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極影評片 | 廣角是把雙刃劍

極影團隊攝影師 - 史炎冰點評

《Lake Baikal》,作者:AL | Ariel

這次點評的是一張貝加爾湖的冬景廣角風光片。貝加爾湖由於其高緯度,每年冬天湖面凍結。根據凍結前後溫度的起伏,湖面得以形成奇妙、形態各異的冰層。

照片中這種窗戶玻璃大小的碎冰堆滿湖面的場景,可能是由於剛剛凝結的湖面在水流衝擊或升溫的條件下碎裂漂移,再被緊接著的一波新的寒流重新冰封所形成的。這樣的場景新奇罕見,是自然風光攝影的絕佳題材。

作者拍攝時使用了17mm的超廣角。筆者猜測這樣的焦段選擇是試圖在畫面中同時囊括遠景的人與湖岸、以及包括更多的前景碎冰。

這個思路整體上是合理的:在這種極端氣候造就、空曠荒涼的環境中,人的引入往往形成鮮明對比而成為點睛之筆。而左側湖岸峭壁則間接交代了場景的具體地貌。

然而遺憾的是照片的最終效果卻讓人一眼看去覺得既「亂」又「空」。照片前景包括了大片碎冰,然而從觀者的角度,卻彷彿置身於一個雜亂無章的玻璃回收廠。

另一方面,照片的主題空洞,很難將觀者的視線吸引停留在一個或兩個明晰的局部重點。彷彿一部只顧交代時間、人物、地點的小說,卻缺失了最重要的劇情高潮。

如果以上描述太過籠統、抽象,讓讀者依舊摸不著頭腦,那麼筆者提供一張自己拍攝的類似場景的照片做對比,使這種感覺更為具象化。

破冰者,作者:極影攝影師 史炎冰

《破冰者》拍攝於美國威斯康星州的蘇比利爾湖岸。接近的緯度和氣候條件、同樣的碎冰場景、類似的光線條件、都採用了人物作為點睛,然而筆者這張選擇了35mm的小廣角,在構圖上也做了更精心的設計。

那麼究竟是什麼造成了《Lake Baikal》這張照片的「亂」與「空」?筆者認為這是風光攝影愛好者中的一個非常常見的誤區:風光大片,越廣越好!

廣角、超廣角風光往往因為其磅礴的氣勢和視覺衝擊,成為很多風光攝影愛好者趨之若鶩的「第一眼美女」。然而在筆者看來:廣角是把雙刃劍。應用得當時縱深震撼、廣闊壯觀、焦點明確。應用不得當,則廣而空洞,亂而遊離。

筆者從以下幾方面對該片進行「挑刺兒」。

  • 前景不實

前景是廣角風光的「靈魂」。由於廣角透視誇張的「近更大,遠更小」的特性,前景既佔到畫面的很大一部分面積,又是體現整個縱深的核心元素。前景不實,是廣角片的致命瑕疵。作者拍攝這張照片時可能是因為手持的限制,使用了f4的光圈來達到iso 100前提下1/15s的快門。

大光圈支持良好畫質的同時,卻帶來景深不夠的的嚴重副作用,造成前景模糊。如果筆者在現場,又沒有三腳架,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提升iso到1000以上來大幅縮小光圈,充分利用作者使用的佳能6D相機優秀的高感性能。一張有些噪點但清晰的照片永遠比一張糊的或虛的照片有價值。更何況現在後期軟體的降噪性能不斷在突飛猛進,後期降噪提供了大幅修復高感畫質的可能。

  • 中景無重點

該片的中景佔了畫面近1/4的面積,並且其中的元素成為照片中信息含量最大的部分。可惜的是作者構圖時,並未對這個重要區域進行精心的選取。

更具體的說,沒有能對局部碎冰的形態和排列做足夠仔細的觀察和安排。筆者一眼掃去,對中景的印象可以用簡單的三個字概括:很多冰。然而閉上眼后卻完全回想不起其中任意一塊的形狀特徵。

  • 遠景焦點分散

該片的遠景包含了兩個重要的視覺焦點:人和湖岸。這兩個焦點雖然所佔面積小,但對作品的升華卻意義非凡。可惜的是由於角度和抓拍時機的問題,這兩個遠景視覺焦點在畫面中如同織女牛郎,相隔甚遠。造成的影響則是觀者的視線不得不左右遊離。

  • 天空面積過多

片中天空的面積佔了畫面的近一半,然而卻又是整張照片最無信息量的部分。當時的拍攝場景既無漂亮的雲彩、也沒有火紅艷麗的餘暉,而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光板天」。

筆者認為光板天對這樣的場景並不算糟糕的條件。該場景的重點和精華本來就不在於天色。太過絢爛的天空容易喧賓奪主。然而無信息量的純色天空所佔空間應當盡量通過合理構圖進行壓縮。

筆者改進:

綜合以上幾點點評,這張照片最大的遺憾在於構圖。構圖是攝影前期的重中之重,也是後期最難彌補的部分。筆者在之後對該片的後期改進中,使用了一些相對精細高階的後期技術,例如複雜的克隆和形變技術。

然而這種後期修改的演示,僅僅旨在還原筆者腦海中這張照片可以實現的構圖改進,而並不在於鼓勵讀者形成一種錯誤的慣性思維:原來後期還可以如此大幅調整構圖,那前期構圖好壞就無所謂了。

事實上再高明的後期,對構圖的改動空間仍然是有限的,並且容易留下諸多痕迹瑕疵、損傷畫質。與其後期花費無數時間埋頭修改卻又難免露餡,不如前期構圖時多加觀察、思考來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首先為了解決視覺焦點分散的問題,筆者使用了克隆(clone)工具將遠景的人和湖岸峭壁分別向畫面中心做了平移。這使得兩者之間的呼應更為明顯,也將它們推到了畫面更為顯眼的位置。在做大範圍、大幅度的克隆時非常容易產生複製過去的物體和原本周圍的環境之間的過度過於突兀。

筆者這裡的解決方法是建立一個新的圖層進行克隆,然後通過黑色蒙板部分遮蓋這一新圖層來還原、修復過度邊緣的像素。左側湖岸峭壁的平移難免會造成畫面左邊界跟著移動,左側」露餡「的部分在之後將被剪裁掉。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步後期大費周章的克隆,完全可以通過前期一個簡單的鏡頭角度調整來完成——作者只要將機位向畫面右側移動一段距離,便能縮短人與湖岸峭壁之間的距離。

接著筆者剪裁了前一步的結果,去除了克隆平移造成的左邊界重複部分。再次評估調整后的照片,決定想辦法壓縮一下面積過大的無趣天空,使當前位於畫面中間的地平線提升到上部1/3左右的位置。

這裡筆者使用了Photoshop的自由變換(Free Transform)工具,將照片沿縱向做了一個整體拉升,將部分天空拉出了畫面。

需要一提的是,這種大幅度的後期拉伸容易對照片的畫質有所損傷,也往往造成太過誇張、脫離現實的形變。對於該片,這種比例上的改變完全可以通過前期壓低機位,鏡頭仰角向下來輕易獲得。

拉升后的照片構圖上已然脫胎換骨。而遠景的人由於較小,拉升所造成的形變也不算太明顯。不過還有一個小問題沒有解決,那就是畫面的左重右輕:這是由於左側湖岸距離近顯得高,而右側湖岸距離遠從而整體顯得很平很矮。

為了解決左重右輕的問題,筆者使用了Photoshop的變形(warp)工具,將右側遠處的湖岸進行了局部「增高」。需要提醒的是,變形工具極容易引起形變部分和周圍像素之間形成「斷裂」。筆者的做法是蓋印一個新的圖層;在新圖層上做形變;最後通過部分遮蓋新圖層的蒙板來修復出現的斷裂和突兀的過度。

經過以上修改,照片的構圖改進已經定型。最後筆者做了幾項小的潤色來錦上添花:

· 色彩上降低了整體的藍色飽和度。儘管日落後或日出前有自然的藍調,但筆者覺得太過艷麗、濃重的「佳得樂」藍會使冰失去其原有的晶瑩剔透。

· 加亮了前、中景中間部分碎冰的高光部分,以營造一些光感。

· 用亮度蒙板些許提亮了暗部。

· 加了輕微的暗角以進一步強調畫面中心。

下面是最終版的成片與原圖的對比:

總結:

也許細心的讀者已經發現,在複雜繁瑣的一系列構圖修改後,最終版的成片在視角上較原片狹窄了不少,更像是30mm左右鏡頭所拍攝的。這正驗證了筆者開篇所說的:大場景風光攝影並不是越廣一定越好。

究竟選擇多廣的焦段,應當根據地形環境、前景選擇、畫面元素相對位置、天色等多個因素來靈活決定。而拍攝時不妨嘗試不同焦段,並仔細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 場景中最值得突出強調的元素是在前景、中景、還是遠景?

· 如果需要突出的元素在前景,照片需要將前景放得多大?前景和遠景大小比例如何安排?顯然更廣的視角能將前景放得更大,造成和遠景更強烈的比例反差。但這種反差並非總是對突出主題起到推動的作用。

· 如果強調的元素在中、遠景,那麼是否存在前景元素能起到好的視線引導的作用?如果前景並沒有出色的引導元素,那麼窄一些的視角也許會讓中、遠景顯得更為集中和突出。

· 天空是否精彩,是否值得佔據較多的面積?

· 焦段是否能有效避開場景中主要的干擾物?

想讓你的攝影作品,得到極影團隊風光攝影師、各領域特邀攝影師的點評,甚至得到Max Rive、Marc Adamus等大神的建議嗎?

快來通過以下方式投稿吧!

方式1:在新浪微博發布圖片,描述中寫上你的拍攝思路,或者遇到的困惑,打上#極影評片#的標籤。最好也 @Thomas看看世界 和 @Joyous周遊 哦。

方式2:將圖片發送到 [email protected],郵件標題「評片」,注意在郵件正文中,寫上你的拍攝思路,或者遇到的困惑。

這期沒有被點評的朋友不需要重複投稿哦,我們會持續為大家提供建議的!

極影AdventureX

極限挑戰

極致影像

極客分享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報名回看《攝影學習,如何評價欣賞一張照片?》免費課程。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