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吉林行)」活動正式啟動

2017年7月5日,吉林大學文學院暨新聞與傳播學院在吉林大學匡亞明樓第一會議室舉辦「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吉林行)」活動啟動儀式。文學院副院長孔朝蓬教授主持本次儀式,主辦方代表北京師範大學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執行院長高峰教授致開場詞,協辦方文學院暨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徐正考教授致歡迎詞,「看·吉林行」活動伴隨著莊嚴的授旗儀式正式拉開了帷幕。啟動儀式上,外國教師、外國青年導演及中方誌願者代表紛紛發言,表達了對此次活動的期待。

北京師範大學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 執行院長 高峰 致辭

「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是由北京師範大學會林文化基金、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主辦的一項跨文化體驗項目,自2011年項目開展以來,至今已成功舉辦六屆。六年來,來自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以色列等34個國家的302名外國青年落地21座城市,以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心靈感受,通過自主拍攝紀錄片來講述故事、傳遞文化。

外國指導教師 Annakaisa Katariina 致辭

2016年,「看」項目首次落地吉林,吉林大學作為東北地區唯一承辦學校,吉林大學文學院暨新聞與傳播學院作為「看」的協辦方,成功舉辦了「看·吉林行」的一系列活動。活動選拔的30名志願者協同來自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和西蒙菲莎大學(SFU)的5位青年導演,分組進行拍攝和後期製作,順利完成了《重拾遺夢》等五部以「風采·民族·文化」為主題的反映東北少數民族文化的紀錄短片;中方誌願者們也創作了一部題為《一路向北》的活動紀錄片。

外國青年導演代表發言

在2016年的「看」活動中,吉林大學文學院暨新聞與傳播學院喜獲「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項目「最佳組織獎」;同時學院志願者和青年導演協作完成的五部作品,從32所高校推薦的120部作品中脫穎而出,其中《重拾遺夢》獲得「金目獎」二等獎和「最佳藝術表現獎」,同時在中美電影節斬獲優秀紀錄片獎,並在2017金雞百花電影節紀錄片單元獲優秀紀錄片獎;另外,《一品烏拉》《重拾遺夢》《金達萊花開》《水音》四部作品也同時獲得了第四屆溫哥華華語電影節紅楓葉獎特別獎。

授旗儀式

今年,吉林大學文學院暨新聞與傳播學院繼續承辦「看·吉林行」項目,根據2017年 「看」「工匠·傳承·創新」這一主題,「吉林行」選題時,曾對多地進行實地考察、了解數次,力求尋找最有特色的匠人,由此精選出10個年度選題。「工人院士」、中車高鐵焊接大師李萬君這一選題,正是呼應了高鐵作為名片、「一帶一路」紐帶的重要特徵。李萬君從一名普通焊工成長成為高鐵焊接專家——「第一代高鐵工人」中的傑出代表,彰顯了「大國工匠」的至尊榮光。

冰穹A是南極內陸冰蓋的最高點,探尋冰穹A及其科學考察的重要性,成為了世界各國南極考察的目標,它為全球變化科學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研究觀測對象。今年「看·吉林行」的選題也聚焦於此,張楠作為吉林大學南極科學考察團隊負責人,他的科考內容正是對於冰穹A的極地探索,他們在第28次科學考察任務中,完成了深冰芯鑽探淺層先導孔施工的艱巨任務。隨後張楠老師又在第29次、31次和33次的科研過程中,逐步完成了安裝深冰芯鑽機與鑽取800米深冰的工作。張楠老師不僅為南極科考事業無私奉獻,也在這個項目中培育了許多優秀人才。

在燦若繁星的古代文化遺址中,老山漢墓是較為著名的遺址之一,它是北京發現的第二座大型漢王墓,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人類學研究室的林雪川老師藉助現代科學技術手段,讓老山漢墓出土的兩千多年前的漢代王妃揭開了神秘面紗。作為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員,林雪川老師利用3D技術開啟了古代人像復原的3D展示時代,從廟子溝遺址到老山漢墓再到吐爾基山遼墓,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的一系列空白,讓3D技術在考古學的科學展示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今年「看·吉林行」的選題還有古法養鹿人楊彥寶,堅守歷史記憶的守墓人劉玉林等等,10個選題均經過精心篩選。這不僅讓「工匠精神」更加立體,也讓10位來自牛津大學展望計劃、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芬蘭赫爾辛基科技應用大學的外國青年導演興奮不已,他們將在接下來的17天中,與吉林大學的志願者一起深入吉林省的脊髓,去親身體悟這片黑土地上緩緩流淌的工匠魅力。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