負面影響比較大,這一比例佔到50.5%,還有13.3%的教師認為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但仍有26.1%的教師認為青少年玩網路遊戲存在正面影響,5.7%的教師甚至認為對學生的正面影響很大。儘管超過一半的教師認為網路遊戲對青少年的影響弊大於利,但在看待網路遊戲對成年人的影響上,則只有11.5%的教師持類似的看法,更多的教師表示對成年人玩遊戲「沒什麼感覺」,甚至認為「有一定的好處」。在教師的眼中,對於成年人來說,遊戲本身更多是休閑娛樂方式的一種,無所謂好壞。

圖9 教師對青少年與成年人玩網路遊戲的認知

數據來源:

網路遊戲對青少年發展的影響與引導研究

base=281,全體 B11/C6

3.教師對青少年玩網路遊戲的態度研究

(1)教師對網路遊戲的態度比認知更為保守

從圖10中我們不難發現,儘管有不少教師認可遊戲的正面影響,但在表態的時候,還是發揚了「為師必嚴」的原則。上文已經陳述過,教師中認為遊戲有負面影響的比例是63.8%,沒感覺的是10%,認為有正面影響的佔26.1%。但當被問到是否支持青少年玩遊戲時,反對青少年玩遊戲的教師比例微升到69.5%,表示無所謂的升到16.8%,而公開表示支持的比例僅為13.6%。由此可以看出,教師們認可網路遊戲對青少年的正面影響,但總體上並不支持。

圖10 教師對青少年與成年人玩網路遊戲的看法

鑒於教師認為網路遊戲的主要害處是來自部分遊戲的價值取向,並非是所有網路遊戲。我們要求教師描繪出自己心目中的好遊戲,然後再對其進行測試,研究發現儘管教師描繪出了自己理想中的綠線遊戲,但並不是所有的教師都認為青少年可以玩這些遊戲,有18.6%的教師認為最好還是少玩,更有8.2%的教師認為最好還是不要玩,更多的教師主張在限制時間的條件下可以玩。但是,在問及是否願意向家長的推薦綠線遊戲時,有34.8%的教師傾向於不願意。教師在面對青少年網路遊戲問題上,與家長的溝通更為保守。

圖11 教師對青少年玩理想遊戲的態度

數據來源:

網路遊戲對青少年發展的影響與引導研究

base=281,總體B14

圖12 教師推薦理想遊戲給家長的意願

數據來源:

網路遊戲對青少年發展的影響與引導研究

base=281,總體B15

(2)教師對網路遊戲的態度與家長態度存在交互影響

教師對網路遊戲的態度比認知更為保守,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教師對網路遊戲的態度並不僅僅源自自己對學生教育的判斷,除了「無過便是功」的職責心理,青少年背後的監護人——家長是影響老師言行態度的重要因素。發生在家長與教師相互之間的社會行為對正在成長的學生必然會產生影響作用。本次調查發現,在近七成的老師心中,家長對青少年玩遊戲這件事情主要是持負面態度。只有8.6%的老師認為青少年家長的態度主要是有限度的支持。老師對家長態度的認知最終將影響老師對青少年玩遊戲的態度和行為。

圖13 老師眼中的家長態度

數據來源:

網路遊戲對青少年發展的影響與引導研究

base=281,全體 B16

(3)教師對自己子女玩遊戲的態度更寬容

教師對自己孩子玩遊戲的態度,既源自於一個教育工作者對網路遊戲影響的判斷,也源自於一個家長對網路遊戲影響的判斷,更能體現出教師作為一個社會人對網路遊戲的真實態度。從下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如果教師有自己的孩子,且剛好自己的孩子也玩遊戲,那麼孩子玩遊戲的教師對自己孩子玩遊戲的態度和對青少年玩遊戲的態度有顯著區別,他們對自己的孩子玩遊戲更寬容,支持度更高,而對於青少年玩遊戲的態度則相對保守,反對的佔大多數。這種「寬以律己,嚴以待人」的態度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教師對青少年玩遊戲的態度受到了社會期待和家長期待的影響。

圖14 子女玩網路遊戲的教師對自己孩子和對青少年玩網路遊戲的態度

數據來源:

網路遊戲對青少年發展的影響與引導研究

base=86,孩子玩遊戲的教師B12/C11

(二)教師遊戲參與對其網路遊戲認知與態度的影響

1.教師遊戲參與與對網游青少年的認知

本研究將教師的遊戲參與做為考察的影響因素。在所調查的281個教師樣本中,自己玩遊戲的教師佔44.1%。通過對玩遊戲的教師與不玩遊戲的教師兩個群體進行對比分析發現,從整體來看,玩遊戲的教師對玩遊戲青少年的認同度更高,從下表中,我們可以看出,玩遊戲的教師與不玩遊戲的教師認知差別最大的是玩遊戲的孩子是否孤僻。有近一半的不玩遊戲的教師認為玩遊戲的學生更孤僻。但玩遊戲的教師認同這一點的比例僅為28.5%。在獨立樣本T檢驗中,兩個群體對網游青少年在聰明(sig.=0.037)、孤僻(sig.=0.003)、問題學生(sig.=0.014)三個方面的評價有顯著差異。在他們眼中,玩遊戲的孩子的確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學生,但他們更加認同玩遊戲學生更聰明,且不認可玩遊戲的孩子孤僻或者不合群,有社交障礙。綜上所述,假設1玩遊戲的教師與不玩遊戲的教師對網游青少年的認知不同成立。

圖15 教師推薦綠線遊戲給家長的意願

數據來源:

網路遊戲對青少年發展的影響與引導研究

base=281

2.教師遊戲參與與對網路遊戲影響的認知

從下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就整體而言,大多數玩遊戲的教師仍然認為遊戲對學生的負面影響比較大。但玩遊戲的教師更認可遊戲對青少年有一定的正面影響,獨立樣本T檢驗的結果為0.014,小於0.05,兩組差異非常顯著。綜合以上數據情況,我們可以比較確定地認為假設2基本成立,即,玩遊戲的教師與不玩遊戲的教師對網路遊戲對青少年影響的認知不同。

圖16 玩遊戲和不玩遊戲的教師對網路遊戲影響的認知

數據來源:

網路遊戲對青少年發展的影響與引導研究

base=281,全體B11

以下詳析的結果顯示,玩遊戲的教師表現出對網路遊戲益處更多的認可,而不玩遊戲的教師更多肯定網路遊戲的害處。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我們發現,不玩遊戲的教師中有15.4%的人認為網路遊戲一點好處都沒有,與不玩遊戲的教師比例相差11.3個百分點,差異顯著(sig=0.001)。玩遊戲的教師更認可遊戲能緩解學習壓力(sig=0.049),卻不認可遊戲能培養學生的專註性(sig=0.024),在這兩方面玩遊戲與不玩遊戲的教師差異較為顯著。但對網路遊戲的害處的認知上,兩個群體差異並不顯著。

3.教師遊戲參與與對網路遊戲的態度

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我們發現玩遊戲和不玩遊戲的教師在對青少年網路遊戲的總體態度具有相當顯著的差異(Sig=0.002)。上文我們已經陳述了教師可能會應為社會期望對青少年玩網路遊戲持較為保守和嚴格的態度。但從下圖中我們可以看出,玩遊戲的教師並沒有壓倒式的反對,態度較為分散,但整體偏向積極,許多玩遊戲的教師並不避諱自己對遊戲的支持,這一比例達27.3%,比總體教師的態度高出了21.4個百分點,另外,玩遊戲的教師中,很少有完全反對遊戲的人,持反對態度的教師比例比總體教師低了35個百分點。

圖17 玩遊戲和不玩遊戲的教師對青少年網路遊戲的態度

數據來源:

網路遊戲對青少年發展的影響與引導研究

base=281

在對理想遊戲的態度上,玩遊戲的教師與不玩遊戲的教師具有顯著的差異(sig=0.001)玩遊戲教師中,認為最好少玩和不玩的比例為20.9%,而不玩遊戲的教師認為最好少玩和不玩的比例為32.5%。

圖18 玩遊戲和不玩遊戲的教師對青少年玩理想網路遊戲的態度

在將理想遊戲推薦給家長的意願上,玩遊戲的教師與不玩遊戲的教師也有顯著的差異(sig=0.012)玩遊戲教師中,有超過44.8%的人願意推薦,而而不玩遊戲的教師中,願意推薦的比例僅為29.6%。綜上所述,假設3教師玩遊戲與不玩遊戲對於態度差異的預測也被證實。

圖19 玩遊戲和不玩遊戲的教師推薦理想網路遊戲給家長的意願

(三)教師自身特徵對其網路遊戲態度的影響

為了分析教師自身特徵對網路態度的影響,考慮到教師對遊戲的態度比認知更為保守,我們將在態度上選擇了支持立場的教師視為絕對的支持者,並將這個群體record為1,佔總樣本的13.6%,其他record為0,作為因變數,年齡(3段)、性別、受教育程度(3段)、個人月收入、婚否、學校類型、消費水平、是否獨生子女為自變數,使用SPSS-16建立logistic回歸模型。考察支持網路遊戲的教師群體的人口特徵,總模型如下表:

表5 支持網游教師的logistic回歸模型

註:① *代表顯著性水平<0.05 **代表顯著性水平<0.01 ***代表顯著性水平<0.001

如圖所示,模型的R square值為0.24左右,屬於較強的解釋度。模型中年齡、收入並不顯著,但在受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學校類型顯示出了對因變數較為顯著的相關性。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我們進一步發現堅決的支持者和總體樣本在自己是否玩遊戲(sig.=0.002)、子女是否玩遊戲(sig.=0.000)和婚姻狀況(sig.=0.012)上的差異最為顯著,從下圖中我們也能發現在教育程度學校類型等方面,堅決的支持者也有著較為明顯的差異。

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對支持網路遊戲的教師形象做一個大致的側寫:他們是正處於事業上升階段的未婚青年教師,或者是已發展為中堅力量的中年教師,他們最顯著的特徵是對遊戲有所了解,或者是自己玩遊戲,或者是自己的孩子玩遊戲,他們往往不是國家重點學校或省重點,而是市重點學校的教師,充滿了教育改革的活力,和積極進取的工作環境。

圖20 堅決的支持者玩遊戲與不玩遊戲的比例

數據來源:

網路遊戲對青少年發展的影響與引導研究;

base=38,堅決的支持者

圖21 堅決的支持者孩子玩遊戲與不玩遊戲的比例

數據來源:

網路遊戲對青少年發展的影響與引導研究;

base=38,堅決的支持者

圖22 堅決的支持者的學校類型分佈

數據來源:

網路遊戲對青少年發展的影響與引導研究

base=38,堅決的支持者

結論與建議

根據以上闡述,我們對基於框架的三個研究問題進行了比較詳細的分析。首先,教師群體對網游青少年的評價以負面為主,雖然認為網路遊戲的是一種寓教於樂的方式,主要的壞處是部分遊戲中的暴力色情,而非遊戲本身,但總體還是認為網路遊戲對青少年弊大於利。教師對青少年玩網路遊戲的態度也是非常保守謹慎的,主要以反對為主,但相對於自己的學生,他們會對自己的孩子更寬容。其次,教師是否玩網路遊戲會較為顯著地影響他們對網路遊戲的認知和態度,玩網路遊戲的教師更認可網游青少年,更認可網路遊戲的正面影響,也持更多的支持態度。最後,受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學校類型對教師的支持態度具有較為顯著的相關性。

本研究的結論從一定意義上描繪出了當下青少年玩網路遊戲的學校環境,也為引導青少年合理接觸網路遊戲指出了思考的方向。

(一)糾正刻板印象,消除污名化影響

教師對於網路少年存在一定的刻板印象,沒有任何遊戲涉入的教師群體尤為顯著,在對青少年的定性訪談中,也得到了這個結論,北京一名17歲的網游青少年表示:「所有老師的印象里,玩遊戲特別著迷的都是壞孩子」、「老師說遊戲都是誤導我們的」。這種刻板印象將有可能導致網游青少年的心理失衡,不僅不能正確認識併發揮網路遊戲的正面影響,反而可能「強化了網游青少年對社會的消極與對抗意識,更為他們做出偏激行為提供了可能」。所以,要合理引導青少年接觸網路遊戲,必須先消除老師群體對網路遊戲污名化的現象,這既需要大眾媒體在報道網游青少年時給予網游青少年更多的話語權利,創造客觀的輿論氛圍,也需要教師用開放的心態來接受新鮮事物,改變他們認識、態度和行為上的一些偏頗之處,以疏代堵,更好地指導學生合理接觸網路遊戲。

(二)建立、健全學校與家庭的溝通機制,創建清晰、統一的教育環境

教師群體對網路遊戲的認知與態度並不一致,他們對成年人玩網路遊戲、對自己的孩子玩網路遊戲的態度都較為寬鬆,也能夠較為合理地認識到網路遊戲的正負面影響,但對青少年玩網路遊戲的態度則是較為嚴格的反對,教師自身態度的模糊不清,直接反應在管理上,就是有規定無執行,南充一位高二男生表示:「說肯定是這樣說的(不準帶手機進教室),但是哪個老師又是這樣做的呢?我們班上,把你手機繳了,你下課的時候找他要就是了。」教師這認知與態度差異一定程度上來自教師對家長態度的認知產生的職責上的「無過是功」心理,而這種模糊不清的態度非常容易導致網游青少年的自我認知障礙,放縱了網癮青少年的遊戲沉迷,同時也使得部分青少年失去了寓教於樂的機會。為此,家庭和學校之間應該建立起長期、穩定的溝通互聯機制,保持和增強學校與家庭在教育理念上的一致性,為青少年成長提供統一、和諧的教育環境。學校作為專業的教育機構在面對新問題時也應該主動溝通,對家庭教育進行合理化的建議。

(三)大力發展教育遊戲產業,科學利用網路遊戲寓教於樂

雖然教師群體對網路遊戲的態度較為嚴格,但他們大多數都已認可網路遊戲對青少年成長潛在的正面作用,包括緩解學習壓力,鍛煉反應能力、開發智力等,國外在網路遊戲與青少年教育的結合上也已經做了很多有益的嘗試,並已開始市場化、產業化,國內的教育如何利用好網路遊戲的正面作用,避免其負面作用,設計出青少年滿意,教師與家長放心,並樂意支持的遊戲成為網路遊戲風靡當下最重要的課題。在本次調查中發現,教師群體所認可的網路遊戲不只是具備正確價值觀,而是在此前提下,能夠「讓學生從遊戲中了解一些新知識」、「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的遊戲,教育產業、遊戲產業需要以此為導向,大力開發利用網路遊戲寓教於樂的教育產品,推進教育方式的向前發展。

本次研究旨在探索青少年網路遊戲的學校環境及影響因素,但由於對教師認知、態度框架以及影響因素的分析還處於初期,理論建構的缺乏和青少年成長和網路遊戲發展的多樣性導致很多分析不夠具體深入,而整群抽樣和小樣本數據也可能帶來的抽樣誤差問題,這都有待將來的研究進行補充與修正。

【參考文獻】:

1.Carns MichaelR, Carns AnnW. A review of the professional literature concerning the consistency of the defini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dlerian encouragement. Journal of Individual Psychology, 1998, 54(1): 72-891

2.王迪、劉德寰:青少年網路遊戲相關研究綜述,[J],《廣告大觀理論版》,2012年12月

3.楊健:網路遊戲對大學生心理發展的影響,[J],《沙洲職業工學院學報》,2003年1期

4.崔哲、李育輝、張建新,中學生自我評價及其影響因素,[J],《行為醫學科學》2005年第14卷第2期

5.燕道成、黃果,污名化:新聞報道對網游青少年的形象建構,[J],《國際新聞界》2013.1

6.熊川武、江玲,《理解教育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246.

7.周忠生,羅傑斯的教師態度觀,[J],《九江師專學報》,1999年第1期

8.陳飛,生態系統理論視角下大學生網路遊戲成癮行為研究,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碩士論文

9.胡紅梅,理解教育視野下弱勢學生髮展論,華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10.王勝 石砩,網路遊戲研究現狀:一個定量分析 《蘭州大學學報》 2009年1月

勞動最光榮

[1] 此論文系2011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課題號為11AZD112

[2] 劉德寰(1966-),男,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斯洛(1987-),女,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2級碩士研究所,王漢生(1953-),女,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3] 王迪、劉德寰:青少年網路遊戲相關研究綜述, [J],《廣告大觀理論版》, 2012年12月

[4] 楊健:網路遊戲對大學生心理發展的影響,[J],《沙洲職業工學院學報》,2003年1期

[5] 王迪 劉德寰:青少年網路遊戲相關研究綜述,[J],《廣告大觀理論版》,2012年12月

[6] Carns MichaelR, Carns AnnW. A review of the professional literature concerning the consistency of the defini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dlerian encouragement. Journal of Individual Psychology, 1998, 54(1): 72-891

[7] 崔哲、李育輝、張建新,中學生自我評價及其影響因素,[J],《行為醫學科學》2005年第14卷第2期

[8] 燕道成、黃果,污名化:新聞報道對網游青少年的形象建構,[J],《國際新聞界》2013.1

[9] 熊川武、江玲,《理解教育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246.

[10] 周忠生,羅傑斯的教師態度觀,[J],《九江師專學報》,1999年第1期

相關閱讀:

劉德寰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