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醫荒是彌天大謊,《柳葉刀》這樣的世界頂級期刊也上當了

Lancet(柳葉刀)創刊於1823年(清道光三年)是現今第二古老的醫學期刊,也是世界頂級醫學雜誌。

昨天看到一篇來自它的報道。Lancet雜誌一項研究分析了2005年至2015年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公布的衛生年鑒,發現在10年中,大學培養了470萬名醫學專業畢業生,而醫生總數只增加了75萬,增幅為16%

文章進一步分析發現,10年中25~34歲的醫生比例從31.3%降至22.6%,而60歲以上的醫生比例從2.5%增加至 11.6%

該研究還發現,農村地區醫生缺口達到50萬人。

文章得出的一個結論是—10年來醫學生的流失率很高。如果任由這種狀況持續下去,加上人口老齡化問題凸顯,某些醫學專業領域將面臨醫生短缺。

在這裡,為什麼醫學生流失率高,醫生增幅緩慢?這篇文章沒有給出一個獨立判斷,反而追隨著最流行的輿論聲音跑——醫荒要來了。

最流行的往往是最安全的,因為大家都這樣喊,你跟著喊,絕對不會犯錯。翻閱媒體報刊,不是充溢著種種類似的論調嗎?急診醫生荒,兒科醫生荒,全國醫生荒,麻醉醫生荒,護士荒······

保守的估計,這些喊醫荒的媒體聲音已經出現了10年,這家英國的醫學期刊還來預測未來「醫荒」會出現,你就知道什麼叫做觀察的「水土不服」。隔國如隔山,尤其是在判斷這樣一個龐大而複雜的國家而言,不近身體驗是很容易被流行綁架的

而事實上,十年來醫生增幅緩慢恰恰證明了醫療人才飽和,根本沒有所謂的醫荒。醫荒唯一作用只不過是令你慌,增加閱讀量,沒想到的是,英國人也上當了,這種聲音沖昏了頭腦。

揭破這個謊言,有時只需要某細節。

前幾天,洛陽第七人民醫院因為收「養成費」、「建院費」被多家媒體曝光。為什麼這樣干?醫院院長接受記者採訪這樣坦白,招5個人,會來100個人應聘,醫院也不好選擇,想招一些誠心留在醫院工作的人,「每人自願捐5000元,表明這個人比較誠心,想去大醫院要掏10萬、20萬,就這樣還有很多人不珍惜。」

昨天的丁香園,有醫生投書講敘自己朋友的親身經歷。在這篇《從英國讀醫回來,她做了一年「無業游民」》文章中,那位同行抱怨,她想呆公立醫院,想繼續留在北京。可國內的公立醫院,看導師,看文章,看博士頭銜。好多地方,連她的簡歷都不收。

為什麼醫生總數會增長緩慢?不是因為醫荒反而因為醫生太多了,醫療人力供過於求

因為醫學生源太多,崗位卻寥寥無幾,很多人進不了醫院,只能無奈地改行去了,這恐怕才是事實真相。但媒體卻偏偏熱衷於塑造一大批反抗體制的青年英雄,因為抵制而不從醫。

很明白的說,人都是現實的動物,尤其是在。那麼多的青年人沒有從醫,不是因為有反骨,而僅僅只是因為找不到工作而已。

真正的醫荒是有抗議聲的,但現在這些聲音只不過來自醫療內部人員而已,你自己說自己人手不足,那是以你的標準為主。至少從政府管理者到民眾,絕大多數人是沒有這種感受和抗議聲音的。

有人會拿三甲醫院就醫春運圖來做例子,證明醫荒的存在。但事實上,這隻能說明大醫院病深入骨髓,僅此而已。遍地都是門前冷清的診所、小醫院,那種人滿為患,只不過是一種挑肥撿瘦罷了。

媒體曾經報道,北京前些年兒科醫院超負荷運營。但記者調查卻發現, 北京專科兒童醫院和綜合醫院兒科可謂「冰火兩重天」。北京兒童醫院、首兒所人滿為患,而綜合醫院的兒科,尤其是三級以下醫院的兒科門庭冷落。北京市衛生局統計顯示,每天總有醫院兒科無人問診,還有近10家二級以上醫院兒科接診人數不超過10人。為分流集中在兒科專科醫院的患兒。當地要求16所應該開設但尚未開設兒科的綜合醫院開兒科門診,並要求29所只開設兒科門診,尚未設兒科病房的綜合醫院開放兒科病房,兒科病房床位數不得少於編製床位數的2%。

這個新聞傳遞基本事實——所謂的標準是有得「商量」的,你可以開兒科也可以不開兒科,你開兒科可以不發展兒科,如果你不喜歡的話。很多醫院是不喜歡「兒科」的,政府只能拿鞭子去抽打。所謂的兒科停診只不過是一個醫院對兒科沒興趣發展的信號,打著因為醫生荒招不到人手這種流行而迷人的借口,是最容易過關的。

柳葉刀還提出另一個結論,的醫學和護理畢業生的平均成本在全世界最低。文章認為,在醫學教育方面的投入是未來衛生保健的重要影響因素。很委婉的意思是說——培養醫護人員是最容易的。

沒有醫荒,只有醫慌,醫生看起來很慌張。因為,這個行業的一切充滿著太多不確定因素,在這些諸多的不確定中,公平性是最大問題。把這個公平性問題解決了,醫生不慌了,所謂的醫荒就只不過是一張紙老虎。

歡迎轉發本文。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