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蕭紅和她心中的黃金時代

蕭紅是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三十年代的文學洛神」。她天資聰穎、才華橫溢,被魯迅稱作是「當今最有前途的女作家」。雖有才華榜身,卻也難逃一個時代的束縛。她一生都在追逐,追逐她的愛情,她的自由,她的黃金時代。

蕭紅1936年攝於日本

大部分人認識蕭紅可能是從許鞍華執導的電影《黃金時代》開始的,2014年影片上映后,蕭紅名噪一時,人們談論著她和蕭軍、端木之間的愛情故事,好奇她和魯迅的關係,蕭紅的生平被不斷挖掘。

電影《黃金時代》湯唯飾演的蕭紅

這正應了蕭紅生前對自己的預言:「當我死後,或許我的作品無人去看,但肯定的是,我的緋聞將永久流傳。」殊不知,蕭紅的作品遠比她的緋聞更精彩,過人的敘事本領,詩一樣的語言,讓這位有才情和氣質的女作家被歷史銘記。

創作靈感的幸福源泉

1911年,蕭紅出生在黑龍江省呼蘭縣一個封建地主家庭,8歲時,蕭紅的生母病逝,父親便續娶他人。一個吝嗇苛刻的父親,一個滿懷心計的繼母,讓蕭紅的童年籠罩著一層陰霾,所幸還有一個疼她的祖父,為她黑暗的童年照進一縷陽光。

少年蕭紅

慈祥仁厚的祖父對蕭紅來說就是全部,只有在祖父這裡她才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愛和溫暖。

「父親打了我的時候,我就在祖父的房裡,一直面向著窗子,從黃昏到深夜……祖父時時把多紋的兩手放在我的肩上,而後又放在我的頭上,我的耳邊便響著這樣的聲音:快快長吧!長大就好了。」

在祖父的身邊,蕭紅自幼就接受以古詩為主的啟蒙教育。

「我睡在祖父旁邊,祖父一醒,我就讓祖父念詩,祖父就念: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念完還要祖父講解其意,早晨念、晚上念,半夜醒了也念,念詩成了蕭紅的心頭大愛。這為她後來的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成就了她詩意般的寫作語言。

祖父一天到晚都在後花園勞作,蕭紅就跟著祖父在後花園玩樂,鋤草,吃黃瓜,捉蜻蜓,採花……玩累了用草帽遮一遮,睡上一覺,一切對她來說非常美好。這個承載了蕭紅幼年時最多溫暖記憶的大花園,後來便出現在她的代表作《呼蘭河傳》中,成為她幸福的源泉。

「一到了後園里,立刻就另是一個世界了,決不是那房子里的狹窄世界,而是寬廣的,人和天地在一起,天地是多麼大,多麼遠,用手摸不到天空,而土地上所長的又是那麼的繁華,一眼看上去,是看不完的,只覺得眼前鮮綠的一片。」

在祖父的陪伴下,蕭紅快樂的度過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時期,18歲時,祖父去世,失去了最親的人,蕭紅對這個家再無半點留戀。國中畢業后,蕭紅不顧家人反對離開呼蘭縣,到北平讀高中。自此,蕭紅顛沛流離而又痛徹心扉的人生便開始了……

文學路上最重要的兩個男人

蕭紅的一生只有31年,在她短暫的生命中,寫作和男人是不可或缺的。寫作能發泄她的情緒,但不能養活她的寂寞,她無法獨立生活,從此便與男人不可分割。和表哥私奔,與未婚夫同居,結識蕭軍墜入愛河,與端木閃婚,最後在駱賓基的陪伴下去世。

這樣錯綜複雜的愛情在我們看來太過狗血,但蕭紅真的沒遇到過好男人嗎?答案是否定的。蕭紅在文壇上能有今日的成就,主要歸功於兩個男人的指引。一個是他深愛的三郎蕭軍,另一個則是她文學道路上的導師魯迅。

1935年蕭紅與蕭軍合影

蕭軍是蕭紅文學創作上的領路人,當年正是由於二蕭的相遇才成就了後來的作家蕭紅。有才華的人是會發光的,蕭紅寫的詩、畫的圖讓蕭軍看到了她身上的光芒,從而產生了仰慕之情,以致忽略了她當時不堪的外表,救她於危難,說她「是我認識過的女性中最美麗的人!也可能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

蕭軍欣賞蕭紅的才華,但他那種「愛便愛,不愛便丟開」的愛情觀讓蕭紅沒有安全感。電影《黃金時代》中有一段對話揭示了蕭紅的不安。

於是她拚命寫作,把自己的「才華」展示給蕭軍看,想成為蕭軍「丟不開」的人,之後便開始了相愛相殺的人生旅程,真是「成也蕭軍,敗也蕭軍。」

有才華的人倘若遇不到伯樂便會懷才不遇,蕭紅是幸運的,除了蕭軍她還遇到了魯迅。魯迅之於蕭紅是伯樂,是導師,亦是能尋到「溫情」的避風港。蕭紅的文學創作與魯迅密切相連,正是由於魯迅的提攜和幫助才讓二蕭在文壇站穩了腳跟。

中年魯迅

「我們剛來到上海的時候,另外不認識更多的一個人。在冷清清的亭子間里讀著他的信,只有他,安慰著兩個漂泊的靈魂。」

「我們這兩顆漂泊的、已經近於僵硬的靈魂,此刻竟被這意外而來的偉大溫情,浸潤得近乎難於自制地柔軟下來了,幾乎竟成了嬰兒一般的靈魂!」

魯迅帶給兩人的除了精神慰藉,還有實際幫助,他為蕭紅的《生死場》把關,並親自題寫了序,還請現代著名作家胡風寫了後記,資助蕭紅的《生死場》出版,並多次向國內外學者推薦她的作品。蕭紅自己也說過這樣的話:「沒有魯迅,沒有自己的今天。」

蕭紅《生死場》

魯迅對蕭紅的影響是巨大的。受魯迅的影響,蕭紅確定了自己的寫作風格,她不僅喜歡寫身邊熟悉的人、事、風土民情,更注重深度寫作,她筆下的每一個人物都是有思想、有靈魂的。正如魯迅在《生死場》的序里誇讚道:「北方人民對於生的堅強,對於死的掙扎,卻往往已經力透紙背;女性作家的細緻的觀察和越軌筆致,又增加了不少明麗和新鮮。」

魯迅對蕭紅是寄予厚望的,他曾預言:「她是我們女作家中最有希望的一位,她很可能取丁玲的地位而代之,就像丁玲取代冰心一樣。」的確,雖然蕭紅英年早逝了,但她在文壇上的成就與兩位巨匠相比絲毫不遜色。

「黃金時代」來臨了

蕭紅是天生的創作者。許鞍華導演曾經說過:「她寫特別殘酷的冷和餓,居然寫出詩意。她的文章里,大自然的美與人的惰性和殘酷形成反差,而自然特別殘酷時,人又特別溫情。她在這方面肯定是個天才!」這種才情的源泉除了蕭紅自身豐富的人生經歷外,還有她對知識的無限渴望。

讀書寫作已經成為她生命的一部分。為療情傷,蕭紅於1936年7月東渡日本。在日本,蕭紅經常寫信囑咐蕭軍寄書給她。

「這裡的天氣也算很熱,並且講一句話的人也沒有,看的書也沒有,報也沒有,心情非常壞,想到街上去走走,路又不認識,話也不會講。昨天到神保町的書鋪去了一次,但那書鋪好像與我一點關係也沒有,這裡太生疏了,滿街響著木屐的聲音,我一點也聽不慣這聲音……你還是買一部唐詩給我寄來。」

在東京,原本就身體虛弱的蕭紅由於天氣原因經常傷風感冒,即使這樣,對於寫作她也絲毫不放鬆。

1937年 蕭紅在日本東京

「二十多天感到困難的呼吸,只有星座是平靜的,所以今天大大的歡喜,打算要寫滿十頁稿紙。」

1936年9月4日,蕭紅到東京近一個半月,完成了一個三萬字的中篇小說《家族以外的人》,之後還寫了一系列自己鄉村生活記憶的小說。

在日本的這段時間裡,蕭紅領悟到自己的「黃金時代」來臨了。

「希望固然有,目的也固然有,但是都那麼遠和那麼大。人盡靠著遠的和大的來生活是不行的……窗上灑滿著白月的當兒,我願意關了燈,坐下來沉默一些時候,就在這沉默中,忽然像有警鐘似的來到我的心上: 這不就是我的黃金時代嗎?此刻。 ……自由和舒適,平靜和安閑,經濟一點也不壓迫,這真是黃金時代……」

對於蕭紅的「黃金時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一生窮苦、顛沛流離的女子找尋到的「黃金時代」究竟是什麼?我更願意理解為她在寫作中找到了自己的寄託與歸宿,這樣的人生對於蕭紅來說才是圓滿的。沒有外界壓迫,安心創作的黃金時代。

蕭紅笑得最開心的一張照片 1940年攝於香港

以前有人曾說「蕭紅是獨一無二的。但千萬別活成她那樣。」現在回頭想想,這句話也對,也不對。她的人生其實比小說、比影視活得更精彩。

這是屬於她的黃金時代,也是我們的黃金時代。

圖片來自網路 |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