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白鹿原》VS《歡樂頌2》,真是觀眾不識貨嗎?

口碑傳播的補償效應,往往是滯后的,國產劇百鍊成鋼的一個標準,是它是不是歷久彌新的重播劇。有些劇賺快錢,有些劇賺長線,10年後《歡樂頌2》們不一定有市場,但《白鹿原》在大浪淘金后仍然能吸引到新的消費者,

我不需要論證《白鹿原》有多優秀,在口風刻薄的豆瓣網上,它得到了9.0的高分。

假如你不清楚這意味著什麼,我可以列出9分以上的國產劇,它們是《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黎明之前》和《琅琊榜》們。

是的,口碑炸裂的《甄嬛傳》和《北平無戰事》也沒能衝上9分的門檻。

《白鹿原》截圖

有意思的是,與《白鹿原》同期的熱播劇《歡樂頌2》,儘管開播以來口碑急轉直下,豆瓣評分僅為5.1分,但收視率卻居高不下。

6月6日的收視數據,前兩位都是《歡樂頌2》(1.842、1.725),《白鹿原》排名第三(1.023)、第五(0.721),但兩劇數據差異明顯。圖片來源@衛視小露電

兩部劇的豆瓣評分也是差異巨大。一部9分,一部5.1分。(截至2017年6月7日)

也許是一個憤怒、一段思念、一個畫面、一場高潮戲、一個流淚片段,甚至可能是一次委屈。總之,找到這個動力源,把它作A點確定下來。有了A,才能推演出B,由B再推演C和D。也許往下推演不順而回過頭來調整A,但是,寫劇本必須找到A。

兩相比較,讓人不得不感慨,一方面優秀的國產劇收視率堪堪破1,另一方面口碑不佳的熱劇卻收視大豐收,霸佔話題榜,難道真是觀眾不識貨嗎?

《歡樂頌2》截圖

更嚴重的問題是,「叫好不叫座」這回事說久了,也難以讓人確信,憑什麼不叫座?到底是市場選擇,還是觀眾品味出了問題。如果「站著把錢掙了」這種事就像天上掉大餅,那我們憑什麼激勵創作者去生產優秀的作品?或者真如悲觀者所言,我們的觀眾配不上優秀的作品?

別急,我們先看《白鹿原》好在哪裡。

陳忠實的小說《白鹿原》當然是一部巨作,它以陝西關中地區白鹿原上白鹿村為縮影,圍繞著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展示了一幅近現代人鄉土生活的畫卷。正因為這部作品的豐富宏大,它被改編為電影、話劇、秦腔等多種藝術形式。

今次電視劇《白鹿原》是配得上原著的,事實上好的國產劇是有共性的,它們往往不只有精良的製作、妥帖的表演、跌宕的劇情,更重要的是它們往往有價值的承載。

《白鹿原》截圖

所以真正的問題是,人的客廳里,要不要接納一部優秀的《白鹿原》?

有件事老生常談,但卻總被忽略,我們似乎很容易忘記國產劇的觀看環境。在以客廳+電視機為重心的式家庭里,電視劇常常是背景音的存在,它能提供一定的娛樂性,同時又別太「搶戲」。觀劇者要嘮家常,做家務,出去談事情回來又接著看。

從這裡出發,你會發現國產劇的劇情拖沓、人設狗血、表演誇張等等缺陷,都變成了一種潛在的優勢。從欣賞角度,觀眾固然不喜歡低質量的劇集,但實際消費又會發現,它們與客廳環境有天然的契合。

《歡樂頌2》截圖

假如我們把更多考慮的因子加入,就不難發現,優秀的國產劇不熱播,其實是觀看環境、明星效應、題材吸引力等多維度影響的結果。

在我看來,「怪觀眾不識貨」這種離譜論調,無非是僅考慮了質量因子,忽略了更多相關因子的片面看法。

如果你認為結論是優秀劇沒出路,我要提供另一個答案。本文開篇提到的高口碑歷史劇《大明王朝1566》,早在2007年湖南衛視播出時也是收視慘淡。十年之後,這部優秀作品被某網站買下版權,根據早先的媒體報道,最後該劇按每集30萬的價格售出,居然賣出了近1400萬的高價。

另外一個勵志的案例是,某公司當年斥資上千萬購買了《鐵齒銅牙紀曉嵐》三部曲的大陸地區永久播映權。結果2014年三部曲沒有到貨前,該公司營收僅為130萬,一年後,通過多輪銷售,一口氣賺了1048.5萬元,光這一套劇就貢獻了當年69.81%的收入,幾乎養活了一家公司的員工。

口碑傳播的補償效應,往往是滯后的,國產劇百鍊成鋼的一個標準,是它是不是歷久彌新的重播劇。有些劇賺快錢,有些劇賺長線,10年後《歡樂頌2》們不一定有市場,但《白鹿原》在大浪淘金后仍然能吸引到新的消費者,我可一點都不會意外。

源丨澎湃新聞 文丨半輩子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