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讀刊】大興安嶺火災撲救30年回顧和展望(四)

蹈 火 之 歌(四)

——公安消防部隊參加大興安嶺火災撲救30年回顧和展望

文/王 英 李曉娜 董大正 圖/陳文貴 張曉光 張丕賀

茫茫林海,巍巍綠堤,祖國的最北方,有一片豐美的林地叫大興安嶺,每當白雪在春天的暖陽下漸漸消融,晶瑩的水滴就喚醒了林地的針葉林 ;每當達子香的花蕾悄然綻放,這片森林便欣欣向榮地活了。可是,30 年前的 5 月 6 日,這片美麗的森林卻被一場史無前例的大火所吞噬。森林、植被、動物以及與之相濡以沫的人們都被大火所侵襲。當年,一支由北京、天津、遼寧、吉林、黑龍江 5 省市 424 名消防官兵組成的公安消防滅火隊,奔赴火線參加戰鬥,為這片綠色的土地灑下青春的熱血和汗水。30 年歲月倥傯,昔日被燒焦的林地已鬱鬱蔥蔥,被焚毀的城鎮也比往日更加興旺。如今,在這片廣袤深沉的土地上回望歷史,痛卻充滿希望,才是最值得我們欣慰的。

第四章 浴火重生

恩格斯說 :「沒有哪一項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

戰勝災難,跨越發展是最好的「補償」。

在「五·六」大火突襲大興安嶺 30年後,當年的災區和群眾如今怎麼樣了,生活得如何,當地消防力量的發展是怎麼樣的?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順著歷史的印跡,重走當年公安消防部隊參戰之路,探訪當時的親歷者和受災地。

巍巍興安嶺,疊翠大森林。

這是一片神奇的林海,一片美麗的林海,一片富饒的林海,一片歷經慘痛、浴火重生的林海。

當記者輾轉來到當年的大火重災區漠河,望著整齊筆直的柏油馬路、錯落有致的樓房、笑容滿面的漠河人,以及在嶄新廣場上活動的人們時,很難想象 30 年前熊熊大火吞噬整個縣城的場景。

在採訪過程中,記者見到了漠河縣縣長姚占軍,他介紹,「五·六」大火剛剛發生的那段時間裡,整個縣城沉浸在絕望與悲痛中,眼淚和悲傷浮現在幾乎每一位當地老百姓的臉上。但是,生活還要繼續,人們也還要活下去。姚占軍有些激動,他就是漠河當地人,當年也見證了大火的無情和家人的悲傷,但他堅定地說,災難並不可怕,災難可以毀掉我們的家,但卻毀不掉我們頑強的意志,打不垮我們重建家園的決心。

為此,一場全民攻堅戰正式拉響,除響應國家「三年重建」的基本要求外,當地百姓都自發地加入到「重建」行列上來,「能幹點什麼就干點什麼。」經歷了那場災難的張連法對記者說,他當時是西林吉油庫主任,大火在油庫周圍燒了10 個小時,他帶領工人拼搏了 10個小時,幾次走進鬼門關,又幾次走了回來,油庫徹底保住了。

灰濛濛的天、黑乎乎的土、光禿禿的樹,到處是一片漆黑,這就是當時過火后的漠河,張連法和工友們擦乾淨身上的油煙,加入到重建家園的大軍中,只要有時間,他們就去工地上清理廢墟、搬搬磚、推推土,正是有了很多像他們一樣的漠河人,最早的一批重建房屋在當年的 10 月就完成施工,痛失家園的百姓又重新住進了新房。

這些,記者在漠河的火災紀念館里都看到了。一進門,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放大的日曆雕塑,時間被定格在1987 年 5 月 6 日。「大興安嶺『五·六』火災紀念館」的建立,是為了真實記錄這段血與火的歷史,深刻反思火災帶給大興安嶺人的慘痛教訓。」姚占軍說。紀念館通過文字、圖片和場景模擬,全面展示「五·六」大火從起火、成災、撲火、救災、重建家園以及生態建設的全過程,讓世人能銘記歷史、汲取教訓,居安思危、警鐘長鳴,使悲劇不再重演,讓大興安嶺永葆綠水青山,永遠銘記血與火的教訓。

張連法和工友們的名字及照片被記載在紀念館的英雄譜上。如今,張連法老人已 76 歲,退休在家照看孫子孫女,老人說,漠河現在變化很快,比起 30 年前,不知要好多少倍,特別是有了機場,這在 30 年前是不敢想象的。記者從哈爾濱到漠河就是坐的飛機,每天一趟,中間要經停加格達奇,全程需要 3 個半小時,雖然是小型飛機,比較顛簸,但比起當年滅火總隊坐火車不知快了多少倍。

在漠河縣城中心,有一座兩層的小黃樓,也是當年大火之後援建時的房屋,2009 年,漠河公安消防大隊正式入駐漠河后,就成了大隊營房所在地,現有官兵 29 人,消防大隊的入駐,標誌著漠河現役消防部隊的開端,這也是最北端的消防隊。大隊長孫永浩和教導員焦永岩都是剛上任不久,他們介紹:「漠河縣委、縣政府對現役力量進駐漠河很重視,支持力度也越來越大。當地人的防火意識很強,我們到社會單位檢查,提出整改意見時,他們都很配合,而且整改得很到位。」

的確,走在漠河的街道上,能隨時隨地看到帶有「巡防檢查」袖標的人,他們是森林消防隊的人,路兩邊到處是防火標識和標語,也看不到一個吸煙的人,這裡的室外是嚴禁吸煙的,違者罰款高達 500元。大風天,漠河人寧肯少吃一頓飯也不去動火。因為失去過家園,所以更知道重建家園的寶貴。

記者在漠河還見到了郭喜軍,當年是漠河縣護林中隊副中隊長。中隊設有一支 30 人的快速撲火隊,郭喜軍兼任隊長。當時他們沒有一颱風力滅火機,唯一的滅火工具就是所謂的「二號工具」——就像我們常用的拖把,只不過上面綁的不是布條,而是橡膠條。

「那個火要是放到現在,我們將近 500 人的滅火隊伍,有那麼多的風力滅火機,有那麼好的消防車、水泵、水槍,還有消防大隊和森警大隊的支援,救起來就不會那麼費勁了。」郭喜軍說。

經歷了大火洗禮后的漠河和漠河人民以那場災難為警示、為動力,在其後的建設發展中用科學和進步的理念指引方向,以求在發展中進步,在進步中發展。漠河人是樂觀頑強的,大火帶給他們的創傷正在慢慢癒合。這是一座寒冷的城市冬季氣溫達到零下 40 攝氏度,寒冷造就了漠河人堅韌的品質。這又是一座溫暖的城市,走在漠河的街頭巷尾,聽到老百姓談論最多的是喜遷新居,住上暖屋子,喝上放心水,出行更方便……點點滴滴溫暖人心,樁樁件件飽含深情。

此次的採訪是沿著 30 年前火災的路線走訪的,離開漠河,我們到達下一站圖強。從圖強到漠河只需要半個小時,路修得平整而寬敞,有些林區也修了簡易公路。

到達圖強,記者看到的是錯落有致的房屋和整齊有序的街道。2000 年以後,圖強的城鎮化建設快速發展,建成了在當時首屈一指的「興安第一街」。近兩年,當地政府著力打造「冰泉小鎮、靈芝之鄉」,城鎮品位不斷提升。為進一步加強

城鄉管理工作,維護城鄉建設成果,圖強結合當地城鄉規劃實際,正在著力打造獨具特色的精品城鎮。

此次採訪的最後一站是阿木爾。當年大火燃燒到這裡,就被英勇的撲火大軍攔截住了。這也是火災重災區,當年滅火總隊在這裡與火魔殊死搏鬥了 4 個小時。

阿木爾的綠化是出了名的,當地流行著這樣一句諺語 : 漠河的燈,圖強的路,阿木爾的樹。可見阿木爾的環境是最好的。當年燒了多少樹,阿木爾人就種了多少樹,那陣陣松濤發出的沙沙聲,簡直是一曲天籟之歌。

採訪的時間雖然短暫,但記者感受到的是大興安嶺人樂觀向上的淡定和從容。災難過後的災區就是考場,漂亮的成績單背後,是各級黨委政府對百姓生命權利的尊重,是以災后重建家園為契機,大力改善民生,推動社會事業跨越式發展的堅定決心。

大家都在看

【關注】為了這件事,國務院安全委員會專門下通知整治!【關注】城鄉結合部的「避火罩」升級行動進行中【致敬】蹈火大興安嶺【歷史上的今天】9年前的這一天,一場地震改變了汶川,今天,我們學到了什麼?【感恩】母親,兒在遠方為您祝福

《消防》雜誌社

《消防》雜誌半月刊

每期定價10元,全年定價240元。

《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雜誌為月刊

每期定價20元,全年定價240元。

聯繫電話:010-87789442;010-87789834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