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哦?廈門的集美原來是這麼來的…99%的廈門人不知道?!

閩南之濱,

有我集美鄉。

從小漁村到國際化文化旅遊城鎮

集美這些耳熟能詳的地名怎麼來的,

你知道嗎?

今天小編就帶你一起了解

屬於集美的小城故事~

據說很多連本地人都不清楚哦~

集美,

原只是福建省東南沿海的一個小漁村,

高集海堤未建前與廈門島隔江對峙,

隸屬同安縣西界十一都、仁德里、明盛鄉。

宋、明時稱集美

清時,都里不變

改稱「潯尾保」

由天馬山發脈蜿蜒而下,分佈七個小山丘,直至陸地的末尾,因此有稱「盡尾」的。

它又在潯江的末端,故清時又稱「潯尾」集美與高崎對峙隔海的這條港稱為「潯尾港」

人們把此地冠以雅稱,叫「七星墜地」。又有現在的延平樓、與鰲園二個小山丘擺於海濱,又稱「龜蛇把水口」。

1933年

1993年水產學院在其校內郭厝建房,發掘一座明代古墳葬,發現一方地契磚,雖年久剝蝕,文字有些模糊,但可辨的有下列記載:

地契磚文是迴文體

實是安奠之地契

以上的發現

證明公元1541年前

即有「集美」的名稱

抗日戰爭前後

抗日戰爭前後,集美鄉包括:兌山村、板橋村、英村、孫厝、集美社。1953年集美改隸廈門市,稱集美鎮,不包括另四村。

過去的潯尾、盡尾、秦美、集美。原是同一個地名。以前是漁村,自從陳嘉庚在自己的家鄉興辦學校,為國家培育人才,遂稱「集美學村」。

集美各地地名及其變遷史

高集、集杏兩堤未建前,

集美還只是個半島,三面臨海,

與廈門島隔海對峙。

東邊是「潯江」,西邊是「岑江」。

地呈長條形,南北約有三華里,

東西即有一華里多。

東北方向與孫厝社接壤。

集美鎮轄區面積3.6平方公里

(不含海域)

城區面積從1954年的1.5平方公里

發展至現在的2.85公里

而現在我們所熟悉的這些集美各地

地名來源也大有不同

「許厝埭」

「集美大冢」(現閩江休養所)

「煙墩」(現潯畔山莊骨灰室)

「許厝坪」(過去有許厝社已廢)

「山塘尾」

「海仔埭」

「蔡厝」(現嘉庚公園)

「天妃宮」(現鰲園)

「寨仔內」(過去有寨仔內一社,建延平樓時方遷移,其濱海地稱木城前。此地過去鄭成功抗清建有木寨)

「潯尾渡口」(設原天妃宮附近)

「穗仔尾」(現在中學黎明樓一帶)

「石鼓頭」(現僑校南門,過去大石臨海,海一片紅樹林。潮漲時,潮汐衝擊岩石聲如擂鼓、故名)

「港口」(集美始祖祖墓地一帶,過去有「港口社」、「港口渡口」、「龍王宮山」,同美車路未建前系小島,潮汐漲時,形似「半月沉江」,故集美始祖墓地似牛首翹起望月,穴稱「犀牛望月」)

「煙墩山」(現在航海學院高地)

「棋桿山」(現科學館)

「魏厝」(現體育學院靠孫厝社一帶)

「林園」、「林邊」(過去內頭社前,現集源路首邦制衣廠附近)

「庄厝」(現星集制衣廠附近)

「天路尾」(二房角陳連生厝附近)

集美大社分七個角落:二房角、上廳角、渡頭角、後尾角、向西角、岑頭角、郭厝角、塘墘角、清宅尾角和內頭角。

早年,集美大社與岑頭、郭厝隔著一道港灣。由石鼓頭與穗仔尾對峙。這裡的港汊可到內頭社。然後經高厝到岑江。岑江水面即一直到苧溪。以後因各處築埭墾田,郭厝有「郭厝埭」,高厝有「高埭」,集美大社陸路與岑、郭連成一片。

陳嘉庚先生在家鄉興學,建三立樓、大操場等曾發掘到大船板、鐵錨、大繩之類。可見當時該地可泊大船的深港。

各地地名掌故

寨仔內

明末清初鄭成功據金廈抗清復明,因此集美遺有鄭氏設寨於此。寨仔內的海濱地名「木城前」。此地遺有石城門及後人勒石「延平故壘」。該地建樓即稱「延平樓」仍以鄭氏封延平王而名也。

史料記載鄭經部將劉國軒在潯尾築石城一座,土城一座固守。清同安守將來攻中伏,死傷甚眾。

鰲園未建前,天妃宮遺有石城門一座,與寨仔內相對。耆老傳聞寨仔內系活龜,劉氏築城及半即倒塌,勘輿者稱應斷龜爪,劉氏仍於寨仔內四周挖濠,城方築成。

天路尾

天路尾:閩語形容邊遠的意思,此地榕樹也稱天路尾榕。

清初集美社區尚小,除「天路尾」為社界。其次如后尾山、石鼓頭高地外,余皆是海面。而沿海又均系冢地。明、清,集美社邊到這裡而已。

相傳鄭氏抗清時,來過這裡,看中天路尾榕樹下是風水寶地,意欲遷其先人骸骨墓葬於此。族人恐不利集美社,仍託人向劉國軒說項。劉氏仍對鄭氏說:「此地雖風水寶地但東北風大,難抵『風煞』」。鄭氏站於天路尾榕高地,果然,東北海面潮汐一到,風刮濤聲如雷響,遂罷此議。

天妃宮(鰲頭宮

集美濱海,居民靠打魚為生。為祈求風平浪靜,故東祀天妃西祀龍君。

天妃俗稱「媽祖」。天妃宮肇建何年代無考。人們把音訛讀叫「天里宮」。宮的正額書鰲頭宮。此地傳為蛇穴故集美有龜蛇把水口的景觀。高集未築海堤前,天妃宮至山塘尾一帶,一片皚白沙灘,每逢大潮,遙看天妃宮似一條大白蟒其首昂於水面。宮側;清以前設有渡口稱「潯尾渡口」。渡頭角的名稱源於此。渡口石橋直鋪設到海面深處,利於擺渡。鰲園未建前,此地天然景緻清幽。天妃宮前大片平坦礁石,周圍有怪石亂岩。對面延平故壘下一片皚白沙灘涌到天妃宮。

「鰲頭宮」宮前漲潮時常有三、五海豚到天妃宮前嬉水,故老稱來朝拜媽祖。所以偶爾捕著海豚,其首必來供奉媽祖。海豚閩語叫「白鰲」,宮額由此而題。

日寇侵華,鐵蹄踏進廈門,把集美校舍當靶場,校舍毀於炮火,天妃宮也難倖免。解放后陳嘉庚先生回家鄉重建校舍,把天妃宮故地加以擴大,矗立集美解放紀念碑。正門即題稱「鰲園」。

潯江東去,波光靄影

舊時光在老照片和老建築間成為回憶

集美旅遊、天下集美綜合整理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