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沈遠 耳語者的膽固醇 | 藝術匯 展評

《黑鑽石》 1000×600×250cm 木、假髮、石 2017年

3月4下午,民生美術館沈遠個展《無牆》開幕,此次展覽也是藝術家自90年代旅居法國之後在國內舉辦的最大型個展,作品涵蓋了1994 年至2017年創作的11件作品。作為一位早期89藝術運動的參與者,沈遠的依循了達達的方式,在創作中運用了大量新媒介構成裝置作品。在跨越20多年的創作當中,藝術家的目光涉及不同族群的文化生態現實。沈遠細膩的藝術語言提示著這是一位敏於感受善於大膽想象,並極具女性魅力的藝術家。其創作題材也大量涉及到女性,言辭,兒童,家族,故土。有別於男性藝術家對形而上學的偏好,對國家意識形態的喜愛。沈遠的作品中總是源自於豐富的切身經驗,每件作品背後都有一個故事。從哲學角度上來講,其創作也與歐洲20世紀以來的盛行的結構主義哲學有著交集,其創作中能看到像列維·斯特勞斯,布爾迪厄,福柯等人所關注的概念,例如像文化場域,種族的歷史,物與詞,瘋癲,全景監獄等等。

《南嶺史》 尺寸可變 錄像、水彩 2005年

當然,藝術不是哲學,沈遠也不是一位土生土長的法國人,在列維·斯特勞斯時期,即使在戰爭時代,斯特勞斯也可以用其宗主國的權利往返於非洲,美洲,印度等地,20世紀的人類學與歐洲的殖民戰爭構成歐洲文明歷史中善與惡的兩面,而從第三世界國家來看,事實上大量的知識分子和藝術家仍然在進行接續和彌合被現代文明衝擊碎裂的社會現實。大部分傳統國家和部族的坍塌是因為其原來維持其地緣文化統一的神權政治沒有進行像歐洲文藝復興到啟蒙運動那樣去將宗教神權轉換為民主法權。在建構法權的過程中,意味一個新的階級替代著舊有的階級,其改革內容包括了,國家政治體制的轉變,律法語言修辭的轉變,權利符號的轉變,建築空間構架轉變,金融方式以及藝術從古典經歷浪漫主義之後向現代主義的轉變。

《仙游》 500×200×60cm 陶瓷、錄像 2008年

社會在建國之後一直面臨現代性轉型問題,而在轉型過程中,事實上現代性卻是被去頭去尾地被濫用的。現代主義這顆大樹的根系是希臘文明在基督教土壤中逐漸發展而來的,公元7世紀開始,基督教中就有修道院發展一種機械化的,強調絕對理性的,而且是封閉的第二自然生存。13世紀鐘錶與寺廟的結合,標誌在宗教社會已經開始用理性的第一軸來重新結構上帝給予的第一自然,而以此類推,17世紀笛卡爾給予這個的世界第二條軸,而緊接著19 世紀塞尚給予第二自然第三條軸。而後繼者都是在此三條軸上完成自己的工作,當德國人馬克思·韋伯為了美化西方文明體而將新教資產階級的工作描繪為一種常的修行時,事實上這種修行對其他文明體來說卻是致命的。也正是因此,當現代主義結構模式被那些自身宗教善未被認真對待,或者說過於工具化對待的文明體時,一直錯位的挪用導致不僅使原本文化神性的顛覆和解構,也導致被挪用的現代性的瘋狂和泛濫。

《藍色公路》 900×300×125cm 木、肥皂、非洲兒童自製玩具 2003年

當20 世紀國家形象被描述為暴力機器,而個體只是作為螺絲釘存在時,我們彷彿一下回到了畢達哥拉斯時代,面對著極度冰冷而又具體的現實。在20 世紀冷戰的陰霾下,藝術工作者多數被淪為工具,無論國內外都是如此。現代意義的民族國家的誕生和工業革命的技術進步是相輔相成的。而在此之前的古典時期「家」的概念在人們心目中要大於「國」。而在現代,全民動員來源於電子傳播的作用,它使得主體意識通過電波源源不斷地刺激著版圖裡的每個肉身。因此具體且宏大的潮流變得越來越有其可預測性,形態也超越了以往農耕文明對肉身的控制,以往血源性的族群被潮流衝散撕裂,家庭如同災難后的巨輪碎片當然也準備著新的重組。而在第三世界國家經濟發展的極度不平衡正在導致歷史上罕見的人口大遷移。但不管是歐洲還是亞洲,人們都會相信第二自然的技術革命會帶來命運的閃光點,人們向光明遊走,是吸引也同樣是一種驅趕。

20世紀初,立體派和未來派藝術家都體驗到或者說預感到了現代文明一些特徵,在立體主義藝術家那裡,新世界意味著秩序和理性,而在未來派藝術家那裡新世界意味著機械與運動,但站在後現代主義的角度,也許事實就不是那樣了。杜尚那裡現代社會被給予一些新的名字和形態,它們或被認為是日常中被嬌慣的腳踏車輪(神化的機械性),或被認為是盛裝而來的機械新娘。這種天主教徒式的揶揄不止存在於文字和作品當中,更體現在其生活當中,杜尚以一種不合作的態度生存於這個因所謂的科學進步而狂熱的冷漠現實當中。他的存在就像一枚不能被打包入箱的雞蛋一樣,最後在冰冷的生命加工廠里自然孵化,並漫步其間。這種對現代性持社會持虛無主義的態度,無疑有著一定的文化解構作用,但從現代社會積極建構來說,例如發生在歐美的極簡主義、歐普主義、受達達影響的新媒介藝術、波普藝術,這些無疑支撐起新興文化的集體記憶。

《井,木、水》 550×230×250cm 木質裝置 2010年

在此基礎上來看待沈遠的創作,其受達達藝術影響是毫無疑問的,除此以外,在沈遠的創作中少了杜尚式地揶揄和諷刺,更多的是一種對事物歷史的打量,和對邊緣人群的處境的呈現。所以她的創作也不同於勞申伯格那樣將浩瀚歷史圖像的構成串聯,或者是在美術史文本里引經借據。在此次展出的大量創作例如像《大碗》,《井,木,水》,《仙游》是來自藝術家的親身經驗,這些社區無疑都是在現代文明中典型被遺忘群體,無論曾經這些種群曾經構建過怎樣輝煌的文明歷史,但在現代都市面前,其命運都是同樣被榨乾,遺棄,污染。原因正如上文所說是兩方面的,一個是這些的文明系統無法抑制現代性的失控,另一方面是這些社群自身帶有自有的封閉性,或者說自有的文明自足系統排斥著現代文明的另一面法制進入到社群當中。

《課堂作業》 600×800×400cm 鞭炮製作台、兒童凳子、鞭炮、電燈 2011年

而沈遠的描繪更多的是以一個理想主義者的身份來將這些社群描繪為被動的受害者,而且這種受害當然不僅是表層的物質顯現,更重要是精神上的破損和撕裂,使得群體裡面的個體都變成精神虛無的徘徊者,這點上現實中的情景是很相似的。而在《課堂作業》,《藍色公路》等創作中,兒童題材一再重複,雖然兩件作品的背景分別來自非洲和亞洲,但事實上,兩個地域兒童的命運有極其相似,童工和用工業廢料自製的玩具,對於生於上世紀中葉的沈遠而言,這些是再也熟悉不過的生存經驗了。特別是在《課堂作業》這件作品,其背景來自一所國小私自雇傭學生製作炮竹,最後引起爆炸使得大量學生傷亡的事件。初聽起來好像與自己無關,但在沈遠和策展人郭曉彥的回憶中,這種雇傭方式自己也親身經歷過,而且在社會中非常普遍。小孩因為老師和鄰里的緣故被要求在小型家庭作坊中工作是非常普遍的,在道德社會中甚至被視為勤工儉學的模範行為,而事實無論是雇傭和受雇方對起碼的法律底線和安全規則都處於集體無意識當中。正如家庭暴力和學校欺凌事件不絕於耳事實上這都是一個民族仍然在沉睡的最後例證。

《白費口舌》 尺寸可變 冰、刀 1994年

而作品《我被視,而我不被顯現》,《白費口舌》中都涉及到移民問題。在這方面種族,語言,信仰,習俗,性別,貧富,城鄉都是一些無形的牆阻隔著人們真正原本可以同一的形態。為了阻礙人類修建巴別塔,上帝給予了人類存在更多的邊界,上世紀30年代的國際主義藝術希望找到一條能夠通用的法則,正如幾個世紀的哲人們在構建烏托邦一樣,但圍牆總是一次次被拆除后又一次次被建起。那些無形的和有形的阻隔將人隔離為「外人」。而沈遠的創作無疑就是希望打破這些間隙和隔離,或者說讓人民意識到這些冰冷現實的荒誕,當然而作為一名女性她也不止一次反思著女性的本質和其能力所能及的範圍,《黑鑽石》和《嶺南史》作為對女性這一身份探索,其呈現出其哲學性和社會性的兩面。

《無牆》 700×500×200cm 水泥乒乓球桌、兒童凳子、樹枝、蟬殼 2017年

最後的作品《無牆》彷彿是藝術家對未來的寄語,她用小孩的凳子和乒乓球桌以及樹枝和蟬殼構建起一個理念的未來景象,那些故土的記憶和海外的知識理念理念在這件作品中交融,作為一個東方藝術家,沈遠在作品中轉化著對植物,泥土等天然材質的喜愛,而作為一個理性的思考者,能看到沈遠的很多作品都預設著規則和結構。而沈遠說:事實比起很多藝術家的題材,自己關注的問題往往是社會中一些邊緣的不被重視的小歷史。但正是這些不被重視的問題日積月累構成社會的膽固醇,使得更大問題出現。(文/李旭輝 圖片/北京民生美術館

資訊投稿請發送至:[email protected]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