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共享經濟模式成敗在於信任

文/呂雪萱

「協同共享聯盟」經濟體制,已在世界舞台上嶄露頭角,藉助互聯網的優勢,迅速向下紮根於新世代社會,開始改造強勢了逾百年的資本主義經濟模式,縮小差距,促進全球經濟的民主化,同時創造一個更貼近永續生態的社會。

共享型的經濟模式,正式與資本主義展開角力,這場被視為第三次經濟革命的競爭,成敗在於人與人之間能否付出信任,不再從資本主義的角度去看待共享時代的概念。

其實,早在1978年,《美國行為科學家》就已出現「共享經濟」一詞,但直到2008年金融危機后,才被廣泛傳播和接受,如今則從歐美傳至亞洲,東南亞發展家則於近年由民間主動推行和實踐,成為一股新風,尤其掌握資訊科技的網路世代,成為推動和發展共享經濟模式的生力軍。

20世紀物質充裕下的「過度消費」惡果,造成消費意志和能力薄弱,趨向用最少的消費獲得最大的滿足,共享動機因此而生,原本存在生活周遭的「個人分享」行為,在網路普及和社交媒體的推波助瀾下,以低成本(甚至零工)、高環保、額外獲利等儒家價值,得到精打細算的網路世代推崇,互聯網則進一步加速擴大共享範圍至群體。

由「擁有」轉變為「使用」

根據統計,截至2014年,單單美國、英國、加拿大的三大共享經濟國,分別已有1.2億和1400萬人口參與了共享經濟,其中英國參與共享經濟的人數規模已超過50%比例,加拿大和美國則分別為41%和39%。預測到2025年,全球共享經濟市場規模將增至3350億美元,從現在到未來,我們將由「擁有」轉變為「使用」的新時代。

在,自2016年4月共享經濟開始進入腳踏車產業,短短10個月即呈爆髮式增長,一項非正式統計顯示,湧現的共享腳踏車品牌約有15至20家,投放城市超過30個,總計投放數量超過200萬輛。

全球首家約租車公司Zipcar創始人羅賓·蔡斯在《共享經濟》一書中,提出共享經濟的3個理論,並將其概括為「人兒共享模型的核心要點」,即利用過剩產能(分享資產)實現實際的經濟效益、科學技術可以建立共享平台,讓分享變得簡單易行以及個人是具有影響力的合作者。

社會企業工作者范紋洲以「回溯反思」的角度,從物物交換時代到已普及全球的資本主義,事實證明人們並沒有活得更好,反而貧富懸殊差距更大,人們一直活在同一套換湯不換藥、以利益為導向的經濟模式之下,並且以為那是唯一的、正確的「現實」。

「表面上看,現在我們所擁有的資源、先進科技、生活各層面有很大的進步,都是資本主義的結果,但實際上卻進入一個貧富懸殊、供需失衡、利益導向、過度消費的物質經濟模式,而這些所謂的『文明發展』和『優渥生活』,卻是剝削環境所換來的物質生活,以利潤挂帥。」

互取所需互相服務

毋庸置疑,這幾乎是所有人的夢想,但一直僅止於「夢想」,不曾想過、更不敢奢望有可能成為真實的一天。

范紋洲卻認為,人們首先要拋開既定的思維、所謂的貿易定義、資本主義長期灌輸給我們的認知,勇敢想象並且努力參與,實踐一個衣、食、住、行皆免費的未來社會,包括醫生免費診治病人、工程師免費操作機械,所有的一切都通過共享,免成本,免消費。

「每一個人都願意保證、支援和支持另一個人,互取所需,互相服務。」

范紋洲所說的,其實就是全球著名建築工程師、工業設計師、未來學家及維納斯計劃(亦稱金星工程)創辦人雅克·發斯克所倡導的「一個有別於資本主義、民主制度和金錢制度的社會,以資源導向型經濟體系取代現有的金融貨幣體系」——即「共享經濟」。

以優步和Airbnb為例,誰是共享經濟的最大價值提供者,在共享經濟中獲得利潤的企業,也該與價值提供者「共享」。

當然,一如意料,每一次他提出「共享經濟」和「免費社會」的話題,總換來「過於理想化」甚至「痴人說夢話」的反應。

因為,人們無法相信人性,尤其是在資本主義市場中處於優勢、既得利益者或嘗到甜頭的群體。

零工經濟崛起

共享時代,「零工經濟」(亦稱臨時工經濟)崛起,形成新世代的職場趨勢,應對資本主義下,傳統職場的雇傭剝削,拿回工作與生活的自主權。

城市規劃師黃樹發簡單解釋,零工經濟是指由獨立員工或自由工作者構成的經濟領域,在工作的同時,也能有空餘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或身兼數職。

他說,「全職兼職工」是許多新世代的工作形式,尤其是擁有某一專業的人,不再進入傳統職場及強調生產力的打工形式,而是以自己的專業提供諮詢或技術服務,掌控和分配時間,兼顧生活與精神層面的需求,同時應對勞動市場雇傭形式的轉變。

哈佛大學和普利斯頓大學的一項報告預測,到2025年,各種網路科技人才平台(利用網路為平台的獨立工作者)有望貢獻約2%的世界國內生產總值,並創造7200萬個就業崗位。

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則預計,到2020年,零工經濟網路平台及相關服務的市場估值約達630億美元,而在2014年,這一數據僅為100億美元。

美國高科技公司Intuit的一項研究預測,到了2020年,美國有40%的員工會成為自由工作者或獨立諮詢員。

共享經濟時代,零工經濟模式,越來越多的自由工作者將進入勞動大軍,通過網路科技出租房間、設計網站、出售自己家庭製作的產品或開私家車賺取額外收入。

這樣的轉變,主要是越來越多職場僱主為縮減行政成本,傾向於聘請合約員工或短期員工,減少雇傭長期員工,導致失業率增加。

所以,零工經濟的崛起及發展被視為雙贏,一方面提供服務者可自由掌控自己的時間和服務素質,同時身兼多職,而僱主也喜歡這種「臨時工」,不需要聘僱全職工作者,負擔高營運成本。一些退休人員和全職主婦也發揮特長打零工,非全日制工作在降低失業率方面發揮效用,已成為不少國家在金融危機后大力推廣的就業形式,以此為基礎的零工經濟,逐漸成為推動社會變革的引擎。

黃樹髮指出,共享經濟也是個人可租借他人資產的經濟模式,當一項資產價格高漲,並且長時間沒有被善用,共享經濟就會發揮其績效,成功的例子如優步和Airbnb,這些新的交通、住宿、採購和生活方式,對傳統市場都造成一定的影響或動搖。

在歐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需求都有共享經濟的實踐,不只是人們所熟知的優步和Airbnb(共享房屋及服務平台),還有Zipcar、共乘、共車、peer to peer(替代酒店形式的共享家居)、eBay(獨立生產及直接銷售商)、on-demand服務、Handy(家居維修)、眾籌平台、peer to peer financing、出租沙發、打工換宿等,共享經濟已是越來越普及的趨勢。

「年輕人不再熱衷擁有私家車,而是共車,因為一天可能只駕駛45分鐘的汽車,大部分時間都放在車房裡,還要供車貸、保險等開銷,既沒善用汽車,更不符合經濟效益。」

根據他所掌握的資料,截至2011年為止,德國已有20萬輛共車註冊,到2015年已超過45萬輛,而仍遠遠落於人后,不但公共交通引人詬病,就連城市腳踏車專用道也問題不斷。

人類文明進程

儘管共享經濟引起爭論,支持者認為是資本主義的替代方案,符合未來人類生活和時代的經濟模式,反對者批評是虛偽的經濟,而且所造成的傷害比資本主義更大,但黃樹發認為,這樣的模式轉變是人類文明進程的自然、也是必然過程,從君主帝王時代到奴隸時代及今天的科技時代,即使不談共享經濟,人們早已生活在「分享時代」,幾乎人人都投入其中的電子書分享和watsapps分享,就已顯示分享時代已根植於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人卻沒有察覺「分享」已經滲入經濟領域。

他說,零工經濟的崛起,是共享經濟改變勞力收購的結果,在父母輩時代,雇傭之間還包括「忠誠」,一名僱員在一家公司的服務期往往長達10數年或20、30年,甚至一輩子只在一家公司打同一份工。但在21世紀,打工族的服務期一般不會超過3年或5年,而且越來越多僱主以合約形式聘僱員工,勞動市場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多於供應,種種因素催生人才組合的時代,繼而促成共享經濟、零工經濟的新模式。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