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古人多久洗一次澡?在哪裡洗澡?

1、歷史悠久的洗浴習俗

先秦典籍《山海經》中,記載了舜帝在曠野的一處方形水坑中洗浴的故事。到了商周時期,已經出現了沐浴的器皿,人們開始在室內沐浴。春秋戰國以後, 洗浴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較為普遍的事情。

在距今三四千年前的殷商時期,人們已經將「沐」「浴」「洗」等象形文字刻在龜甲、獸骨上。

其中,「沐」專指洗頭髮,例如周公「一沐三握髮」,就是說周公洗一次頭髮中間要多次停下來接見客人(形容他勤於政事,禮遇賢才)。「浴」的字形如同一個人在類似浴盆的器皿中,兩邊有水,專指洗身體。古代「洗澡」一詞與現代意思不同,要分開來解釋:「洗」,灑足也,指的是洗腳;「澡」,灑手也,指的是洗手。

2、古人多久洗一次澡

當今社會節奏快,人們學習、工作壓力大,每天回到家裡能夠舒舒服服沖個涼、泡個澡,洗去身心的疲憊,實在是一種享受!可是古代沒有這些便利條件,對於廣大普通百姓來說,每日沐浴是不可能做到的。那麼,古人多久洗一次澡呢?

古代平民百姓沐浴的時間可以自行安排,但是官員的沐浴時間卻是有「規定」的。官員在官署工作一段時間後會得到假期回家沐浴休息,這一休假制度被稱為「休沐」。

漢代制度規定,五日一休沐。官員工作五天就要回家沐浴,保持乾淨整潔的形象。受儒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思想的影響,古代男子蓄長發。沐浴后,長發猶濕,無法束冠,又沒有現代的吹風機,只好披散著自然風乾,這段時間正好可以用來休息。於是,沐浴日也就變成了休息日。

唐宋時期,休沐制度發生了變化。國家規定,十日一休沐,也稱旬休。宋代,上旬休日稱上浣,中旬休日稱中浣,下旬休日稱下浣。浣的意思是洗濯(zhuó),也就是洗腳沐浴、處理個人衛生的意思。

國家為什麼要從制度上規定官員的沐浴時間呢?對個人而言,洗浴之後,神清氣爽,通體舒透,乾淨整潔。對國家而言,如果政府官員長期不洗頭,鬍子拉碴,邋裡邋遢,全身怪味,百姓會如何看待這位官員以及其代表的國家形象呢?所以,古代政府特別規定,官員工作一段時間后必須回家沐浴休息,整理好個人形象后,再返回衙署繼續上班,辦理公務。

在休沐期間,官員們也會探望父母,招待賓客,讀書學習,外出遊玩……就像我們今天放假一樣。

3、古人在哪兒洗澡

在古代,浴室叫「湢(bì)」,木製浴盆叫「杅(yú)」。商周時期出現了浴盆。商代第一位君主是成湯,他洗澡用的青銅浴盆叫「湯盤」。不過,這隻湯盤到了唐代就不知道去哪兒了。西周時期的虢(guó)季子白盤,被認為是現存最古老的浴缸。

秦代,秦始皇的咸陽宮中出現了供嬪妃使用的大浴室,還配有地漏和排水管道,以及取暖的壁爐。這樣豪華的設施只能供皇家御用。南北朝時期,佛教極盛,洛陽寶光寺後園中有一間巨石砌成的大浴室,浴室旁邊五步左右有一口井,為這個浴室提供水源。

唐代,為了解決冬季洗澡水冷的問題,皇帝修建了溫泉浴池。最著名的就是唐玄宗在驪山華清宮為楊玉環修建的「華清池」,有專供皇帝洗澡的「御湯」,有供貴妃洗澡的「妃子湯」,還有供嬪妃們洗澡的「長湯十六所」,浴室有數十間。唐玄宗和楊貴妃以及其他嬪妃們在山上賞花,飲酒,泡溫泉,極其享樂之能事。

到了宋代,商品經濟繁榮,興起了許多商業大都市。為了適應都市裡商人、手工業者、軍士、平民的衛生需求,商業性的公共浴池出現了。宋代的公共浴池中開始有專門為顧客服務的揩背人。

明朝時,商業性的公共浴池更加普及。浴室服務的對象有商販、屠夫等勞動者,也有讀書人,並且不受性別、年齡限制。服務也多樣化,有冷水也有熱水,有池浴也有盆浴,還有搓背、剃頭、修腳等項目,已經非常接近現代公共浴室。

據《明史》記載,明代皇宮內設有「混堂司」,配有掌印太監一員和其他有正式編製的工作人員,專掌皇宮中沐浴之事。看來,古代皇帝洗一次澡還真是動靜不小,夠折騰的呀!

4、古人用什麼洗澡

古人洗澡一般要用粗細兩條浴巾,細葛布巾擦上身,粗葛布巾擦下身。古人洗完澡出浴盆后,通常先站在蒯(kuǎi)草席上,用熱水沖洗,再站到蒲席上,擦乾身子,最後穿上衣服和鞋子,洗澡的程序和今天差不多。

古人也會使用一些洗浴用品來去除身上的污垢和異味。比較常見的洗浴用品有潘(淘米水)、皂角、澡豆(魏晉時期用豆粉混合中藥製成,用來洗手、洗臉,使皮膚光潔,是當時的高級用品)等。

東晉王敦娶了公主為妻,住進宮裡。

有一次他如廁后,婢女手中端著盛水的金澡盤和盛澡豆的琉璃碗,原意是請他洗手,沒想到王敦不識澡豆,竟然將澡豆倒入水中吃了下去。放在今天,就是說一個人把洗手水當作飲料一飲而盡,真叫人哭笑不得。

洗完澡之後,古人還會塗抹「甲煎粉」「沉香汁」「面油」「英粉」「薔薇露」等保養肌膚,類似今天的護膚品。

5、洗澡還能防作弊

你可能不會想到,在歷史上,洗澡曾經是一種防範考試作弊的重要手段!

唐宋以來,國家實行科舉考試製度選拔人才做官。由於人口眾多,名額有限,還要保證各個地區分配公平,科舉考試難度很大,許多讀書人一輩子都無法獲取功名。於是,一些考生鋌而走險,夾帶小抄進入考場,希望通過作弊取得好成績。

到了宋金之際,為防止作弊,官府規定考試開始前要對考生進行搜身檢查。考生需解散頭髮,敞開衣服,由官兵搜身,甚至連耳朵眼、鼻孔都不放過。此舉在社會上引起一片嘩然。

古代社會主要由士、農、工、商四類人構成。其中,士人,也就是讀書人、知識分子,被視作社會的重心,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古人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等說法。因此,讀書人講究形象斯文,注重禮儀氣節。科考之前要解發脫衣被搜身,對他們而言簡直是奇恥大辱!所謂「士可殺不可辱」,很多讀書人對此議論紛紛,深表不滿。

終於,有人向皇帝建議,取消「解發袒衣,索及耳鼻」這一不合理規定,改為考前沐浴更衣,由官府統一置辦衣物供考生更換。此舉既可以防止考生作弊,又能尊重讀書人。這一建議立即得到朝廷的允許,很快開始實施。真是個有禮有節的好辦法!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