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關於被害妄想症的幾個關鍵詞(一)

2017-03-02 達芙妮 工業時代的月亮

(一)關鍵詞一:孤僻、不合群

最近周圍頻繁有人求助,說自己周圍的親人、同學、朋友不斷爆發精神類的疾病,除了抑鬱、焦慮這些大家已經很熟悉的心理困擾疾病外,另外一種精神疾病似乎漸漸多起來-----即被害妄想症,學名為被害妄想型精神病,為精神分裂的一種。

被害妄想症是妄想症中最常見的一種,它是精神疾病的一個重要癥狀。主要是指患者往往處於恐懼狀態而胡亂推理和判斷,思維發生障礙,堅信自己受到迫害或傷害,病人往往會變得極度謹慎和處處防備,還時常將相關的人納入自己妄想的世界中。

被害妄想型精神疾病的發作絕非突然,而是有一個長期的漸變過程。從神經遺傳上來說,很可能這類人群天生對這類疾病存在易感性,表現為在適應社會上存在難度,如不遇到重大生活事件的刺激,一般也能平穩渡過一生;但一旦生活中有重大刺激出現(刺激也具有主觀性,即根據對個體的意義大小而定),此類人容易爆發精神疾病,開始可能只是有苗頭,後來會愈發加重,根治也就越來越難。

根據臨床觀察,被害妄想型疾病的爆發人群主要為在社會化過程中完成不好的人,因為沒有實現很好的社會化,導致個體出現孤僻、不合群等性格。從自然的角度來說,性格無所謂好壞,但是從社會角度來說,孤僻、不合群的性格在生活中更容易遇到阻力,尤其在遇到重大社會刺激時,更容易誘發一些不良情緒和壓力,比如恐懼,並且缺乏有力的個體心理支持系統,因此較之社會化良好的人群,容易發生精神崩潰,從而導致精神分裂。

從手邊了解到的個例來看,患者一般在早年曾有過不良的生活事件刺激,致使其通往外界和人群的路被切斷,社會化被迫停止。就被害妄想型病人來說,應該是在社會化過程中遭遇了恐懼和傷害,從而出現了退縮行為,這種退縮持續保持了下來,便形成了孤僻、不合群的性格。為以後更容易患有精神疾病增加了幾率。(但這種幾率也有可能一輩子並不出現)

人適應社會的過程難免經歷傷害,正是在傷害的基礎上繼續與社會一次次的互動,才讓一個人產生了成熟的人格,從而了解到真正的人和社會是怎麼樣的,進而可以形成有效的人際互動和社會掌控,最後完成良好的社會化。

但是被害妄想症的病人沒有完成良好的社會化,其對社會化的認識是負面和充滿恐懼的,這些負面的認知和情緒一直殘留在其意識和潛意識當中。

(二)關鍵詞二 精神潔癖 主觀 自我為中心

在患者家屬或朋友的描述里,被害妄想症病人往往有著不可思議的固執,並且一般有著很高的道德水平,之所以被認為是患有精神疾病,一般是其所思所想無法被周圍正常人群所理解,從而被認為在胡言亂語。

從關鍵詞一我們知道導致被害妄想症最初易感的苗頭在於病人在早年的社會化過程中存在問題,其對世界的認識是負面和充滿恐懼的,為了掩飾自己的弱小,病人在後續的生活中會採取一系列讓自己心理強大的防禦機制,即「世界都是不幹凈的」,「人類都是骯髒的」之類,這種認知本身有極端成分,它完全建立在對外界負面信息的抽取之上,而為了與這樣的世界保持隔絕,精神潔癖就產生了,精神潔癖的產生一定會伴隨著主觀和自我中心。

一方面,精神潔癖的心理來源就有主觀的成分。

另一方面,精神潔癖的人一般在心理上隔絕與外界的交流溝通,生活於一個孤立的世界,這就導致了其只會更加自我中心和主觀。

我們說偏執是一種病,其實它也是一種適應世界的方式。

同理,對心理精神類疾病的治療其實是一個內部心理重新構建的過程------打破偏執,重塑人格。

作者:達芙妮,心理學碩士,國家心理二級諮詢師。(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工業時代的月亮。轉載請聯繫作者並註明來源。)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