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北敘利亞革命戰紀1:敘利亞內戰簡史(上)

北敘利亞戰紀1:敘利亞內戰簡史(上)

四五年前,北敘利亞還只是敘利亞內戰的一個戰場,甚至不是其主要戰場。但時至今日,它業已成為整個敘利亞革命運動的中心。北敘利亞革命是如何從少數人的游擊活動發展到今天這般規模的?我們嘗試回顧它的整個戰爭史,以對這一問題做出一個扼要的回答。

考慮到這一回顧不可避免地將要逐一討論本次革命中的歷次重要戰役,因此我們將通過連載的方式來完成。為了便於讀者從整體上進行把握,我們首先在頭兩次連載中對敘利亞內戰的大背景作一個最簡單的介紹。

圖1:敘利亞區劃交通圖。(圖片來自網路)

內戰前的敘利亞名義上處於復興黨政權的領導之下,實際上則是陷於阿薩德王朝的專制統治之中

敘利亞獨立以來,社會矛盾尖銳,內外危機深重。在這種情況下,敘利亞發生了多次政變和反政變,民族集團(National Bloc/الكتلة الوطنية‎‎,殖民地時期的舊精英)、保王黨、社會民族黨(Syrian Social Nationalist Party/الحزب السوري القومي الاجتماعي,大敘利亞主義者)、納賽爾主義者(阿拉伯民族主義者)和親蘇聯的敘利亞共產黨等勢力你方唱罷我登台,爭相為千里江山折腰。1963年,阿拉伯社會復興黨聯合其他民族主義力量發動革命,建立復興黨政權。1966年,以薩拉赫·賈迪德(Salah Jadid/صلاح جديد)為首的復興黨少壯派又推翻了元老派,迫使其最終逃亡到伊拉克建立薩達姆政權。

在賈迪德的統治下,復興黨少壯派政權在1966到1970年推行了一系列激進的民族資產階級改革。

對外,復興黨政權積極支持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民族解放事業,不僅參加了第三次中東戰爭,還向專制君主統治下的約旦輸出革命。對內,賈迪德政權啟動了大刀闊斧的土地改革運動,計劃沒收和贖買大地主的土地分配給勞動農民。

然而,賈迪德的激進改革引起了內外反動勢力的強烈反彈。1970年,賈迪德被他一手提拔起來的教友、救命恩人哈菲茲·阿薩德少將(Hafez al-Assad/حافظ الأسد,即老阿薩德)發動政變推翻。阿薩德上台後不久,即發動「糾正運動」(Corrective Movement/الحركة التصحيحية),完全停止了賈迪德的各項改革舉措。其中,土地改革也在1975年完全停止了。

圖2:薩拉赫·賈迪德。

到1975年為止,復興黨政權僅對全國690萬公頃(其中76萬公頃為灌溉地)耕地中的140萬公頃(其中灌溉地不足20萬公頃)進行了土改。也就是說,僅有不到20%的耕地實施了土改。從土改中直接受益的無地少地農民只有5萬戶(大約30萬人),他們共分得耕地46.6萬公頃(其中灌溉地6.1萬公頃)。到土改結束時,仍有20%的敘利亞農民沒有任何土地,只能靠租佃他人土地或打長、短工為生。可見,阿薩德政權的「土改」由於未能觸動敘利亞農村的封建生產關係,最終淪為了一個騙局。

阿薩德認為,個體農民小規模的土地經營是低效率、沒有前途的(這倒沒錯)。因此,他將土改獲得的33萬公頃拍賣給了富農,以扶植富農的資本主義經營;又大力組織了4000多個合作社(擁有44萬名社員),分給它們25.4萬公頃的土地。此外,還有多達35.1萬公頃的土地沒有分配,實際上是被複興黨政權官僚們給霸佔了。然而,阿薩德政權的這些做法,未能有效發展資本主義大農業。到1984年,敘利亞仍有74%的耕地在由個人經營,擁有25%耕地的合作社辦得也非常差。

1986年,阿薩德在「新思維」的東風下徹底揭下了社會主義畫皮,決定在農業領域推行新自由主義式的改革,改為扶植大型農業公司下場接盤,但規定農業公司必須有25%的國有股。到1990年代,敘利亞的合作社也基本垮台了,取而代之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的大種植園經濟。這種大種植園一方面對在其中勞動的農民採取種種基於封建人身依附關係的超經濟剝削,一方面卻又因生產資料(種子、農藥、化肥等)和銷售市場兩頭在外而深深植根於國際市場從而受到帝國主義勢力的支配。

圖3:父子相繼阿薩德王朝,如同秦隋,二代而亡。

在這種大種植園的排擠下,小農紛紛破產,然而作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敘利亞並沒有足夠發達的工業來吸納這些勞動力:甚至在經濟危機前的2007年,敘利亞的青年失業率高達25%,而毫無合法收入來源的家庭竟佔全國家庭總數的10%。無奈之下,這些人便成為貧民窟里的城市貧民乃至遊民,受到封建把頭和會道門的支配。教權主義思想在這些遊民的頭腦中間找到了合適的土壤,從1980年代就開始生根發芽了。然而依靠暴力鎮壓了穆兄會哈馬暴動的復興黨政權,依舊迷信武力,對此不以為然。

2000年老阿薩德死去,巴沙爾·哈菲茲·阿薩德(Bashar Hafez al-Assad/بشار حافظ الأسد,即小阿薩德)從國外回來即位之後,依然沿襲乃父的衣缽,而且在推動親西方的新自由主義改革方面更加激進。在這個私有化的大過程中,腐敗更加橫行,而且往往是阿薩德家族周圍的一小撮人受益,這進一步引起了統治階級中其他成員對阿薩德王朝的極大不滿。

2008年美國發生金融危機、2009年歐洲發生歐債危機,引起了全球資本主義的大危機,兩頭在外的敘利亞半封建半殖民地大農業受到了很大的衝擊。與此同時,長期不顧生態承載能力的半殖民地式農業開發帶來的環境破環,也引起了自然的報復,造成了敘利亞連續三年的大旱。在這個過程中大量的貧下中農走向破產,而僱農則失去工作,紛紛湧入城市,給本已遊民橫行的城市額外增添了上百萬的新遊民。此時的敘利亞,已好比一束乾柴,只得一點火星便可以燃起熊熊烈火了。

圖4:因旱災而流落拉卡的敘利亞農民,2010年。

作為敘利亞的主要農業地區,北敘利亞的情況同敘利亞全國類似,甚至更加糟糕。該地區的庫爾德人不但受到封建地主、部落主的階級壓迫,而且受到敘利亞大阿拉伯民族主義政權的政治壓迫,許多人連公民權都沒有,更不要說享有本民族在文化等方面的自治權利了。在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該地區的貧困率遠遠高於敘利亞其他地區,包括庫爾德人在內的該地區人民是敘利亞全國最受壓迫的人群之一。

二、敘利亞內戰的第一階段:全國抗議和起義(2011—2012)

2010年12月,突尼西亞一位小販(他也是遍及阿拉伯世界的那些絕望城市貧民之一)的舉火自焚點燃了「阿拉伯之春」的熊熊烈火,本·阿里總統因此下台。2011年1月,這烈火也蔓延到了敘利亞,引起了群眾的仿效。

2011年2月,美國在短暫猶豫后決定支持「阿拉伯之春」中的反對派勢力。隨即,親美的埃及總統穆巴拉克黯然下台,而同敘利亞情況類似的利比亞則爆發了大規模內戰。同年10月,利比亞反對派在西方勢力的支持下結束內戰,卡扎菲兵敗身亡。

2011年3月15日,敘利亞的群眾抗議發展到全國規模。3月20日,抗議群眾開始同軍警發生小規模衝突。到2011年5月底,已有超過1000名群眾和150名軍警在衝突中死亡,另有數千人被捕。此時,小阿薩德採取了匪夷所思的舉動:他以「民族和解」為名,從監獄內釋放了大量全國知名的教權派活動家,其中還包括許多基地組織的重要幹部。無論他這麼做的具體動機是什麼,此舉無疑加快了反對派的組織速度,同時也使教權派有能力憑藉自己過去多年積累起來的組織網路挾持敘利亞革命。

圖5:吉斯爾舒古爾在敘利亞境內的位置以及在當地發生的抗議活動。

2011年6月初,群眾抗議終於在伊德利卜省吉斯爾舒古爾(Jisr al-Shughur/جسر الشغور)發展成了武裝起義。7月29日,一些叛逃的敘利亞軍警宣布仿效正在贏得內戰的「利比亞自由軍」,正式組建「敘利亞自由軍」(Free Syrian Army/الجيش السوري الحر‎‎,簡稱FSA)。起義者逐漸佔領了一些城鎮,建立起自己的政權即各種地方委員會。然而,當時政權軍和起義者之間並沒有明確的戰線,更無明確的控制區可言。雙方經常同處一市一區之內,佔據不同的街壘,彼此交火。政權方在這一時期似乎是「吸取」了卡扎菲的教訓,試圖阻止起義者佔領任何一處較大的城鎮,結果反而極大地分散了自己的兵力,也使得叛逃之風日盛。

在此期間,反對派在全國範圍內的組織工作也在繼續推進。2011年6月底,「敘利亞全國民主變革力量民族協調機構」(National Coordination Committee for the Forces of Democratic Change/هيئة التنسيق الوطنية لقوى التغيير الديمقراطي,簡稱NCC或NCB)在大馬士革成立,主要由左翼政黨組成,希望通過談判和平解決危機。8月底,「敘利亞全國委員會」(Syrian National Council/المجلس الوطني السوري,簡稱SNC)在土耳其成立。因敘全委從一開始就被土耳其埃爾多安政府支持的穆兄會控制,所以即便在主張武裝推翻阿薩德王朝的人中間也得不到廣泛支持。11月,敘全委被迫併入新成立的「敘利亞全國聯盟」(Syrian National Coalition/الائتلاف الوطني السوري‎‎),這才勉強擴大了其支持基礎,成了西方眼中「敘利亞的合法代表」。此後,敘全盟、自由軍同復興黨政權方打打停停、停停打打,一度還實現了聯合國主導下的全國停火。然而到了2012年6月,停火終究失敗,敘利亞全面內戰爆發。

圖6:敘利亞自由軍宣布成立。

這一時期,北敘利亞革命的主要領導力量民主聯盟黨(Partiya Yekîtiya Demokrat,簡稱PYD)、敘利亞克聯盟黨(Syriac Union Party,簡稱SUP)等組成了統一戰線組織——爭取民主社會運動(Tevgera Civaka Demokratîk,簡稱Tev-Dem)。該運動從2011年3月初開始在北敘利亞各地(包括但不限於目前的北敘利亞民主聯邦解放區)組織人民展開鬥爭,在城鎮鄉村建立了大量臨時政權性質的「人民之屋」(People's House/Mala Gel),組織了游擊隊和民兵性質的人民保衛軍(YPG)、婦女保衛軍(YPJ)、公安部隊(Asayish)、敘利亞克公安(Sutoro)等武裝力量。和其他反對派政權、武裝一樣,這些政權、武裝在北敘利亞同復興黨政權方的政權、武裝處於「共存狀態」,某些時候、某些地方(如2012年的曼比季[Manbij/منبج])甚至出現一城三府的「多重政權」局面。另一方面,"爭取民主社會運動"當時在全國政壇上隸屬於"全國民主變革力量民族協調機構",反對敘全盟在外國武裝干預下武裝推翻巴沙爾的路線,而主張通過和平談判來實現民主變革,因此在對政權軍作戰方面又採取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自衛路線。

2012年5月25日,敘利亞霍姆斯省發生了震驚世界的胡拉鎮大屠殺(Houla Massacre/مجزرة الحولة)。反對派方面指責這是支持復興黨政權的民兵(即後來的民族防衛軍[NDF])所為,因此向政權方提交了最後通牒。6月1日小阿薩德拒絕最後通牒,下令對全國各地的反對派武裝發動鎮壓作戰。6月5日,政權方和反對派在拉塔基亞省的哈法鎮(Haffah/الحفة)爆發衝突,全面內戰開始。6月12日,聯合國承認敘利亞已處於全面內戰狀態。

內戰之初,以自由軍為首的反對派在土耳其、沙烏地等國的直接援助和西方列強的直接支持下,利用政權軍在前一階段的高度分散狀態,在全國範圍內發起了戰略進攻。7月10日,反對派攻陷中部交通樞紐古賽爾鎮(القصير/Al-Qusayr)。7月15日,以郊區貧民窟為基地的反對派部隊分路突入大馬士革市區,開始了「大馬士革火山行動」(Operation Damascus Volcano/عملية بركان دمشق),一度攻入了市中心。7月18日,反對派特攻分隊爆破了位於大馬士革市西北部的國家安全局總部大樓,當場炸死復興黨政權時任國防部長達烏德·拉吉哈(Dawoud Rajiha/داود راجحة)等多名政權方高級將領。這一驚天爆炸大大振奮了反對派的士氣,同時也使政權方不得不調動分散在各處的部隊回防大馬士革,以免被「斬首」。

圖7:2012年9月(上圖)和10月底(中圖)以及2013年3月(下圖)的敘利亞內戰形勢圖。

藉助這一大好時機,反對派在北敘利亞地區發動了大規模的攻勢作戰。7月18日,反對派拿下北敘利亞重鎮巴卜(al-Bab/الباب‎‎)。7月19日,反對派武裝先後奪取阿扎茲(Azaz/أعزاز‎‎)、拉埃伊(Ra'i/الراعي‎‎,又名「喬班貝克」[جوبان باي])、傑拉布盧斯(Jarabulus/جرابلس)等城。7月24日,城外各路反對派同城內的反對派武裝裡應外合,攻入了敘利亞第一大城市、北敘利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阿勒頗的市中心。然而,此時形勢已發生重大變化,政權方通過放棄圍攻反對派的根據地,得以集中大量兵力於大城市;而敘全盟領導的自由軍等反對派武裝則被勝利沖昏頭腦,自負擁有外國援助,盲目派遣剛剛組建起來的部隊去進攻這些大城市,結果陷入苦戰。到2013年4月,反對派除在同年3月6日攻陷拉卡省省會拉卡城外,未能攻陷任何一座政權軍堅固設防的大城市,也未能抓住良好機會在軍、政等各方面加強自身的力量,反而遭到了慘重的損失。

圖8:2012年的人民保衛軍。

另一方面,「爭取民主社會運動」於2012年6月11日在伊拉克庫爾德自治區首府埃爾比勒同伊拉克庫區巴爾扎尼政權支持的「庫爾德全國委員會」(Kurdish National Council/Encûmena Niştimanî ya Kurdî li Sûriyê,簡稱KNC或ENKS)達成協議后,利用2012年7月政權軍的撤退,於7月19-20日兵不血刃地解放了科巴尼(Kobanî,阿拉伯語名為「艾因阿拉伯」[عين العرب])、阿夫林(Efrîn‎/عفرين)、阿穆達(Amûdê‎/عامودا)等庫區主要城市。7月21日起,人民保護軍等武裝經過小規模的戰鬥,又先後解放了代里克(Dêrik,阿拉伯語名為「馬利基耶」[المالكية‎‎])、代爾巴西耶(Dirbêsiyê/درباسية)等城市和卡米什利(Qamişlo/القامشلي‎‎)、哈塞克(Hesîçe/الحسكة)兩市的大部分地區。至8月1日,政權方已將在北敘利亞的作戰部隊撤入阿勒頗,人民保衛軍隨即結束追擊戰。8月2日,敘利亞全國民主變革力量民族協調機構宣布除卡米什利、哈塞克外,庫區所有的主要城市均已完全獲得解放。此後,爭取民主社會運動轉入鞏固解放區的鬥爭,在2013年1月從拉斯艾因(Ras al-Ayn/Serêkaniyê/س العين)驅逐了政權軍和教權反對派,在同年3月又從哈塞克省的各油田驅逐了留守的政權軍。

圖9:人民保衛軍舉行武裝遊戲,慶祝代里克解放。

2013年4月,政權方通過前一階段的防禦作戰積蓄了力量,在國際上又得到了俄國、伊朗和黎巴嫩真主黨等各國什葉派武裝的支持,已非吳下阿蒙。在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軍司令官蘇萊曼尼將軍(Qasem Soleimani/قاسم سلیمانی)的調度下,政權方調動上萬人對中部交通樞紐古賽爾鎮發起反攻,至6月重占該鎮,打通了大馬士革和阿拉維斯坦諸省(尤其是俄軍駐防的塔爾圖斯軍港)之間的交通線。10月,政權方又調動上萬之眾發起旨在為阿勒頗解圍的「北方風暴行動」(Operation Northern Storm/عملية عاصفة الشمال),至11月成功解除了反對派對阿勒頗市長達一年零三個月的包圍。12月,政權方又在阿勒頗地區發動了代號為「老人星」(Operation Canopus Star/عملية نجم سهيل)的大規模攻勢,利用伊斯蘭國崛起的機會取得了很大的戰果。在大馬士革郊區,政權方在當年(2013年)也轉入了攻勢。

圖10:2013年4月底(上圖)和2014年1月底(下圖)的敘利亞戰局圖。其中紅色為政權軍,綠色為反對派武裝,黃色為人民保衛軍,黑色為伊斯蘭國。

在這一年中,反對派在德拉省、庫特奈拉省等地方也取得了一些戰役勝利,擴大了控制區,但並不能掩蓋上述兩次重大戰役失敗帶來的戰略被動。在本年的作戰中,雙方都使用了化學武器,而反對派也成功引起了國際社會對政權方大規模使用化武這一問題的關注。然而由於中俄的干預和英美的顧忌,化武危機最後以小阿薩德名義上放棄化武而告終,敘全盟、自由軍等勢力試圖引入外國干涉以推翻復興黨政權的努力以失敗而告終。這一挫敗在政治上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後果:各路反對派軍閥見敘全盟、自由軍總部無法再給自己帶來更多的歐美援助,便紛紛脫離它們的控制,各自尋找地區強國為靠山。這樣一來,本已各自為戰的反對派就出現了分崩離析之勢。

圖11:政權方殘餘的化學武器在國際監督下被運出敘利亞,進行銷毀,2013年的化武危機結束。

而在此時的北敘利亞,爭取民主社會運動仍致力於鞏固解放區的工作,寄希望於和平解決敘利亞問題。為了保衛解放區,人民保衛軍等武裝聯合自由軍麾下的各派武裝在阿勒頗附近對政權方的「北方風暴」、「老人星」等作戰進行了抵抗,而在傑濟拉、科巴尼等州則對伊斯蘭國、努斯拉陣線等教權武裝領導的教權反對派聯軍展開了自衛還擊戰。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