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腦死亡 VS 植物人,帶你重新給生命一個定義!

如果有一天,你的大腦已經死去,但只要使用那些昂貴的醫療儀器,就能維持你還生存著的假象,你願不願意渾身都插滿管子、躺在床上一動不動地「活著」?

1959年當腦死亡首次被描述后,它就一直站在了風口浪尖,不論是在學術界還是在社會公眾中,都備受爭議。到底什麼才是腦死亡?

每當人們提及死亡,想到的總是「呼吸心跳停止」這樣的傳統標準,然而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尤其是呼吸機的發明,使得患者在全腦功能喪失、自主呼吸停止以後,仍然能夠依靠機械通氣維持一段時間的呼吸和心跳,這就在臨床出現了「活的軀體,死的大腦」。如此,「腦死亡」的概念便逐漸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最初「腦死亡」被描述為一種超越昏迷的狀態。經過半個多世紀的不斷修正,世界各國對其定義的爭議主要集中在「全腦死亡」、「腦幹死亡」和「高級腦死亡」3個概念上。「全腦死亡」(Whole Brain Death)是指包括大腦、小腦和腦幹在內的全腦機能完全不可逆的喪失。

要判定全腦死亡需要同時具備3個基本的條件:深度昏迷、無自主呼吸及腦幹反射全部消失,那麼什麼是腦幹反射?腦幹反射包括瞳孔對光反射,如光刺激可以引起瞳孔縮小,以及眼心反射,即壓迫眼球可以引起心率減慢,等等)。咱們經常看電視裡面醫生用手電筒照射病人眼睛就是在查看瞳孔反射。

相對於全腦死亡,「腦幹死亡」(Brain Stem Death)即指腦幹機能的不可逆的喪失。由於腦幹掌管呼吸和心跳,因此支持這一概念的人認為,一旦腦幹機能喪失,患者的腦幹反射和呼吸心跳都會完全喪失,大腦皮層的死亡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全腦死亡標準已經把腦幹死亡標準包括在內,所以單獨的腦幹死亡標準現在已經很少使用。

腦組織結構示意圖

而「高級腦死亡」(Higher Brain Death)這個概念則更加關注人的社會性一面,認為人如果喪失了社會人這重身份,就喪失了人之所以為人的特性,所以提出人的知覺和認知不可逆的喪失就是死亡。但因為它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植物人」和腦死亡的區別,所以並沒能得到大多數學者的認可。

對於普通大眾而言,「植物人」和「腦死亡」確實是一對容易被混淆的概念。「植物人」即「植物狀態」(Vegetative State),簡單的說就是指其自身和周圍的環境完全缺乏意識,但他們還存在著部分自主機能。如吮吸、咀嚼和吞咽等原始反射,他們不能與外界產生交流,也就沒有社會意義。

腦死亡患者

植物人

植物人的腦幹是活著的,因此通常不需要呼吸機的維持,家屬可以把患者帶回家自行照顧。

腦死亡

腦幹死亡患者卻只能靠呼吸機來維持「活著」的假象。為了維持這種假象,腦死亡患者需要每天花掉幾千甚至上萬元的醫療費。

植物人因為處於類似冬眠的特殊生理狀態,新陳代謝功能極低,因此他們的生活成本也很低,甚至每天只需要一點米湯、牛奶就可以維生(當然長期治療和護理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另外,植物人即使在床上躺個十幾年,仍存在著醒來的可能,但腦死亡患者卻屬於不可逆型,也就是說永遠不會醒來。腦死亡不可能恢復,之所以許多人無法接受腦死亡,是因為在臨床中,機械通氣(即氣管插管、上呼吸機)可以使腦死亡患者繼續維持呼吸和心跳,這兩個傳統的生命特徵的存在會讓人以為患者還活著,不忍放棄。

但實際上,腦死亡患者的呼吸,只是連上呼吸機后所產生的一種機械性的被動呼吸動作,而不是自主行為,就像上面這個跳動的心臟離開了人體,通過一些手段醫生們依然可以讓他持續跳動,那麼你能說這個患者依然活著么?顯然是不能的。

所以說,腦死亡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即使給予再多的醫療救治,患者也不會恢復。越來越多的國家在立法、臨床中執行腦死亡的標準,因為,如果患者已經死亡,卻由於科技的介入維持著生存的假象,對患者的家屬來說,不僅是情感上的折磨,還有經濟上的沉重負擔。即便能夠承擔,但這也是在浪費整個社會的醫療資源,如果把這部分醫療資源用於那些可以拯救的患者,會更有意義。

1995年,美圖神經學學會(America Academy of Neurology)制定了《成人腦死亡確認臨床標準》(Practice Parameters: Determining Brain Death in Adult),非常詳盡地明確了腦死亡所要滿足的一系列臨床標準,將腦死亡與其他類似腦死亡狀態區分開來。

應該說,不同國家對腦死亡的立法略有不同,但對腦死亡的診斷標準都是極其科學、嚴謹的,醫生絕不會輕易宣判腦死亡,更不會輕易放棄對患者的救治。腦死亡在半個多世紀以來一直備受醫學界、倫理學界和法學界的關注,的腦死亡立法之路似乎走得尤其艱辛。當然這與我們的傳統思想有很大的關係,隨著立法的不斷發展成熟和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我相信,腦死亡最終會為大眾所接受,並在醫學領域發揮它自己的作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