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產品難修?蘋果也付出了代價

「蘋果是設計至上的公司,研發人員想的幾乎只有兩件事:極度細緻和用戶體驗——但如果要達到這些,產品又輕又薄就是基本的要求」,DT 君採訪了一些台灣的供應鏈業內人士,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代工廠業者這樣表示。

為了做到這種「又輕又薄」的設計,蘋果不得不犧牲掉一部分拆修的便利性,其產品大致上都有幾個相同的維修難題:電池、觸控面板難以拆卸、更換,以及零組件直接焊在主機板上。

比起 iPhone 4、iPhone 5,蘋果已改進了電池的可替換性,但 iPhone 7 或 iPhone 7 Plus 依舊需要使用專門的工具,用戶也必須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才能除掉用以固定電池的黏膠。相較於其他品牌的智能手機,其拆卸仍稱不上簡單。

根據 iFixit 的拆解分析,iPhone 7 在組裝方面除了使用黏膠結合,必須透過加熱軟化黏膠才能拆除。除了黏膠,還在包括外殼與內部元件使用規格不盡相同的螺絲,在拆解過程中至少需要四種螺絲起子,因此光要拆開 iPhone 7 就是相當大的挑戰。

大量黏膠的使用為 iPhone 7 帶來 IP67 規格(一種能完全防塵的防護安全級別)防水能力。而為了維持機構內部的氣密,避免水滴進入,在包括音量鍵、電源鍵、SIM 卡槽、揚聲器、麥克風內側也都設計有橡膠墊圈。要拆開 iPhone 7且不破壞內部元件完整性,雖有一定挑戰性,但並非不可能。重點在於防水性能的還原,由於使用特殊黏膠結合的地方被拆開後會破壞其塗層完整性與黏性,所以維修最大的困難在於維修完組裝后,幾乎不可能維持原有的防水能力。

iPhone 7 的維修難度主要來自於防水設計,非原廠維修難以還原到最佳狀態。當然,如果交由原廠維修,那麼防水能力肯定還是可以保證的,交給第三方維修,大部分都做不到維持原有的防水能力,畢竟第三方使用的防水黏膠和塗層技術基本上做不到原廠的程度。

儘管蘋果的一些做法在維修上為用戶造成了一定的麻煩,但是回顧蘋果的產品發展史,我們不得不承認,無論是在產品選材還是組裝方式上,蘋果都做到了敢為人先,而且他們也相信消費者會為此買賬。

拿電池舉例,早在十年前,蘋果推出第一款 iPhone 時,電池就是無法更換的。當時,市面上的手機幾乎都使用用戶可自行更換的方形電池。據一位從事電池產業的專家回憶,蘋果也是當時率先大量應用鋰高分子(Li-Polymer)電池(又稱鋰聚合物電池)的公司,這種電池的特色就是能量密度比傳統的鋰電池更高,因而體積可以壓縮得更小。

這樣的輕薄設計也立刻引發其他業者的跟進採用。而現在,鋰高分子電池也已經成為業界常態,市面上只要是中高規機種的手機或筆記本計算機,幾乎也已經找不到用戶可自行換電池的設計。

不僅是手機,蘋果的 Macbook 設計也使用鋰高分子電池,過去一般筆記型計算機使用 18650 圓筒型電池。所謂「18」指的就是電池直徑為18mm,這使得筆記本計算機難以突破厚度瓶頸,因為光是電池厚度就有18mm。但蘋果使用鋰高分子電池,外觀是鋁箔軟包裝型態,所以也比較輕,成功打破了當時業界設計上的限制。

另外,軸承(hinge)從業者也對 DT 君透露,五六年前蘋果推出的 Macbook 就捨棄了一般軸承,要求供應鏈廠商製作輕薄的中空軸承。當時,中空軸承的單價為一般軸承的一倍,這一兩年蘋果又希望將其改為使用金屬粉末噴射成型(MIM)的軸承,其單價同樣是中空軸承的兩倍以上。

蘋果將這些極為精緻的產品實現量產化,確實彰顯了自身工藝技術的領先,但也因為使用特殊或定製化的零組件,而付出了高昂的成本,例如,鋰高分子電池在當時的價格比一般電池多出60~100%。

今天,蘋果的「挑剔」可能再次升級:iPhone 8 有很大可能會使用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面板。受限於產能及良率,分析師就預估,OLED 製造成本比 LCD 面板高出 35 美元以上,預期 OLED 版 iPhone 將從 1,000 美元甚至是 1,200 美元起跳,成為史上最貴的 iPhone。

相信對於很多人來說,蘋果手機的熒幕是損壞度非常高的部分,目前 iPhone7 的熒幕在拆修上已經讓人很吃力了,由於業界盛傳 iPhone 8 要使用 OLED 面板,還會加入無線充電、甚至是臉部偵測解鎖功能,集如此眾多複雜的新技術於一身,恐怕也不會好維修到哪裡去。

總而言之,性能更好的零部件以及設計工藝改進無疑會增加成本,這些成本最終都會反映在產品的售價上。對蘋果來說,高單價產品的利潤往往更好,因此新的設計是否環保、是否能保障消費者的「電子設備維修權」等問題,自然不會是蘋果擺在第一的重點。

當然,有「電子設備維修權」這麼一回事。近年來,「電子設備維修權」(「Right to Repair for Consumer Electronics」)這個新興的法律概念在美國傳播開來。

它是由美國維修協會(the Repair Association)提出的,旨在賦予消費者可自己拆卸、修理或重組電子產品的權利的法案。維修協會目前在美國全境範圍內宣傳這套法案,希望能通過州政府會議表決,將維修權普及到美國全境。

但是,蘋果同樣有法子讓你主動放棄這個「電子設備維修權」。

當你發現你的 iPhone 壞了,擺在你面前的一般有兩個選項:以舊換新,或者拿去維修。而以美國市場的 iPhone 6s 為例,如果你沒有購買蘋果公司的 AppleCare+ 保修計劃,電池更換要 79 美元,屏幕維修要 129 美元,一般維修 299 美元。與 iPhone 7 新機的 649 美元一比較,再加上貼心的蘋果附加推出的 18-24 個月內補差價、舊機換新機的活動,相信許多「求機若渴」的人士都會做出讓蘋果心動的選擇。

所以,從成本的角度出發,維修的綜合誘惑力不如換新機來得大。根據 2013 年由 ENDS Europe 發布的手機行業調查報告,8.3% 的新機購買是消費者用舊手機置換來的,這個比率還在逐年攀升。

然而,蘋果在手機上的策略只是如今電子市場的一個縮影,科技公司會推出這些「最好用又最難修」的產品,可能絕大多數的消費者是買賬的,但這種現象也讓各式各樣的業內標準形同虛設,陷入尷尬。

撰文:2017/08/23 黎万旗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