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世界戲劇日:那些離我遠去的戲劇大師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曾經,他們是家喻戶曉的人物

如今,他們已經離我們這個時代遠去

但他們留下的遺產卻是我們這個民族的瑰寶······

那些離我遠去的戲劇大師

譚鑫培(1847-1917)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與汪桂芬、孫菊仙被譽為"新三鼎甲",並成為京劇史上第一個老生流派--譚派創始人,主攻老生,曾演武生。梨園世家--譚家是京劇史上的一個傳奇,被尊為京劇界鼻祖的譚鑫培是其中的最傑出代表,所創唱法世稱"譚派",行內有"無腔不學譚"之說。譚鑫培在藝術上文武昆亂不擋,能戲甚多,其中有代表性的劇目為:《空城計》《當鐧賣馬》《李陵碑》《擊鼓罵曹》《捉放曹》《洪羊洞》《桑園寄子》等。1905年,豐泰照相館於琉璃廠的土地祠,為他拍攝了《定軍山》片段,該片成為電影史上的第一部黑白無聲影片。

余叔岩(1890--1943)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曾從師於吳連奎、薛鳳池、姚增祿等人,跟譚鑫培學過一出《戰太平》半出《失印救火》。他繼承譚派,又有所創新,形成唱腔剛柔相濟的余派。常演劇目有《戰太平》《失空斬》《問樵鬧府》《定軍山》《狀元譜》等。

高慶奎(1890--1942)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師從賈洪林、賈麗川等人,擅唱悲憤激昂、勁拔酣暢的唱腔,形成「高派",演唱的特點是酣暢遒勁、響遏行雲、亢奮剛烈,享有"南有周信芳,北有高慶奎"的讚譽。《轅門斬子》《斬黃袍》等,還編演過《竊符救趙》《史可法》《哭秦庭》《楊椒山參嚴嵩》等愛國劇。

言菊朋(1890--1942)師承譚鑫培,更注意音律和四聲調值,他注重音律,講究以字求腔,於細膩中寄深情,創立婉轉清幽的"言派"。也與程硯秋、尚小雲、楊小樓有過合作。擅演《讓徐州》《卧龍弔孝》《汾河灣》等劇目。

馬連良(1901--1966),幼年在"喜連成"(后改名"富連成")學習基本功。9歲登台。1922年與荀慧生合演《寶蓮燈》《打漁殺家》。馬連良初學武生后改老生,在師法眾多前輩藝人的基礎上,他采眾家之長,創製了清新柔潤、瀟洒俊逸的"馬派"。代表劇目有《甘露寺》《借東風》《十老安劉》《清官冊》《九更天》《四進士》《梅龍鎮》等。

20世紀20-30年代,京劇老生演員余叔岩、言菊朋、高慶奎、馬連良各自創立了獨具風格的藝術流派,被稱為"四大鬚生"。

孟小冬(1907-1977)梨園世家出身,是早年京劇優秀的女老生。她九歲開蒙學唱老生,十二歲在無錫首次登台,人稱"冬皇"的孟小冬。是京劇著名老生余叔岩的弟子,余派的優秀傳人之一,也是余門惟一的女弟子。她的扮相威武、神氣,唱腔端嚴厚重,坤生略無雌聲,她與梅蘭芳的愛情也是當時戲迷們熱議的話題。

周信芳(1895-1975)京劇表演藝術家,是"麒派"的創始人。六歲隨父在杭州搭班,從陳長興練功學戲。七歲登台演《鐵蓮花》中的定生,藝名「七齡童」,后改用「麒麟童」演老生,以其鮮明的特色創造了京劇生行中的麒派藝術一生上演過600多齣戲,在京劇演員中極為少見,他的表演藝術注意全方位地繼承傳統和創新,被公認為京劇海派代表人物。代表劇目有《四進士》《徐策跑城》《蕭何月下追韓信》《清風亭》《烏龍院》等。

梅蘭芳(1894~1961)10歲登台在北京廣和樓演出《天仙配》,攻花旦,1913年首次到上海演出,出了《彩樓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戲,風靡整個江南。綜合了青衣、花旦、刀馬旦的表演方式,創造了醇厚流麗的唱腔,形成獨具一格的梅派。1915年,梅蘭芳大量排演新劇目,在京劇唱腔、念白、舞蹈、音樂、服裝上均進行了獨樹一幟的藝術創新,被稱為梅派大師。代表作品:《四五花洞》、《真假潘金蓮》《貴妃醉酒》《嫦娥奔月》《春香鬧學》《黛玉葬花》等。1948年拍攝了彩色片《生死恨》,是拍攝成的第一部彩色戲曲片。

程硯秋(1904~1958),自幼學戲,演青衣,受師於梅蘭芳。他在藝術上勇於革新創造,講究音韻,注重四聲,追求"聲、情、美、水"的高度結合,並根據自己的嗓音特點,創造出一種幽咽婉轉、起伏跌宕、若斷若續、節奏多變的唱腔,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世稱"程派"。代表劇目:《四郎探母》《賀后罵殿》《三擊掌》《朱痕記》《玉堂春》《武家坡》《梅妃》《紅拂傳》等。

荀慧生(1900~1968),幼年在河北梆子班學藝,19歲改演京劇,扮演花旦、刀馬旦。汲取梆子戲旦角藝術之長,熔京劇花旦的表演於一爐,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世稱"荀派"。擅長扮演天真、活潑、溫柔一類婦女角色,代表作:傳統戲有《金玉奴》《花田錯》《英傑烈》《游龍戲鳳》,新排劇目的數量之多為四大名旦之首,有《釵頭鳳》《荊釵記》《柳如是》等。

尚小雲(1900~1976),幼入科班學藝,14歲時被評為"第一童伶"。初習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馬旦。他功底深厚,嗓音寬亮,唱腔以剛勁著稱,世稱"尚派"。代表作有《二進宮》《祭塔》《昭君出塞》《梁紅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幗英雄和俠女烈婦。

20世紀20年代先後成名的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雲都創立了自己的藝術流派,他們都是男性但以扮相秀麗,真切、動人的塑造婦女形象而聞名於世,被稱為"四大花旦"。

張君秋(1920—1997)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著名京劇旦角,著名京劇演員,四小名旦之一,旦角張派創始人,14歲拜李凌楓為師,專攻青衣。吸取了梅蘭芳的「甜」,程硯秋的「婉」,尚小雲的「堅」,荀慧生的「綿」,合四大家之長而一,形成了張君秋所獨具的剛健委婉、俏麗清新的演唱風格。代表作品《劉蘭芝》《望江亭》《西廂記》《秦香蓮》《四郎探母》《龍鳳呈祥》等。

曹禺(1910—1996),傑出的現代話劇劇作家,曹禺作為新文化運動的開拓者之一,與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齊名。他是現代戲劇的泰斗,戲劇教育家,1934年曹禺的話劇處女作《雷雨》問世,在現代話劇史上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它被公認為是現代話劇成熟的標誌,曹禺先生也因此被譽為「東方的莎士比亞」。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焦菊隱(1905-1975)戲劇家、導演,1930年創辦中華戲曲學校,任校長。先後在四川、北平(今北京)等 地從事戲劇教育、編導和譯著,並創辦北平藝術館。焦菊隱先後導演了《龍鬚溝》《明朗的天》《耶戈爾-布雷喬夫》《茶館》《虎符》等作品。

"世界戲劇日"是國際戲劇協會(International Theatre Institute, ITI)於1961創立的一個紀念日,旨在引起全世界人民對戲劇藝術的重視,每年的3月27日為世界戲劇日。世界上曾經有三大古老戲劇文化。一是古希臘戲劇,二是印度梵劇,三是的戲曲。戲曲最年輕,至公元11世紀才正式登堂入室,但由於它積蓄既久,來源亦多,故而潛藏了旺盛的生命力。戲曲是固有的傳統戲劇,話劇則是20世紀引進的西方戲劇形式。

《牡丹亭》是湯顯祖的代表作,也是戲曲史上浪漫主義的傑作。作品通過杜麗娘和柳夢梅生死離合的愛情故事,洋溢著追求個人幸福、呼喚個性解放、反對封建制度的浪漫主義理想,感人至深。

「好景艷陽天,萬紫千紅盡開遍。滿雕欄寶砌,雲簇霞鮮。督春工珍護芳菲,免被那曉風吹顫。使佳人才子少繫念,夢兒中也十分歡忭。」

歷史上,"願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這一美好的願望,不知成為多少文學作品的主題,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便是描繪這一主題的最成功的戲劇。

「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無語怨東風。雪浪拍長空,天際秋雲卷。東風搖曳垂楊線,遊絲牽惹桃花片,珠簾掩映芙蓉面。嬌羞花解語,溫柔玉有香。投至得雲路鵬程九萬里,先受了雪窗螢火二十年。餓眼望將穿,讒口涎水空咽,空著我透骨相思病染,怎當他臨去秋波那一轉。休道是小生,便是鐵石人,也意惹情牽。」

鄭光祖的代表作《倩女離魂》是一個富於浪漫色彩的愛情故事,張倩女執著的性格,她追求愛情、追求幸福婚姻。這種願望甚至能使靈魂擺脫受禁錮的軀殼而自由行動,她大膽衝破禮教觀念,與心上人私奔,遂了心愿。

「日長也愁更長,紅稀也信尤稀。春歸也奄然人未歸。我則道相別也數十年,我則道相隔著幾萬里。為數歸期,則那竹院里刻遍琅玕翠。」

《桃花扇》清代著名的傳奇劇本,是戲曲史上無與倫比的傑作。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李香君與侯方域的愛情故事早以為世人所熟知。

「秦淮無語話斜陽, 家家臨水映紅妝。春風不知玉顏改, 依舊歡歌繞畫舫。誰來嘆興亡!青樓名花恨偏長, 感時憂國欲斷腸。點點碧血灑白扇, 芳心一片徒悲壯。空留桃花香。」

清初劇作家洪升的《長生殿》,是崑曲的經典劇目,后亦為京劇傳統劇目。長生殿曾是唐玄宗與楊貴妃七夕盟誓之地,「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早已成為流傳千古的古典浪漫愛情聖地,講的是唐玄宗和貴妃楊玉環之間的愛情故事。

「長相思,憶長安,魂魄不到關山難,天若有情時,七月七日長生殿。和一曲霓裳羽衣,舞翩躚,好夢重來。拉著你的手華清宮前,回望長安。」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整個世界是一個舞台。」我們都是自己人生劇本中鮮活的角色,孕育出生命的戲,是一個戲劇大國,戲曲活動在很長時間內是大眾最普遍的文化活動,戲劇文化早已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前輩先賢,群星璀璨,篇幅有限,只能選取列舉,望諒解

綜合自戲曲網、央視網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