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如何看待美、德的製造業回歸現象?

隨著發展家勞動力成本和管理成本不斷上升,美國、德國的一些知名跨國公司相繼加入迴流大潮,紛紛把生產線轉移回國內。對於美國、德國來說,通過製造業回歸,能夠完善國內生產經營環境,降低生產成本,充分利用國內外資金,強化創新能力,改造傳統製造業和發展新興產業,重振製造業體系,增加出口和就業。


「再工業化」是相對於「去工業化」而言的。對於去工業化,存在兩條思路來理解,一條是基於國際分工,一條是基於製造業服務化。從國際分工的角度來看,去工業化是指由於某一發達國家或地區生產成本的上升,導致其傳統製造業和相對應的工作機會紛紛轉移到其他生產成本更低的國家或地區;從製造業服務化角度來看,去工業化意味著發達的工業化國家或地區的傳統製造業逐漸走向衰落,而通過服務化獲取更大的效益,帶來巨大的增長。隨著發展家勞動力成本和管理成本不斷上升,美國、德國的一些知名跨國公司相繼加入迴流大潮,紛紛把生產線轉移回國內。對於美國、德國來說,通過製造業回歸,能夠完善國內生產經營環境,降低生產成本,充分利用國內外資金,強化創新能力,改造傳統製造業和發展新興產業,重振製造業體系,增加出口和就業。「再工業化」將通過不斷吸收、運用高新技術成果,發展先進位造業,來重構實體經濟。回歸實體經濟是對去工業化下社會資本過度脫離實體產業的反思,重新審視製造業的價值,但並非傳統製造業的簡單回歸。

「再工業化」目標的實現,更需要有突破性的科技成果的支撐,也就是有著新興技術與產業引領的新一輪科技與產業革命的出現背景。此外,通過「再工業化」向實體經濟的回歸,並不意味著降低服務業的經濟地位。恰恰相反,隨著先進位造業的發展,服務業亦將在製造業帶動下得到升級轉型,特別是現代生產性服務業更有賴於製造業向高端化轉型,最終實現製造業和服務業的融合。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後,美國經濟遭受重創,歐巴馬政府於2009年年底啟動「再工業化」發展戰略,同年12月公布《重振美國製造業框架》;2011年6月和2012年2月相繼啟動《先進位造業夥伴計劃》和《先進位造業國家戰略計劃》,並通過積極的工業政策,鼓勵製造企業重返美國,意在通過大力發展國內製造業和促進出口,達到振興美國國內工業,進而保證經濟平穩、可持續運行的目的。可以說,美國在國際金融危機后提出「再工業化」,意在奪回美國製造業在世界的優勢。

「再工業化」不是原有工業化的重複,而是把高新技術注入製造業,形成美國製造業的優勢。美國「再工業化」是要全面振興國家製造業體系,大幅增加製造業產出和出口,以求擴大就業、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硬實力,實現「經濟中心」的回歸,進一步鞏固其全球領導地位。「再工業化」,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製造業回歸,它將催生一種新的生產方式,而帶有定製特徵的智能設備被普遍應用將成為一大趨勢。

美國新形勢下「再工業化」戰略的提出就是一種基於國家戰略層面上的制度創新,也是一個制度創新與技術創新的持續互動過程。通過「再工業化」,一方面,積極深化計算器、汽車、航空,以及為大企業配套的機械、電子零部件等現有高端製造業發展;另一方面,大力發展清潔能源、醫療信息、航空航天、電動汽車、新材料、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並試圖帶動傳統製造業的發展,引領世界新一輪產業革命,以確保在21實際里持續保持全球競爭優勢。

2012年3月,歐巴馬提出投資10億美元,創建15個「美國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網路計劃」(NNMI),以重振美國製造業競爭力。2013年1月,美國總統辦公室、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國家先進位造業項目辦公室聯合發布《製造業創新中心網路發展規劃》。在2012年8月以來,美國已經成立了4家製造業創新中心,這些中心設計的相關技術和產業有望成為未來製造業的發展方向。德國作為製造業大國,於2013年4月開始實施「工業4.0」的國家戰略,希望在未來製造業中的各個環節應用互聯網技術,將數字信息與現實社會之間的聯繫可視化,將生產工藝與管理流程全面融合。由此實現智能工廠,並生產出智能產品。

「工業4.0」在德國被認為是第四次工業革命,旨在支持工業領域新一代革命性技術的研發與創新,保持德國的國際競爭力。製造業在德國的國民經濟佔26%,作為提升傳統製造業的戰略發展方向,實施「工業4.0」是德國政府順應全球製造業發展新趨勢,推進智能製造新模式的客觀要求。

了解 什麼是工業4.0 >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