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孩子不懂禮貌家長如何教育

各位家長,大家好!今天和家長們共同分享的主題《 如何解決孩子不懂禮貌的問題

媽媽的煩惱,寶寶咋這麼沒禮貌?

京京媽:最怕帶小東西出去吃飯。又蹦又跳,還喊叫個不停。小聲和他說,這是很不禮貌、很不好的行為,他最多好個10秒鐘。之後,又恢復原狀,吵鬧個不停,讓我們尷尬得不行。

萱萱媽:小丫頭好像一下子變得沒禮貌了,不僅會罵人,還會動手打人。在家時,光著小腳丫就踩在爸爸臉上。還和奶奶發脾氣,打罵奶奶。

軒軒媽:剛學會講話時,他逢人便叫,那才叫個乖巧。如今,除了人家手上有糖,無論怎麼勸他,都不會叫人,甚至連正眼都不瞧一下。如果哪個阿姨或者叔叔喜歡他,一抱他,他就哭著踢人家。

真真爸:小傢伙現在說發火就發火,一不高興就說「放屁,滾開」。在家裡,爺爺、奶奶、我和他媽都能原諒他。可帶他到遊樂場、商場時,冷不丁地會向人家工作人員或者相仿的小朋友冒這麼一句出來,把我們幾個大人糗死了。

科學的解答

宣洩情緒 引起注意

豁然心理諮詢中心首席諮詢師朱佳認為,人的是非觀不是生而有之,是後天教育引導的結果。幼兒並不能清楚地分辨出行為的好壞,他們作出無禮行為的原因通常有兩種,一是宣洩情緒,二是引起注意,成人先加以理解,才能有針對性地施教。

「孩子不懂禮貌的行為不是天生的。」揚大二幼園長印雲也表示,當寶寶第一次用光腳丫踩在爸爸臉上或對奶奶發脾氣時,家長是否及時給予了制止?或者成人覺得寶寶用光腳丫踩在爸爸臉上是一件很可愛的事情,是否在成人的默許中反而強化了孩子的這種不禮貌行為?她說,3-6歲是兒童性格培養的關鍵時期,關係到孩子長大以後的性格、行為習慣的養成,對於孩子這些無意識的「不禮貌行為」要加以正確引導。

專家的建議

父母須知:言傳不如身教

朱佳認為,兩歲是幼兒成長的分水嶺。「兩歲之前遵循以自我為中心的『快樂原則』,發生無禮行為,父母要以話語和身體語言堅決地表示『不可以』,不用太多說理或責罵。」朱佳說,兩歲之後逐漸學會遵守「現實原則」,也開始能領會父母的用意,此時則需要和孩子進行簡單的討論,同時強調好的行為才會獲得他人的歡迎。

最後,父母要明白言傳不如身教——孩子擁有模仿的天性,當孩子行為不良時,不妨先檢查自身言行是否恰當,再作出良好的示範。 記者 張慶萍

教你4招 對付「無禮」寶寶

年輕的爸爸媽媽如何應對寶寶的不禮貌,作為一名幼教專家,印雲列出以下幾點具體做法:

一、隔離冷靜情緒過激的寶寶

面對正在生氣口不擇言的寶寶,家長可以讓他先單獨冷靜一下,等到情緒穩定后再與孩子進行交流,讓他了解自己剛才的行為是不禮貌的,會讓對方感覺不舒服。爸爸媽媽切不可自己先發一頓脾氣,最後不了了之,讓孩子不清楚自己錯在哪兒,也不知道怎樣做才是正確的表達方式。

二、父母做個好榜樣。

孩子有沒有禮貌不是天生的,是後天培養出來的,而且孩子天生就喜歡模仿別人,所以爸爸媽媽在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注意講禮貌,尊敬老人,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三、耐心引導,合理利用期望效應

平時,家長可以用諸如「寶寶會成為一個懂禮貌的孩子」的話語激勵寶寶,給寶寶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讓他朝著父母期望的方向發展。

四、巧用獎懲制度,多給寶寶足夠的鍛煉機會

父母可以多帶寶寶外出,讓寶寶一同參與各種成人的社交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模仿成人的各種禮儀行為。如果孩子在適當的場合表現得體,或者展現出有禮貌的良好舉止,就獎勵一張貼畫;如果表現粗魯無禮,就拿走一張貼畫。當貼畫積累到一定數量時,可以讓孩子選一件

自己喜歡的小玩具或書籍,進一步強化寶寶的禮貌行為。

媽媽講述:孩子不懂禮貌讓人憂

兒子小立6歲了,也還算乖巧,學習一些知識也特別快,平時大家都誇獎他,我們也覺得臉上有光。但就是有一點,孩子特別不懂禮貌,不喜歡叫人,平時在家連「爸爸媽媽」都很少叫。家裡來個客人或是在路上遇見熟人,要讓他打招呼喊「叔叔」、「阿姨」簡直太難了。至於「請」、「謝謝」這些字眼,他好像就不知道。而且有好多不禮貌的行為舉止:往沙發上一坐,襪子一脫,就把腿擱到茶几上;吃飯時大人還沒上桌,他已經把菜翻得一塌糊塗;跟小朋友在一起玩,喜歡人家的玩具,搶了就走……

上周末,小立父母帶著小立去參加親戚的婚宴。吃飯時,別人都還沒入席,他先一屁股坐在正中間;菜一上桌,也不管別人吃沒吃,就伸筷子去夾;等到上龍蝦這道菜時,因為是小立最愛吃的,他居然把整盤菜端到自己面前,自顧自地吃起來。雖然一旁的親戚朋友都說「沒關係,小孩子嘛」,但是我真的很難堪,感覺很丟臉!孩子怎麼會這樣呢?

孩子講述:不懂禮貌有原因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孩子不懂禮貌的呢?

1、家長對「我」管教不嚴。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有著責無旁貸的教育責任。孩子從呱呱墜地,眼前面對的就是人生的一張白紙,如何走好每一步,需要父母精心進行引導。但父母多數關注的只是孩子的健康和成績,對於那些最基本的與人友好,關心他人,自己的事自己做,見到他人主動打招呼,見到長輩主動問好等樸素的道德準則,從不向孩子提起,甚至放縱孩子的錯誤。孩子是無辜的,父母沒有盡到自己的教育職責。對於道德準則父母不但要自己做到,而且要反覆教育、教導孩子熟記於心,因為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同時,作為父母還要教育孩子學會明辨是非,分清對錯,不能信奉「樹大自然直」的古訓,這其實是一件錯誤的事情,也是一種失職和逃避。

2、家長沒做好對「我」的引導。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認識到道德的重要性,明確告訴孩子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不能眼睛光盯著孩子學習的進步,應認識到培養孩子成人更重要。要從日常生活中加強孩子熱愛他人,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對人有禮貌,有責任感,不歧視弱勢群體的教育。家長要引導孩子明辨是非,愛憎分明,見到長輩、老師主動問好;把關心他人當作每一個社會人的責任和美德。

3、社會的責任。

人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社會的熏陶和影響,特別是對於年齡小、未懂世事的孩子影響更大,作為每一個公民都應該承擔起教育、引導孩子成人的責任。因為我們都是家長或會成為家長,不能抱有「不是我的孩子,與我無關」的想法。孩子是看著成人的一舉一動長大的,大人的舉止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孩子,只要我們舉止文明,講究公德,關心他人,愛護公物,孩子也會變得有修養。全社會聯起手來,為了孩子的未來讓我們共同擔當,把教育孩子當作一件重要的大事,盡其所能,從自身做起。

爸媽可以這樣做:

要想讓孩子懂得文明禮貌,父母必須要從自身做起,對孩子進行言傳身教,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給孩子做出文明禮貌的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與教育會對孩子產生最直接的影響。因此,要想讓孩子懂得文明禮貌,就必須從自身做起,對孩子進行言傳身教,這樣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父母與別人交往談話時,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提高自身的修養,無論孩子是否在場,都要盡量避免自己粗魯的行為和不文明的用語。

2、及時糾正孩子不文明的言語。

孩子會隨著接觸面的增大,交往人的增多,沾染上一些不良的習氣,學會一些罵人的話語,父母發現后要及時進行糾正,這樣孩子就能學會有效地控制不良言行。

3、制定規矩讓孩子遵守。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做父母的最好有言在先,讓孩子有規可循。每個家庭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制定一些基本的規矩,徵得家庭成員的同意后就要遵守,如果有不文明的言語和行為,就要受到懲罰。

4、教孩子學會說各種文明用語。

父母應該在孩子懂事的時候,就利用各種場合教孩子學說各種文明禮貌用語,並且在使用的過程中,對孩子進行強化記憶,讓孩子養成使用文明用語的習慣,這樣的孩子走到哪裡都會受人歡迎。

5、強化孩子的自尊意識。

一個人如果沒有自尊意識就會我行我素,無動於衷於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父母要教孩子學會尊重別人,從而達到自尊,明白一些不文明的行為會遭到別人的厭惡。只有使孩子建立了自尊心,並且不斷地強化它,孩子就會在意自己的形象,從而改正自己的不良言語和行為。

6、鼓勵孩子的禮貌言行。

家長看到孩子的禮貌言行后,要及時地給予鼓勵。我們可以在每次孩子作客或待客后,對他的表現做一個小結,讓孩子認識到自己哪些言行是有禮貌的,哪些言行還需要改進。這樣,孩子對於禮貌的認識會更加具體、明白。同時,家長要結合具體情境,讓孩子知道禮貌不只是一種形式,禮貌可以使自己和別人都愉快。

懂禮貌對一個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可以因些得到朋友的尊重和喜愛,可以在人際交往方面得到幫助。所以,家長要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並在生活中給孩子以正確的引導,培養出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