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一段救過中國 也上過國家地理封面的路

因為近6年來都在持續做一本自駕主題的旅行雜誌,所以我的日常工作就是與各種不同標號、不同級別和不同景緻的公路打交道。對我這樣的自駕狂魔來說,公路很多時候就是目的地,尤其那些曲折的山路和刺激的彎道,本身就是一種旅行的極致誘惑。

漂亮的公路本身就可以成為風景和目的地 攝影/多布

和平時代的公路是毛細血管,通向一處處或苟且或詩意的遠方。而戰爭時代的公路是大動脈,往往決定了一個國家的生死命運。在70多年前那段烽火連天的抗戰歲月里,就有這麼一條運輸動脈,從印度經緬甸到達當時的「陪都」重慶。將與世界反法西斯陣營連接起來。通過這條曲折艱苦的運輸動脈,一批批戰備物資由美軍的車隊運抵。

「二十四道拐」是抗戰生命線的重要節點 攝影/多布

這條抗日戰爭大後方唯一的陸路運輸通道,還有一個名字叫「史迪威公路」,而沉寂了多年的「二十四道拐」就是這條抗戰生命線上一個標誌性的重要節點。等戰爭的硝煙散去,國運恢復昌盛,曾經的這條大動脈失去了它的輸血作用,成為了歷史的符號和沉睡的記憶。

傳奇「二十四道拐」完好如初

在來到黔西南州的晴隆之前,我就很期待「二十四道拐」。但也許會有人說,聽起來也不算很厲害嘛,畢竟好些地方都有什麼「XX七十二道拐」或者「XX九十九道拐」。然而,這顯然不是一道簡單的國小算術題,99>72>24並不成立,因為「二十四道拐」經歷過70年風雨的洗禮,更有著無數英雄故事的加持。

「二十四道拐」如今車流量很小 攝影/多布

就在晴隆縣城的西南邊上,我和同行的小夥伴們拍完安南古城,就馬不停蹄地往過開。十分鐘后,如果不是看見導航上擰成一團麻花的地圖,我都還沒有意識到車子已經開進了「二十四道拐」。

因為320國道從山的另一側平緩地繞到山下,帶走了絕大多數車流,所以如今的「二十四道拐」只有少數遊客和當地老鄉的機車偶爾經過,顯得似乎有些「門前冷落車馬稀」。不過我覺得,這才是我能想到的有關這段天路的最好歸宿。

這種近乎180°的彎道對車技是很大的考驗 攝影/多布

得益於所謂的「冷落」,才能讓我們從容地駛過連續24道「胳膊肘彎」,我看到有的遊客開著車,在每一個彎道都停頓幾秒,拍下路邊刻著「第X道拐」的石碑;得益於所謂的「冷落」,我們可以把車停在稍顯寬敞的路邊,下來站在路邊,俯視腳下的神奇天路;得益於所謂的「冷落」,路面難能可貴地沒有被水泥或瀝青所覆蓋,至今仍保持著當年的礫石面貌……

難能可貴的是路面還保持著當年的風貌 攝影/多布

有趣的是,公路護欄不是常見的水泥墩或者鋅鋼護欄,而是用那種防洪沙袋堆出半人的高度,這也是為了不破壞「二十四道拐」原有的風貌。車子一路緩慢下行,開到第十一拐,當地的朋友提醒我們停車,原來是這個位置保留著當年美軍為防止塌方修築的「美軍牆」。這道長滿青苔的公路擋牆由五面石砌成,中間留有的滲水孔可窺見美軍當時先進的建築技術;經歷70多年的風雨仍完好如初,更是能看出當地民眾精工巧琢的施工質量。

「美軍牆」,中間留有滲水孔以應付雨季 攝影/多布

每一處彎道都有一個這樣的石碑 攝影/多布

雖然說「二十四道拐」路基窄坡度大,彎道又夠急,但如果不做停頓地開下去,其實用不到10分鐘。但這段路承載著抗戰時期中美軍民的無數心血,所以有很多看點和觀景點值得駐足,也讓我們花了整整40分鐘才開到山腳下的第一道拐。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