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入伏之後,謹記「二不宜」「三熱四防」,養生也有門道!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指「風、寒、暑、濕、燥、火」)中的暑邪。所以不如叫「三邪天」更為貼切。

而7月22日,就是大暑了,也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提醒大家,在預防中暑的時候,更要當心「陰暑」傷人。

暑邪致病有陰陽之分,在暑熱或高溫環境下作業而中暑者,屬「陽暑」,俗稱「中暑」,與之相對的便是陰暑。

陰暑指夏季因氣候炎熱而吹風納涼,或飲冷無度,中氣內虛,以致暑熱與風寒之邪乘虛侵襲而為病。一般主要病狀有發熱惡寒、無汗、身重疼痛、神疲倦怠、舌質淡、苔薄黃,脈弦細,還有因著涼導致腹瀉腹痛、渾身沒勁、無汗惡寒、關節酸痛等。

入伏養生,謹記「二不宜」

一、不宜洗冷水澡

不少人在夏天喜歡洗冷水澡,認為這樣對於去熱有很好的幫助,其實不然,洗冷水澡,會傷害身體。

冷水淋到身上會造成皮膚受到很強的刺激,通過神經的反射,會使得皮膚血管處於收縮的狀態,影響到正常去熱。另外,洗冷水澡容易造成風寒濕邪在經絡中堆積,容易讓人產生關節炎、風濕病。

二、不宜急喝水

夏季炎熱,出汗口喝是正常的,很多人口喝了,會喝下一大瓶水來解渴,這是不可取的。因為猛喝水會導致心臟增加負擔。甚至出現心慌、氣短、出虛汗等現象,這對身體的健康很不利。

入伏養生,謹記「三熱」

炎熱的天氣,很多人會選擇食用冷飲消暑,然而,這樣只會讓寒氣凝聚體內,整個人都會更加睏倦無力,更可能會落下病根。中醫認為,夏季養生應當「以熱制熱」。

一:熱水泡腳

腳是第二心臟,熱水泡腳可以供給能量,中醫認為,「熱則血行、寒則血凝」,熱水泡腳可使氣血運行通暢,增加足部血液流速、流量,增強新陳代謝。

另外,熱水泡腳時水溫以42℃~45℃為宜,輔以花椒、生薑、白醋、艾草等中藥材效果更佳。

二:熱水泡茶

熱茶利於汗腺排汗,達到散熱的效果。另外,茶能提高脾胃運化能力,把水運送到周身。

除了傳統的茶以外,三伏天還比較適合喝一些花草茶,可以自己動手做上一杯別樣花草茶。

解暑祛濕——蒲公英薏苡仁茶

取蒲公英根0.7g、赤小豆1.7g、薏仁0.7g、淡竹葉0.2g、馬齒莧0.1g、槐米0.1g、芡實0.3g、綠茶0.2g,全部碾碎,做成蒲公英薏苡仁茶包即可。

蒲公英可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瀉火除濕,可以改善濕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濕熱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薏苡仁健脾滲濕,除痹止瀉,清熱排濃。對濕邪偏勝者,可以與竹葉同用。

赤小豆可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淡竹葉的利尿作用較好,以滲濕泄熱見長。芡實入脾腎二經,能健脾祛濕、固腎止瀉。

槐米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收斂,消炎,鎮痛。綠茶不發酵,多種成分幾乎都保留下來,祛濕效果最佳!馬齒莧清熱解毒,利水去濕,散血消腫之效,健脾祛濕效果佳!

三:熱水洗澡

熱水洗澡使身體的毛細血管擴張,有利於機體排熱、排毒,並且能夠補充陽氣,熱毛巾擦臉擦身,易去除灰塵污垢,還能排汗降溫透氣。

入伏養生,謹記「四防」

一:眼睛防晒

據調查研究,眼睛長期處於紫外線下,易增加患白內障的幾率,配戴防晒眼鏡是眼睛在夏天必備首先。

二:腸胃防涼

夏季是冷飲熱賣期,也是腸炎高發期,習慣性的喝冷飲,吃冰鎮食物,腸胃根本受不了,同時也會使寒氣入侵身體。在炒菜時放些暖胃的佐料,讓胃少承受些寒氣。

三:鼻子防炎

鼻炎也是很多人在夏天易得的疾病,夏天高溫,潮濕,使得灰塵等混入空氣中,被鼻子吸入,引起炎症。必須勤打掃衛生。

四:頸椎防吹

三伏天開電扇,吹空調是常事。可是也是頸椎病的高發期,很多人會在第二天早起時,發現後背酸痛、頸部不適等等,都源於頸椎被涼風吹到了。頸椎病的危害很多,頭暈、眩暈、視力模糊等等。不要讓頸椎長時間暴露在冷氣之下,可稍加遮蓋。

入伏養生,飲食有「三原則」

原則一、益氣生津

在夏季,人們更應該吃一些益氣生津的食品。並且性質要平和、微涼。這是對於體質較差的人群的一種養護,對於身體健康的人群來說,吃溫和、微涼的食品,例如:綠豆、西瓜、桃子等水果。不僅可以起到很好的解暑功效,也可以防止身體落下不好的病根。

推薦:綠豆湯

製作方法:1、綠豆提前浸泡一小時,薄荷摘取備用

2、將綠豆、薄荷放入過加一倍的水燒開,燜30分鐘

3、再加入冰糖,燜30分鐘,直至煮爛。

原則二、健脾和胃

夏季在飲食上,應注意脾胃的養護。因為夏季暑濕之氣盛,而濕氣容易困於脾,從而傷及脾胃的陽氣。並且,夏季人們容易多吃一些冷飲之類的食品,也容易刺激腸胃,再加之,夏季飲水較多,會導致胃液被沖淡,降低了腸胃的殺菌能力,導致細菌滋生,出現胃部疾病,因此,健脾和胃也是飲食之重。

推薦:橘皮粥

製作方法:橘皮50克、粳米100克。橘皮研細末備用,粳米淘洗乾淨後放入鍋內,加清水煮至粥將成時,加入橘皮再煮10分鐘,每日1次。

原則三、多酸多甘

古代學者認為「夏季暑濕,適宜清補」。

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致濕氣侵入人體,而外濕入內,使水濕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出現積水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

按中醫養生學的觀點,暑濕對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瀉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並且,夏季歸心,而心喜涼,宜食酸,所以夏季應適當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鳳梨、西瓜等。

入伏養生,晚睡早起午覺補

早睡早起,每天在晚上11點之前睡覺,由於子時是肝經運作的時間,此時進入深度睡眠能夠幫助身體調養生息,第二天也會元氣滿滿。

入伏養生,消暑切莫動「肝火」

大暑時節高溫酷熱,人們易動「肝火」,經常會出現莫名的心煩意亂、無精打采、食欲不振等問題,也被稱為「情緒中暑」。

「情緒中暑」對夏日養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別是老年、體弱者,由於情緒障礙時會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壓升高,甚至還會引發猝死。

專家提醒,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氣、著急等極端情緒,應盡量做到「心靜自然涼」。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