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南部空軍預警尖刀火焰營:集體二等功3次、集體三等功5次

防化演練

南部戰區空軍雷達某旅機動營,被稱為預警尖刀火焰營,組建於1991年5月,是新時期空軍首個機動雷達營。先後執行重大演訓任務30多次,足跡遍布全國26個省份,行軍里程70餘萬公里,創新戰法訓法20多項,榮獲空軍以上獎項6項,榮立集體二等功3次、集體三等功5次。

預警尖刀機動營,全疆到達補天網

——南部戰區空軍雷達某旅機動營緊貼實戰提升戰鬥力紀實

▲安全員丁智恆高度戒備(劉德安/攝)

初夏時節,湘中腹地,蜿蜒盤旋的山路上,鐵騎馳騁捲起塵土飛揚,預警尖刀直插戰場顯威。在一片山間開闊平地上剛剛停穩,全副武裝的數十名官兵如同猛虎下山,鏟泥土、平陣地,拉天線、架電台,掄鎚子、搭帳篷……短短22分鐘,空中「敵」情已在顯示屏上一覽無餘。

▲到達陣地奔赴戰鬥崗位(陽文輝/攝)

緊張忙碌而扣人心弦的一幕,對南部戰區空軍雷達某旅機動營來說卻是家常便飯。作為新時期空軍第一個機動雷達營,誕生於上世紀90年代初海灣戰爭引發的軍事變革浪潮中。這支為戰而生、因戰而存的部隊,26年來一直把目光牢牢鎖定在確保國家空防安全的戰場,不斷錘鍊核心能力,隨時準備奔赴戰場。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雷霆出擊顯神威

▲搶佔陣地,假設雷達(傅江寧/攝)

美軍有一句名言:「在24小時內運來一個營,比10天之後運來10個師更重要。」

機動營成立之初就面對一個命題:相較於固定部署雷達部隊,他們最突出的特質是什麼?「動!」機動雷達營,就是要通過快速準備、快速到達、快速展開、快速通聯,達到迅捷補網強網拓網、快中求存出其不意的目的。

▲行進在鐵路線上

「快」,成為該營需要跨越的第一道障礙。

然而部隊機動時攜帶的雷達裝備、通信設備等8大類3000多種物資器材,光清點就需要一個星期。

▲夜間訓練時動態編組(王澤琛/攝)

為了提高速度,他們將出動所需物資器材分庫儲備、分類擺放、分箱固定,對個人物品「三分四定」,實現隨拉即走。聯合廠家研製箱式住宿車,自助攻關改造車載指揮所,更加集成機動。筆者在該營機動演練現場看到,整營建制、單個機動站出動速度都比大綱規定壓減三分之一以上時間。

▲零下15度的天氣里,與生鐵較勁,捆綁緊固(劉遠彪/攝)

長途行軍需要鐵路輸送,面臨最大問題就是如何快速把裝備牢靠地捆綁到火車平板上。「過去用鐵絲捆,需要把成捆的鐵絲甩直,每次甩得胳膊都腫了。」四級軍士長覃金孟對以前的場景記憶猶新。

▲嚴格校正,全神貫注(李稀/攝)

一個偶然機會,他們看到鐵軌上幾台車用一根鐵鏈、一道螺桿就解決了問題,原來那是緊固器。沒多久,他們向上級申請的緊固器配發到位。然而,存放和搬運又成為新問題。整營建制出動就需要上百箱緊固器,光裝它就要整整一台運輸車;搬運更不輕鬆,裝緊固器的運輸車到需要捆綁的車輛距離短則幾十米,長則數百米,兩個人抬著上百斤的一箱緊固器來回奔走,每次都累得筋疲力盡,速度也上不去。

▲深夜機動

於是,他們專門對各車車體構造進行測量研究,在每台車上合適位置加裝緊固器隨車存放箱,對緊固器隨拿即用、用完即收,不僅每次出動減少了一台運輸車,裝載時間還縮短近40分鐘。該營開展接線頭改裝、棉帳篷連接部件改造等20多項小革新,都給機動作戰帶來很大便利。

▲全體人員登車出動(劉德安/攝)

該營不僅關注物資裝備的準備改進,還著力進行各類流程的設計再造和重組優化。某型雷達列裝后,說明書標明戰鬥展開標準為數十分鐘,該營通過展開流程設計再造和重組優化,把展開時間壓縮至原來的三分之一,令兄弟部隊和廠家直呼奇迹。

▲車隊在雨中行駛(劉德安/攝)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正是憑藉各個環節的快速機動,該營7次在上級重大演練任務中「搶報第一點」,4次與「敵」對抗演練中有效規避反輻射導彈攻擊,應急機動能力屢次經受考驗,在原總部、空軍軍事訓練監察考核中多次受到高度評價。

「車輪能到的地方,就是我們的戰場。」 全疆到達礪尖刀

安全員丁智恆高度戒備。(劉德安/攝)

退伍老兵周偉家中的展示櫃里,一瓶瓶五顏六色的土尤為打眼,瓶子上貼著各種標識:中原試劍、東出渤海……

這些土,就是周偉隨機動營轉戰13個省份、執行10餘次重大演習演練任務時採集的。這是這個12年老兵最珍貴的軍旅紀念,也是該機動營馳騁九州、縱橫四海的生動寫照。

▲營指揮所密切關注空情態勢(陽文輝/攝)

作為預警體系的「尖刀」,機動營擔負隨時聽令出征,奔赴不同地域強化拓展預警天網的重任。該營每年主動爭取駐訓演練任務,到邊境一線、海島大漠、京畿重地等鍛造過硬機動能力。

▲情報天線起樹(陽文輝/攝)

機動三站雷達技師陳文現在還記得去年在某高原勘選陣地的經歷。經過周密勘察,一座直入雲霄的高山山頂陣地條件最好,山頂上當地電視台信號塔旁有一大塊平地可作陣地。

▲快速搭建帳篷(傅江寧/攝)

找電視台領導洽談時,一位台領導卻直搖頭:「上山道路太窄,山上也是常年大霧,我們當年把鐵塔運上去都費老大勁了,直到現在也沒招聘到願意常駐山頂監控的人,我勸你們還是別上去了!」

▲研究空情態勢(劉德安/攝)

「車輪能到的地方,就是我們的戰場。」營長郭濤告訴筆者,上山道路有安全風險,更能錘鍊全疆到達的能力;山上條件艱苦,更能鍛煉全域作戰的作風。

▲夜間合力搭設帳篷(陽文輝/攝)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3個多月的駐訓,他們不僅掌握了對手機場位置、戰機性能,還研練出「低慢小」目標甄別、防敵山谷突防等7項戰法成果。這段經歷也在當地傳為佳話,前來巡檢信號塔的電視台工作人員對他們翹起大拇指:「當兵的果然牛!」

▲雷達技師王東夜間調試雷達(陽文輝/攝)

部隊常年在動,必然有驚心動魄的險情。一次駐訓歸建的山路上,連續降雨導致土地鬆軟,一股泥石流攜卷著樹木、石頭、荊棘,堵住了車隊前行的道路。

▲雷達旋轉探測情報(劉德安/攝)

怎麼辦,進退兩難。片刻商議后,憑藉豐富的經驗,他們決定立即開路前進!

片刻間,全體官兵衝進雨中,柴刀砍、鐵鍬鏟、雙手扒,許多同志手被磨破、刺破渾然不顧,半小時就開闢道路順利通過。

▲檢修裝備故障不過夜(劉宇安/攝)

3小時后,走出山區不久的車隊就收到塌方地段村長發來的照片,前幾個小時車隊停留的區域,又向下塌方了一大塊,如果車隊停留在那裡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練!哪裡跌倒哪裡爬起來!」 火眼金睛護長空

▲火焰營必勝(凡超/攝)

「你站上報的某批目標為錯誤情報,停止該批目標上報。」2016年7月的一天,雷達某旅指揮所給前來駐訓的該營機動三站發來指令,因為該旅所屬幾個雷達站都沒發現這批目標。

▲裝備修理

「目標確為飛行器。」雷達操縱員覃金孟綜合運用多種操縱手段,結合在複雜雜波中顯現出來的微弱信號,確認這是一批「低慢小」目標,經現場指揮員、站長尹博判定後繼續上報。后經查證,這是兩架陸航直升機在飛行訓練。

官兵們心裡清楚,準確判斷情報的本事不是花拳繡腿耍出來的,而是在日常刻苦訓練和30多次重大演習駐訓中一刀一槍練出來的。

▲快速連接導線(劉德安/攝)

2015年4月,該營重新整編后,不再擔負日常戰備值班任務。然而提高「看」的能力,關鍵在於平時值班訓練積累。該營主動申請擔負戰備值班,每月固定一部雷達,每天值機9小時,安排幾個機動站輪流擔任戰備值班,讓所有人員熟練操作機動營配備的雷達裝備。他們還與院校、空軍某研究所、航空兵部隊等進行聯演聯訓,不斷提高預警探測能力。

▲四級軍士長覃金孟專註戰鬥(陽文輝/攝)

前不久,該營參加某演習任務,干擾機、無人機、干擾吊艙等蜂擁而上,電磁環境複雜令人瞠目結舌。第一個演習日,某型雷達剛開機,就受到「敵」干擾機壓制性干擾,顯示屏上一片熒光,千里眼一下變成了「睜眼瞎」。

數分鐘內,四架「敵機」在干擾掩護下對他們的陣地實施火力打擊。導演部隨即宣布:「你部已被摧毀,關機退出演習。」還沒開打就「陣亡」,看著頭頂上幾架耀武揚威的戰機攻擊陣地后揚長而去,他們感到異常恥辱。

「練!哪裡跌倒哪裡爬起來!」演習間隙,全營官兵鉚住電子干擾這個難題,爭分奪秒想對策、練戰法。

幾天後的第二個演習日,藍軍故伎重施。在頻段寬泛的全方位干擾面前,他們接連試了三種反干擾方法均不成功,屏幕依然「雪花」一片。雷達方艙內異常寂靜,營指揮員仔細觀察屏幕上呈360度分佈的亮點,「某型干擾,改變天線轉速、採取某模式……」指揮員緊盯屏幕,連續下達口令。

▲熊熊燃燒(王澤琛/攝)

天線掃描一圈、兩圈……終於,在掃描的第八圈,屏幕上模糊一片的光斑奇迹般消失。抓住這一有利戰機,戰勤人員精準研判、搶報目標諸元,為紅軍指揮所提供了及時準確的雷達情報。該營總結的反干擾戰法獲得空軍戰法創新獎。

一路走來,感謝有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