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創業熱詞背後的機遇與泡沫

共享經濟、人工智慧、新零售業態、文創IP……2017年上半年,這些創業熱詞成為了資本市場關注的風向標。無論是創業者,還是投資人,他們跟隨趨勢和熱點尋找著夢想,探索著機遇,他們也曾遇到過瓶頸與「泡沫」,一轉身,讓人有些猝不及防。

那麼,就讓我們從2017上半年這些創業風口中,一窺現今創業者們的所思所想,憂慮與期待。

■B04-05

共享經濟、人工智慧、新零售業態、文創IP……2017年上半年,這些創業熱詞成為了資本市場關注的風向標。無論是創業者,還是投資人,他們跟隨趨勢和熱點尋找著夢想,探索著機遇,他們也曾遇到過瓶頸與「泡沫」,一轉身,讓人有些猝不及防。那麼,就讓我們從2017上半年這些創業風口中,一窺現今創業者們的所思所想,憂慮與期待。

青年報記者 陳穎婕 見習記者 明玉君

共享經濟

共享腳踏車、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共享KTV、共享籃球……當下,發展得如火如荼的共享經濟,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加入。一時間,共享經濟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有業內人士表示,共享經濟狂歡過後,還將回歸到商業的本質。滿足市場需要和消費者需求的變化,才是共享經濟的土壤。未來共享經濟有可能轉向無形的知識、技能與服務等方面。

現狀:改變習慣 讓生活更便利

繼共享出行之後,一系列「共享+」就越來越火了。無疑,共享經濟已經成為令人矚目的關鍵詞。據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張新紅預測,共享經濟有望保持年均40%的高速增長,到2020年共享經濟預計會佔據GDP的10%左右。

在KEYS潮宿創始人林璐看來,共享的本質是閑置資源的流轉,提高利用率。共享經濟就是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的商業模式的探索。「我當時也是注意到共享模式的機會,並開始創業的。我們主要通過託管閑置房源,提供統一標準的服務,來提升用戶住宿體驗。」林璐說。

從腳踏車、充電寶、到KTV、雨傘、籃球,這些都是資源閑置的具體場景。林璐強調說,共享資源的好處是提高了產品的使用率,優化了存量的配比。同時,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讓生活變得更加便利。

瓶頸:火爆背後或蘊藏巨大「泡沫」

但隨之而來的弊端也是不容忽視的。藍豹投資、創投家私董會創始合伙人方宇鋒指出,隨著企業的不斷擴張和資本的不斷加碼,會導致大量的鋪張,甚至會出現資源的浪費。「有些低成本的快速擴張還會導致消費者體驗不佳的問題。」

或許,共享經濟如此火爆的背後,是更大的泡沫。不過,市場有一雙看不見的手。任何無序的競爭都是階段性的,都會有相應的調控。在方宇鋒看來,共享概念從本質上來講都是租賃經濟。他強調,租賃經濟本身是有需求的,但具體到不同領域就要評估它的商業價值有多大。「要看消費場景和頻次、是否能夠形成網路效應,是否能夠形成用戶流量入口效應等。」

所謂「共享是個筐,什麼都能往裡裝。」方宇鋒強調,共享經濟創業,要看項目本身能否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因為這才是最終用戶體驗到的價值與服務。「具體選擇哪個創業項目,還要看市場的需求,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商業的本質上來。」

機遇:除實體外還可考慮知識共享

共享經濟無疑是大勢所趨,尤其是對於閑置存量資源的利用而言更是如此。在林璐看來,如果還有創業者想要進入共享經濟的風口,不妨關注技能共享。「提供知識分享,並通過知識領域的教授和分享獲得變現。」但他提醒創業者,要注意如今的創業並不能只是一味地尋求融資、燒錢和教育市場,而更應該從一開始就有比較清晰的盈利思路,否則項目很容易夭折。

方宇鋒則認為,創業者想要取勝,需要創新商業模式。比如,汽車領域的共享經濟是一個很有想象空間的大市場。「創業者可以考慮私家車、車位、新能源車充電樁的共享機會。」他坦言,未來,從市場需求的類別來說,共享經濟應該還會有很多機會。「除了實體的物品之外,我更看好服務。如人力資源、財務等方面的共享可能會越來越多。」

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是一個長遠的戰略方向,這一點毋庸置疑。2017年上半年,AlphaGo戰勝「圍棋天才」柯潔,機器人Al-Maths22分鐘內完成了文科數學北京卷,人工智慧一次又一次衝擊著人們的想象力。如今,醫療、金融、教育、生活……人工智慧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習慣,也不斷地佔據著行業風口的地位。也有人調侃說,人工智慧全球競賽,具備「彎道超車」的潛力。國內企業百度、騰訊等已掀起人工智慧的人才「爭奪戰」。隨著全球各大互聯網巨頭紛紛推出自己的人工智慧產品和技術,2017年也被稱為人工智慧發展的拐點。

現狀:醫療、金融「雨露均沾」

在醫療體檢領域有著多年創業經驗的愛康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張黎剛告訴記者,伴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醫療領域的企業都在不斷轉型,讓更多的高科技體驗來改變行業中的痛點。張黎剛舉例說,疾病的發現和診斷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綜合患者個人行為、習慣、心理因素等信息來做出判斷,「尤其對於癌症患者而言,早期發現異常顯得至關重要。因此,人工智慧可以基於個人的基因信息產生更多的思考,通過對海量數據進行分析,提供更精準的建議。」作為醫療領域的深耕創業者,對於人工醫療給行業帶來的變革,張黎剛深有體會。

此外,金融領域中也充斥著人工智慧概念。從最初的指紋、人臉識別,到之後的虹膜、聲紋識別,傳統銀行都在往人工智慧領域轉型。談及普及性最廣的指紋識別,無論是智能手機還是平板電腦,都為用戶帶來了便捷的體驗感受。不過,隨之而來的假指紋事件頻發,也為創業者帶來了新的創業機遇。生物識別研究集團公司的研究數據顯示,預計至2020年,全球60%的交易將通過生物特徵識別進行認證,因此,能夠實時判斷指紋真偽的假指紋和活體檢測,將成為用戶在移動支付時避免金融欺詐和身份盜竊的必要手段。

瓶頸:技術層面仍有待突破

不過,也有人說,擺在今天去「哄抬」人工智慧,這個時機會不會過早?從事VR醫療領域開發的海歸創業者傅先生指出,目前人工智慧在國內仍處於發展的早期階段,整體看來技術的發展處於應用層面,但技術層面仍存在瓶頸需要突破。「雖然語音識別、計算機視覺等感知層的技術目前已經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語義識別等認知層的技術仍不甚完善,即使是像計算機視覺這樣的感知層技術也存在發展不均衡的問題。」

機遇:感知、分析、服務領域蘊含商機

未來,人工智慧的創業機會有望體現在以下三個領域:智能感知領域(語音識別、機器視覺等),智能分析領域(Fintech、智慧醫療等),智能服務領域(安防、智能家居、無人駕駛、機器人等)。這三個領域各有交叉相互側重,即包含硬體也包含軟體,均為當前最有可能變現的人工智慧應用項目,基本囊括當前人工智慧的全部投資熱點。業內人士指出,長期來看在技術進步和政策監管的雙重推動下,產業有望在金融教育醫療等關鍵領域實現突破,形成千億級的人工智慧市場應用規模。

文創IP

以「網紅」、「IP」為代表的文化創意領域,在當下早已成為創業者無法忽視的巨大風口。有數據統計,自2014以來,的娛樂內容產業經歷了三年的「IP時代」:從影視劇、網路視頻再到遊戲,以IP變現、冬粉經濟為導向的製作發行公司大行其道,也因此催生了一大波以文創IP為背景的創業新生軍。

現狀:80后、90后成領域創業新生力量

對於大部分內容公司而言,IP戰略是一個市場概念:藉助原著強大的冬粉群體,輕鬆實現變現。這尤其適用於從「變現潛力較小」的內容向「變現潛力較大」的內容的改編,例如從小說改編影視和遊戲。另外,如果能基於一個IP同時推出多種形式的內容,無疑將製造更大的熱點,節約宣傳費用,這就是所謂「影游聯動」。在娛樂內容市場發展的初期,基於IP進行市場推廣確實可以事半功倍。

走進滬上多個創業孵化園區,以文化創業為主體的創業公司也不在少數。從影視到動漫,從短視頻到藝術收藏創新等領域,80后、90后的創業者似乎成為了文創領域的創業代言人。他們展現出的作品,有顛覆人們傳統的欣賞模式,以出奇、出新吸引著更多的冬粉,也讓人們在茶餘飯後,更多地充實著自己的思想和生活。

瓶頸:文創IP「保鮮期」有限

然而,近段時間,IP作品的失敗率也呈現出上升態勢,即便是成功的IP作品,由於受到IP方盈利分成和保底要求的擠壓,留給內容公司的盈利空間往往也很有限。因此,有人說,「IP」一詞在某些文創領域已成為明日黃花,難以為繼。

許多人不禁會問原因何在?在文創領域深耕多年的創業者鄒華表示,因為IP戰略本來就是一個拼湊的概念,它包括兩個思路:第一,是藉助熱門IP的冬粉,內容創業公司改編IP是為了背後的冬粉群,這是一種代價高昂的用戶獲取形式,將被基於大數據的精準定位所取代。第二,熱門IP作品的用戶數據往往是孤立、零碎的,並不相通。

一位券商研究員也表示,一款熱門文創IP的「保鮮期」是有限的,要實現冬粉經濟的變現,就很難保證製作質量。要從頭開始製作一部質量過硬的電影或遊戲,至少需要12至18個月;在實踐中,為了保證IP熱度,這個製作時間往往被縮減為6至9個月。結果,IP沒有促進內容質量,反而綁架了內容製作方,同時降低了消費者體驗,形成惡性循環;在消費者心目中,「IP大作就是質量低劣」的刻板印象越來越深。

機遇:泛娛樂等內容創業仍存機遇

這是否意味著,文創IP創業將死?創業者沒有前行的原動力和導向了呢?

對此,資深業內人士、創業導師陳瑋表示,只要找對形式,注意政策,包括泛娛樂在內的內容創業形式,其實仍存在巨大的創業機遇。此外,處於長期壟斷局面的國內體育賽事版權價值也處於嚴重低估狀態。「體育產業的版權價值重估,資本逐鹿優質賽事IP,也將為更多的創業者帶來機遇。」陳瑋同時指出,在國內想要在文創IP上做出成績,還要注意政策上的東西,一旦出錯,企業甚至是整個產業都會受到很大影響。

新零售

近年來,隨著線上線下零售商家的發展遭遇瓶頸期,新零售成為破局關鍵。以阿里和亞馬遜為代表的海內外電商巨頭紛紛加大與線下企業的合作力度,以新科技應用作為切入點,憑藉全新體驗模式將用戶帶入消費場景中。此外,盒馬鮮生、快閃店等也在進行新零售業態的嘗試。業內人士指出,線上線下的深度融合是大勢所趨,未來可以在細分的專業領域進行創業嘗試。

現狀:以技術為支撐 線上和線下結合

在2016年雲棲大會上,馬雲首次提出「新零售」概念:「純電商時代很快會結束,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這一說。也就是說線上線下和物流必須結合在一起,才能誕生真正的新零售。」

在華創互動教育研究院執行院長、國家級創業導師鄭旭看來,新零售,是大勢所趨,而百聯與阿里的「聯姻」、盒馬鮮生、快閃店等都是新零售的表現形式。這是一種創新模式,未來會出現更多品牌營銷和用戶的融合,實現全數據、全渠道的智能營銷。

「其實這是一種線上和線下互相的需求。」英諾天使合伙人肖毅指出,伴隨著流量紅利的耗盡,純電商時代開始淡去,而線下渠道在購物場景和消費體驗的優勢不可替代,線上線下渠道漸趨平衡。於是,線上線下便產生了合作的可能。「未來從商業中心、品牌店到社區店,應該都會有新零售業態的體現。誰對商業的理解足夠深,對消費者的需求洞察的足夠深,誰就有機會切到新零售這塊蛋糕。」肖毅表示。

新零售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了很多便利。沈斌的校園智能零售終端項目也是一種創新的新零售模式,它的創立是為了讓學生在校園體驗更便利的生活而產生的。他坦言,之前校園零售主要是靠教育超市,但這是朝九晚五,不利於學生在其他時間段的消費體驗。「現在有了我們24小時的無人售貨機,學生可以隨時隨地掃碼支付,非常方便。」

瓶頸:或對傳統消費體驗帶來衝擊

不過,快速的發展,也讓新零售業態出現了一些弊端和瓶頸。作為「奮戰」在新零售第一線的業內人士,沈斌表示,新零售不僅是消費體驗的升級,同時也是供應鏈體系的升級。過度激進的創業行為,可能會對廠商與消費者造成不必要的傷害。「此外,新零售主要針對年輕群體,而會選擇性忽略老年群體,發展到一定階段,也會對老年群體的傳統消費體驗有所衝擊。」

不僅如此,沈斌指出,新零售的發展,需要線下線上融合,傳統零售除零售領域經驗外,還有沉澱的消費場景布點與供應鏈優勢。其他還有諸如消費習慣、個別消費者素質等問題,都需要慢慢引導與提升。

機遇:可在小而美細分領域創業

沈斌表示,未來的創業者可以從小而美的領域切入,不要太冒進。因為任何產業的更新換代都是需要時間的,踏踏實實創業才能夠走得遠。

鄭旭則表示,新零售的機會將更多體現在新領域。「新零售領域創業並不簡單,從貨品的選址,到與客戶互動都需要有一定的專業性。」在鄭旭看來,在細分的專業領域創業應該更有機會,比如數碼、生鮮等,選好細分品類,都可能是下一個零售創新點。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