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你的深度思考能力,是如何一步步被毀掉的?

點擊上面藍字,與30萬職場人共同成長

Guide you to be talent

我們一直恐懼《1984》所描述的黑暗囚禁,而現實卻不斷滑向《美麗新世界》的繚亂深淵。當我們再也無法脫離娛樂的刺激,喪失了追根溯源的思考能力,我們離《黑客帝國》裡面泡在營養液,腦後接上虛擬世界的日子也不遠了。

——TG編輯部 Jarkis

可關注網易雲音樂【TalentGuide推送歌單】

授權 TalentGuide 發布

前陣子,喜茶風靡全國的時候,有一次,經過一家商場,看到一家新開的喜茶,門口毫不意外地排著幾十米的長隊。

排隊的人中,男女老少均有,居然還有不少穿著正裝、提著公文包的白領。有些明顯趕時間,頻頻看錶,左右張望,在原地不耐煩地跺腳。

好奇心起,我觀察了一遍整個隊伍,想知道他們怎麼消磨時間。

你猜我看到了什麼?

90%的人,在玩王者榮耀。

是的,這兩個當下最熱的辭彙,就這樣結合在一起,毫不違和。

儘管「Don't judge」是我的信條,但當時還是不可抑制地產生了這樣的疑問:

這些人為什麼這麼閑?

為什麼他們願意把大把的時間,耗費在這些事情上面?

從心理學的角度,我可以毫不費力地列舉出十幾條「為什麼會有人願意排隊買喜茶」的機制。但設身處地,真的讓我排幾個小時隊,去買一杯奶茶,我還是會覺得,這實在是太匪夷所思了。

同樣,作為一個體驗過純文字MUD的老玩家(暴露年齡),我也完全理解遊戲背後的一切機制。但是,每天把幾個小時的時間耗費在遊戲上 —— 這仍然會讓我覺得:太奢侈了。

有這麼多時間,看看書,不是更好嗎?

1995年9月27日至10月1日,美國舊金山舉行過一次會議,集合了全球500多位政治、經濟精英,包括撒切爾、老布希、各大頂尖企業的董事長,等等。

會議的主題是什麼呢?

如何應對全球化。

會上,與會者一致認為,全球化會加劇貧富差距,會使財富集中在全球20%的人手上,而另外80%的人被「邊緣化」。

那麼,如何化解這80%的人和20%精英之間的衝突?如何消解這80%人口的多餘精力和不滿情緒,轉移他們的注意力?

當時的美國高級智囊布熱津斯基認為,唯一的方法,是給這80%的人口,塞上一個「奶嘴」。讓他們安於為他們量身訂造的娛樂信息中,慢慢喪失熱情、抗爭慾望和思考的能力。

他說:「公眾們將會在不久的將來,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斷的能力。最終他們會期望媒體為他們進行思考,並作出判斷。」

這就是聞名遐邇的「Tittytainment」戰略,由Titty(奶嘴)與 Entertainment(娛樂)合成,中文譯為「奶頭樂」(有點三俗的譯法)。

「奶頭樂」戰略,具體是什麼呢?

一,是發展發泄性的產業。具體而言,包括色情業、賭博業,發展暴力型影視劇、遊戲,集中報道無休止的口水戰、糾紛衝突,等等,讓大眾將多餘的精力發泄出來。

二,是發展滿足性的產業。包括報道連篇累牘的無聊瑣事——娛樂圈新聞、明星花邊、家長里短,發展廉價品牌,各種小恩小惠的活動,以及偶像劇、綜藝等大眾化娛樂產業,讓大眾沉溺於享樂和安逸中,從而喪失上進心和深度思考能力。

一言以蔽之,那些被邊緣化的人,只需要給他們一口飯吃,一份工作,讓他們有東西可看,便會沉浸在「快樂」之中,無心挑戰現有的統治階級。

這個戰略成功了嗎?

目前來看,挺成功的。

01

是的,我說的就是一切偶像劇、明星、娛樂圈、微博熱搜、暴力衝突、情緒煽動、階級對立、低幼化遊戲。

我們日常的視野中,充斥著這些信息。但這其中,99%的東西,與我們一點關係都沒有,對我們也沒有哪怕一丁點價值。

微博熱搜,可以買,可以沖,給夠營銷團隊的錢,想上什麼就上什麼。

百度新聞,絕大多數是標題黨,不是哪個明星出了新戲,就是誰誰又鬧了緋聞。

更別說今日頭條之類的資訊平台、和朋友圈裡瘋傳的各種推送了。

奇葩說第一季剛出來的時候,眼前一亮,畢竟算是一檔有價值和內涵的綜藝,非常難得。

但看了幾期之後,你會慢慢發現,思辨開始讓位於煽情,邏輯永遠辯不過故事。

看實時投票,感受最鮮明的是:觀眾並不在乎邏輯,並不關心誰說得有理,他們只關心誰說得更聲情並茂。通常背景音樂一轉,開始變成鋼琴獨奏,情緒醞釀起來了,票數就開始變化了。

那群選手裡面,我比較欣賞的,是陳銘。

無論是思考的角度,還是邏輯論證,單單論表現來說,都高出其他人不止一個檔次——當然,並不意味著其他人水平不高,很可能只是選擇的路線和策略不同而已。

但節目組苦心孤詣,一定要給陳銘安上「雞湯王」的標籤;每次他起立發言,馬薇薇總會扯一句「又開始在世界中心呼喚愛了」—— 如果我是陳銘,我想,我一定不會喜歡這種感受,因為這是一種曲解和侮辱。

但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觀眾只能理解這些。

最近,知乎在討論一個話題:如何看待越來越多的大V,靠爆照、編故事、抄襲段子起家,拿到幾千、幾萬的關注?

有人說得很好:同一個人,爆照回答1000贊,寫情感故事1000贊,科普專業知識、還得到編輯推薦和一幫大V點贊的回答,才不到100贊 ——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

麥克盧漢說過一句話:我們創造了工具,工具反過來塑造我們。

在這裡,也是一樣的:我們選擇了怎樣的媒體,媒體就用怎樣的方式塑造我們。

02

無獨有偶,大前研一在《低智商社會》中提到,日本的新一代,正在逐漸步入「低智商社會」。他們讀的書越來越幼稚,對各種謠言絲毫不會思考,很容易遭到媒體的操縱,得過且過、毫無鬥志……

他甚至提到一個事情:

通過「安保鬥爭」,日本政府認識到,如果對過激的學生運動放任不管的話,就會導致政府下台,所以政府就從此開始實行「愚民政策」。這其中的代表性舉措,就是推行「偏差值教育制度」。

大前研一這樣解釋道:

由於偏差值制度的實行,人的能力被數字化了,所以日本的學生經常會被問到「你的偏差值是多少」這樣的問題。

所以他們在這個時代是不會有危機意識的。因為在他們的意識里,這個社會將來不管發生了什麼事,都將由那些「高偏差值」的人來解決。自己用不著去浪費腦細胞,只要按照別人說的去做就可以了。

他們習慣於在同一班級或者是同一年級組中作比較,然後認為那些高偏差值的人,理所當然地就應該去政府部門工作。同樣,能進入媒體工作的人也被認為是高偏差值的人。

所以,他們認為政府所做的一切決策都是對的,媒體所說的話也全都是可信的。

日本社會的現狀就是這樣。人人都把政府和媒體當做自己生活的指南。他們根本就不會去思考和反思。

這豈非也是另一種層面的「奶頭樂」?

通過阻斷你的希望,讓你活在別人為你設定好的框架里,停止思考,失去獨立的能力,越來越依賴於環境。

03

私下裡,我跟一幫朋友聊天的時候(嗯,就是大家熟悉的高太爺、曾少賢、孫圈圈……),大家都會說:我們選擇了 Hard 模式。

因為,願意深入思考,願意看我們文章的人,本來就是小眾。

大眾喜聞樂見的是什麼呢?情緒,觀點,立場,站隊 —— 看文章就是為了放鬆的,最好別讓我再去用腦子。

畢竟,在我們生活中,有著太多太多被人為創造出來,來吸引我們注意力的東西 —— 偶像劇,大片,綜藝,娛樂圈花邊,網路遊戲,熱點消息,諸如此類。

我們每天光是保持專註,其實,就已經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拿熱點資訊來說。一條 APP 推送,背後都是一個運營團隊,群策群力,經過初稿、初審、複審等一堆環節,有著專業的消費者行為學作支撐,用盡各種文案技法,目的是什麼呢?就是吸引你的注意力,點進去。

同樣,一款網路遊戲,背後可能是幾百人的團隊,用最前沿的科技,最詳盡的數據,通過聲、光、交互、反饋等全方位途徑,在各種心理學、行為經濟學、認知神經科學等理論指導下,精心打造 —— 目的是什麼?為了創造一個虛擬空間,來消磨你的時間。

一個綜藝節目,背後可能是精確到秒的台本,現場五六個機位,多次的綵排、訓練,從場景到燈光到音樂,再到人物的服裝、語氣、動作,全部精心調製,目的就是為了讓你沉浸進去,在觀看的時候,忘掉時間的流逝。

而反過來,無論是學習、閱讀、思考、寫作,這些事情,哪一件有著這麼強大的陣勢?將「觸及成本」降到這麼低?

不存在的。

這就是消費娛樂文化為我們創造的牢籠。

而我們正心滿意足地,一步步走進去。

04

當然,我並不反對適當的娛樂,否則活得也太累了些。

但是,更常見的現象是什麼呢?下班了,一身疲憊,想著「今晚要學習」,忍不住還是把手伸向了手機,刷起微博,玩起王者榮耀。放下手機已是深夜,一邊告訴自己「明天再努力吧」,一邊洗澡、洗漱,然後睡覺。

第二天,重複著跟前一天一模一樣的生活。

這是很正常的。前文講過,一切娛樂產品——影視劇、綜藝、遊戲,它們背後有著龐大的團隊,這些團隊的唯一目的,就是用盡各種手段,去降低你觸及它們的「阻力」。

它們會在你視野中不斷出現,用各種資訊、消息提醒你,誘導你去點擊。一旦點擊了,就再也不會給你機會離開。

想一想,你已經有多久,沒有真正為自己的目標做過一些事情了?

這裡面最嚴重的是什麼呢?

一旦你習慣了這種「低成本、高回報」的刺激,你就很難去做那些「高投入」的事情了。

人的閾值,是會不斷升高的。

所以,這個時代,我們似乎很難再產生情緒的波動,很難去投入到一樣東西上面,很難專註去做一件事情。

因為,我們的大腦已經被周圍的環境,塑造成了一個「高刺激閾值」的對象。

習慣了輕而易舉能獲得大量愉悅感,你就會慢慢對這種愉悅感脫敏。

久而久之,這種強度的愉悅感已經滿足不了你了,你需要更高強度、更持續、更深入的刺激。

相對而言,愉悅感更少、付出更高的行為 —— 比如學習,閱讀,思考 —— 自然也就沒有人願意去做。

這樣下去會有什麼後果?

「公眾們將會在不久的將來,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斷的能力。最終他們會期望媒體為他們進行思考,並作出判斷。」

這是一個很可怕的事情。

05

最後,我想給你幾個建議:

1. 拒絕低幼化的語言刺激

什麼是低幼化的語言刺激?絕大多數的網路流行語都是。諸如「我也是醉了」「666」「扎心」「你看這個面,它又長又寬」……

為什麼這樣說?因為,語言塑造了我們的思維。

我並不是說「牛逼」就一定不如「厲害」「優秀」「出色」—— 但如果有一天,我們要表達「厲害」,只會說「牛逼」,這豈不是很可怕?

日常生活中,盡量撥出一定的時間,看深度的、優秀的書籍和文章,保持自己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誰掌握了語言,誰就掌握了思想。」

2. 拒絕搶奪注意力的低劣產品

如果可以,拒絕從眾,拒絕那些膚淺的綜藝、影視劇、熱點消息、娛樂圈資訊,只看最優秀的作品。

什麼是最優秀的作品?至少,是有突破性的,不反智的,引發思考的,有誠意的,需要動腦子的 —— 《黑鏡》就很不錯,《權力的遊戲》也還可以。

不要讓自己成為「愉悅感」的奴隸。

不動腦子,能帶來短期的愉悅和輕鬆,但長期來看,它只能導向空虛和無聊。

3. 為自己設定有意義的目標

找到一件有長期收益的事情,並從中獲得幸福感 —— 這是一件你需要在30歲前做到的事。

很多人問我:你不看劇,不看電影,不看綜藝,不聚會,不玩遊戲,你平時究竟都幹些什麼?

我說:學習啊。

他們問:不會覺得無聊嗎?

每每獲得一個新知識,每每將新知識納入自己的思維體系,所帶來的快感是無與倫比的,怎麼會感到無聊呢?

所以,請找到一件能夠帶給你長期收益和幸福感的事情,把它安排進每天的日程中。

不需要追求物質收益,也不需要苛求成為領域專家,它的意義,是幫助你對抗慵常、平凡、索然無味的日常生活。讓你保持頭腦的清醒。

這就足夠了。

大家的深度思考能力還有嗎?

來評論區說說吧~

關 於 本 文

  • 作者:Lachel,互聯網經理人、高效達人、知乎10萬關注作者、36氪特約作者

  • (ID:lxianshengmiao)

☟ 我猜你也喜歡

1.你想跟五年後的自己說些什麼?

2.成熟的標誌——溫柔而堅定地說「不」

3.工資多高,我們才不焦慮?

4.玩命工作,就是年輕時最好的生活

5.真正的教養,無非就這6點

6.為什麼你的同齡人賺的比你多?

>>>>>>>我是一條高情商的分割線<<<<<<<

職場之上,常有人會爭論「情商智商,孰輕孰重?」但當你處於一個依靠人與人之間高度協作而完成的事件或職業時,情商所佔的比重則遠高於智商。

所以便有了「智商不夠,情商來湊」的說法。

想知道自己的情商有多高嗎?來測測看~

▲即可測試

你的情商能夠幫助你對抗索然無味的日常生活,

讓你保持頭腦的清醒嗎?

來測測你的情商有多高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