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香港福義國際拍賣行:解析中國古代歷史畫的創作風格與審美觀念

故宮博物院藏「荊軻刺秦王」畫像石

目前可見之最早古代歷史畫以秦漢時期的畫像石畫像磚為代表。在兩漢時期的畫像石畫像磚上,可見到表現歷史事件的畫作,比如漢代山東嘉祥武氏祠的畫像石《孔子見老子》,這樣的題材在兩漢時期十分常見。對此題材的重視,反映出漢代獨尊儒術的思想觀念,而這一觀念在此後兩千年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得到深化和豐富。儒家學術非常重視政治教化,即通過藝術的手段,達到所謂「克己復禮」「忠恕」「慎獨」等人格修養的高度。自然,這些禮教的精神需要通過藝術來進行表現,因此,在早期的歷史題材畫中,關於繪畫的社會性和宣傳性功能,已經得到充分的論述,如《左傳》中有「鑄鼎象物,百物為之備,使民知神奸」的記載;孔子觀周天子之明堂,也留有「堯舜之容、桀紂之象」善惡不同的評價;曹植在《畫贊序》中提出「是知存乎鑒戒,圖畫也」的主張;謝赫在《古畫品錄·序》中更明確認為:「圖繪者,莫不明勸誡,著升沉,千載寂寥,披圖可鑒」[1];張彥遠則在《歷代名畫記》中明言:「助人倫,成教化,窮神變,測幽微,與六籍同功」,甚至說:「圖畫者,有國之鴻寶,理亂之紀綱」[2]。由此可知,將繪畫看作一種勸誡或者喻事的工具,在古代美術史上已不是新鮮的事物了。此後,這樣的教化觀一直延續不絕,在唐裴孝源《貞觀公私畫錄》、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3]、元湯垕《畫鑒》、明宋濂《畫原》、清方熏《山靜居畫論》中均有相似的觀點。同孔子提倡雅樂一樣,以藝術作為政治教化及人格修養的重要工具,在上層社會中一直被看作正途,因此,在宮廷美術和貴族美術中,歷史畫始終作為一個重要的藝術門類存在,從秦漢至清,貫穿了整個封建社會的發展過程。

漢畫像石趙氏託孤圖

秦漢的歷史畫主要是以磚石為創作底材的畫像石畫像磚,比如上述的《孔子見老子》,再如《荊軻刺秦王》《趙氏孤兒》《帝舜》《季札掛劍》《西王母》等等。漢代繪畫特別注重動勢的表現,造型簡潔,但卻以強烈的動態構成韻律感。在具體的刻劃上,往往通過沒有細部描繪的剪影式的身姿、動態來表現某種情緒,或者某一種氣氛。在畫像石畫像磚中,有繁、簡兩種風格。繁密風格的作品,主要體現為畫面的「滿」,除了主體內容之外,其他的部分也通過圖案或花紋來填滿,造成整個畫面的繁密。在畫像石中,因對空白處理的手法不同,造成作品趣味的不同。具體的方法主要有三種:一是在主體形象的周圍用繁密的圖案來填滿空白;二是讓主體形象拉長、變形,填滿畫面,通過形象的纏繞和排列來造成畫面空間的豐滿;三是將主體形象按照單元分割,以結構的形式來填滿整個畫面,儘管畫面上的形象不一定很多,但也給人留下豐富的印象。這些特點在《孔子見老子》《帝王圖》《西王母》《趙氏孤兒》《車騎》《水陸攻戰》等畫像磚畫像石上均可見出。此外,在2015年底出土的海昏侯墓葬中以孔子為題材的漆畫上,也體現出這樣的特徵。

秦漢時期的歷史畫在風格上的特徵很明顯,即「沉雄博大」,這有其創作材料的特殊性原因(磚石和墓室牆壁上的刻畫不易塑造細節),也與其強悍的社會風氣相關。秦皇漢武在位期間,屢用兵戈征戰,戰爭的勝利和帝王的歷史功績,在歷史畫上均有體現。發現於河南洛陽的《鴻門宴》是西漢時期的墓室壁畫,內容描繪了楚漢相爭時期的歷史故事,用筆粗獷有力,人物神態自然生動,色彩赭、黃、黑相間,對比鮮明。山東嘉祥武氏祠有不少歷史題材的畫像石,如《季札掛劍》《邢渠哺父》《丁蘭供木人》《趙氏孤兒》《曾母投杼》《專諸刺吳王》《荊軻刺秦王》等歷史故事。總體而言,在人物塑造上,這些畫像石均有粗獷簡略的作風,注重動態刻畫,不注細節。如《荊軻刺秦王》,全然以側面造型呈現,荊軻獻圖的平靜,到刺殺嬴政的遽然緊張,十分連貫生動,荊軻的英武和嬴政的警覺被表現了出來。武氏祠前石室有描繪水陸攻戰的場景,上有車騎、射箭、刺殺等人物動態,以整齊排列的方式,表現混亂緊張的戰爭場面。

秦漢的繪畫在表現技法上,發展了以毛筆為主要工具,墨為主要材料,線條為主要造型手段的技巧,奠定了畫藝術的基礎。從用筆的輕重疾緩呈現出繪畫的律動感,初步體現出畫特有的寫意精神。在色彩上,充分發揮了色彩的性能和技巧,利用色彩的濃淡和對比,創製出鮮明而和諧的色調。在構圖上,習慣用平列和填充的方法來處理畫面,使得畫面飽滿、熱烈,布局疏密有致,充滿韻味;畫面主調明確,主次分明。其次,突破了商周以來注重實用性、裝飾性和宗教性的束縛,創作手法自由奔放。在描繪過程中,不注重造型是否寫實,而注重傳神寫照,力求抓住描繪對象的大貌大勢,追求筆墨線條的流暢生動,同時運用誇張的手法,著力於神情的刻畫,追求磅礴的張力和氣勢。其藝術風格質樸、雄渾、鮮明、奔放,體現出這一時期特有的藝術氣質。

顧愷之《女史箴圖》

顧愷之《女史箴圖》之「馮媛擋熊」

顧愷之《洛神賦圖》

魏晉南北朝時期思想的活躍,體現在歷史畫上也有明顯的不同。魏晉時期的社會分崩離析,政治動蕩不安,在各種軍閥勢力的相互角力下,割據政權更迭頻繁,客觀造成各種思想的興起,其中以玄學、佛學為代表。加上外來文化對中原文化的滲透,使得這一時期的文藝充滿開放和多元的特徵。此一時期的重要歷史畫,以顧愷之《女史箴圖》為代表。這件長卷源自張華《女史箴》,《女史箴》以歷史上各代先賢聖女的事迹為主要內容,意在勸誡和警示晉惠帝皇后賈氏。顧愷之《女史箴圖》原作已不可見,目前可見唐代摹本(北京故宮博物院還藏有宋代摹本)。因據張華《女史箴》而作,因此長卷也根據原文的12節,分為12段,每段一個故事,現存自「馮媛擋熊」至「女史司箴敢告庶姬」共9段。顧愷之用筆細勁綿長,色彩典雅、秀潤,在歷史畫創作上具有典範意義。必須注意到,魏晉時期的歷史畫,擺脫了秦漢繪畫的粗放,開始追求描繪對象的精神狀態,正如徐復觀所言,「在魏晉玄學風氣的人倫品藻,一轉而為繪畫中的顧愷之的所謂傳神;再進而為謝赫六法中的所謂氣韻生動。這都是以人為中心而演變的。」[4]對人物品藻的重視,在顧愷之《洛神賦圖》上體現得尤為明顯。這件作品根據曹植的《洛神賦》而作,凡三卷,分藏於美國弗利爾美術館、北京故宮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三地。原作已不可見,以北宋摹本最接近原作。《洛神賦圖》全卷有三個部分,以曹植與「洛神」的愛情故事為主題,曲折細緻而又層次分明地表現了這一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束,儘管所表現的內容並非真實歷史,但在手法和形式上,都不脫開歷史畫創作模式。畫面構圖的疏密關係,對時空的交替、重疊、交換的巧妙運用,人物與自然的相互融合,都開創了歷史畫和主題畫的典範。畫中表達的曹植對洛神的愛慕,「人神之道殊」故而不能如願的惆悵之,洛神凌波微步的美麗身姿,「若往若還」的矛盾心態,充滿強烈的「玄學」和浪漫主義色彩。而這種借對「美人香草」愛情的抒發來隱喻政治抱負的做法,也是《離騷》之後文學藝術創作的傳統。這也是歷史畫不同於西方歷史畫的一個重要方面。

閻立本 歷代帝王圖 絹本設色 縱51.3厘米 橫531厘米 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藏

閻立本 歷代帝王圖 絹本設色 縱51.3厘米 橫531厘米 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藏

唐 閻立本 步輦圖 畫芯38.5x129cm

閻立本《職貢圖》

歷史畫在漢唐之際得到發展,蓋因皇權日益強大,帝國日臻繁榮。唐代歷史畫多與政治和上層社會事件相關,其社會性功能十分明確,如展子虔《步輦圖》所描繪之唐太宗接見吐蕃使臣的場景,就顯然具有歌頌唐代皇帝的意圖。李世民端坐於步輦之上,威嚴平靜,宮女圍繞在他身旁。在他面前,紅衣使臣是禮賓官,中間著藏袍者為吐蕃使臣祿東贊,其後著白袍者為內臣。與唐太宗威嚴沉著表情不同的是,祿東贊的姿態和表情顯得恭謹而謙卑,體現出符合這個人物的氣質和儀錶。顯然,在這幅畫上,閻立本的創作思想符合統治階級的需要,將大唐帝國雍容高貴的氣度體現得淋漓盡致。與此有所不同的是,閻立本的另一件作品《歷代帝王圖》則遵循了「是知存乎鑒戒」和「明勸誡,著升沉」的原則,將歷代十三位帝王一一描繪出來。在帝王畫像的上方書寫有廟號、姓名及在位年數,具有強烈的文獻性。這十幾位皇帝按照順序分別是前漢的昭帝劉弗陵、後漢的光武帝劉秀、魏文帝曹丕、蜀主劉備、吳主孫權、晉武帝司馬炎,粗野但有策略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外柔內凶的隋文帝楊堅,聰明浮誇的隋煬帝楊廣,美才兼備的陳文帝,軟弱無能的陳廢帝伯宗,有才幹但晚年昏敗的陳宣皇帝陳頊等。畫家在繪製過程中,充分考慮到了這些帝王的個性和歷史記載中對他們的評價,比如劉備的憨厚、孫權的深沉、司馬炎的精明、陳廢帝的軟弱、隋煬帝的浮誇,等等,均在圖畫上有所體現。具有記載功能的歷史畫還有歷代的《職貢圖》。傳為閻立本繪製的《職貢圖》為宋人摹本。圖中描繪的是異域使者朝見中原君王的情形,在形態上,這些人物形象站立姿態基本一致,但卻神態各異,與其民族身份相符,體現出畫家對人物刻畫的細緻。

胡瓌《卓歇圖卷》

唐人所繪之歷史題材畫逐漸走向世俗化,捨棄了秦漢時期歷史畫的想象成分,注重現實的事件描繪,在風格形態上也充滿了典雅謹細、堂皇大氣的特點,與唐帝國的社會風氣相一致。五代時期的歷史畫延續了唐人的畫風,因中原戰亂,不少畫家避禍較為安定的西蜀地區,如黃荃、黃居寀、黃居寶等。南唐中主李璟在宮廷中設立翰林圖畫院,也吸引了不少畫家如周文矩、顧閎中、曹仲玄、董源、衛賢等。在北方,也有少數民族畫家涉及到了歷史題材的繪畫,在風格上也基本與中原相一致。胡瓌《卓歇圖卷》描繪了契丹可汗出獵后歇息宴飲的場景。從筆法上看,線條細密強勁,色彩文雅,透著富貴氣,人物造型古樸寫實,具有明顯的院體畫風。相比較而言,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更體現出唐代宮廷繪畫的特點,無論是人物造型,還是色彩,都具有富貴典雅的特點。這幅全長3米的畫卷共分5段,分別以屏風相隔,其人物姿態不僅符合其身份,還體現出其內心世界,這是這件作品高妙的一個地方。實際上,對於人物精神的描寫,在寫意畫佔據主流之前,已經為畫家所重視。

至北宋,世俗化進一步發展,因皇家畫院的建立,對於主題性創作更加重視,在皇帝的親自過問下,很多宮廷畫家在創作上注重「形似」和「法度」,也多為寫真之能手,比如王靄,「留心圖畫,尤長於寫真。」趙長元「徑入殿宇以博畫雉,上驚賞久之」。[5]徽宗趙佶對於寫真的要求,到了苛刻的程度。《畫繼雜說》上說:

「徽宗建龍德宮成,命待詔圖畫宮中屏壁,皆極一時之選。上來幸,一無所稱,獨顧壺中殿前柱廊拱眼斜枝月季花。問畫者為誰,實少年新進,上喜,賜緋,褒錫甚寵,皆莫測其故。近侍嘗請於上,上曰:「月季鮮有能畫者,蓋四時、朝暮,花、蕊、葉皆不同。此作春時日中者,無毫髮差,故厚賞之。」[6]

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

李唐 《晉文公復國圖》

李唐 《文姬歸漢圖》

可見,北宋宮廷畫家不僅要對景寫生,而且還需觀察細微,這造就了北宋風俗畫和歷史畫追求寫實,注重細節的特點。其中,典型的是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這幅長卷描繪清明時節汴京的作品,全景式展現了汴京繁華的街景和市井百態,具有寫實性和寫意性相結合的特徵。畫家筆墨嚴謹工緻,色調典雅,具有院體畫的風格,通過巧妙的構圖,調節畫面節奏,通過虛實相應,動靜互補的方式,豐富畫面效果。這也成為後世畫家創作歷史畫的重要方法。《清明上河圖》創作時間正值北宋末年,張擇端將此圖獻給宋徽宗不久,北宋就滅亡了。但從畫中,絲毫看不出國家衰敗的影子:市內酒肆林立,河上船帆往來,街道上熙熙攘攘,一派承平日久,繁華富足的景象。這種帶有歌頌性質的主題畫,顯然是想迎合了皇帝的喜好,而在描繪技巧和圖式上,也符合了院體畫的所有要求。因此,《清明上河圖》絕非一件簡單的風俗畫,它所涵蓋的意義,要比風俗畫要大得多,在其後數百年的歷史長河中,也因其寫實性的描繪手法,成為具有歷史意義的經典作品。北宋時期曾任畫院待詔的李唐創作有《晉文公復國圖》,這件歷史畫根據《左傳》的記載,描繪了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逃亡后,歷經宋、鄭、楚、秦的流亡生涯,最後回到晉國奪取王位的故事。全圖分為六段,筆墨清爽,線條遒勁有力,衣紋行筆圓轉,格調古樸。與《清明上河圖》相似,這幅長卷也帶有「明勸誡,著升沉」的意思,既是一幅獻給皇帝的藝術作品,也是一件供帝王借鑒的歷史畫。李唐的另一作品《採薇圖》,來自《史記》記載的殷末伯夷、叔齊「不食周粟」的故事,其含義十分明顯:表彰保持氣節的人,諷刺投降變節的主和派。畫中人物伯夷、叔齊姿態安詳,表情堅毅,高潔之氣躍然紙上。從手法上看,《採薇圖》體現出李唐晚年的風格:線條簡潔流利,墨色滋潤,樹石筆法粗簡,開馬遠、夏圭之先河。南宋歷史畫中,無款《文姬歸漢圖》(舊題陳居中)線條細勁流暢,色調富貴細膩,人物形象雍容華貴。延續了院體畫的特徵。另一無款歷史畫《卻坐圖》描繪漢袁盎犯言直諫文帝的故事。畫中袁盎俯身面諫,神態堅定,文帝面有怒色,后妃慎夫人坐在一側低頭不語,形象地將這個歷史故事描繪出來。從風格形態上看,這幅畫與《文姬歸漢圖》相仿,線條圓潤流暢,色調典雅,樹石描繪工細。

王蒙 《葛稚川移居圖》

元初統治者以武力征服中原,進行專制統治,將人分為不同的等級, 並廢除科舉制度, 斷絕了知識分子「學而優則仕」的途徑, 甚至出現「九儒十丐」的等級。文人的政治路徑被堵賽,只能轉而尋求自娛自樂的文人藝術,以寫意風格為主的文人畫興起,山水、花鳥取代了人物畫的重要地位,歷史畫進入相對衰弱的時期。在整個元代,少有影響的歷史畫,即使如任仁發這樣的人物畫家,也多留下諸如《張果老見明皇圖》這樣以傳說故事為題材的作品。另外像王振鵬《伯牙鼓琴圖》這樣的作品,也都將注意力放在表現人物品藻風格方面,而不再注重其歷史教化意義。較有歷史畫意味的王蒙所作《葛稚川移居圖》畫葛洪攜子侄徙家於羅浮山煉丹的故事。畫中描繪山巒起伏,層巒疊嶂,山石、樹木、人物,謹嚴細緻,屬「繁密」一路的寫意山水。錢選創作有《王羲之觀鵝圖》。與《葛稚川移居圖》相似,葛洪、王羲之在山水中只不過是點景人物。元代壁畫中關於宗教人物畫的作品很多,但多為神話化的人物,比如永樂宮壁畫,描繪的多為道教人物,與歷史畫還是有很大的距離。

商喜 《朱瞻基行樂圖》

至明朝,因宮廷畫院的設立和皇帝的推重,院體畫重新受到重視。有明一代,皇帝親自投入繪事中的,也不在少數,比如明宣宗朱瞻基還畫過《武侯高卧圖》。在宮廷畫家中,劉俊繪有《雪夜訪普圖》。圖中人物刻畫細膩生動,神態各異,彼此呼應。畫作正中,為房屋中身穿龍袍、泰然正坐的趙匡胤。趙普正弓背揖手侃侃而談,右邊側門旁,是趙普的妻子,打破了畫面的平衡,也增加了藝術趣味。從風格上看,此畫布局疏密得當,造型簡練概括,用線婉轉勁硬,色調清麗雅緻,繼承了南宋「院體」而有變化,屬於典型的明代宮廷畫風。有關劉俊的記載不多,只在《明畫錄》、《無聲史詩》與《畫史會要》中有過有限的幾句,知道他字『廷偉」,「善山水,入能品,人物亦佳」。該圖款識題有「錦衣都指揮劉俊寫」。與宋代不同,明代的宮廷畫家一律編入錦衣衛,授予武職,歸太監管理,地位較宋代宮廷畫家要低。倪端《聘龐圖》取材於《後漢書》中的一個典故,再現了後漢荊州刺史劉表親至山林聘請隱士龐德公的情景。倪端,生卒年不詳,字仲正,杭州人。徐沁《明畫錄》載其「道釋精妙入神,兼工人物、花卉。其山水宗馬遠一派。與謝環、李在和石銳同被寵渥」。[7] 宣德時宮廷畫家商喜繼承南宋畫院的傳統,以精工富麗見長,但他也不是全摹宋人。《關羽擒將圖》描寫的是蜀將關羽水淹曹魏七軍擒獲龐德的故事。畫幅面積較通常的立軸畫大,以人物為主而襯以松石為背景。故事的內容與高大飽滿的人物造型和構圖安排,氣勢強大雄偉而動人心弦。從人物造像和筆法特徵上考察,這一作品與壁畫有著密切的關係,特別與元代道教宮觀永樂宮純陽殿的壁畫有一定的淵源.至於泉石補景,為南宋院體山水遺規,但出筆勁挺,皴斫有力,也切合整個場面的氣氛。商喜所繪之《朱瞻基行樂圖》也是一件具有歷史畫風格的作品,描繪明宣宗出行遊獵的場景。人物繁多,場面複雜,用筆精細,色調艷麗。

與宋代歷史畫的清雅明麗不同,明代宮廷畫顯得更加世俗化,甚至融入了民間繪畫的色彩,這與唐代歷史畫的雍容典雅有了較大的區別。到了清代,再次進入一個皇權高度集中的時代,對於歷史畫的要求更加需要符合帝王的需要。因此,在清朝的近300年中,以描繪重大歷史事件的宮廷繪畫大量出現。其目的和意義在胡敬《國朝院畫錄》中說得很清楚:

「國朝踵前代舊制,設立畫院,凡項緯疆域,撫綏撻伐,恢拓邊徼,勞徠群師,慶賀之典禮,將作之營造,與夫田家作苦,藩衛貢枕,飛走潛植之倫,隨事繪圖。」[8]

《萬國來朝圖》局部

這種對紀實的要求,對於畫家來說,就需要做很多細緻的工作。清代宮廷繪畫在寫實性超越了前代,這顯然跟西方傳教士畫家的參與有關,從目前可見的皇帝和后妃畫像中,可以見識其高超的寫實技巧。皇帝對寫實繪畫的接受,也促成清朝大型歷史畫寫實性風格的形成。諸如《康熙南巡圖》《乾隆南巡圖》《大閱圖》《萬國來朝圖》《萬樹園賜宴圖》一類的長卷都是場面宏大、人物眾多的巨制,具有「實錄」的價值。此外,描繪戰爭的歷史畫如《乾隆平定西域戰圖冊》,則是由郎世寧等人繪製的銅版畫,屬於典型的西式繪畫。

《康熙南巡圖》 第十一卷

康熙曾六次南巡,現所見之《康熙南巡圖》是根據其第二次南巡過程繪製的。原有十二卷,現存九卷。畫面內容從京城開始,一直沿著南巡路線,經山東、江蘇、浙江,再回到北京。按照清宮廷繪畫制度,凡是繪製重大題材作品時,需要先畫出草圖,再請皇帝御覽,提出修改意見后,再畫正稿。從現在所留下的草圖中,可以得知,主筆者王翚在所呈草圖中,不僅繪製出沿途風景風俗和人物,還詳細標註了畫中的地名。比如在其中一卷上就寫下了如下的地名:「句容縣、白兔鎮、太平庄、秣陵關、江寧府、通濟門、利涉橋、秦淮河、貢院、文廟、內橋、通賢橋、教場、演武廳、雞鳴山、鐘山、版籍庫。」[9]從這一點就可以判斷,皇帝更看重的是繪畫上的紀實性,藝術性的要求則無可避免地被削弱。按照十二卷的長度,《康熙南巡圖》共有200多米,畫中人物逾萬,牛馬牲畜過千,沿途山川形勢,各行各業無不完備,可謂一件紀實性的巨作。從藝術技巧上來說,類似於《康熙南巡圖》的作品在人物造型上嚴謹細緻,用色艷麗,山川、樹木、河流也描繪得細緻入微。在構圖上,能將這麼一個巨大的場景容納到不足70厘米高的長卷中,體現出畫家高超的畫面控制能力。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過於重視紀實性,必然會損傷其藝術性,因此,與《步輦圖》《清明上河圖》相比,《康熙南巡圖》顯然在筆墨語言和意境營造上遜色於前者。

從秦漢到清代,歷史畫的創作始終圍繞著統治階層的意志進行,屬於典型的院體畫風格。在創作手法上,追求謹細工麗和畫面的完整,但在追求紀實性的同時,也從某種程度上削弱了其藝術性,這在清代歷史畫創作中表現得最為明顯。不過,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古代歷史畫的意義不僅在於留下珍貴的藝術作品,還在於留下了直觀的歷史圖像資料,這就使得古代歷史畫具有了超越藝術本身的文獻和歷史價值。

香港福義國際拍賣行是近年來拍賣界的一匹黑馬,成立6年就已經擠入全球十大拍賣行之一,在現如今行情低迷的拍賣市場,福義國際始終保持著高成交率的成績,猶如黑暗中的一盞明燈,始終給著眾多藏家一份希望,一份憧憬。福義國際拍賣行總裁吳徵兵,7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福義國際上拍的藏品必須是經過嚴格的徵集制度徵集而來的,我們只要精品。今年是福義國際拍賣行進軍亞洲香港的第二個年頭,這次迎春拍的出色表現,既表明福義國際拍賣行已躋身並穩居香港拍賣市場陣營,也將推動香港福義國際拍賣行發展再上一個大台階。香港福義國際拍賣行今年迎春拍稱為「一場完美的拍賣會」,也將是香港福義國際拍賣行一個新的里程碑」。

這就是福義國際企業精神,嚴格的藏品甄選制度,只求精不求多。這也促成了福義國際高成交率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特邀專家——陳明秋

文化部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委員

古陶瓷鑒定委員會高級評估師

江蘇省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

陳秋明,1965年8月8日生,1987年畢業於東南大學歷史系。

后拜張甫生先生為師從事古陶瓷研究。國內資深瓷器鑒賞家;在各大知名報刊發表過自己的研究成果,從事古陶瓷工作20餘年,致力於對高古瓷、青銅器、高古玉、錢幣、雜項等的斷代、辨偽、評估,涉古今名家之精髓,勤奮專研、鍥而不捨,觸類旁通,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對金、石、陶、瓷雜類文物研究考證鑒定有深厚的造詣,在全國文物鑒定系統中享有盛名。

榮譽

福義國際(香港)文物諮詢中心副主任,曾多次為知名港澳台、內地拍賣公司鑒賞推薦藏品高額落槌,歷創拍賣紀錄,被業界推崇為實力、實戰派專業藝術品評審鑒賞老師,人稱「神眼」。長期從事文物鑒定出口、市場管理和立法調研。

本次徵集範圍

名家字畫:古代及近現代名家書畫

精品陶瓷:古代各窯口到代官窯器,以宋五大名窯、元、明、清官窯瓷為佳。

翡翠玉器:高古玉,明清和田玉,A級翡翠為上,要求玉質佳、雕工精。

雜項清玩:竹木牙雕、文房四寶,田黃,雞血石,金銀器,青銅器等。

拍賣是否成功關鍵還是看拍品的品質,如果依靠拍賣形式的創新,忽視提升拍品的品質,恐怕不會有質的改變與成交的希望。如果你有古玩精品想拍賣或者參加拍賣推薦會請即與福義國際拍賣公司客服經理或授權徵集點客服經理聯絡,洽談市場趨勢與托售事宜。

估值服務

香港 4月25至7月26日

查詢

香港 大陸

王總監

+138 2379 9275(同微信)

[email protected]

法國巴黎

[email protected]

+1 212 657 2198

拍賣日程

香港5月26日

新加坡 7月26日

註:如是大陸藏家需聯繫王總監便可, 海外藏家聯繫總部便可。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