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僵化的軟實力 台灣共享單車問題多

近日,根據台灣媒體報道,來自新加坡的共享腳踏車公司oBike在新北市投放后,因亂停現象、佔用機車停車位等亂象引發民眾不滿。

對此,共享腳踏車的經營在台灣產生許多爭議,Obike來自於新加坡,使用模式其實像Uber一樣是全球通用,但是日前,聞名全球的優步(Uber)在2017年2月份因台灣計程車法規的長期限制被重罰8.3億元(1元新台幣約兌換0.03美元)終止了它在台灣的服務,時隔2個月,直到2017年4月才再次宣布繼續經營台灣市場。

不論是Uber還是obike,這樣的創新型商業模式,在台灣都面臨著傳統法規和新創產業的適應問題。據了解,oBike的共享腳踏車系統於2017年4月在台灣開始試營運,而內地的共享腳踏車則是火了2年之久。如今,內地有不少成功的案例,而台灣則因為停放的問題,引發民眾抱怨,相關共享腳踏車的討論已逐漸被關注。

隨著共享經濟的發展,台灣也開始流行的共享腳踏車模式

共享腳踏車模式在台灣會失敗嗎?

講到在台灣的共享腳踏車,oBike自2017年4月在台灣上路之後,使用app的操作流程簡便,有別於過去台灣政府自己經營YouBike 還需要悠遊卡或是實體機台,大大降低了租借腳踏車的門坎。

而同樣的租借模式在內地則稱為「無樁腳踏車」,而且受歡迎的程度更勝台灣。但現在大陸的市場上,經營共享腳踏車的公司非常多,包括DDbike、mobike、Qbike、funbike、U-bicycle、hellobike,還有小藍腳踏車、小白腳踏車、小黃車(ofo)以及小鳴腳踏車等等,數量早已經超過20家。

事實上,共享腳踏車的經營模式也一直是兩岸被討論比較的對象,因為在大陸,共享腳踏車就是以「無樁」的方式經營,有別於台灣產生的亂停現象形成不少爭議,也就是車子可以隨便停,就算許多公共區域都被腳踏車「佔領」,其實也是一種方便,因為很快的,這輛車馬上就會被騎走。

在內地的一二線城市生活,共享腳踏車真的可以解決每天上下班一段短路程的通勤問題,因為短短的一條路,打計程車時容易耽誤很多時間,等公車時有可能遇到等不到車的窘境。此外,不遠不近的距離,走路又需要花費一段時間。這樣的例子層出不窮,而共享腳踏車剛好的解決了無數白領在通勤路程中最後一里路的痛點。

雖然台灣政府老是說著要做「亞洲矽谷」,要扶植新創、招攬國際人才,但面對像Uber、Obike這樣創新發展模式產生的爭議時,還是因既有的政策法規的傳統方式來扼殺創新,或是因為輿論上的不理解形成爭議。

不過目前結果來看,未來共享腳踏車在台灣的發展還是可能會遭遇許多困境,但台灣政府經過上次的Uber爭議問題之後,也逐步考慮台灣科技創新的未來發展。雖然台北市長柯文哲也表示「疏勝於堵」,這就有賴於市場上的持續的學習和借鑒了。

僵化的台灣軟實力

事實上,台灣在硬實力已經遠遠落後內地,這個事實也是台灣人自己承認的;但同時,台灣也天天吹噓引以為傲的「軟實力」。

過去,在1980年代左右,那個時候的港台培育不少娛樂明星,當時的台灣民眾對於軟實力的定義,只受限在電影、音樂、電視劇等等,覺得台灣的軟實力在亞洲還算的上排名的。如今,內地的電視劇、騰訊的手游、影視節目的獎項、人工智慧的發展等,反而內地更受人歡迎,台灣的軟實力還剩下什麼?

據了解,台灣人口約為2,300萬,與北京市相差無幾。比如一個App的用戶數,可以突破10萬已經很不容易,尤其台灣市場缺乏龐大的市場用戶量,更不論APP的開發質量的好壞、運營更新的速度,根本無法與大陸動輒上億的超級App比較。再比如,第三方支付是電商行業的重要基礎,在台灣,直到2015年初才通過相關法案,比支付寶發展整整晚了11年之久。

兩岸無論是在人口數量還是市場規模,台灣與內地完全不在一個量級。面對快速膨脹的大陸市場,台灣既有的競爭優勢正逐漸喪失。要知道,內地還有BAT三大巨頭,小小的台灣市場還沒有這樣的能力誕生出BAT級的企業,所以有人說:「台灣在互聯網的世界根本已經落後了內地20年。」

從宏觀層面來看,不論是Youbike還是Obike都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小事,台灣整體環境除了長時間沉湎於過去之外,過度忽視外部的變化,也成為台灣企業在商業競爭中掉隊的重要原因。然而,對於持續高度依賴內地市場而成長的台灣軟實力來說,如果不能正視競爭力逐漸落後的同時,不斷在政策方面調整也只會淪為無盡的紙上談兵。

本文由星火記者聯盟(微信ID:cctv11227)莫言主筆,於無聲處聽驚雷,敢講話、講真話,是財經愛好者不可多得的內參!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