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科研助力|你的論文選題有可能是"真實的假問題"!

本文編輯 | 社科學術圈

本文作者韓映雄,馬遷。原文標題為《如何選題和陳述研究目標》,本文節選了如何選題這一部分。作者主要從題目來源和問題分類兩個方面闡述,主要以教育學為視角分析。

在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每天都會出現大量的問題。對於這些問題,有些是需要通過專門研究或專業人員參與才可回答或解決,有些則隨著時間推移而自我發展和自我解決。由此說,作為專門的人文、社會和自然或工程技術的科學研究和研究成果——論文或報告,其並不是也不可能覆蓋上述所有問題。事實上,哪些問題可以用於科學研究是有一定原則的。與此同時,特定的問題往往有時候就自帶特定的研究思路或某種約定俗成的研究方案。但是,重大的創新性研究卻不是這樣的。

一、題目來源

對於想申報一項基金項目或撰寫一篇論文的研究者而言,選擇一個好的、有意義和有價值的問題是至關重要的。有了明確的研究問題,簡潔準確的題目陳述對項目評審或論文能夠獲得發表機會也是很重要的,這在某種程度上如同一個人的外表形象一樣。假如編輯或審閱人讀不懂一篇論文的題目或是不能快速地從論文題目中明白該項研究的主要目標或內容的話,那該篇論文或申請書就離「回收站」不遠了。

要研究的問題從哪裡來呢?無外乎兩個:

一是直接經驗,另一個是間接經驗。這兩種來源並無優劣之分。事實上,間接經驗其實還是來自直接經驗,只不過因為經驗感知者發生了變化而改變了稱謂。由此,也可以說,問題的來源最終是直接經驗。可是, 對專門研究者或是院校教師來說,因為時空的限制,他們不能有很多機會和條件去接觸或感知直接經驗。於是,間接經驗有時便成為一種現實之舉。

就教育教學研究而言,有關課堂教學、學生學習和師生交往等教與學的存在就是典型的直接經驗。相對而言,基於宏觀和中觀層面的教育政策及管理議題則既有直接經驗的成分,也兼備間接經驗的某些特徵。現實中,院校教師們在申請研究項目或撰寫論文時,往往喜歡或傾向於選擇那些宏大主題。這種做法其實是不明智的,它不但沒有發揮出教師們的特長和優勢,恰恰是啟動了劣勢按鈕。如「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特色研究」這樣的題目就根本不適合教師們去研究和撰寫,它適合於智庫或校長去研究。

概言之,從教師的職業特點出發,教師們應該盡量去選擇那些與自己日常教學工作緊密相關的議題並在其中選擇值得研究的問題或對象。這些議題對教師而言,就是鮮活的直接經驗。有時候,研究者也會從間接經驗中選擇議題或問題。這麼做,很多時候是迫不得已,因為研究者缺少直接經驗或沒有機會獲取直接經驗。在讀的全日制研究所們就是這種情況。正因如此,研究所在選題時經常會把真實的假問題作為論文題目。

有了可靠的值得研究的問題,能夠清晰地用語言表達出來也至關重要。一般而言,課題或論文名稱在表達上首先要簡潔。 為此,要儘可能地用最簡單的句式和最少的字。假如研究對象是 A 的話,常見的句式可以是:A是什麼?為什麼是A?如何成為 (或改革、變革) A?影響A 的因素有哪些?等等。 其次,名稱的表達要力求準確。準確的要求是指不能讓讀者產生歧義或疑問。最後,論文名稱一定要使讀者感受到清晰的問題。任何一項研究或一篇論文一定要試圖回答或解決某個具體的問題。可是,現實中,我們經常會遇到缺乏問題意識的論文名稱。例如,素質教育研究。試想,假如你第一眼看到該名稱的論文,你腦海中會出現怎樣的畫面?作為期刊論文的名稱, 這種表達太寬泛了, 沒有恰當、直接地反映出作者在該文想要回答或解決的特定問題。除非你的研究對象或問題涉及素質教育的方方面面的問題,或是你的研究「容量」較大,抑或是一本專著。否則,就不能用這種邊界模糊的表達作為論文的名稱。恰當的表達可以是:素質教育的實施效果評價、素質教育的理論基礎研究、素質教育的政策演變,等等。

二、問題分類

可以按照某種規則將所研究的問題予以歸類。這樣做的好處是便於為不同類別的研究課題或論文確定適合的研究方法或是結構。在教育教學研究中,常見以下四種類型。

1. 描述型研究

這類研究旨在通過描述、歸納等手段和方式來揭示教育教學中的未知現象,其最終目的在於向政策制定者和教育者提供有關信息。如,高職院校學生學習適應性研究、博士研究所學位論文障礙研究,等等。與其他類型的研究相比,描述型研究是研究中最基本的也是初學者入門的研究類型。描述型研究的關鍵特徵是其所揭示或歸納的結論或發現必須是前人未曾完成或留有研究不足或缺陷的。其本質是有關教育教學現象 「是什麼」或「怎麼樣」。

2. 預測型研究

這類研究旨在對某教育現象在未來某一時間點或時段的狀態予以預測。預測的前提和基礎是依據該教育現象在當前或之前某一時段的表現狀態或基本信息。如,學業成績的性別差異趨勢研究、案例教學法在高職院校的應用趨勢研究,等等。預測型研究的關鍵特徵是基於當前看未來,其所給出的結論在當前是沒法驗證或判斷的。 但這並不是說,這種研究沒有價值。相反,科學的基於數據挖掘和分析而來的結論恰恰能夠準確地預測未來,從而幫助政府和教育工作者儘可能地減少失誤。其本質是有關教育教學現象未來「會怎樣」或「成為怎樣」。

3. 改進型研究

這類研究旨在通過尋找和發現那些阻礙或促進某教育教學現象存在或發展變化的影響因素並最終給出改進性的建議或方案。這類研究更多時候是聚焦於教育政策或學校教育教學中的某些方案或制度。如,影響大學生學習動機的因素及促進策略、大學教師專業發展的阻礙因素及促進策略,等等。改進型研究的關鍵特徵是尋找影響因素並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給出解決方案或政策建議。因此,該類研究更多時候涉及的是政策諮詢或管理諮詢。其本質是有關教育教學現象「怎麼做」或「如何做」。

4. 解釋型研究

這類研究重在對教育教學現象的產生、發展和變化規律予以總結、概括或歸納。其關鍵特徵是揭示出抽象的規律或對現象予以概念化的命名以便人們能夠更為準確地認識和理解。如,慕課的本質與理論基礎研究、信息技術時代職業教育的本質與特徵研究,等等。解釋型研究類似於我們通常所說的理論研究, 其本質是有關教育教學現象 「為什麼」或「為何這樣」。一般而言,某教育教學現象如果能夠被解釋或發現規律的話,也就意味人們已經能夠對其描述、預測和使用介入因素。由此說,解釋型研究是建立在以上三種研究類型基礎之上的。

研究者一旦將其所研究的問題按上述分類予以定位的話,這將有助於其接下來選擇合適的研究方法,也將有助於其設計研究方案。因此,可以說,對問題類型予以定位在研究過程中是十分必要的環節之一。

今日話題

關於論文選題,你有哪些好的經驗?

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