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好諫官白居易為何不招皇帝待見?

白居易是唐朝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少年時代,白居易讀書十分刻苦,據說讀的口都生出了瘡,手都磨出了繭,小小年紀就頭髮花白,如此用功,自然也會結出碩果。他的詩歌作品就是很好的證明。

古代文人,學而優則仕,當官為正道。白居易志向高遠,一心想兼濟天下,所以,為官從政乃不二選擇。大概28歲時,白居易中了進士,31歲時,被任命為秘書省校書郎,官階九品,負責校勘整理圖籍,也算是美差一份。不過,這等職位遠不能滿足白居易兼濟天下的重任,誰料命運不濟,就是這樣的小職位,白居易也沒保得住,因為說話太直惹下禍患,被降為縣尉,報到之時,看到府衙內新栽蓮花,作詩《京兆府新栽蓮》,將自己擔任縣尉比喻成青蓮植根污泥之中,可見白居易對縣尉一職簡直厭惡至極。

白居易官場失意,似乎也只能以詩歌言志,所以,他將著作的視角,更多地聚焦在普通百姓勞動艱苦、生活貧困的社會現實上來。《觀刈麥》就是典型的例子。該詩指責造成人民生活困苦的的繁重租稅,表達自己無功無德既不勞動又能豐衣足食的愧疚之情,表現了白居易身為封建官吏的人道與良心。而《長恨歌》,則以愛情題材揶揄唐玄宗荒淫誤國,不過在形式上,讓人直觀感受到的確是他和楊貴妃纏綿無期的愛情之美。

酒香不怕巷子深。白居易文采四溢,詩歌在民間廣為流傳,以至於搞的皇帝都知道了。皇帝恨不得招納天下文人為我所用,一來好參與朝政,二來好歌功頌德,聽聞白居易如此才能,遂令其回朝任職,授翰林學士,後任命左拾遺。

左拾遺是諫官職務。 《舊唐書·職官志》上說:補闕、拾遺掌供奉諷諫,凡發令舉事,有不便於時,大則廷議,小則上封。若賢之遺於下,忠孝之不聞於上,則條陳事狀而薦言之。《唐會要》說:非諫官,不當先諫官言事。由此可見,在唐代,諫官左拾遺雖無多大實權,官階僅從八品,但因為可以議論朝政得失,舉薦人才,彰顯忠孝,且又是皇帝的身邊人,為皇帝所依賴,所以,他擔負的責任及影響力就非同一般了。

在白居易看來,自己能被皇帝賞識並提拔到如此重要的崗位,為皇帝決議建言獻策,那是何等榮光,似乎距離實現兼濟天下的夢想不再遙遠,所以,白居易唯能全心全意盡言官之責報答皇帝的知遇之恩。皇帝任命白居易為左拾遺,很合他的性格,這不僅在於白居易能觀察時政,批判社會,更在於他敢於直諫,敢於實話實說。在左拾遺位上,白居易也不負眾望,未負皇恩,他上書言事,朝廷得失無不察,天下利害無不言,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即便是唐憲宗,他也敢當面指出錯誤,以至於令皇帝面子上過不去頗有些不快。有一次,唐憲宗向大臣李絳抱怨,白居易憑著皇帝提拔到現在的位子上,誰料他不知輕重,竟然無禮於皇帝,真是令皇帝難以容忍。可見,胸懷天下的大唐皇帝,即便是臣子出於一片忠心言語冒犯,心裡還是挺為不悅。

既然做了官僚,就要與同僚和平相處,搞好團結,不能到處樹敵,給人世人皆醉我獨醒的另類印象。但白居易不這樣想。他自以為對皇帝赤膽忠心,寫詩作歌直逼社會現實,刺痛了富商巨賈達官顯貴的心,自然也令皇帝不滿。說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說到底還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皇帝讓人上書言事,不過是讓別人來證明自己的偉大和正確,哪怕是善意的批評,也得批評的有些技術,要讓皇帝心悅誠服。白居易連皇帝的面子都不給,其他朝廷重臣,那就可想而知了。

以恪盡職守的名義為大唐盡忠,到頭來也不過是皇帝面前的過往雲煙。很快,白居易被疏遠冷落,四年之後,被任命為左贊善大夫。

之後,又發生了一件事,徹底改變了白居易的命運。當朝宰相武元衡被刺身亡,震動京城。詭異的是,朝廷里竟然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上書朝廷。白居易看不下去,竟不顧自己已經不再是左拾遺的身份,上書朝廷請求徹查此事,嚴懲兇手。該案該不該查,該怎麼查,沒人接茬兒,更別說褒獎他熱心國事,不過,倒是有人斥責白居易上書言事超越許可權,違反朝規。遂又被貶為江州司馬。

著名的《琵琶行》,就是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時所作。聞聽琵琶聲,則慨嘆與琵琶女同是天涯淪落人,以至於「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可見白居易對官場失意的絕望與現實生活的不滿。自此之後,白居易面上滅除憂喜色,胸中消儘是非心,曾經的兼濟天下理想,也只剩下獨善其身的好自為之。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