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46個城市將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

原標題:46個城市將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

■範圍:各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等

■調查:目前省會小區垃圾分類叫好不叫座

日前,《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正式發布,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類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在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46個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方案要求各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以及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城市共46個城市,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政府要加強對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和工作考核,向社會公布考核結果,對不按要求進行分類的依法予以處罰。方案明確,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城市應於2017年底前制定出台辦法,細化垃圾分類相關要求。各地要加強組織領導,明確政府的主體責任,健全法律法規,完善支持政策,創新體制機制,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動員全社會參與垃圾分類。方案鼓勵各城市通過建立居民「綠色賬戶」「環保檔案」等方式,對正確分類投放垃圾的居民給予可兌換積分獎勵。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類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各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以及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城市共46個城市,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

據了解,石市曾確定過垃圾分類試點小區。昨日(6日),記者走訪多個小區發現,目前很多小區的垃圾分類叫好不叫座,有的根本沒設置分類垃圾箱,有的雖設置分類垃圾箱但形同虛設,居民們也已習慣了隨手「一包扔」垃圾,對於垃圾分類的認知還不足。

生活小區是「生產」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渠道之一。昨日,記者分兵兩路,走訪了省會20餘個小區,其中包括近些年新建成的高層小區和10年以上的老舊小區,實地對這些小區垃圾分類情況進行探訪。

走訪

垃圾箱無分類 這樣的小區不少

記者在位於談南路的碧景園小區發現,該小區屬新建小區,有不少業主正在裝修。然而記者發現,該小區里的垃圾箱並沒有可回收與不可回收的分類設置。該小區的綠色垃圾箱近似於房子的模樣,整個箱內的空間是一體的,可以想象,假如業主在家裡將垃圾進行了分類,往垃圾箱投放時,只能集中在同一個空間內。

榮國花園小區位於中山路與談固大街交叉口附近,屬於老小區,每棟樓前都放有一個「小房子」式的垃圾箱,並無標註「可回收」與「不可回收」字樣。8號樓的一位居民告訴記者,他2001年入住該小區,生活垃圾都是扔在樓前垃圾箱里的,每天都有專人來清理。

匯龍灣小區住宅樓前的垃圾箱也是「一鍋端」,小區居民李女士告知記者,平時扔垃圾的時候也沒考慮過那麼多,只是在家中積攢下一些廢電池之後才意識到沒有分類垃圾箱是多麼不方便。「都知道隨便扔廢舊電池不好,污染環境。之前我把電池暫時攢在抽屜里,可越存越多,有的都鏽蝕流湯兒了,只好扔樓下垃圾箱里。」

隨後,記者又走訪了金談固小區、談固小區、尚達家園、省中醫院宿舍、國儲宿舍等多個小區,這些小區里無一例外,都沒有放置分類垃圾箱,而這些小區大多數為老舊小區。

雖有分類垃圾箱 但「形同虛設」

走訪中記者發現,一些小區的垃圾桶在明顯位置上貼有「可回收垃圾」與「不可回收垃圾」標識,但實際情況卻是「分類形同虛設」。

冠城小區位於育才街與和平路交叉口附近,該小區的分類垃圾箱設施很齊全。樓下除了較大的垃圾箱外,另設有體積較小的「可回收垃圾」箱。另外,記者在小區主幹道上也看到,道路兩側分別設有標識清楚的可回收垃圾箱以及不可回收垃圾箱。但是進一步觀察發現,在兩種不同垃圾箱內,存放的垃圾沒有什麼明顯區別。記者在兩個不同類型的垃圾箱內分別看到菜葉、衛生紙、礦泉水瓶、易拉罐瓶、食物包裝紙、廢塑料袋等垃圾。正觀察時,一位女業主隨手將一包生活垃圾扔進「可回收垃圾」箱內。

金色里程小區內,都設有分類垃圾箱,只是有的垃圾箱上面的分類提示字跡幾乎要磨損掉了。在5號樓西樓頭記者看到,四個帶軲轆的塑料垃圾桶放置在路旁,兩個上面用白色粗體字寫著「可回收」,另外兩個則寫著「不可回收」,而細看垃圾箱裡面,塑料袋、塑料瓶、殘羹剩飯等都是隨意丟棄的。

在位於廣安大街上的談中園小區,該小區垃圾箱兩個入口雖然張貼著可回收與不可回收的提示,但是記者打開垃圾箱入口卻發現,裡面的空間是貫通起來的,所有垃圾還是扔在了一起。

調查

記者了解到,石市曾確定過垃圾分類試點小區,但許多年過去了,一些居民對於垃圾分類的認識還停留在起點,原因何在?

探因一:居民們對於「垃圾分類」意識薄弱

採訪時記者發現,很多小區居民分不清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有些居民也明確表示,平時並沒有對垃圾進行分類的習慣。

冠城小區居民張先生說,他意識中電池和白餐盒可能屬於不可回收的,像易拉罐、礦泉水瓶之類屬於可回收的。「再多了我也分不清。」

記者在嘉和城小區走訪時,偶遇祖孫倆,孫女蓓蓓正在上國小,她說:「在學校的時候老師都教我們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的、哪些不可以回收,該如何對它們進行分類,可是我從來沒有見過大人將不同垃圾分類后裝在不同垃圾袋中。」在一旁的奶奶靦腆地說:「垃圾還得分類扔?如果有好處,我願意這樣做,還能給孩子做個榜樣,可關鍵是我不會判斷可回收與不可回收垃圾啊!」

談中園一位年輕業主介紹,自己平時沒有注意垃圾的分類問題。平時家裡在廚房和廁所各放一個垃圾袋,各種生活垃圾一律放置在兩種袋子里,一塊扔到垃圾桶。他說,的確有必要對這些垃圾從源頭就開始分類,他表示將在網上查一些資料學習一下。

探因二:垃圾分類從源頭到處理體系並不完善

有少數居民提出,就算他們養成習慣,平時在家都將垃圾分好類,投擲到小區垃圾桶時也是按照「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來歸類,可清潔工在清理小區垃圾時一般都是「一鍋端」,集中將垃圾鏟到同一輛運輸車上拉走。也就是說,垃圾分類包括的分類投放、分類運輸、分類處理這三個環節,即使在小區內建立、形成完善的垃圾分類投放制度與習慣,但是如果運輸時進行混裝,處理時又一同處理,垃圾分類工作也是形同虛設。

這一說法得到一位業內人士的認同,垃圾分類叫好不叫座,存在較為明顯的瓶頸。他說,一般小區里垃圾裝運過程中,清潔工也會對垃圾箱內能看到的可回收垃圾進行簡單分揀,比如說礦泉水瓶、包裝箱、易拉罐等等,看到了就挑挑揀揀積攢下來留著賣廢品,但很大一部分垃圾是來不及挑揀的,都會一次性投入車斗,然後拉進附近的垃圾運轉站。而垃圾轉運站的工作人員作業時間也有限,如果靠人工進行挑揀分類肯定無法做到細分。

另一個瓶頸則是,居民進行垃圾分類投放,是推行垃圾分類工作的第一環節,因為源頭上的宣傳引導不夠,市民垃圾分類的意識並不強,即使開闢一些試點小區,推行起來也並不理想。「也就是說,從源頭到處理上都存在問題,垃圾分類實現起來就非常艱難。」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