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咖啡館如何營造人文關懷的氛圍?

在黎巴嫩第二大城市的黎波里(Tripoli),近二十年來,兩個來自穆斯林不同教派的居民紛爭不斷,相互的仇恨已非一朝一夕。今年2月底,一家咖啡館開在了這個衝突區域的中心,它想為這裡的失業青年們提供一個對話和交流的公共空間,最終成了一個緩和文化衝突的樣本。

世界說專員來到不太平的的黎波里,為你發回這個咖啡館的故事:

導航顯示我們離咖啡館還有兩個街區,的黎波里明顯比我常駐的城市扎赫勒(Zahlé)多出很多武裝警察和哨卡。路兩旁密布彈孔的建築、滿地的垃圾和穿著黑紗只露出兩隻眼睛的女人們已經讓我緊張不已。清真寺宣禮塔上布滿了槍眼兒,車窗外不時閃現炸毀的大樓,架著機關槍的小坦克就停在路邊……一棟彩色的滿是文藝氣息的小樓在這個全是戰亂氣息的街口顯得怪怪的。

△ 黎巴嫩地圖

△ 的黎波里街景

△ 咖啡館在彩色房子的一樓

彩色小樓的一層就是那間咖啡館的所在地,它取名為Ahwetna,中文意思是「我們的咖啡館」。左邊不遠是一個軍事駐地,駐地門前的崗樓和圍牆都是迷彩的顏色,堆滿了沙袋;右側緊挨著一個清真寺,宣禮塔上的密布著槍眼兒。採訪途中,我因為拍攝了一個駐地的鏡頭被大兵盤問,他們報告給了兩位上級,終於解釋清楚緣由之後才放我們離開。

咖啡館的經理、演員和客人大都是二十齣頭的年輕人,他們中沒有一個會講英語,從小到大生活在這個地方,大都沒有接受過良好的教育。

這些年輕人在鏡頭前聊著、笑著,一切是那麼平靜和美好。然而他們中的很多人就曾經是拿著槍掃射對面街區同胞的激進分子,咖啡館其中一個經理的哥哥就遭到報復被人在馬路上射殺。 難解的仇恨從何而來?

巴布艾特巴尼(Bab al-Tabbaneh )的遜尼派穆斯林與賈巴穆森(Jabal Mohsen)的阿拉維派,這兩個社區自黎巴嫩內戰(1975年-1990年)以來就一直處於對立狀態,並且經常發生衝突。

的黎波里是黎巴嫩第二大城市,由於城內居民中遜尼派佔壓倒性優勢,所以的黎波里被視為黎巴嫩遜尼派保守勢力的大本營。另外,還有將近一半的黎巴嫩阿拉維派教徒居住在的黎波里的賈巴穆森社區。黎巴嫩的遜尼派社區與沙烏地阿拉伯關係密切,而阿拉維派與敘利亞關係密切,其中也包括執政的阿薩德家族。2011年敘利亞的政治危機讓兩個社區的關係更惡化了。

兩個社區被一條「敘利亞街」(Syria Street)分隔,不知是巧合還是設計。

△ 阿特里斯

29歲的阿特里斯(Atriss)來自巴布艾特巴尼,他說:「我恨他們恨到什麼程度?即使我爸死在他們那邊,我都不會到賈巴穆森那邊去。」 黎巴嫩北部地區是黎巴嫩最貧困的地區,長期以來被黎巴嫩政府忽視,這使得極端主義很容易鑽空子。這兩個社區很多居民都處於失業狀態,這使得他們在有衝突發生是能夠很容易的被動員起來,加入恐怖組織。 2014年,黎巴嫩政府加強了對兩個社區的軍事控制,兩方的暴力紛爭暫時得到了平緩。貝魯特一家專註於緩和文化衝突的非營利組織MARCH看到了一線機會,決心為改變衝突局勢、營造社區文化做出行動。

△ 塞娜

咖啡館項目的負責人塞娜(Zeinab Arteil)說起年輕人輟學、廝殺的原因:「這並不應該怪他們,而是由他們生活的環境和安全環境以及所遭遇的事業和貧窮所致。他們面前什麼都沒有,除了拿起武器。第一階段:組織話劇,開始交流

MARCH的改變行動從組織話劇表演開始。16個16歲到29歲之間的來自衝突社區的年輕人們,自導自演一部基於自己真實生活的喜劇故事, 創始人莉婭(Lea Baroudi)在電話採訪中說,之所以選擇話劇,是因為這個形式需要所有參與者面對面地交流,討論劇本、設計情節時需要妥協和讓步,再加上這部劇演的就是發生在他們身上的真實的故事,這些曾經相互仇視的年輕人在慢慢學會換位思考、共情和理解。 MARCH希望能給這些人展示生活的另一面,喚起他們自己不曾意識到的性格和情懷。

過程並不順利,從演員招募到話劇排演阻礙和問題不斷。MARCH的工作人員在的黎波里通過「掃街」和家家戶戶敲門來招募演員,最後確定的16個演員(13位男生,3位女生)是從200多位候選人中挑選出來的。

藝術指導盧森(Lucien Bourjeily)說:「跟這些年輕人合作就像在跟一個班級里的搗蛋鬼們打交道一樣,太傷腦筋了。」一開始,演員們帶著刀和槍去排練,因為小事就發生口角,還有一次有人騎著機車直接衝進了排練場。 他們一周排練四天,每次從上午9點練到下午5點,持續了八個月。演員阿特里斯說:「唱歌、導演、演戲,這都是我們之前沒有嘗試過的新鮮事物。」

他們的第一部話劇叫做《屋頂上的戰爭與愛》,根據演員們的真實經歷改編,兩個社區的年輕人在衝突中仇恨對方,又在友情的感召下相互諒解。真實的經歷多半都是悲劇,但是藝術指導希望把那些曾經造成誤解、傷害甚至戰爭的情節編排成喜劇,一笑泯恩仇。

△ 話劇《屋頂上的戰爭與愛》劇照

改變自此發生。演員阿特里斯說:「我自己從前總是想拿起武器和他們鬧事兒,對於坐下來和這些人聊天開始很不舒服。現在我對他們的看法改變了。我覺得我們都是人。我們都希望工作,希望結婚生子養育孩子。我貧困,他們也貧困。我們都有權利互相開玩笑。這是我在排練中意識到的,現在我跟他們打成了一片。」

父母對他參與話劇表演感到開心:「他們對地區的現狀並不滿意。他們不希望我生活的一團糟,不希望我殺人或者被殺,在現在這個年紀滿屋地拿著武器到處遊盪。「 2015年6月,《屋頂上的戰爭與愛》劇組在的黎波里和貝魯特等地巡演,觀眾反響很好,也得到了許多國際媒體的關注。而在他們的家鄉,話劇帶來的效應也出乎意料。

阿特里斯說:「我覺得很有意思的變化在發生。當我們在的黎波里演出的時候,來自兩個社區的家人朋友們都會來探班,以前相互仇恨的人坐在一起看演出。」

第一部話劇獲得成功之後,MARCH繼續組織了第二部話劇,這次演員擴大到了35人,今年10月,他們計劃組織一次戲劇節。 第二階段:咖啡館作為對話的公共空間

的黎波里沒有公園,也沒有類似的可供年輕人活動的公共場所,有人甚至打趣說,放在過去,兩個社區的人要見面,只可能是在監獄。

話劇項目的成功讓大家看到衝突雙方對話、交好的可能,為了進一步鞏固成果、營造社區文化,2016年2月,MARCH牽頭在這條充滿戰亂的敘利亞街上開辦了「我們的咖啡館」。

△ 咖啡館所在的樓棟裝修前

△ 咖啡館所在的樓棟裝修后 咖啡館項目得到了多方支持,黎巴嫩一個本土咖啡品牌免費長期為「我們的咖啡館」供應咖啡豆,的黎波里本地的小型非營利機構也來幫忙,做建築工、木工、粉刷工的年輕人在咖啡館建築和裝修的過程中出了不少力,還有居民自發地來捐桌椅板凳。

咖啡館不大,但是一到有活動、演出,這裡總是擠滿了人。

△ 年輕人在咖啡館表演

咖啡館目前有四位員工,兩位來自賈巴穆森,兩位來自巴布艾特巴尼。四位之前都是MARCH組織的話劇中的演員,之後決定來咖啡館工作。

每天他們兩兩搭檔換班,咖啡館通過賣咖啡和組織活動掙錢,尤瑟夫(Youssef Brahim)說:「我們每賺的錢都分成四份。」

△ 咖啡館經理塔哈

塔哈(Taha)的很多兄弟和朋友在戰爭中死去,「我永遠沒法忘記,但是這不能抹煞我的樂觀。」他說:」我在這裡學會了做咖啡,剛開始我甚至不知道怎麼用這個機器。現在在這,我每天都可以用電腦、玩遊戲、抽水煙,還可以認識女孩子。「他說自己非常快樂。

△ 咖啡館經理巴塞爾 巴塞爾(Basil Haisam Asaad)說:「我們這邊一些人會唱歌,一些人會跳舞,有些人能即興演出,來這裡的年輕人會想一次一次地回到這裡。」他認為「我們的咖啡館」很特別,「來到這裡會讓大家感覺不到是在的黎波里。」

「我們得攜起手來一起做事兒,假如我們不攜起手,黎巴嫩就會支離破碎,我們得擺脫過去的種種不好。」塞娜同意阿特里斯說的那樣,她覺得咖啡館已經成了的黎波里的「修復地」。

目前,穆斯林社會衝突不斷,因教派和政見分歧產生的矛盾往往以戰爭收場,衰落的經濟和高居不下的失業率讓年輕人看不到未來。這個在的黎波里的小小咖啡館的成功,也許可以作為緩和衝突的一個樣本。

世界說 麻雪琳 & 徐典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