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如何欣賞書法

歐陽詢 仲尼夢奠帖

明確書法欣賞的審美標準,是正確進行書法欣賞的基礎;掌握書法欣賞的方法,是進行書法欣賞的關鍵。

書法的審美標準

南朝書家王僧虔在《筆意贊》中說:「書之妙道,神採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這裡,強調以形寫神,形神兼備。

一般地說,「形」包括點畫線條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書法空間結構;「神」主要指書法的神采意味。

(一)書法的點畫線條

書法的點畫線條具有無限的表現力,它本身抽象,所構成的書法形象也無所確指,卻要把全部美的特質包容其中。這樣,對書法的點畫線條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要求具有力量感、節奏感和立體感。

陸機 平復帖

1、力量感

點畫線條的力量感是線條美的要素之一。它是一種比喻,指點畫線條在人心中喚起的力的感覺。早在漢代,蔡邕《九勢》就對點畫線條作出了專門的研究,指出「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點畫勢盡,力收之」。要求點畫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終,便於展示力度。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強調藏頭護尾,不露圭角,並不是說可以忽略中間行筆。中間行筆必須取澀勢中鋒,以使點畫線條渾圓淳和,溫而不柔,力含其中。但是,點畫線條的起止並非都是深藏圭角不露鋒芒的(大篆、小篆均須藏鋒)。書法中往往根據需要藏露結合,尤其在行草書中,千變萬化。欣賞時,既要注意起止的承接和呼應,又要注意中段是否浮滑輕薄。

2、節奏感

節奏本指音樂中音符有規律的高低、強弱、長短的變化。書法由於在創作過程中運筆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產生了輕重、粗細、長短、大小等不同形態的有規律的交替變化,使書法的點畫線條產生了節奏。漢字的筆畫長短、大小不等,更加強了書法中點畫線條的節奏感。一般而言,靜態的書體(如篆書、隸書、楷書)節奏感較弱,動態的書體(行書、草書)節奏感較強,變化也較為豐富。

3、立體感

立體感是中鋒用筆的結果。中鋒寫出的筆畫,「映日視之,畫之中心,有一縷濃墨,正當其中,至於折處,亦當中無有偏側。」這樣,點畫線條才能飽滿圓實,渾厚圓潤。因而,中鋒用筆歷來很受重視。但是,我們不能發現,在書法創作中側鋒用筆也隨處可見。除小篆以外,其他書體都離不開側鋒。尤其是在行草書中,側鋒作為中鋒的補充和陪襯,更是隨處可見。

(二)書法的空間結構

書法的點畫線條在遵循漢字的形體和筆順原則的前提下交叉組合,分割空間,形成書法的空間結構。空間結構包括單字的結體、整行的行氣和整體的布局三部分。

1、單字的結體

單字的結體要求整齊平正,長短合度,疏密均衡。這樣,才能在乎正的基礎上注意正欹朽生,錯綜變化,形象自然,於平正中見險絕,險絕中求趣味。

2、整行的行氣

書法作品中字與字上下(或前後)相連,形成「連綴」,要求上下承接,呼應連貫。楷書、隸書、篆書等靜態書體雖然字字獨立,但筆斷而意連。行書、草書等動態書體可字字連貫,遊絲牽引。此外,整行的行氣還應注意大小變化、欹正呼應、虛實對比,以及由此而產生的節奏感。這樣,才能使行氣自然連貫,血脈暢通。

3、整體的布局

書法作品中集點成字、連字成行、集行成章,構成了點畫線條對空間的切割,並由此構咸了書法作品的整體布局。要求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疏密得宜,計白當黑;平整均衡,欹正相生;參差錯落,變化多姿。其中楷書、隸書、篆書等靜態書體以平正均衡為主;行書、草書等動態書體變化錯綜,起伏跌宕。

《東山松帖》,晉,王獻之書,紙本,行草書,縱22.8cm,橫22.3cm。傳為米芾摹本。

(三)書法的神采意味

神采本指人面部的神氣和光采。書法中的神采是指點畫線條及其結構組合中透出的精神、格調、氣質、情趣和意味的統稱。「神採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說明神采高於「形質」(點畫線條及其結構布局的形態和外觀),形質是神采賴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書法藝術神採的實質是點畫線條及其空間組合的總體和諧。追求神采,抒寫性靈始終是書法家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

書法中神採的獲得,一方面依賴於創作技巧的精熟,這是前提和基礎;另一方面,只有創作心態恬淡自如,創作中心手雙暢,物我兩忘,才能寫出真情至性,融進自己的知識修養和審美趣味。

張旭 古詩四帖{局部}

書法欣賞的方法

書法欣賞同其他藝術欣賞一致,需要遵循人類認識活動的一般規律。由於書法藝術的特殊性,又使書法欣賞在方法上表現出獨特性。一般地說,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從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

書法欣賞時,應首先統觀全局,對其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有一個大概的印象。進而注意用筆、結字、章法、墨韻等局部是否法意兼備,生動活潑。局部欣賞完畢后,再退立遠處統觀全局,校正首次觀賞獲得的「大概印象」,重新從理性的高度予以把握。注意藝術表現手法與藝術風格是否協調一致,作品何處精采、何處尚有不足,從宏觀和微觀充分地進行賞析。

文徵明小楷 歸去來辭

2、把靜止的形象還原為運動的過程,展開聯想。

書法作品作為創作結果是相對靜止不動的。欣賞時應隨作者的創作過程,採用「移動視線」的方法,依作品的前後(語言、時間)順序,想象作者創作過程中用筆的節奏、力度以及作者感情的不同變化,將靜止的形象還原為運動的過程。也就是摹擬作者的創作過程,正確把握作者的創作意圖、情感變化等。

3、從書法形象到具體形象,展開聯想,正確領會作品意境。

在書法欣賞過程中,應充分展開聯想,將書法形象與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事物進行比較,使書法形象具體化。再由與書法形象相類似事物的審美特徵,進一步聯想到作品的審美價值,從而領會作品意境。如欣賞顏真卿楷書,可將其書法形象與「荊卿按劍,樊噲擁盾,金剛眩目,力士揮拳」等具體形象類比聯想,從而可以得出:體格強健——有陽剛之氣——富於英雄本色——端嚴不可侵犯的特徵,由此聯想到顏真卿楷書端莊雄偉的藝術風格。

懷素 自敘帖{局部}

4、了解作品創作背景,正確把握作品的情調。

任何一件書法作品都是某種文化、歷史的積澱,,都是特定歷史文化背景下的產物。因而,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包括創作環境),弄清作品中所蘊含的獨特的文化氣息和作者的人格修養、審美情趣、創作心境、創作目的等等,對於正確領會作者的創作意圖,正確把握作品的情調大有裨益。清王澍《虛舟題跋•唐顏真卿告豪州伯父稿》云:「《祭季明稿》心肝抽裂,不自堪忍,故其書頓挫郁屈,不可控勒。此《告伯文》心氣和平,故客夷婉暢,無復《祭侄》奇崛之氣。所謂涉樂方笑,言哀已嘆。情事不同,書法亦隨而異,應感之理也。」可見,不論是作者的人格修養、創作心境,抑或是創作環境,都對作品情調有相當的影。向。加之書法作品受特定時代的書風和審美風尚的影響,更使書法作品折射出多元的文化氣息。這無疑增加了書法欣賞的難度,同時更使書法欣賞妙趣橫生。

總之,書法欣賞過程中受個性心理的影響,使欣賞的方法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以上所述僅是書法欣賞的一種方法,欣賞過程中可以將幾種方法交替使用。另外,欣賞過程中還必須綜合運用各種書法技能、技巧和書法理論知識,極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審美評價能力,儘力按作者的創作意圖體味作品的意境。努力做到賞中有評、評中有賞,並將作品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去考察,對作品作出正確的欣賞和公正、客觀的評價。當然,掌握了正確的欣賞方法以後,多進行欣賞,是提高欣賞能力的重要途徑,揚雄謂,「能觀千劍,而後能劍;能讀千賦,而後能賦」,說的正是這個意思。

趙佶 瘦金體

書法藝術欣賞的五個階段

一、準備階段

要進行書法藝術欣賞,首先要具備審美心境。心境是指一種微弱而持續的情緒狀態,往往與主體的需要相聯繫。因此,主體要想進入審美欣賞過程,必須使自己從煩瑣的事務中解脫出來,用審美的眼光來看待作品。這時,作品不再是單純的物理因素(紙和墨的結合),而是作者情感的載體。欣賞作品就是進行情感交流,而這種交流是沒有任何功利性的。

米芾《行書多景樓詩冊》(局部)

二、感知階段

感知階段是欣賞者感覺、知覺作品,從形式即作品的「形」上把握作品的階段。主要了解作者的表現技巧,感受作品的造型空間。

書法被稱為造型藝術,其造型空間不同於生活中的空間,它需要想象的介入,「三分字,七分裱」就是指裝裱能使作品的造型空間獨立出來,讓欣賞者更容易進入想象。

欣賞作品的造型空間,要求我們立體地看作品,具體說來,一幅作品,筆墨是實,布白是虛。實不是平板的,而是立體的、有層次的,書法講究中鋒用筆,是為了求得筆畫產生圓、厚的立體感。講究用墨,為的是求得層次的變化。虛不是空虛,是「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手段。如齊白石的畫,幾隻玲瓏剔透的蝦活躍在畫面上,背景一片空白,卻令人遐想聯翩,似乎碧波蕩漾,晶瑩透明。書法講究布白,就是虛的運用,一幅優秀的書法作品,其布白往往耐人尋味,好象是攝影作品中幻化的背景,雖然看不出具體的內容,但可以令你感受到豐富多采,在它的襯托下,「前景」更加突出。只有理解「虛」,才能更好地理解「實」。「知白守黑」就是這個道理。

懂得了虛和實,就可以感受作品的造型空間,主體的注意範圍不同,所感受到的造型空間也隨之變化。好的作品,隨意截取一個範圍,其造型都是美的。如取作品中的一行,一個字,甚至是一個點畫。黃庭堅在《論書》中說:「字中有筆,如禪家句中有眼。」

蘇軾手札

三、理解階段

書法藝術作品是作者提煉生活,得到意象,並運用書法藝術表現技巧加以物化的結果。主體可以根據作者物化的痕迹去追溯他的意象,把握作品容。明代的祝枝山說:情之喜怒哀樂,各有分數,喜則氣和而字舒;怒則氣粗而字險;哀則氣鬱而字斂;樂則氣平而字麗。情有輕重則字之斂舒險麗,亦有深淺,變化無窮……

作者「喜」「怒」「哀」「樂」的情感不同,他的作品也相應地具有「舒」「險」「斂」「麗」等不同形式。理解作品,就是通過作品外在的靜止的形式,想象作者創造的動態過程。「設身處地」地去體驗作者的情感,以深入理解作品。通過理解所得到的並不是抽象的概念,也不是科學的數據,而是與欣賞者記憶表現象有關的具體形象。孫過庭《書譜》中有段話:觀夫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姿,鸞舞蛇驚之態絕岸頹峰之勢臨危 據槁之形……

看到作品的形式----懸針垂露,得到的是意象----奔雷、墜石、飛鴻、駭獸等。由於書法作品內涵的豐富性,主體可以形成關於作品多層面的印象,但沒主次,不夠鮮明,但由此可以刺激好奇心和求知慾,深入了解作品。

李白 上陽台書

四、再創造階段

再創造是主體在對作品多次感知,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運用想象,將作品內容進行綜合,在自己頭腦中形成新的意象的過程。

主體感知作品時,得到的是作品形式的表象,在理解作品時,得到的是作品內容的表象,這些表象都暫時儲存在主體頭腦中,沒有規律,不成系統。再創造就是把頭腦中的表象按一定的規律組織成有機體。

這時,記憶表象反覆閃現,不斷篩選,保留那些主要的、接近客體本質的表象。這些表象不斷衝突,相互滲透,終於融合成一個新的整體----主體頭腦中的意象。

新的意象是主體在欣賞的基礎上以自己的方式創造而形成的。因此,不可能與作者的意象完全相同,它具有創造性,它常常超出作者本身,甚至是作者創作時並未意識到的或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朱長文在《續書斷》中評張旭的草書:「如神虯騰霄漢,夏雲出嵩華。逸勢奇狀,莫不可測。」朱長文從張旭草書中得到的意象是直衝雲霄的「神虯」嵩山華山之上的「夏雲」他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和想象而創造出意象。

新的意象是主體再創造的結果。不同的主體,因其心理定勢不同,即使同一幅作品,所得到的意象也不盡相同。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前面談到的張旭的草書,朱長文得到的意象是「神虯」「夏雲」。如果現代人得到「升空的火箭,飛行的導彈」的意象,甚至是聽覺方面的,如的士高音樂也是正常的。

顏真卿 祭侄文稿

五、共鳴階段

共鳴是指審美主體與客體的思想感情契合相通和諧一致的心理現象。

在書法藝術欣賞活動中,主體頭腦中的意象一旦形成,主體會從意象中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二者有部分相同或相似。這一部分會在頭腦中不斷加強、擴張,其餘則不斷減弱、消失甚至隱去。進入高峰狀態時,主客體會完全契合一致,達到物我同一。這時主體頭腦中充溢著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自身與作者相同的思想和情感會迅速提高、發展,主體處於這種狀態時會伴隨著強烈的審美愉悅。這種感受會轉化為審美經驗,在以後的欣賞與創造中起指導作用。《宣和書譜》卷十四有這樣一個小故事:歐(指歐陽洵)路靖(指索靖)碑,初過而不問,徐視乃得之,至卧碑下不忍去。

歐陽洵經過索靖所寫的碑,「初過而不問」,是還沒有進入審美心境;「徐視乃得之」是索靖的名氣的作用下,他強迫自己進入心境后對作品有所理解;「至卧碑下不忍去」是歐陽洵與索靖的書法產生共鳴,他全身心投入其中達到物我同一的境界。伴隨有愉悅的情感是「不忍去」的原因。這時他從索靖的書法中將會獲得審美經驗,指導以後的創作。

馬克思說過:「藝術對象創造出懂得藝術和能夠欣賞美的大眾--任何其他產品也都是這樣。因此生產不僅為主體生產對象,也為對象生產主體。」書法藝術創造也是這樣,它不僅創造藝術作品,也造就它的欣賞者。這樣看來,加強對書法欣賞的研究,將有利於書法的蓬勃發展。

蔡襄《扈從帖》,紙本行書,縱23.3厘米,橫21.4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