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從頂層設計到一線實踐,這所學校把「核心素養」做實了

2016年9月,《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發布,並註定將影響基礎教育的辦學方向。年底,記者飛赴浙江嘉興採訪劉學兵校長,展開關於核心素養的對話。

文/本刊記者

任培江

這一路行程,不停地加深我對以下問題的認識:

  • 這個曾經備受家長質疑的「碩博教師團隊」,是怎樣「突出重圍」,一點點贏得信任的?

  • 在核心素養的新常態下,學校應該做出怎樣的校本化解讀,並以此構建課程體系?

  • 頂層設計完成後,學校如何將一紙平面的表述轉化為立體的教育教學實踐,並保障和促進學校「改」有所成?

  • 這是一個校齡僅五六年的新學校,一個到任僅五個月的新校長,一個與核心素養相關的新故事……

從頂層設計到一線實踐

五 向 課 程 · 跨 界 貫 通

《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發布之前,並非無人關注核心素養問題,劉學兵當然更是如此。在他看來,「三大領域」「六個維度」也好,「十八個基本點」也罷,條條框框不是最重要,關鍵是吃透精神、把握內涵,重在「落地」。

核心素養的「南湖表達」

基於此,結合九年一貫制的學校實際,南湖校「校本式」地確立了「智慧學生」的「五向」標準:向美的身心、向善的品格、向上的學力、向真的學識和向新的行動。

「向真的學識」,對應核心素養中的「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包括「崇文、重理、跨界、貫通」。

「向上的學力」,對應「學會學習」,包括「樂學、會學、學會、恆學」。「樂學」是授之以「欲」,明確目標、激發興趣,是學力的前提;「會學」是授之以「漁」,學生為本、指導方法,是學力的保障;「學會」是授之以「魚」,體驗成功、促進發展,是學力能得到保持的重要元素;即使失敗之後也有「恆學」之力,表達為「還想學、堅持學」之意,又是授之以「欲」,開始新的一輪學程。

「向美的身心」,對應「健康生活」,包括「良好的習慣、健康的身體、堅毅的性格、略現的特長」。

「向善的品格」,對應「責任擔當」,包括「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與文化」的認知和踐行。其中「與社會」包括對家庭、家鄉和祖國的深厚情感和初步責任感;「與文化」包括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文化的繼承發揚,也包括對不同國家、地區文化的理解和包容。

「向新的行動」對應「實踐創新」,包括「動腦質疑、動情合作、動口表達、動身實踐」。

細觀「五向」目標,都有相應的課程群支撐,形成了「五向」同心的智慧課程圖譜,涵蓋了九年一貫制學校的學生個體發展過程中所應具備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形成了學校「目標—模組—層級」式的課程體系。中心的圓藍色背景是學校的主題色,紅藍黃綠橙五種顏色的曲線構成五個「人」字,寓意「全面發展、個性優長」的育人目標。

在劉學兵看來,學校課程只有不斷迭代更新,才能符合時代發展和學生成長需要。在學校原有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在核心素養要求的新情境下,他為南湖校的學生課程做出了全新的設計。

向真的學識

你相信普通的乒乓球和氣球能懸浮於空中嗎?你見過氣球環在空中飛舞嗎?今天台下的700多位同學都目睹了這一切,答案是:吹風機。戴著彩色頭飾的魔法師告訴大家,這是神奇的伯努利原理使乒乓球懸浮在空中的。

「科學魔法秀」活動,在同學們一浪又一浪的呼聲中繼續著,大家見識了酷炫的「龍捲風」、神奇的「火龍捲」,現場感受了「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情景,在雲霧繚繞中似神遊於太上老君的宮殿……

這類場景,常出現在南湖校的階梯教室,不知不覺間,孩子們的心中已悄悄播下了科學求知的種子。

採訪當天,巧遇二年級小朋友的科學探究課。大家兩人一組,領取了一盤胡蘿蔔丁和100根牙籤,因為這堂課的任務是「搭建世界上最高的塔」!起初,大家都各自憑著感覺嘗試,有的小組串成了糖葫蘆,有的做成了變形金剛,有的搭成了奇形怪狀的房屋……

在張瑜老師的點撥下,大家開始互相觀察、模仿、改造,大體上形成了統一的思路,找到了讓塔「長高」的辦法。連聽課的老師們都受到感染,紛紛加入了各個戰隊。結果,大人參與的戰隊無一進入「三強」。

向上的學力

「既然只有會學,才能學好,才能自主學習,才能終生學習,何不為學生開發一門學法指導課呢?」在萬勝明副校長的帶領下,老師們先從七年級做起,研發了「通識性學法指導課程」,協助學生了解並掌握學習活動中一般性的程序、規則、對策、措施、技巧及調控方式。課程內容主要分為「學習常規指導」和「學科學法指導」兩個板塊。

「學習常規指導」,針對七年級新生,聚焦國中與國小的學習差別,重點開展中國小銜接類的學法講座,分析國中的聽課方法、課堂筆記技巧、錯題整理的方法、課堂提問的竅門等,旨在幫助學生明確中國小學習方式的異同,避免學習過程中出現不必要的失誤,確保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

針對八年級學生的講座,則重在幫助調整心態、優選學習方法,進一步提升自己;針對九年級學生的講座,重在明確畢業班的學習側重點和每個階段的努力方向,避免學生不必要的學習焦慮,甚至學習迷茫、考試恐懼等。

「學科學法指導」,針對不同學科特點和學生心理發展水平,選擇適合該年級學生特點和該學科特點的講座內容。憑藉系列化的學科類學法指導課程,讓學生對相應學科所特有的學習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為學生迅速掌握相應的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提供了有力保障。

除了專題講座式的通識培訓、學科教學中的滲透式教學,老師們還通過主題班會的形式來開展學法指導。

「學法指導主題班會」是師生、生生就各種學法問題開展的主題討論,並通過這種形式有針對性地解決學法的某一共性問題。學校通過實踐摸索,逐漸形成了「教師引領+典型示範+同伴互助+針對性輔導」的學法指導主題班會實施模式

此外,學法指導課也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在幫助學生之前,常常需要教師「診斷」學情、「對症下藥」。學情診斷,通常包括學習性格診斷和學習知識診斷。常態下,學習性格包括社交型、活躍型、慎重型、自卑型、依賴型和刻板型。對於依賴型的學生,引導其獨立思考最重要;而幫助自卑型的學生,重樹學習的信心是當務之急,為此需要幫助其找到閃光點。

在日常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困難往往千差萬別,其解決方案也迥然不同,實施「導師制」效果最佳。導師們既可以與這些學生經常談心,及時了解學生在校情況,洞察其生活、學習的困難;也可以幫助學生主動反思,明確學習薄弱環節,並根據其學習需求,搭建他們與科任教師之間的橋樑,有針對性地解決疑難,形成學習的良性循環。

「學法指導診所」活動固定在每天中午課餘時間進行,分為「學科診所」和「通識診所」,採取學生問診和教師追蹤兩種方式來進行。「學生問診式」是學校向全體學生髮放診療單,自認為學法有問題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填寫診療單進行諮詢,診斷教師給出針對性建議。「教師追蹤式」是教師根據日常教學觀察和過關檢測中發現的「學法問題生」,進行針對性輔導,開出相應「處方」,並及時追蹤,督促其矯正。

「學法指導診所」聚焦學法困難生的改進,並與學法指導講座、校本課程相呼應,共同構建學校層面到學生個體層面的學法指導課程體系,確保學生學業水平質量的穩步提升。

向美的身心

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影響品質,品質影響命運。實現「五向」目標,習慣要先行。學校德育處、團委精心設計和準備,圍繞「慧心(課堂好習慣)、愛心(校園好習慣)、孝心(家庭好習慣)、靜心(晚課好習慣)、安心(宿舍好習慣)」,向全校師生徵集關鍵詞。

全校40多名班導、1593名學生和近2000名家長參與,經過四次集中研討,形成了東師南湖校學生的「五向」好習慣條目,並製作了走廊、教室、宿舍、家庭隨處可見的「五向」好習慣展板。

2013年,身為政協委員的劉學兵,專門提交了關於學生體育運動的提案,當時他調研了長春市550多所學校,發現孩子近視眼、脊柱側彎現象很普遍,身體長期處於亞健康狀態。「健康不保,談何教育?」成為劉學兵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到南湖校后,他仍然非常重視學生的體育鍛煉,要求學校教師全員參與,全校健身。學校工會常常組織趣味體育活動,活躍了校園,加強了交流,也豐富了業餘生活,緩解了「職業倦怠」。

向善的品格

學校是學生走向社會、融入自然的過渡場。在學校的禮儀交往課程、愛國愛家課程、志願者系列課程、國學系列課程、環境保護課程和價值觀系列課程中,學生逐漸體認到自己的定位,從「自然人」到「社會人」,融入群體,變為社會的一部分,建立起自己與外界的恰當關係。

學校吳宇棟老師的「國學經典誦讀」,是深受學生歡迎的課程之一。在學生眼中,他能把京劇、崑曲搬上講台,用一段折子戲告訴學生文辭的美妙;用古代文人的吟誦調來歌吟古詩,餘音不絕;用駢體文寫一篇即時報道,對仗工整,音韻和諧;用毛筆寫各種字體,真行草隸篆無所不能……

吳老師介紹說,學校設置國學教程,指向的就是向善的品格,教學內容也是據此開設。從儒家經典中抽出適合中國小生學習的內容,如稱德高學高者為先生,行師禮、長者禮、親友禮。引導學生讀《論語》學修身,讀《孟子》養正氣,讀《詩經》學表達,讀宋詞元曲學平仄音律。

禾城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鄉名城,綿延2600多年的古樸與舒緩,成就了眾多富含人文氣息的文化景觀,為學生家國情懷的熏染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比如學習基地「月河古街」,集中了大量清末民初的建築群——京杭大運河、外月河、秀水兜「三河」和中基路、壇弄、秀水兜街「三街」,構成了極具特色的空間布局。小巷小街迂迴曲折,縱橫交錯,小河狹弄、舊民居等還原和展現了濃厚的水鄉古城風貌,滋養著嘉興人與生俱來的人文精神,也滋養著生於斯長於斯的孩子們尚善的性情。

在與國中部的幾個同學聊天時,他們對一個問題的回答讓記者深有感觸,善良的心那麼質樸又珍貴。

記者:你們剛才說在學校里找到了自己的夢想,能告訴我你們的夢想是什麼嗎?

「我們暑假有一項作業是『我與國旗合影』。我和媽媽在國內旅遊,每到一個地方,我都會看到五星紅旗,這讓我覺得身為人很自豪,我們都很熱愛自己的祖國。不過,我也希望有機會向世界更多的人介紹我們的國家,我的夢想是長大了做一名外交官,聯繫與世界,讓國家之間的關係更加友好!」

「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環境保護學家,每次學校組織七彩花園、魔法農場的活動,我都特別喜歡!看著我們自己種植出來的蔬菜和花草,我真是覺得大自然好奇妙哦,我們一定要好好保護大自然,不要傷害她。」

「我想成為一名老師。因為我是外地人,跟爸爸媽媽來嘉興剛剛兩年,雖然平時很少能見到我爸爸媽媽,但是我的住校生活給了我家的感覺。老師們在生活上都很關心我們這些住校生,宿舍和教室都設計得很溫馨,很有家的感覺。我長大了也想做老師,在學校里工作!」

「我當然要做發明家了,把所有的霧霾都吸收起來,然後做成墨水給大家用!」

「我還沒想好呢,我就是想長大了為殘疾小朋友設計一些高科技裝備,讓看不見的小朋友能看到光明,聽不到的小朋友能聽到音樂,行動不方便的小朋友可以有機器人幫助他……」

向新的行動

每年上學期,同學們最期待的就是一年一度的「鄉土人文 智慧人生——走遍嘉興」社會實踐活動。

經過前期的篩選和探訪,學校確定了「走遍嘉興」的文化基地,包括嘉興博物館、南湖革命紀念館、新塍有機蔬菜基地、沈鈞儒故居、鐵哥們藝術中心、月河老街、廉政文化園等十幾個活動基地,這些帶著濃厚嘉興特色的地方為學生們帶來了規模宏大的文化盛宴。

走在過往裡,行在時代中。同學們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近距離尋訪、觀察、研究這座熟悉的城市,駐足在巷弄和角落,時而傾聽,時而觸摸,時而追憶。在嘉興博物館了解嘉興的歷史與現狀;到南湖革命紀念館學習革命先烈的光輝歷程,登上南湖湖心島,近距離瞻仰紅船;在梅灣街尋覓朱生豪、沈鈞儒、金九等歷史名人在嘉興生活的足跡;在月河老街聽聽戲曲,裹一裹粽子,了解端午與嘉興的淵源,親身體驗陶瓷製作工藝;在七星新農村周家農莊中學習耕作……

周勇副校長介紹,學校德育團隊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特點、知識與能力水平,將學生以班級為單位,各年級以三年為一個社會實踐周期,對嘉興不同的社會實踐基地進行走訪實踐,涉及紅色教育、社會服務、軍事救護訓練、農村實踐、企業實踐、科普、手工以及周邊城市探訪等豐富內容。

跨界和貫通

「五向」課程每個學校都可以做,但當中的精彩之處「跨界、貫通」,可能就不是人人可為了。在校園外行走、觀察、體驗、學習,在校園內也有很多綜合實踐活動等待學生們來參與。

比如,為加強學生的水情教育,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水法制、水憂患意識,引導全社會樹立愛水、惜水、節水和護水意識,切實保護水資源,學校在王麗華副校長主持下開展了以「探密水世界」為主題的「知水、樂水、護水」系列活動。

可樂怎麼變成了「雪碧」?倒入杯中的水竟神奇地消失了……戴著彩色頭飾的魔法師一個又一個精彩的表演吸引了學生好奇的目光,同學們紛紛舉起稚嫩的小手想到台上一探究竟。大家還一起探究了「污水凈化」的奧秘,品嘗了「乾冰汽水」的味道,享受了「乾冰秀」的視覺盛宴。

這一綜合實踐活動採取了多學科統整的方式,加強了綜合實踐課程與學科間的融合互動,並將每個年段的活動目標、建議全都具體化,每個孩子都在活動中收穫滿滿。

劉學兵所說的跨界,不僅是「學科」的跨界,還有智慧校園中「空間」的跨界。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移動互聯網技術、物聯網、雲計算、虛擬現實等技術的接踵而至,升級后的智慧校園,會有無處不在的校園網路、環境感知、交互入口、校園服務、智慧體驗,使優質教育資源充分共享。逐漸形成電子學生證、智慧校園平台、數字化課程、數字實驗室、在線學習、在線輔導、在線評價等多種教育方式,探索出學生成長全程記錄、學習過程全程捕捉、學生思維全程留痕等跨越現實空間的大課程管理模式。

而「貫通」不僅從低段向高段螺旋上升,下學期還將在六、七年級實現管理和課程上的貫通,打通小升初的課程內容。根據國小畢業班學生的學力情況,嘗試接觸國中延伸下來的課程,學校會因材施教,量力而行,不會揠苗助長、急功近利。

「就我們學校國小生目前的學習程度來看,基本上在五年半左右都能夠很好地完成國小階段的學習任務。」劉校長自信地說,「坦率地講,我們目前的生源可能不是最拔尖的,但我希望在我們南湖校六年的學習,我們的學生能進入第一梯隊,再加上國中三年進步,能超越當初的自己和曾經的同伴,成為嘉興最優秀的畢業生。」

在行進中思考未來

圖 · 譜 · 路 · 果

劉學兵是個「行動派」,他強調設計是為教育實踐服務的。有了相對理想的設計后就要即刻行動,也只有課程落地后的實踐,才能為「五向」課程的修補完善提供最真實直接的訊息。

行動路徑是什麼?劉校長概括為四個字:圖、譜、路、果。

圖:綜述學生核心素養目標、課程板塊、策略、內容、評價

譜:學段具體素養目標分解、課程內容具化和質量評測標準

路:教學建議如何排課?如何教?如何學?如何評?

果:提煉出具有可借鑒的價值的課程圖譜和教學模型

落地實施四大保障

記者:「您怎麼看待頂層設計很好,但是理論在實踐當中變形,或者說設計無法落地實施的現象?」

劉學兵:「出現這個現象並不奇怪,但我們有四大保障:觀念、路徑、隊伍、政策。

劉校長認為,改變觀念最難,但最重要。師生的教育信念、價值追求(諸如「學校教育中什麼最重要」等)往往發揮奇效。有的時候,教師需要先進教育理念的引領,但有時更需要教師自己的現場觀察、累積經驗和提煉總結。

「管理團隊對領導者的一大考驗,就是能不能把目標明晰下來,能不能把任務講解透徹,有沒有給執行人提供正確的、高效的路徑。」劉校長認為,我們應該讓老師知道往哪裡走、怎麼走。「五向」課程出來后,學校已經把路徑呈現出來了,就是課程「圖」和「譜」。

再有就是教師自身職業素養的提高,整個教師隊伍的發展。學校每年有大批經費劃撥給教師出去培訓學習,學校跟東北師大、浙江的本土專家、教研員等都有簽約,不定期到校指導老師。劉學兵在吉林省做工作室主持人的時候,學員分佈在各地,於是開展了「自組織學習」。南湖校現在也建設了類似的團隊。

當然還有政策激勵。比如設立學校內部的「首席教師」,在績效考核時提高課程研發的績效分數,還有對學校精品課程的課時費與常規教學做區別……

有了保障,我們還需要耐心。劉學兵補充道,「一兩年就能完美落地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們學校的規劃是三年到五年,得到顯著效果可能要更長時間才會看得到。」

讓教育發生即「留痕」

「教育要留痕!」劉學兵說,「即在教育活動過程中,不管是老師、學生還是教育的環境,也應該有些眼睛看得到的變化和狀態。」

難怪記者在學校參觀時,發現在門廳、走廊、教室內,幾乎每一面牆壁上都有孩子們留下的「痕迹」。張玉芳老師介紹,一年級入學時,每個同學都在智慧樹上留下了手印樹葉,門廳拐角的「笑臉牆」則記錄著孩子們的開心瞬間,教室後面的黑板報和門外的牆壁上都貼滿了色彩繽紛的作品,處處洋溢著溫暖和童真,這裡不僅僅是學習的樂園,更是童年的殿堂。

改革到最後,其實還是靠「教」與「學」方式的轉變。如何幫助學生建構適應自身發展的學習方式?南湖校的做法是:

教師在充分了解學情、尊重學生差別的基礎上,遵循「適合選擇、適時合作、適度翻轉、適當混合」原則,進行教學方式創新;開展以學習者為中心的4Y學堂:喚醒內力授之以欲,傳授方法授之以漁,體驗成功授之以魚,鞭策鼓勵授之以欲,以此進行教學流程再造。

同時,本著「跨界銜接」的課程理念,基於核心素養,開發特色項目,進行跨學科疆界的探究式學習;基於在線平台,實施互聯網+ ,進行跨課堂間界的翻轉式學習;基於九年一貫制,研究銜接課題,進行跨學段邊界的貫通式學習;基於七大中心,組織特色社團,進行跨年段限界的混合式學習。

此外,評價也應該「留痕」。嘉興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和中考是「硬掛鉤」的,劉學兵計劃將嘉興的評價指標揉進學校的「五向」標準,學校、老師、學生、家長和嘉興相關部門人員可以隨時登錄、及時記錄、即時發布,同時在多載體查看。每個人都是主角,這就規避了傳統教學活動中,由於老師無法觀照到每一位學生而造成的「學生個體缺席」的現象。

「我們」的工程

在南湖校創辦之前,嘉興已經有了很多知名學校。加之本地人對東北師大在國內師範教育界的地位也不了解,所以對這所新學校產生了很大疑問。

學校創建初始就參與招生工作的萬勝明副校長最有發言權,他說家長們還有一點不理解的是:這所學校宣稱「教育家辦學」,擁有長三角地區學歷最高的「碩博教師團隊」,教國中和國小的孩子有必要用研究所嗎?這些大學來的教授和剛畢業的研究所,就一定教得好嗎?

「我當時給家長們舉了幾個數據,我說在我們嘉興考上東北師大大學部,聯考成績要超過重本30分左右,這個分數是什麼概念呢?相當於我們嘉興最好的中學學生中的50%,也就是七八百學生中的一半,然後再考到東北師大的碩士,至少再一半吧,也就是說,我們學校招來的研究所新教師,相當於我們嘉興一萬多個考生中排名在前200名的好學生啊!」

家長們一聽萬校長的分析,頓時打消了疑慮。此後,學校當然也用逐步提升的教學成績和貨真價實的辦學質量證明了這一點,幾年時間,已經在當地的家長心中成功樹立了一個品牌。

從建校到現在,大家明顯地感受到了家長對學校從質疑到接受,再到認可和支持的態度變化。劉學兵笑著說:「其實培養孩子是一項工程,也是一門藝術,是人類最偉大的藝術,也是學校、家庭和社會『我們』共同的工程!

通過學校網站、微信公眾號和家長學校,「O2O」思路幫助大家尋求育兒共識。學校也向家長敞開大門,歡迎家長來做「影子學生」,跟著學生們一起上課、出操、吃飯、自習、活動等,體驗自己的孩子在學校的一日生活。

嘉興市位於浙江省東北部、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帶,處於江、海、湖、河交會之地,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與滬、杭、蘇、湖等城市相距均不到百公里,或許也是因為這一便利的地理位置,加之東師南湖校口碑傳播的聲譽,目前已經有周邊城市的家長專門送自己的孩子來報名讀書。

離開嘉興前一天,記者和幾位老師私聊,有位年輕的男老師打了一個比方,令人印象深刻。他說:「我覺得劉校長的『五向』課程是我們學校新發展的著力點,如果說學校是一個鼎,可能之前我們都看到了鼎上的部分,而現在『五向』課程給鼎安置了五個腳,我們讓這個鼎,穩穩噹噹地立足了。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