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獨家丨《科學美國人》給了我們哪些啟示

導 讀

較高科學素養的編輯隊伍和雄厚的撰稿力量,使得《科學美國人》創刊170多年來始終站在科技的最前沿。

《科學美國人》雜誌

從1839年第一大學部普期刊問世算起,美國的科普事業至今已有170多年的歷史。美國的科普期刊不僅在科技工作者當中發揮著非凡的信息傳播和引領作用,而且和美國人的生活密不可分,在普及和傳播新技術新知識、提高國民科技素質方面發揮了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成為美國社會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美國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科學美國人》(英文原名:Scientific American)是由美國發明家和出版商魯弗斯·波特1845年創刊的老牌雜誌,最早是周刊,后改為月刊,是目前美國連續出版歷史最長的雜誌,也是著名的《科學》雜誌(Science)的姊妹刊。作為世界頂級的科普期刊,《科學美國人》的影響遍及全球。在、德國、日本、義大利、法國、西班牙、巴西、俄羅斯、比利時等十多個國家,該雜誌共有14種語言版本同步出版。《科學美國人》印刷版和平板電腦版讀者目前共有350多萬,網站每月獨立訪客超700萬,社交媒體冬粉超400萬。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科學美國人》的巨大成功,給我們做好大眾媒體的科普宣傳工作不少有益的啟示。

做科普宣傳不能靠

「全外行」

自創刊以來,《科學美國人》的所有科普文章均由各個領域的學術權威撰寫,而科學家也將被《科學美國人》邀請撰文視為一種特別的榮譽。迄今為止,先後已有數千科技精英為其撰稿,其中,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的150多位諾貝爾獎得主就為雜誌撰寫了250多篇文章,這些文章通常是在他們獲獎之前許久寫的,那時他們正處在科研一線,寫的都是科技前沿內容。發展到今天,《科學美國人》 還與科研機構和科技型企業建立起廣泛的合作關係,組建了全球顧問委員會,由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等知名科研機構的學術帶頭人以及科技型企業的高管約50人擔任顧問。較高科學素養的編輯隊伍和雄厚的撰稿力量,使得《科學美國人》創刊170多年來始終站在科技的最前沿,為全球500多萬讀者提供有關科技的前瞻報道與深度解讀。

人才的欠缺,是當前我們大眾媒體開展科普宣傳的最主要障礙,也是我們同國外優秀科普期刊的最主要差距。讓我們像《科學美國人》這樣擁有眾多世界頂級科學家撰稿,是不切實際的想法。但是,充分認識到內行辦刊的重要性,儘快建立起具有一定科學素養的編採隊伍,同時與國內省內市內優秀科學家建立密切聯繫,設法調動他們參與科普宣傳的積極性,應該是今後我們大眾媒體做好科普宣傳的努力方向之一。

就筆者所了解的情況來看,我們很多科普內容的編輯甚至連理工科專業的背景都沒有。像這樣「全外行」的編輯人員,會導致我們的科普內容辦得不倫不類。此外,我們大眾媒體不僅在調動優秀科學家參與科普宣傳積極性方面缺乏應有的作為,甚至在與優秀科學家的聯繫上也明顯地不夠。今年4月29日,人民日報在要聞版報道山東農業大學付道林教授領銜的科研團隊在太谷核不育小麥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克隆太谷核不育基因並對其機理進行探討,為實現小麥等作物雜交制種創造了條件。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4月28日以《小麥Ms2基因編碼的稀有蛋白導致禾大學部植物的雄性不育》為題發表該研究成果。對如此重要的科研成果,卻未見多少國內媒體報道,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們對科普宣傳的淡漠以及與優秀科學家建立聯繫的嚴重缺失。

科普宣傳的終極歸宿是

讓公眾理解和參與科學

魯迅先生在《月界旅行·辯言》中就曾經提出:「導人群以行進,必自科學小說始!」可謂一語道破科普對國家和民族發展的重要意義。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離不開國民科學素質的提高。而國民科學素養的提高,又離不開大眾媒體的倡導與科普。大眾媒體是科普的重要途徑,是國民科學素養提高的重要推動力量。

傳統的「科普」立意較低,帶有濃厚的掃盲色彩。多年來,我們很多人習慣於將科普等同於具體科學知識和結論的灌輸。另外,與受眾相關並能夠引起他們強烈興趣的科學知識是非常寬泛的,涉及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多年來,我們在科普宣傳方面存在的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就是:過多地集中於對重大科技成果的簡單宣傳與介紹,以及科技成果在生產與生活中的實際應用,而對於如何調動受眾對科技產生興趣則明顯地忽視了。這導致我們的科普內容太過狹窄,從而失掉了受眾。

《科學美國人》的話題多樣,內容非常廣泛,涵蓋了科學和科研各個不同的領域:從太空、地球、技術,到人的心理、健康等,幾乎無所不包。豐富的內容,滿足了人們的不同需求和興趣愛好,從而大大提高了他們對科學的關注程度。《科學美國人》還舉辦各種不同的活動,吸引公眾參與科研。比如,他們曾邀請人們以「全民科學家」的身份,收聽研究團隊收集的鯨魚叫聲錄音,然後將相似的聲音分辨出來。在公眾幫助下,科研人員完成了這項繁瑣的數據分類工作,並發表多篇科研論文。通過開展此類活動,不僅提高了公眾對科學的興趣,也極大地擴大了雜誌的影響力。

真正的科普應該是讓更多的人關注科學、對科學產生興趣、提高全民的科學素養,這才是科普應做的事兒。讓公眾理解和參與科學,這才是科普的終極歸宿。

把高科技寫得簡單到

外行都能理解

美國的科普期刊輕鬆活潑,幽默風趣,注重新穎感和時代感,具有很強的可讀性。雜誌的文章都是採用娓娓道來的敘述方式,並安排精美的插圖,以此來調動讀者的閱讀興趣。《科學美國人》始終強調:科普雜誌不同於學術期刊,即便是科學家寫的文章,也要通俗易懂,並帶有很強的故事性。為此,在科學家撰稿前,《科學美國人》的編輯會與他們一起討論;科學家交稿后,編輯再進行修改。

在《科學美國人》雜誌的網站,我們可以看到深受全球讀者和聽眾喜愛的《科學美國人60秒》。該欄目把一項項最新科技成果和科研發現,通過一個個小故事的形式,濃縮進只有一分鐘長度的節目中,在這裡,科技不再是高深玄奧、晦澀難懂的術語和符號,而是就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輕鬆愉快地就可以接受的知識。《抱住大星系的大腿》《鯊魚導航秘訣》《鳥和蛋的問題》《樹木也睡覺》《睡眠質量影響人臉識別》《〈超人〉中克拉克·肯特為什麼戴眼鏡》《爸爸,我胖都是因為你的錯》《能授粉的不一定是蜜蜂》《修理你的大腦》……只需看看這些鮮活生動的小標題,就會讓人禁不住產生閱讀的興趣和衝動。

《科學美國人》從不會把受眾當做無知的,而反觀我們大眾媒體上的科普文章,則往往擺出懂科學的人向不懂科學的人傳授知識的架勢。學習《科學美國人》的成功經驗,我們在今後的科普內容編採過程中,應該首先考慮如何採用靈活多樣的方式和手段調動受眾的興趣,先把注意力吸引過來,下一步才能談到能否使受眾接受這些科學理念和科學知識的傳播。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