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添」發現】這些「牛市」信號,你都注意到了么?

@銀行ETF@券商ETF@滬深300增強@價值ETF

9月5日,上證綜指收盤報3384.32點,刷下今年以來指數新高,這也是滬指站上3300點大關的第八天。券商股和周期股的領漲都讓人嗅到了一絲牛市的味道,有人說現在的行情像極了2014年的牛市起點,有人說這是新周期的開始,有人說結構式牛市可期,市場到底又給出了怎樣的「牛市信號」?今天大添就匯聚一篇當前市場最多最全的 「牛市信號」,供球友自行參考。

增量資金暗涌

9月5日,滬指一度沖高至3390.82點,創下今年以來新高;滬深兩市成交金額為5621.54億元,較前一個交易日有所下滑,減少837.55億元。事實上,自8月底以來,A股成交量已逐步升溫。公開數據顯示,8月底兩市日均交易金額突破5778億元;而在9月的前3個交易日,日均成交金額為6161億元,繼續呈增長態勢。滬指突破3300點大關已有一周。多家券商人士表示,行情走高的背後是有增量資金在推動。

「8月開始,我們開戶數量和保證金都增加了。一方面是存量客戶的投資資金增加了,另一方面新增客戶也開始多了。」 9月5日,華中一家券商營業部總經理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投資者入市情緒確實有所回暖。這並非是個案。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多家券商營業部了解到,自8月以來「小散」數量開戶增加,而轉入營業部的保證金亦在持續增長。而根據中登公司對新增投資者數據的統計,7月平均每周新增個人投資者28萬戶;而到了8月,平均每周新增33萬戶,環比增長18%。上漲的行情也帶動了投資者的投資情緒。

「投資者情緒比以前要積極,有大額保證金流入。」 深圳一家大型營業部總經理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其營業部中,新增資金量主要來自存量客戶。新開戶帶來的資金量也有所上升。在該人士看來,增量資金主要源於一方面目前除了股票以外沒有更好的投資渠道;另一方面股市如今有了賺錢效應,能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參與進來。珠三角一家上市券商分公司人士表示,「從我們客戶的情況來看,對A股的交易參與度更積極,他們投入的資金量有小幅增加。」而廣東一家二線城市營業部人士則表示,公司入市增量資金主要來自專業客戶,小散的表現則較為後知后覺。不過,這一波3300點帶來的增量資金,是否存在擴大的態勢?這或取決於行情的發展軌跡,以及投資者的預期。深圳一家中型營業部人士表示,近期買入上證50ETF看漲期權的「大戶」有所增加。而國元證券分析師表示,上證50以及50ETF在上周已進行回調,預計9月上漲仍將會是主基調,可以考慮看多。一位華中券商營業部總經理也表示,「增量資金放大是有可能的,但我預計增長速度不會很快。在10月下旬以前,投資者對入市會相對謹慎,增量資金應該是緩慢提升的趨勢。」一位深圳大型營業部總經理表示,「我們預計成交量未來能突破8000億元,但資金進入市場應該會慢一點、穩一點。」

股市兩融餘額創年內新高

隨著上證指數站穩3300點,市場中融資意願有所提升。截至9月4日,滬深兩市融資融券餘額達到9534.84億元,創年內新高。其中融資餘額為9488.43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增加58.70億元;融券餘額為46.41億元,較前一交易日略有下滑。

9月5日,一位來自券商宏觀研究院的策略研究員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兩融餘額持續攀升說明場內投資者信心回升,一方面是受益於機構和個人新增開戶數增多,另一方面新增開戶數增多也帶動了已有賬戶的活躍度。

據同花順數據,9月4日,融資凈買入額居於前三位的分別是有色金屬(10.32億元)、計算機(6.67億元)、公共事業(6.66億元)。事實上,兩融餘額近期一直在穩步攀升。上周兩融餘額突破9400億元,環比上漲2.19%,兩融交易額環比漲35%至3065億元,佔A股成交額的10.39%。從行業角度看,自8月下旬以來,有色、煤炭、鋼鐵等周期行業板塊顯著上漲。上述研究員認為,前期周期行業上漲的邏輯主要源自三方面:首先是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行業供給端持續收緊影響;其次,即將迎來季節性需求旺季;最後,周期性行業盈利情況良好。有專家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變了周期性行業的經營環境,股市融資規模上升,表明投資者對改革的肯定。

各路機構資金積極入市價值成長兩手抓

種種跡象表明,「嗅覺靈敏」的各路機構資金正在積極入市。

據業內人士觀察,外資在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后,不斷通過滬港通、深港通流入A股市場抄底,一些險資在明顯加倉A股,養老金也開始入市操作。此外,近期無論是公募基金還是私募基金,其發行市場均明顯回暖。

從大牌私募的發行來看,明顯能夠感受到高凈值客戶入市意願的提升。

據統計,中長期業績表現亮眼的高毅資產今年以來已發行近40隻新產品,僅7、8月份就有15隻新產品成立。同樣堅守價值投資的景林資產,今年以來發行成立了20隻新產品,僅8月份就發行了8隻新產品;重陽投資今年來共計發行成立了14隻產品,僅8月份就成立5隻產品。此外,星石投資今年以來成立了8隻新產品。

從公募基金的發行來看,也能感受到新基金髮行市場的「暖意」。

據萬得數據統計,從基金成立時間來看,8月份新成立的基金共計100隻,「吸金」853.09億元,無論是新基金髮行數量還是規模,均較之前一個月大幅提升。數據顯示,8月份新基金成立的數量較7月增長了近五成,而資金規模則是7月份的2.5倍。

從偏股型基金的發行來看,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8月份共計「吸金」241.66億元,7月份這一數據僅為157.66億元。

如果再觀察保險「大鱷」的動向,則更能看出機構資金明顯的入市趨勢。據統計,平安、人壽及太保三大保險巨頭上半年大舉增持基金434億元,總計持有金額為2306.7億元。其中,平安對於基金的投資增幅較大,僅權益類基金的投資就達到了509.84億元,短短半年時間增加了208.88億元。此外,上半年對於股票的投資從去年末的1363.5億元增加至2090.34億元,增長了726.84億元。

廣發小盤基金的基金經理認為,隨著A股納入MSCI指數,未來3至5年,外資配置權重也會不斷增加。15%至20%的權重意味著2萬億至4萬億元人民幣配置需求,這些資金將會深刻影響A股市場的投資風格。其在投資上會更加立足於的核心資源稟賦,抓住A股市場上具備國際比較優勢的「的核心資產」。

滬上一家業績優異的私募基金總經理認為,市場的運行方向很多時候是由增量資金決定的。在其看來,過去一段時間及未來一段時間,市場的增量資金主要源於機構投資者,包括養老金、社保、企業年金、險資和外資,雖然短期而言體量有限,但這些資金「細水長流」,且資金質量較高,在市場中的存續時間也會較長。未來流入股市的外資可能會達4萬億元人民幣。不排除機構增量資金也會去買一些中小創個股,但是更多還是集中在各行業的龍頭及價值股上。

不過,從近期記者對公私募基金的採訪來看,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開始關注成長股的投資機會,目前,一些科技股、智能製造、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投資機會已經出現。因此,在保持價值類股票投資的同時,機構也開始逐步加大成長股的配置。

產業資本買意漸濃增持動向傳遞積極信號

作為市場重要的標杆力量,產業資本近期的增持動作引發市場關注。數據顯示,8月份共有351隻個股公告發生重要股東二級市場增減持,其中152家公司獲得凈增持,當月上市公司重要股東通過二級市場凈增持額為16.58億元。

個股方面,山東威達9月5日晚間公告,控股股東威達集團計劃自9月4日起的12個月內,增持公司1%至3%股份。威達集團已於4日至5日期間,以集中競價方式增持250萬股,增持比例0.6%,目前威達集團持股比例為25.67%。東方時尚5日晚間公告稱,2017年7月13日至9月1日期間,公司控股股東投資公司增持公司股份841.52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0036%。截至2017年9月4日,投資公司持有公司25573.03萬股股票,占公司股本總額的60.88%。此前,控股股東計劃自2017年7月13日起6個月內,累計增持總額不超過公司總股本2%的股份。

事實上,在此前的幾個月,產業資本的增持動作已經持續受到市場關注。數據統計顯示,近幾個月以來,除了7月份A股上市公司遭遇到了重要股東15.79億元的凈減持外,5月和6月均呈現凈增持狀態,凈增持額分別為26.05億元、58.65億元。具體到公司,在5月至8月四個月里,共有136隻個股獲得的增持金額超過1億元。

這股產業資本「買買買」的風潮,引發了市場參與各方的關注。事實上,自2016年1月以來,A股市場始終保持重要股東凈減持的趨勢,但這一趨勢在今年5月被打破,而且近幾個月以來總體增持額高於減持。

平安證券策略分析師表示,近年來,產業資本的放量變化往往被市場解讀為市場拐點有效信號,其對市場走勢的前瞻性越來越多地成為市場共識。A股市場由於信息不對稱性較強,產業資本和股東掌握更多的公司信息,尤其是對於價格的理解和二級市場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其增減持行為也常常是市場價格運行的信號。

資料顯示,一些業績預喜的公司的確得到了產業資本增持。據統計,截至9月4日,353隻前三季度業績增長超過50%的個股中,自7月4日至9月4日期間股東增持的共有22隻,增持數量達1.53億股,增持金額達22.95億元。增持數量最多的個股包括:恆逸石化前三季度凈利潤增長168.50%,增持2781.23萬股,增持金額高達4.5億元;東方園林凈利潤增長65.00%,股東增持1594.82萬股,增持金額2.9億元。從市場表現來看,部分個股的走勢也在重要股東的「加持」下一路上揚。

產業資本的密集增持,也讓市場人士反思市場是否已處於磨底過程中。產業資本的增持動作和方向,成為很多市場資金關注的焦點。

海通證券策略分析師荀玉根認為,產業資本大量增持的動因是估值處在歷史較低水平。當企業的重置成本高於市場價值時,股票價值被低估,資本將更願意投資金融產品,從而產業資本將進行增持。雖然A股整體估值高企導致產業資本基本長期處於單邊減持的狀態,但實際上產業資本作為投資主體,也遵循「低買高賣」的投資法則,當估值窪地投資機會出現時,產業資本將入場增持。從產業資本凈增持額看,除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異常波動期間外,2005年以來產業資本在2005年6月至2006年9月、2010年5月、2014年4月至5月、2016年11月、2017年5月等期間表現為凈增持,其對應的全部A股PE(歷史TTM,整體法)最低分別到達18.8倍、20.2倍、11.7倍、22.4倍、20.2倍,均為階段性低點。從歷史情況來看,產業資本持續大規模增持均在市場大底階段,如2005年8月至2006年9月、2008年8月至2008年10月、2013年12月至2014年7月,小規模增持出現在階段性底部,如2010年5月、2016年2月。

平安證券策略分析師表示,回顧歷史來看,在2015年牛市期間,大股東資金在4月份呈現陸續離場的態勢,5月份達到高點,凈減持市值達到1455億元,較上月規模抬升91.47%,隨後6月份股市大幅下跌。而從近期的市場行情來看,A股市場在3月底至4月初期間,受到金融監管全面趨嚴帶來的流動性衝擊,隨之有所調整。5月份,大股東資金今年以來首次轉為凈增持,A股市場也從4月份的調整中恢復,在6月份迎來一小波上升行情。

他同時指出,在當前市場處於存量博弈的格局下,產業資本的資金變化牽一髮而動全身,對市場的影響作用越來越大。首先,自2017年以來,A股市場的日均成交金額呈現顯著下行;其次,基金新發行規模也降至低點;第三,境外機構資金的規模擴張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諸多中小創公司得到重要股東增持,似乎也傳遞出一些積極信號。數據顯示,截至9月4日,5月以來得到重要股東增持的780家上市公司中,其中470家為中小創公司,合計總增持金額為264.42億元,佔總增持金額744.40億元的35.52%。而8月以來,中小創板塊更是成為增持重要陣地,174家得到重要股東增持的公司中,114家為中小創公司,合計總增持金額為29.39億元,佔到了總增持金額61.39億元的47.87%。

「要充分重視產業資本的增持動作和增持方向。產業資本的投資邏輯,多以價值為導向,其增持方向昭示著市場價值投資的方向。A股市場有三季度各方資本『給力』的慣例,但產業資本的增持更具指導意義,投資者不妨根據其動向尋找市場投資機會。」有券商營業部人士建議。

IH當月合約連續13日升水

8月以來,伴隨藍籌股、周期股走強,IH當月和隔季合約連續多日出現升水。截至今日,IH主力合約升水持續時間已達13個交易日,創近兩年來持續時間的新紀錄。而IH主力合約上次出現較長時間的連續升水還要追溯到2015年5月牛市期間。

不少分析師認為,當下市場仍以大盤藍籌為投資主線。IH合約升水狀態的持續,間接反映了投資者信心的提升,長線依舊看多大盤藍籌。以股指收盤價和期指合約收盤價來計算價差,本周二,IF和IC當月合約分別貼水2.846點和2.659點。而IH當月合約則升水2.553點。
值得注意的是,據東方財富Choice統計,自8月18日以來,IH當月合約已連續13個交易日呈現升水狀態,刷新了其近兩年來升水持續時長的新紀錄。IH當月合約自2015年4月上線以來,升水持續時間最長為16個交易日,發生在2015年A股牛市時期。

此外,自滬指順利突破3300點后,IF和IC主力合約的價差也有加速收窄的趨勢。上周五個交易日內,IF當月合約除周三小幅貼水外,其餘四個交易日均為升水狀態。不過本周兩個交易日里,IF當月合約再現小幅貼水。

期貨合約的價格通常反映了市場對未來的預期,這和近期兩市大盤藍籌持續上行不謀而合。
今年指數的震蕩上行,大盤藍籌可謂功不可沒。5月以來,大盤藍籌穩紮穩打,持續走高。其中,金融股作為滬指上攻3300點的功臣之一,強勢大漲。雖然8月底小幅回調,但招商銀行、建設銀行、銀河、浙商證券等金融藍籌股均在8月底創下歷史新高。而本周二,銀行、保險板塊也再度發力,全天漲幅領先。滬指在金融藍籌帶領下再創年內新高。

分析人士指出,IH當月合約持續升水,但IF當月合約短暫升水后再度貼水,說明在當下市場中,大盤藍籌仍然是多數投資者關注的主線。方正中期研究院期指研究員相陽也同樣認為,活躍資金普遍看漲大盤藍籌的態度,推動了IH當月合約維持升水狀態。

此外,本周二,IH隔季合約升水19.553點。該合約也連續10個交易日呈現升水狀態,同樣創近兩年來升水持續時長的新高。分析人士表示,遠期合約的升水幅度高於近期合約,說明資金對大盤藍籌未來的走勢預期較為樂觀。

同時,與IH合約對應的上證50指數中,多數成份股未來將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該人士認為,遠期合約升水趨勢有所擴大,也反映了投資者對明年海外資金的加入持樂觀預期。

從近期A股市場表現來看,指數在上漲過程中伴隨著成交量的放大,說明近期市場風險偏好得到明顯修復,市場做多氛圍已悄然增強。中銀國際期貨研究部期指研究員馮志剛認為,在宏觀經濟基本面、市場利率狀況、貨幣政策、美聯儲加息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9月,股票現貨和期貨市場中期仍將呈現震蕩上升趨勢。

高善文:經濟底部確認牛市即將到來

眼下關於經濟周期的爭論吸引了官學商三方的參與,場面轟轟烈烈,十分壯觀。然而,細究其中,投資者希望獲得關於未來股價的指引,分析員希望獲得對市場算無遺策的聲譽和排名,政府希望看到經濟新的增長點和新的動能,學術界希望政府加快具體改革,至少希望自己的一些觀點能夠得到採納,各方的訴求不同,對周期的內涵理解各異,所以儘管討論很熱鬧,但也可謂各說各話,雞同鴨講。所以連一向穩重的人民日報也轉載評論文章,反對從概念到概念,反對炒概念炒說法,去吸引眼球,可謂良有以也。

排除無謂的概念炒作,站在商業的立場,可以提出兩個更加明確具體和相互聯繫的問題來展開討論,一是7年經濟增速下行的底部是否已經可以確認?二是股票市場是否已經轉入牛市、至少是大級別的反彈?

我個人認為,這兩個問題的答案也許都是肯定的。

從不利因素看問題,人們無疑仍然可以列舉出經濟運行中許許多多的問題和困難,例如債務槓桿問題、銀行壞賬問題,殭屍企業問題、房地產問題、過剩產能問題等等,但這些問題和困難過去始終存在,近來也並未顯著惡化,所以它們應該已經包含在股票市場的定價中,並很可能至少部分地包含在人們在實體經濟領域的消費和投資決策中。

相反,去年下半年以來,經濟領域出現了不少新情況新變化,這些變化正在被吸收到股價中,也可能即將被吸收到人們未來的消費和投資決策中。

一是全球廣泛和同步的經濟恢復和由此帶來的出口的明顯加速。實際上從數值估計看,這貢獻了經濟增速提升的相當部分。人民幣此前對一攬子匯率的調整似乎也促進了貿易競爭力的提升。這一點在去年3季度開始出現早期跡象,今年初基本得到確認。

二是房地產存貨去化接近完成。越來越多三四線城市的漲價和限購為此提供了生動的證據。這尚未轉化為內需的強勁上升,但無疑降低了中期內的經濟風險。當我們在去年九月份第一次提出這種可能性時,絕大多數相關市場人士是十分懷疑的,目前這一前景也未必是共識,但出現的可能性顯然在進一步上升。

三是產能過剩的明顯改善。我們在去年六月份時研究了大量的行業橫斷面數據,並基於國有成分的多少、盈利和產品價格的歷史變化等證據指出,產能過剩反映了國有體制和周期力量的共同作用,但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體制的影響:產能過剩總是更加明顯地出現在國有資本集中的領域。基於當時的進度數據,我們進一步認為,民營領域的市場化出清可能已經大體結束,國有領域由於供給側改革正在加速變化(如果不是出清的話)。一年以來企業價格和盈利的進一步發展與這樣的判斷是接近的,儘管站在事後的觀點看,全球需求的恢復也在其中發揮了明顯影響。

四是通貨緊縮的全面消除,以及由此帶來的宏觀槓桿率開始穩中有降。這伴隨著企業盈利的回升,並降低了銀行的壞賬。

五是政府支出行為的正常化。實際上,2014年下半年需求滑坡的關鍵原因之一是財政整固和廣義財政開支的大幅度下降。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這一衝擊已經結束。

六是信貸和社會融資需求在去年9月份前後開始企穩回升,以及與此相關的民間和製造業投資的積極變化。

這些變化的大部分在去年十月份前後已經可以看得比較清楚,所以當時在北京大學的一次討論會上(以及去年十月在上海的客戶交流會上),我開玩笑說,目前的形勢相當於1948年夏秋之交:儘管三大戰役還未展開,但勝利的天平正在向我黨傾斜。當時宋國青教授還開玩笑地問我「我黨是誰?」

今年以來最大的負面衝擊無疑是金融去槓桿,這導致債災,市場利率全面上升。這一衝擊影響會有多大?是否會改變趨勢?有段時間我們很不清楚。鑒於維穩的要求和錢荒的教訓,按理說債災應該是有驚無險,但債市一夕數驚,不確定性總是很大。6月份以後,債市的情況開始明朗,這一衝擊可能是有驚無險地得到了吸收。

前面我們提到經濟周期或波動的預測極其困難,部分的原因是紛擾的外部衝擊和持續的結構變化都難以預測。過去7年的經濟減速無疑漫長而痛苦,也遠超出了我們當初的預期。站在事後的角度看問題,除了我們知識和分析能力的欠缺之外,2011年底的歐債危機顯然是個重大的外部衝擊,2014年7月份開始的財政整固也是一個事先難以把握的巨大擾動,在一段時間裡,這對經濟運行軌跡的影響可能不亞於經濟自身調整和收斂的力量。

目前的挑戰在於,未來是否會有黑天鵝,從而再次改變經濟運行的軌跡?

潛在的風險點總是可以列出很多,從美聯儲縮表到朝核問題,從的豬肉市場到政府換屆,從中美貿易戰到恐怖襲擊,從一線城市的房價到邊界對峙,但誠實的回答是我們不知道黑天鵝在哪裡,也不知道會不會來。

更加合理的做法似乎是:對預測未來心懷恐懼、對市場波動充滿敬畏,在保持數據的密切追蹤中,隨時準備承認錯誤並改變看法。

麥朴思:新興市場股市仍處合理區間看好內地市場

事實上,今年以來,新興市場的股票延續了去年的復甦態勢。截至今年上半年,MSCI新興市場指數回報18.60%,相比之下,MSCI全球指數的漲幅則為11.02%。

「我們認為,目前新興市場仍處於盈利增長回升的初期階段。估值和市場情緒亦將繼續帶來支持。更重要的是,由於商品價格疲軟以及增長放緩等原因,新興市場企業盈利增長多年來一直下跌,最終在2016年迎來拐點。新興市場企業的資本配置和成本效率也在不斷改善,這將有助於擴大利潤空間以及提高股本回報率。」 富蘭克林鄧普頓新興市場團隊行政主席、人稱「新興市場教父」的麥朴思(Mark Mobius)在9月5日的記者會上坦言。

同時,從估值水平而言,新興市場的股市仍處於合理區間。截至今年6月底,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市盈率為14.6倍,而標準普爾500指數和MSCI世界指數則分別為21.40倍和19.86倍。他指出,雖然新興市場自去年以來持續跑贏發達市場,但相對後者的估值折讓仍維持在過去十年間的較高水平。

過去數年,全球投資者大都對新興市場避之不及,但這正在發生轉變。根據Hedge Fund Research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專註新興市場的對沖基金共吸引了8億美元的資金凈流入,創下自2015年第二季度以來首次的凈流入。

上述報告指出,今年前七個月,新興市場對沖基金的回報達到13%,大幅跑贏標普500指數。其中,以專註印度、市場的對沖基金表現最為搶眼,同期的回報分別達到26%、19%,遠遠超出相應的大盤指數。

今年以來,香港股市升勢如虹,迄今為止的升幅逾26%,在主要市場中遙遙領先。同時,自今年5月以來,內地A股市場亦節節攀升,今年至今為止的漲幅達到9%。

「我們對香港和內地股市的前景十分樂觀,內地經濟增速仍能維持6%以上,政府不斷推動的去槓桿及國企改革初見成效,這些措施有助於經濟長期的健康發展。」鄧普頓新興市場團隊基金經理莫家良表示。

同時,他透露,目前看好一些科技板塊,包括一些內地經營互聯網相關業務的初創企業,以及保險及高端消費品行業,例如汽車股等,「這些股份明顯受惠內地消費升級的趨勢,但投資者在挑選個股時仍要考慮估值及盈利表現。」

他參與管理的亞洲增長基金為例,截至今年7月底,投資組合中、印尼、泰國、韓國市場的佔比分別為31.03%、17.63%、16.66%、12.72%。以行業而言,能源、金融、非必需消費品為前三大重倉行業,分別佔比為20.04%、19.47%、17.81%。

自滬港通、深港通開通以來,南下的資金已成為港股市場不容忽視的一股力量。根據港交所9月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港股通年內凈流入1922.29億港元,港股通資金已持續凈流入22個月。

瑞銀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高挺指出,近日通過港股通南下的資金有加速的跡象,截至8月25日的一周內南向資金流入31億元,高於前一周的14億元。「我們認為保險資金將持續成為南向交易的主力。那些股息收益率高或A/H股價差大,以及香港市場的稀缺標的會更多地受到內地投資者的青睞。」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 上海證券報 & 證券日報 & 東方財富網 & 證券報 &金羊毛工作坊

風險提示:任何在本文出現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評論、預測、圖表、指標、理論、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為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為負責。另,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閱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本公司亦不對因使用本文內容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負任何責任。基金投資有風險,基金的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其未來表現,投資需謹慎。貨幣基金投資不等同於銀行存款,不保證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免責聲明:轉載內容僅供讀者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其任職機構立場及任何產品的投資策略。本文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如您認為本文對您的知識產權造成了侵害,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