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爭鳴】「階級固化」的論調不能成立,王寶強就是例子??

「階級固化」的論調不能成立

作者 | 人民日報政文

本文原載《人民日報》

最能說明社會流動性的例子是演員王寶強。王寶強出身於河北一個農民家庭,沒上過幾天學,要論家庭條件、教育程度、社會資源,王寶強算是最差那一檔的,但他照樣成功了。

在參觀國家博物館時,北京市某重點國小學生的一句「偽楚」令講解員大感震驚,這個北宋滅亡后短暫存在的政權是大多數人所不知道的。對比於此前某京郊中學為了趕回去吃營養餐而大幅壓縮參觀時間,講解員感慨重點國小的小朋友們的知識、眼界、表達能力全面「碾壓」了中學的大哥哥大姐姐。講解員認為,兩所學校師生的表現讓他「感受到了的階級固化現象。」按照他的說法,這所「北京無人不知的」重點國小的家長大都是「社會精英、學者名流、政府官員、駐外使節和企業高管」,而京郊那所中學的學生家長基本都是普通人。

近年來,有關社會流動性的話題日益引人注目。但用兩所學校的孩子的不同表現來證明所謂的「階級固化」其實是打偏了,問題的實質不是什麼「階級固化」,而是教育資源的配置不均衡。重點學校僅僅是師資力量這一項就不知超過普通學校多少倍。「名師出高徒」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名校的學生在全面素質教育的滋養下,其眼界視野和素質能力自然超過同儕。這是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所導致的,並不能由此得出「階級固化」的結論。

儘管近些年有學者根據調查認為社會的流動性比改革開放初期有所下降,但總體而言的社會流動性還是很強的。父母的職業和收入對後代的影響並不是決定性的。上一輩窮,並不意味著下一代註定也窮。草根階層改變命運的機會非常多。普通人只要肯吃苦,有頭腦,不敢說一定發家致富,但至少可以溫飽無虞。當今最有名的幾位企業家如馬雲、王衛、劉強東等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馬雲抓住了電子商務大潮的機會一舉成為首富;順豐快遞的創始人王衛最初只是一個快遞員;京東商城的創辦者劉強東一開始不過在中關村賣電腦零配件……所謂「英雄不問出處」正是當今的生動寫照。

最能說明社會流動性的例子是演員王寶強。王寶強出身於河北一個農民家庭,沒上過幾天學,8歲就在少林寺學武術,從做群眾演員開始最終成長為家喻戶曉的演員。要論家庭條件、教育程度、社會資源,王寶強算是最差那一檔的,但他照樣成功了。

這些例子都說明所謂「階級固化」是不能成立的。

實際上,從來就不是一個「階級固化」的國家。這是由特殊的歷史文化造就的獨特現象。比如古代和歐洲國家同樣實行嫡長子繼承製,但唯有人在分家的時候,對家產是平均分配的。如此幾代以後,所謂大地主就自動消失了。「富不過三代」的說法和這種充滿人性溫情的制度有直接關係。此外,科舉制度也給了普通人通過讀書上升的通道。直到今天,每年參加聯考的學子有近千萬人,其中有多少是所謂「精英家庭」的子女呢?

人耳熟能詳的一些說法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連劉邦、朱元璋這種出身社會最底層的人都能做皇帝,這在其他國家是難以想象的。

我們不能否認,家庭條件優渥對孩子成長的確有利,財富和價值觀念的代際傳承也是客觀存在的現實,但這和「階級固化」是兩回事。在今天我們更不能以「階級固化」為借口為自己喪失奮鬥精神找理由。越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就越要自強不息,越要堅信:一分付出,一分收穫。

對比閱讀

與人民日報商榷:《「階級固化」論調不成立 》

作者:馬貫之 來源:新青年2017,僅為轉發,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親愛的人民日報:我們一向很尊敬您。昨天您發表了一篇文章《「階級固化」論調不成立 》,我們特提出幾點意見與貴報商榷,請您海涵。

人民日報作為黨媒應該明白,階級是認識、分析、理解社會的鑰匙,階級在政治學中的地位,就像商品之於經濟學,矛盾之於辯證法,力之於物理學。用列寧的說法就是,階級是一條指導性的線索,使我們能在看起來迷離混沌的狀態中發現規律。

在當今社會上,我們首先觀察到的是明顯的階級分裂,官二代、富二代、資本大鱷、喬幫主、李天一是一批人,農民工、蟻族、IT民工、碼農、房奴、屌絲是另一批人,前者不勞而獲卻吃著火鍋唱著歌,後者要麼累死累活,要麼屬於沒活乾的失業大軍。那麼,二者之間能不能實現有效流動呢?

您在文章中提出觀點:

總體而言的社會流動性還是很強的,父母的職業和收入對後代的影響並不是決定性的。草根階層改變命運的機會非常多。普通人只要肯吃苦,有頭腦,不敢說一定發家致富,但至少可以溫飽無虞。」

親愛的人民日報,這就是您對「階級」的理解嗎——「 不敢說一定發家致富,但至少可以溫飽無虞」就算是實現了階級流動?在馬克思看來,您對階級的理解實在是很不到位。

列寧曾說「所謂階級,就是這樣一些集團,由於它們在一定社會經濟結構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其中一個集團能夠佔有另一個集團的勞動。」

也就是說,階級的劃分不是指財產的多寡,也不是收入、職業和生活方式的差別。我們所處的階級是根據生產資料所有制來劃分的,我們看重的是收入的來源而不是收入。亦即,您通過勞動致富是光榮的,但是您通過佔有生產資料而投機倒把、囤積居奇、血汗工廠、資本炒作,那麼你就屬於剝削階級。有太多人「致富」是靠著「封建資本主義」的裙帶關係(比如,很多私營礦山來自低價非法獲取國家資源)和「野蠻資本主義」的資本增值(比如血汗工廠、房地產商囤地待漲)而大發橫財。

現在的大多數農民工通過出賣勞動力確實可以溫飽無虞,甚至還能回家蓋新房,開上轎車。但這就是人民日報所說的實現了階級跨越?寫到這裡,真是為人民日報感到難過。這份報紙1948年創立的時候,是黨中央機關報。毛澤東還曾經給他們題字。現在,居然連馬克思主義的基礎都忘記了,連階級是什麼都不知道了。居然說出「如此幾代以後,所謂大地主就自動消失了」這樣可笑的話,彷彿國民黨是因為分家分太多次,就自己跑到台灣去了一樣。

還有《「階級固化」論調不成立 》一文中您引用的幾個詞語我覺得很不妥當,諸如:

「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

這隻能說明歷史的局限性。體現了封建社會農民的帝王心態,這種心態不好,有這種心態的人,平時被欺壓慣了,一旦自己做了皇帝,又會象以前的皇帝那樣欺壓老百姓,這完全是一種專制思維。與這句話一樣具有專制壓迫含義的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位人上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告誡過父母們:「不要讓孩子成為人上人,不要讓孩子成為人下人,也不要讓孩子成為人外人,要讓孩子成為人中人。「人中人」就是「平常人」,一種互相尊重,我不欺人,人不欺我的人。

近平同志常說我們要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共產主義就是要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直至達到共同富裕。也就是說,我們的理想是創造一個沒有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社會。那麼我們怎麼能做「人上人」呢?封建社會的農民能有帝王思想,可以理解,人民日報怎麼能宣揚帝王夢呢?從根本上說,階級跨越並不是什麼好詞,一個工人變成了總經理,或者變成了資本家,馬克思主義把這個叫做「背叛無產階級」,而不叫實現了階級流動。李大釗從一個北大教授的身份,去跟工人同吃同住同勞動,那也不叫階級流動,而是背叛自己的小資產階級出身,走向工人隊伍。

至於您舉例:

「最能說明社會流動性的例子是演員王寶強。要論家庭條件、教育程度、社會資源,王寶強算是最差那一檔的,但他照樣成功了。」

我想說的是,在資本主義社會,我們承認有個例能實現階級跨越,但是想在資本主義體系內實現整體的跨越是不可能的。毛岸英同志在給其舅舅三立的信中就說過:「翻身是廣大群眾的翻身,而不是幾個特殊人物的翻身。」親愛人民日報,您怎麼不舉例有人買彩票發了呢?照樣也算是您所說的成功啊。很明顯,人民日報是用個例掩蓋整體階級固化的事實。難道看不到成千上萬的跑龍套者和掙扎在娛樂界邊緣的路人甲么?您能說他們不努力么?問題就在與他們努力了也沒有出彩的機會。

最搞笑的是,您竟然舉例「劉邦、朱元璋這種出身社會最底層的人都能做皇帝」來說明從來不是一個階級固化的國家。人民日報為了否定「階級固化」,相當賣力氣啊!這兩位那可是帶頭造反,率領農民起義,導致改朝換代的「成功案例」喲。

您想說明什麼呢?我們不得而知···嘿嘿,你懂的!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