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轉折期的乾隆官窯瓷器

轉折期的乾隆官窯瓷器

康乾盛世的皇家美術、工藝美術的發展既有其總體趨勢,又有各專業不同的具體走向。以官窯瓷器來說,其盛期的頂點在雍正朝後期,準確地說應是唐英受命赴御窯廠擔任窯務佐理官員之後。唐英經過3年的勤學苦練,由外行成了內行,能獨立指導官窯瓷器的坯胎、釉料、顏色、形飾、窯火、燒造及品評等生產管理事宜。從雍正九年至十三年(1731>1735年)的5年,可認為是「唐窯時期」,或者說是「後年窯時期」。從《清檔》和官窯遺物可以判斷,唐窯時期是雍正御窯的頂峰期,此後即走向下降期。《清檔》乾隆三年十一月初二日、乾隆六年四月記錄了乾隆帝對唐英的兩次申飭,尤其乾隆六年四月的那次,引發唐英深刻地反思並據理力爭,使得乾隆帝已能體察、理解唐英兼管瓷器燒造的苦衷。為使唐英能夠兼顧九江鈔關的稅收和管理陶務這兩項工作,乾隆帝決定派養心殿造辦處催總老格協理窯務。此後,乾隆七年至

乾隆三十三年(1742>1768年)的26年間,景德鎮御廠窯務實際上老格起中堅作用。自乾隆七年至乾隆二十一年(1742—1756年)這14年間,唐英、老格的領導機制與雍正九年至雍正十三年掌管窯務的年希堯、唐英搭配班子的框架類似。所以,自乾隆元年至乾隆二十一年,這21年間御廠窯務已進入「後唐窯時期」。此後,歷屆督陶官都離不開窯業專家老格,老格不僅是歷屆督陶官的參謀和助手,還是窯業生產第一線的指揮者,他對乾隆官窯瓷器的生產做出了貢獻,功不可沒。老格於乾隆三十三年離開景德鎮之後,御窯廠生產便進入了乾隆朝貢瓷的蕭條期,雖產量增加,但質量下降,每況愈下,回天乏術。乾隆帝對這種狀況的出現也無可奈何,只能聽之任之了。

貢瓷燒造督陶官及佐理等官員,是溝通皇帝與御窯廠之間的媒介,他們發揮有益作用的空間是極為廣闊的。皇帝遠在天邊,與御窯廠相隔二三千里,督陶宮和佐理均駐御廠,直接與匠役們接觸,指揮生產,他們就是皇帝的代言人,要求匠役不折不扣地執行和貫徹皇帝的旨意。所以,皇帝與貢瓷的關係也是非常密切而又極其重要的,尤其一位剛剛登基的新皇帝往往對養心殿造力、處的造辦事務關心至極,多方干預,之後隨著時間的遷移會漸漸緩和下來,干預日趨減少。要知乾隆帝對貢瓷的關心起到何種作用,僅以乾隆二年、三年《清檔》的個別記載便可了解其概況:

1.乾隆帝發出旨意(訂貨清單),提供標本(樣品),並將具體要求等交督陶官,御廠要根據乾隆帝的要求組織生產。

乾隆二年五月十一日,為燒造畫琺琅用的填白瓷器命造辦處畫瓶樣。隔兩天後於當月十三日畫得底樣八張,計膽瓶、雙環蒜頭瓶、玉環天絲地紙錘瓶、花觚瓶、天盤口梅瓶、雙鳳耳尊、玉環紙錘瓶、小膽瓶,呈覽。奉旨:「准照樣發去燒造。欽此。」

2.驗看。此八張設計圖發往唐英,燒得之後於十月二十二日將八種填白瓶每種選一件呈覽,奉旨:「將直口膽瓶,著唐英以後不必燒造。」這種少數作坯胎用的填白瓶御覽后交琺琅處留作上琺琅彩之用,比較簡單。若驗看貢瓷之器則種類多、數量大,品評有差。如乾隆二年十月

十三日驗看霽紅把碗、汝釉杏元四方雙管瓶、青花白地龍鳳盒、嬌黃釉宮碗、大觀釉收小一號花瓶、嬌金黃釉茶碗、宣窯青龍海水梅瓶、嘉窯雙管六方瓶、黃地綠龍葵瓣四寸小碟、洋彩黃地洋花宮碗十

種貢瓷之後,乾隆帝提出以下諭旨:

(1)以後燒造瓶,罐、碗、盤、鍾、碟等物,但照此霽紅把碗釉水勉力燒造。

(2)洋彩黃地洋花宮碗甚好,再燒造些。

(3)青花白地龍鳳小盒燒造些。

(4)再將洋彩黃地洋花宮碗上花,將小盒亦燒造些。

(5)大觀釉收小一號,花瓶嘴子甚粗,再燒時收細些。

(6)再燒造青龍海水梅瓶時其青花白地不必改,青龍改燒釉里紅龍。

(7)黃地綠龍葵瓣四寸碟上龍發綠釉水不清楚,碟外畫青花。

對十種貢瓷中的七種指出其不足及改正的措施,另對他不滿意的貢瓷停止燒造。

(8)汝釉四方雙喜尊、哥窯錦帶瓶、汝釉四方雙耳太平尊、汝釉收小天祿尊、汝釉雙喜紙錘瓶、東青釉雙喜紙錘瓶、汝釉小扁方雙耳瓶、東青釉絡子尊、廠官釉收小雙鼓釘花囊、鈞釉拱如意花瓶、龍泉釉紙錘瓶,此十一件款式不好,不必燒造。

(9)舊樣新燒:「窯上若另有舊樣,仍隨新樣燒造。」御廠內確有貢瓷留樣,此處所指之舊樣應為康、雍時御窯廠留下的歷次貢瓷中的樣品,乾隆帝並不知其詳,方說「窯上若另有舊樣,仍隨新樣燒造」,是何品種、燒造多少均可由唐英自行斟酌燒造,隨下次新樣貢瓷進內。

(10)貢瓷要力口款:「盤碗鍾碟俱用篆字款,要周正。」「於十六日交出篆字款紙樣一張,傳旨:『以後燒造磁(瓷)器俱照此篆字款式輕重成造。欽此。」>宮內造辦器物款識除了玻璃廠燒造器皿之外,均由翰林篆寫年款,呈覽后發行有關衙門照寫(刻)。按《清檔》所記,乾隆朝御窯瓷器上的「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紙樣成於乾隆二年十月十六日,即發往唐英處。這是一條硬記載,完全可靠。至早自乾隆三年起便開始使用此篆字款,至乾隆六十年止,可能沿用到太上皇四年。太上皇四年中的貢瓷書「大清乾隆年制」和「大清嘉慶年制」兩款,二者各佔一半。

(11)舊形新花樣:「東青釉拱花大漢尊、嘉窯青花穿枝蓮八寶雙環大尊、嘉窯青花龍穿枝蓮花天球尊,此三樣尊照洋彩黃地洋花宮碗上花樣燒造些。」這就是乾——隆帝慣用的以舊物之形加新款花樣的早期例證。

(12)燒新釉水花樣:「再將小些寶月瓶、馬褂瓶,用各樣釉水花樣燒造。」乾隆帝看上了小些寶月瓶和馬褂瓶兩種器型,要唐英用其他釉水花樣燒造此兩種瓷瓶,燒什麼釉水和花紋由唐英自行處理。

(13)立樣板:「青花紅地大瓶燒得正好。」「燒得正好」是指款式、釉水、花樣均燒得恰到好處。另有「汝釉四方雙管瓶照此樣燒造」。

(14)局部小改:「其嘉窯六方雙管瓶口改作直的。」乾隆帝察看貢瓷十分細心,任何小缺點都不放過,對嘉窯六方雙管瓶口這種小事他都要挑剔,瓶口要改作直的,此瓶改燒后即為「嘉窯六方雙管直口瓶」。

(15)改換釉水:「青花白地嬌黃釉宮碗釉水淡了,嗣後照嬌黃茶碗釉水燒來。」此宮碗之嬌黃釉沒有達到標準,指出以「嬌黃茶碗釉水」替換淡的嬌黃宮碗釉水。

(16)選看等次:「所進圓器內留下十三樣,余送圓明園,俟朕駕幸圓明園時選看等次。欽此。」乾隆帝對貢瓷和其他工藝的貢品都要認看級別,玉料也要劃分等級,分別庋藏。這種分級的做法是繼承其父雍正帝的規矩,當然他們父子兩代的具體標準是不會完全一致的。

通過對上述《清檔"己載的分析,讀者不難理解御窯瓷器的優劣確與皇帝本人的性格、愛好有關,這有利於客觀地、全面地、正確地理解乾隆朝御廠貢瓷的成就與不足。

如上已述,乾隆朝御廠貢瓷在精細雅秀這種「恭造式樣」上確不及雍正朝貢瓷,是由雍正朝貢瓷已達到的制高點上向下滑坡的產物。乾隆元年至二十年由於唐英尚健在,他雖因厘關收稅銀兩上頗費精力,但尚可兼顧督造御廠窯器,亦可勉強維持雍正朝貢瓷的水平,下滑之勢還不致完全失控,只是慢慢地滑落,離谷底(1860年)還有百餘年。面對這一窘境的乾隆帝和唐英都已回天乏力,更遑論老格。但乾隆朝貢瓷在)些特定品種上還是有所改進和創新的以單色釉來說,其中的粉紅、黃、綠、藍、紫等色釉由康、雍兩朝的透明變為「涅化」(借用清內廷稱乳濁狀不透明體的釉、琺琅、玻璃為「涅」),好像摻入粉子似的不透明。這種變化從瓷業工藝角度來看,可能是一種「退化」,但從審美角度來看,涅化了的單色釉反而有溫和的、潤澤的含蓄美;其次,始於雍正朝晚期的「洋彩」在乾隆朝推廣甚快,御窯貢瓷中多有採用,並且尚可保持著精美的水平,進而推廣到民窯,被普遍採用,這都與唐英在御廠燒煉琺琅料有關。這種唐英琺琅秘方也難以保密獨攬,相信不久后即泄露機密,成為民窯可用的公開配方。當前對乾隆朝彩料的鑒定有無誤斷的問題也是值得研究的。廣彩雖起於廣州,所用彩料均由廣州自煉,與景德鎮官民窯未必有何聯繫,但是也可認為它是在乾隆朝御廠琺琅擴散推廣的潮流掀動,下出現的。還有彩繪宜興器上的彩料,據觀察也是琺琅料,如果這種判斷無誤的話則又牽扯出一個問題,即宜興所用琺琅料從何而來?是來自景德鎮還是自燒自煉?這是值得探討的;其三,乾隆朝仿青銅古彝及松石、瑪瑙、漆器、木器、竹器等模擬瓷器都產生了極佳的藝術效果,它們或有著古色古香的韻致,或具與所仿物毫無二致的真實感:其四,旋轉瓶的燒成,可能與廣鐘上的機器人有關,今所見有鏤空套瓶、轉心瓶(圖11)、萬年干支筆筒(圖12)等三種。據《清檔》記載,乾隆十八年五月十二日御廠燒造成「斗龍舟打筋斗人轉旋瓶」一件。

乾隆朝陶器中由蘇州織造操辦的宜興窯器最為名貴。最早的皇家宜興紫砂陶器鐫有康熙款。乾隆帝南巡時亦經常使用紫砂陶茶具。今天可見的內廷紫砂器中最精美的是由蘇州織造貢進的成套紫砂陶茶具,外用竹篾編製的箱或盒包裝,可提可擔,出遊時攜帶是非常方便的。這套茶具品質高雅,令人喜愛。此中昭示著乾隆朝將民間文人的紫砂器藝術的「外造之氣」加以改良,把皇家基因滲入其中,貫穿於表裡,改造成符合「恭造式樣」的御用品。這套紫砂茶具是我們研究卧民間文人藝術升華為皇帝御用「恭造式樣」的第一手資料,也是我們今天探討將地方手工藝晶提升為「名優產品」的關鍵歷史資料。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