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石頭記」

什川農民藝術家陶世清歷時十年影雕《紅樓夢》,其鍥而不捨的藝術追求和不凡事迹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他個人的勵志故事也感動了好多人。文學期刊《飛天》2017年6月號刊載了崔蘊虎先生採訪陶世清的文章,經作者授權,轉載於此,以饗讀者。

《紅樓夢》原名之一《石頭記》,在《紅樓夢》問世二百多年後,《紅樓夢》愛好者老陶將她刻在了石頭上。

我和老陶認識,是一次偶然的機會,說來也是對《紅樓夢》的共同愛好才有了這個緣份。我還在學校工作時,每年元旦時學校都會安排很多迎新年活動,藉此機會我曾舉辦過幾次有關《紅樓夢》的講座,發表在《飛天》雜誌的散文《漫遊香山話曹氏》就是其中一次講座的講稿。讀過和愛好《紅樓夢》的學生不是太多,但也不至冷場,那一年講座舉辦后大約一周左右,一位什川的學生來找我,介紹說他家鄰居老陶在石頭上雕刻《紅樓夢》故事,這讓我喜出望外。不幾天我便接到了老陶的電話,這樣,我便有機會接觸、了解老陶和他的影雕藝術。後來我約朋友前往什川去看老陶的石刻作品,並帶去了譚鳳嬛的紅樓夢人物畫集。那時老陶的作品已接近完成,據老陶介紹已完成八塊,還剩一塊待刻。老陶也是個性格古怪的人,他只讓我們看了其中的一塊,其餘秘不示人。我看了這塊作品后,驚嘆影雕藝術美妙絕倫,同時不得不佩服高手在民間!我對作品人物畫面、人物表情提了一些建議,並出示了譚鳳嬛紅樓夢人物畫集讓老陶參考。老陶是甘肅皋蘭什川鎮的農民,大約1967年從什川中學國中畢業。當時正值文革動亂,失去繼續深造的機會,但他對文化知識的渴求並未停止,憑著對傳統文化的喜愛和執著精神不斷自學繪畫、攝影、雕花等,直到後來學習影雕藝術。什川人稠地狹,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生活還是很困難的,老陶和所有農民一樣,首先面臨的是養家糊口。他自幼喪父,從小養成了獨立、倔強、忍辱負重的堅強性格。面對困難重重的生活窘境,他與老母親相依為命,從不向困難低頭。憑著對攝影的愛好自學成才,利用農閑,騎著一輛破腳踏車走村串戶,為鄉民照相,自配顯影、洗影液,白天照晚上洗,這樣一年下來可賺二三百元錢,這在當時已是天文數字。改革開放后,隨著經濟條件的好轉,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他自費遊歷了祖國的名山大川。根據他的癖好,遊覽了很多名勝古迹和古典建築,吸收古典建築的精氣神韻。慢慢他有了一個想法,人活一世,草木一秋,自己應該給這個世界留下個印痕,也不枉此生!不知他從哪裡知道了影雕藝術,大約在五十歲左右,隻身自費赴福建惠安拜師學習影雕技藝。影雕藝術創始於「文革」時期,它是採用墨玉、蒙古黑石材、山西黑等灰白色石材,經過水磨拋光后,在磨光面上把要雕刻的圖像輪廓描繪出來,根據黑白明暗成像原理,用特製的針一樣的細小合金鋼頭工具,通過腕力調節針點疏密、粗細深淺和虛線變化而表現圖像。影雕既有攝影光學同等藝術效果,又能體現繪畫筆觸技法,獨具藝術神韻。一種藝術手法的創新往往是自然天成的,人為的強求常常難以如願。「江山不幸詩人幸」,這句話從創作的本質點透了一個藝術道理,用這句話來說明「影雕」的誕生同樣是極為合適的,荒誕歲月中對偉人領袖「熾熱」獻衷心活動中,一門新工藝在不經意中誕生了!老陶千里迢迢,只身前往影雕之鄉福建惠安拜師學藝,面對這樣一位五十多歲的高齡學徒,師傅搖頭了。又加上當地拜師的繁文縟節,他自己也為難了,錢從哪裡來,身為一個普通農民,生活費尚捉襟見肘,只能求其次去臨摹,當地工匠見他如此虔誠,允許他臨摹觀察,說來也奇了,當地工匠進行影雕創作時,他在旁邊看了大約十天左右就打道回府了!從此邊琢磨邊雕刻開始了自己艱辛的影雕創作之路。他一邊在石材上練習影雕技法,一邊通讀《紅樓夢》。同時搜集有關《紅樓夢》的人物繪畫、連環畫等,積累素材。經過無數次研讀、濃縮、篩選,終將《紅樓夢》精選為三十二個主要故事情節,二十八個人物畫面。經過比較最後確定以清代孫溫(1818-1891,河北豐潤人,字潤齋。)手繪本《紅樓夢》為藍本進行影雕創作。如:黛玉進京,畫面15人;寶黛初會,畫面16人;黛玉葬花,畫面2人;尤三姐怒斥賈璉賈珍,畫面3人;抄檢大觀園,畫面6人等。請看老陶的紅樓筆記:⑴「用石頭雕刻《石頭記》,今日是二零零六年四月九日,經過反覆籌劃準備后終於今日開刻。在長達一年多的時間裡,對各種版本的《紅樓夢》進行反覆閱讀,構思故事情節。究竟刻多少個故事?故事內容應該怎樣刻畫等……對於題材電視劇反覆觀看,怎樣劃定人物的身份地位更好地從臉部表達出來。從人物刻技上表現人物思想,這是很難的。故事從黛玉別父進京開刻,因沒有實刻經驗,只能用複寫紙複寫上去再進行輕點定位畫面輪廓,這個辦法是原始的,也是目前最為有效的辦法。」對於老陶這樣一位具有國中學歷的農民,完成這樣一部浩大的工程,你很難想象他經歷了怎樣的艱辛與勞作。

紅樓筆記⑸:「心細如髮,精雕細縷。二零零七年十一月一日,初冬的第一場雪來的不早也不晚,不是很厚,大概一指左右。今日起開始刻痰盂部分,痰盂的原料不知是瓷制還是鋁製無從得知,按年代推應該是瓷製品。十一月三日,刻周瑞家的,在書中寫的她的年齡,面容刻的稍有點年輕,她的實際年齡應該在四十~五十歲之間,她屬於操心之命,故將頭髮刻的有點黑中帶白。我個人認為在賈府這種地方,模樣不會太丑。十一月五日,繼續刻劉姥姥的下半部分,她是地道的農民,紅樓夢清書明人,書中有西洋鍾,鍾屬於晚清舶來品,故事卻按照明朝處理,所以將劉姥姥的腳刻為大腳,意不失譜。十一月七日,刻周瑞家的衣服,因為在賈府下人中,她佔有一定位置,因為她經常在王熙鳳身邊,所以穿的應該比較體面。十一月八日,今日主刻板兒身體部分,因為他屬於小農戶,穿著不是很好,也沒見過什麼大世面,所以站相有點拘束,手被周瑞家的牽著……」

老陶就這樣一邊操持著自己的果園,一邊進行著影雕工筆《紅樓夢》的創作。堅持每天創作3~4個小時,每個版塊耗時接近一年。歷時十年(2004~2013年)創作完成影雕工筆《紅樓夢》主要故事情節及人物畫面,創作者獨特的視覺和影雕技藝,將各種人物活動情節置於特定的環境中。以生動直觀的藝術形式在石頭上刻畫出一幅幅情景交融、富有詩意的畫面,將一部洋洋大觀令人蕩氣迴腸的古典名著《紅樓夢》表現地如夢如幻,雅俗共賞。其情節之詳盡,筆法之精細,篇幅之宏大,為影雕石刻《紅樓夢》同題材作品所僅有!石刻畫面有山水人物、花卉樹木、亭台樓閣、珍禽走獸、舟車轎輿、博古雜項等。人物達360多人,人物採用寫真技法,注重肌紋的刻畫,形神兼備,女子突出細眼彎眉,櫻桃小口、窈窕身材。人物的衣褶裙帶線條流暢飄逸,亭台樓閣的建築遠小近大,建築的斗拱、立柱和窗隔門楞明暗轉折適度,表現手法隱晦、內涵深刻,反映出創作者的思想感情,惟妙惟肖地在石頭上再現了孫溫手繪本《紅樓夢》的圖案。《紅樓夢》是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影響深遠。老陶耗時十年,完全靠人力手工創作完成影雕工筆《紅樓夢》,舉世罕見,前所未有,構圖比例協調、布局點綴得當、黑白明暗分明、造型線條流暢、人物形象各具特徵、一顰一笑盡顯畫作之中,其藝術水準達到了很高的層次,生動再現故事人物性格和內心世界。

雕刻過程中老陶有時為畫面內容或布局所糾結,很多次為人物內心世界的準確表達而茫然,在原著中也找不到明確的答案,百思不得其解,奇怪的是有幾次在夢中夢到了答案,究竟是思緒過於投入所致、還是曹翁在夢中指點?人類科學發展史上曾有類似的先例,如令科學家們大傷腦筋的苯的結構式苯環,就是凱庫勒受夢的啟發解答完成的。他為了準確表達人物表情而多次到幼稚園和國小中學門口觀察孩子們兩小無猜、稚童天趣的自然流露。

當影雕工筆《紅樓夢》最後一個版塊的最後一筆刻完之後,老陶長長出了一口氣,然後閉目沉思,激動地淚水奪眶而出,他在為自己感動!他甚至不敢相信自己能堅持三千六百五十多個日日夜夜!十年來春夏秋冬寒暑易節,他從未停止過,甚至除夕和大年初一也未停歇過一天。更為難能可貴的是,老陶不僅進行了艱苦的雕刻創作,同時利用夜晚堅持寫紅樓筆記,十年來寫了十七萬字的紅樓筆記。閱讀紅樓筆記,字裡行間紀錄了他的創作過程和創作艱辛。再次欣賞紅樓筆記⒅:「2006年12月8日-12日,繼續刻人物的同時,對原著中的薛寶釵身份做解讀,以便後來更好的把握人物在場中的地位與心態表現。薛寶釵肌膚豐腴,容貌端麗,白嫩的圓臉,水靈靈的大眼睛,豐滿的身材。難怪寶玉看見她雪白一段酥臂,不覺動了羨慕之心,想去「摸一摸」。她像誰呢?曹雪芹曾暗示,她很像楊貴妃,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埋香冢飛燕泣殘紅」,就明確把寶釵與黛玉比作楊貴妃與趙飛燕。薛寶釵的外表具有楊貴妃雍容華貴的特徵。」

滿紙荒唐言,

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痴,

誰解其中味?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唯一一首用來表達作者創作艱辛的詩句,同樣表達了影雕工筆《紅樓夢》的創作艱辛。老陶在自費買了兩千多元石材后,一個偶然的機會,銷售石材的老闆到什川送貨,看到了老陶的創作環境和影雕作品,大為震撼,答應以後所需石材全部由他承包免費供應。老陶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吃苦精神讓石材老闆深受感動。

二零一六年八月,我從網上看到老陶影雕工筆《紅樓夢》在蘭州展出,並欣然前往觀看,老陶已成了名人,各大媒體紛紛採訪報道,甘肅衛視、甘肅文化頻道、文匯報、文藝相繼播出或報道了老陶生平及作品。作品展出后,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讚譽,因為展出的是作品照片,觀眾要求看影雕作品實物,因此老陶與省博物館進行了聯繫,以滿足觀眾要求。省博物館提出了收費要求,老陶一介布衣,生活費尚無著落,只好作罷 。他的作品申請了世界吉尼斯紀錄,已獲得初審通過,但終審要繳費十萬元,這一次又讓他為難了。故宮博物院也傳來信息,有意收藏他的作品。老陶想到了自己十年的辛苦,正如曹雪芹創作《紅樓夢》的感受:「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老陶創作十年,省吃儉用、含辛茹苦,脊椎已嚴重變形,視力嚴重下降,身體嚴重受損。如今娛樂明星唱首歌、演一部影視劇動輒就有成百上千萬的報酬,老陶欲言又止。同時,日本德國美國以及東南亞等地的商人不斷打電話詢問,尤以日本人最多。老陶還是很有民族氣節的,聲稱日本人出多少錢都堅決不賣,否則陶家子孫將被人戳脊梁骨稱為漢奸。去年年底,老陶趁去台灣旅遊之機,與台北故宮博物院取得了聯繫,院方已受理了作品照片圖案,正在評估。我給老陶提出了建議:影雕工筆《紅樓夢》的最好歸宿就是兩岸故宮博物院。假若讓她流落商家之手,作為日後收藏者在拍賣會拍賣的一件藝術品,那將徹底辜負了老陶十年創作的初衷!今年春節過後,他來找我,老陶作品自畫像已雕刻完成,他想讓我寫一下他的藝術簡歷,準備刻在這塊影雕像背面,我看了他的影雕作者像照片,影雕水平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眼角的魚尾紋、眼袋、衣服的褶皺,惟妙惟肖,就像老陶坐在你面前。我欣然接受了他的要求。

陶世清藝術簡歷:



陶世清(1949~),無字,無號,甘肅皋蘭什川人。本農耕,喜讀書。愛好繪畫、攝影、工影雕。曾遊歷祖國名山大川,癖好古典建築,納其精氣神韻,尤喜民族瑰寶《紅樓夢》。歷時十餘載,影雕工筆創作《紅樓夢》主要故事情節及人物畫面,巧妙應用攝影光學成像原理,針筆自然流暢,筆勢精妙,雕工嫻熟,極得天然之趣;作品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形神兼備、神采動人、栩栩如生、畫面清俊秀雅,氣韻空靈,情馳神縱,獨具藝術神韻,自成一家,把《紅樓夢》還原為真正意義上的「石頭記」。作者心境安閑,氣定神閑之功力見於石頭之上。有影雕工筆作品《紅樓夢》九大版塊,二十八個畫面蒙古黑石材雕刻留存於世。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