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兩會新聞網路直播的價值探討

直播是新聞語態的改變,折射的是傳播生態的嬗變。媒體是否有效調適了其與政府、公眾之間的生態關係,是否更好地扮演了社會轉型期「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雲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這些是評價和改善媒體創新活動的價值標尺。

兩會新聞網路直播的價值探討

李婧怡

作為語態創新的兩會新聞網路直播

今年兩會,各大媒體紛紛將網路直播作為的主戰場之一,並且將直播思維廣泛運用到了報道中,力爭給用戶創造更具有現場感和沉浸感的兩會報道。在這一過程中,「直播」已經不僅僅代表一種技術流程,更是一種新的傳播語態,直播的意義得到了充分的擴張:它可以是強化用戶體驗的新聞報道思維,可以是媒體資源優化整合的渠道,同時也能打破時空隔斷,為社會公眾的民間表達和凝心聚力創造更開放的空間。

整合力:一種媒體融合的路徑

兩會召開前,人民網與騰訊網就聯手打造了「兩會直播報道聯盟」平台,合作製作《兩會進行時》,人民網負責內容生產,騰訊網則提供技術與平台支持。這個「聯姻」就是內容與平台打通經脈的典型案例。作為國內重要的新聞門戶網站,人民網擁有時政新聞報道的權威品牌和豐富的采編資源,騰訊網則享有強大的渠道和技術優勢。另外,兩家還邀請國內報紙、雜誌和廣電媒體在兩會期間加入報道聯盟,共享直播信號和技術平台以及人民網和騰訊網的巨大分發能力,從而為用戶提供全視角、多層次、移動化的兩會直播體驗。門戶型媒體新浪網則充分發揮了其內容集納的傳統優勢,它與央視網、人民日報、新聞網等10家中央媒體以及北京青年報、廣東衛視等10家地方媒體達成了直播合作,推出《部長通道》和《代表團開放日》欄目,進行全程視頻直播。

在今年兩會新聞直播聯盟的構建過程中,無論是平台型媒體還是內容型媒體,都既是東道主也是參與者。也就是說,騰訊也好央視也罷,並沒有哪家媒體將自己作為核心,視其他媒體為輔助,或者是一再強調主客之分,而是將目標放在真正實現平台和內容的平等融合上,互相協助齊頭並進。在為兩會這一全國性的政治盛會進行直播準備的過程中,各大媒體同時走在了一條資源整合的上升通道上,讓人對平台型媒體和內容型媒體的進一步整合充滿期待。

臨場感:一種用戶體驗的思維

在移動互聯時代,場景成為新聞傳播中的重要元素,可以豐富對內容本身的發掘和解讀,對現場的呈現和對內容的報道具有同等戰略價值。如果僅僅是將直播從電視屏幕搬到了手機上,那麼兩會移動直播的進步就局限於渠道層面的線性延伸而缺乏根本性的變革。事實上,從2017年兩會報道中可以看出,互聯網移動直播已經成了媒體融合報道的一種思維方式。各大媒體紛紛用網路直播報道兩會之時,為了提升各自產品的競爭力,就更需要運用各種方法來提升報道的現場感。

因此,VR等各種時下熱門科技,都被廣泛運用到了兩會報道中,試圖將兩會報道真正打造成一個多元的融媒體產品。全景等科技已經成為了各家都玩上手的常規報道手段,比如新華社的無限全景機器,日報多組全景圖片,還有光明日報的多通道直播雲台「鋼鐵俠」,新聞信息即采即發,支持全景、虛擬視頻的直播和錄製,成為了兩會「網紅」。

互動性:一種公眾參與的空間

從上面的討論中可以看到,直播更多的是將兩會現場內外打通,拉近普通民眾與政治盛會之間的距離,可見,兩會直播最重要的意義就是構建一個全民政治參與的空間,在直播過程中,網民可以在聊天室及時留言,代表委員在討論問題的時候,網民也可以參與到其中,發表自己的觀點以及對改革的期待。

大屏聯小屏,讓民眾的想法和疑問及時出現在兩會現場,同樣是媒體在兩會報道中的責任。直播兩會,同時也直播民聲,成為縮短媒體和公眾距離的好方法。直播可以把兩會帶到大江南北,也可以把全國各地的百姓聲音及時帶到北京。

兩會新聞網路直播的理念守正

兩會網路直播促進了媒體資源的整合,直播聯盟的構建為平台型媒體和內容型媒體在未來的進一步互助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機,與此同時,直播「重現場」「重體驗」的特點也為媒體融合報道創新提供了新的思路。更值得關注的是,兩會直播為媒體提供了更多與用戶進行實時互動的機會,將網路直播間構建成了一個促進全民政治參與的討論空間。

還原兩會報道主旨:打通政治生活的前後台

戈夫曼曾經在著名的「前台理論」中談到,人們主要通過前台表演來塑造自己在他人心目的印象。因此,前台是行為的選擇性呈現,是理想化表演。如同人際互動受到交往禮節和工具要求的制約,任何行業也必須按照社會對其的規範性期許履行職責。以兩會場內場外來看,能進入場內參政議政的代表委員數量有限,兩會在人們心中仍具有一定的神秘感和距離感,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對兩會的體驗感較淺,藉助兩會進行政治參與的意識和熱情自然都會比較有限。媒體作為兩會場內場外的傳聲筒,自然需要起到將前後台打通的作用,而不是進一步樹立起神秘感和隔離感。從近幾年的兩會報道中可以看出,不管是網路媒體還是傳統主流媒體,都在努力將兩會「親民化」,讓它走下「神壇」,讓更多人真正關注兩會這一與自己切身相關的事情。

媒體下大力來讓兩會以更生動的形態展現在人民面前,除了增強傳播效果之外,更深遠的作用是讓兩會回歸它的原旨,即一場人民當家做主的重要政治活動。這些方式讓人民意識到這件事情與自己息息相關,並願意參與到其中來。這對於的政治參與而言,的確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突破。可以預見到的是,隨著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全面深化推進,在未來進行有規劃、有規範、有競爭的網路新聞直播,將會成為全民參政議政的重要方式。

調適媒介角色:新聞語態與傳播生態的統一

在兩會網路直播的狂歡中,我們也需要注意,兩會作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為它揭起神秘面紗的同時,還需要認識到它對各行各業產生的深遠影響。因此媒體除了直接展現兩會的細節之外,還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為兩會進行細緻的、有深度的分析解讀。

直播不只是語態的轉變,更是生態的轉變,互聯網思維和媒體融合需要解決的最根本問題就是適應用戶的使用習慣、滿足用戶的真正需求。如果以「直播」為代表的融合技術和流程的運用沒有在提升人民群眾對兩會的認知上產生顯著改善,那麼這樣的創新其價值就是有限的,沒有發揮出技術與社會發展互動的耦合作用。我們觀察兩會新聞,要看傳播語態上的增量,更要看新聞挖掘的增量、政治生活參與的增量。直播是新聞語態的改變,其背後折射的是傳播生態的嬗變,媒體是否有效調適了其與政府、公眾之間的生態關係,是否更好地扮演了社會轉型期「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雲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這些是評價和改善媒體創新活動的價值標尺。如果不能適應政府和百姓對媒體在新社會發展階段的角色期待,「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融合創新活動只能是一種新聞界「卡拉OK」式的自娛自樂而終將歸於喧囂之後的平淡。

網路直播的興起,並不意味著對記者編輯的解放,而是對新聞從業者的綜合能力及全媒體團隊的溝通合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直播的最大特點是對場景的原生態呈現,這種傳播樣態本身就具有帶入在場感和體驗感的認知價值,但是對於兩會這樣的嚴肅議題,媒體的「把關」絕不可缺少。所謂「把關」就是要把最具有公共價值的政治議題遴選出來,用職業化的新聞判斷實現兩會議案從政治場域到公眾場域的轉換,打通社會各界動議、監督、協商的通道。只有把原生態場景的呈現和有價值議題的推選結合在一起,統合熱鬧和務實、有趣和有料,新聞報道才會更好地提升公眾對兩會的認知價值。

轉載請註明

新聞戰線

掃描二維碼 一鍵關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